第46章 研製步槍

隨着年關的臨近,瀋陽城中變得熱鬧起來。街道兩旁的商販們正抓緊時間,大聲的吆喝着、推銷着他們所囤積的年貨。這兩年來,隨着東北戰事的平息,再加上李恪大力的發展商業,瀋陽城已經成爲了整個東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雖然仍舊還無法與關內中原地帶的大城市相提並論,但是卻大有迎頭追趕之勢。尤其是這兩年來,隨着遷入到瀋陽城內居住的人口越來越多,各種商販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原本設計可以容納二十萬人口的瀋陽城,大有人滿爲患的勁頭。如果照着這個勢頭髮展下去,瀋陽城向外擴建將成爲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這個提議已經在李恪回到瀋陽的時候,便擺上了他的書案。只不過城池擴大是一件大事,而且所消耗的物資也要用天文數字來形容。也正是因爲如此,才使得李恪一時難以下定決心。

還有一件事也使得李恪難以下定決心擴建瀋陽,那就是當初李恪被封爲遼王的時候,當今天子封給他治地在營州。後來因爲戰事的的需要,他才把都督府和遼王府暫時的遷往瀋陽。實際上來說,瀋陽城內的都督府和遼王府都不過是他的臨時行營,如今東北地區已經徹底的被平定,按照規定他現在就應該返回營州。只不過不論是當今天子還是朝廷中的官員,就像是得了健忘症一般,並沒有就此事提出什麼異議。但是李恪也知道,這只不過是暫時的現象,時間長了以後,朝中難免會有人那這件事說事。

這也正是李恪爲此大感糾結的地方,瀋陽城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時刻,如果自己這個時候將王府搬回營州,勢必會給瀋陽城的持續發展造成深厚的影響,對於瀋陽城的今後發展沒有什麼好處。但是如果自己繼續留在瀋陽城,又會給朝廷中的有心之人落下口實。走與不走這個問題實在是令他倍感頭疼。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沒有了戰事,李恪已經無法再借故逃避,所以每天都要到都督府內處理那些令他倍感頭疼的政務。李靖由於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從前,所以李恪早在兩年以前,便讓河間王李孝恭的小兒子李晦做了李靖的副手,來幫他分擔繁重的政務。這個李晦在史書中記載,就曾經在營州都督府擔任過長史之職,而且口碑還不錯。李恪將他任命爲李靖的副手,倒是沒有改變歷史。

有了李晦在旁協助,李靖的工作量大爲減輕。在聽了李靖對他的讚許之詞以後,李恪索性將處理政務的事情交給了李晦,自己再一次做起了甩手大掌櫃的。對此,他還振振有詞的說道:上位者並不一定是全能者,關鍵就在於他是否善於發現人才,並且把這些人才安排到可以發揮他們長處的地方。李靖也知道這時李恪的託詞,但是也知道李恪確實對處理政務沒有絲毫的興趣,再加上李晦在目前的位置上又幹得如魚得水般的順暢,最主要的是他在面對繁瑣的政務時,不但沒有產生厭煩反倒甘之如飴,所以也就不再強迫李恪。

有了大把空閒時間的李恪,再一次開始給孫思邈默寫藥書。如今的孫思邈也算是認了命了,踏踏實實的在瀋陽城中的道觀內住了下來。李恪不在瀋陽的時候,他便潛心研究和編寫他的藥書《千金方》,而李恪回到瀋陽並且有時間的時候,便鑽研李恪默寫出來的前世醫經。他現在已經把李恪視爲了神人,一個對醫理沒有什麼研究的人,居然能夠將二十年前所看過的醫書,一字不差的默寫出來,而且其中還沒有任何明顯的錯誤,這需要何等的記憶。當然,他做夢也想不到李恪所謂的記憶,實際上是神仙採用仙術強行存進他的腦海中的,就算是想要忘記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有了李恪這個半吊子醫生的從旁協助,孫思邈研究編寫《千金方》的速度大大的獲得了提升。只不過如果他要是知道,自己苦心研究了幾十年的醫經《千金方》,早已經印刻在了李恪的腦海中,而並非是他對於醫藥方面的研究有多高超,是否會嘔血三升,然後氣得然後一命嗚呼。

陪着孫思邈研究了幾日醫術,並且默寫出最後一部前世的醫書之後,李恪再也無法忍受這種平靜的生活,找了個藉口便不再去找孫思邈,而是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瀋陽的軍械製造局。瀋陽的軍械製造局的研究方向側重於對火藥的使用方面,這一點倒是比較符合他的口味。在他的倡導和提一下,製造局的工匠們開始研究火槍以及紙質彈殼的研發。

不管是在這個時代還是在後世,大部分男人都會對各種冷熱兵器感興趣的。在沒有穿越到大唐之前,李恪便是槍械的愛好者,各種各樣的槍械雜誌幾乎擺滿了他的臥室。早在火藥被他製造出來之初,他便產生了製造步槍的念想,但是那個時候的條件還不成熟,即便是製造出步槍來,也只是最初級的火槍,而這種火槍不管是射程還是射速,就連殺傷力都無法與現在的大唐弩箭所能媲美,所以他這纔將這個念頭壓了下去。

如今,隨着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尤其是在鍊鋼方面的應用,使得製造出來的鋼鐵質量有了長足的進步,雖然還不能生產合金以及無縫鋼管,但是卻也能夠勉強的達到要求了。於是,研製和生產步槍的念頭被他再一次拾起。

槍管的問題暫時得到解決,下面需要考慮的就是彈殼問題。金屬彈殼還不能夠做到量產,直接便被他放棄。在他的記憶中只有關於紙質彈殼的簡單介紹,卻沒有任何的細節,也就是說他只知道有紙質彈殼的存在,但是並不清楚紙質彈殼的構造以及生產工藝。不過這並不能難倒他,可以肯定的是紙質彈殼肯定是比較結實的,而且還是防水防火的。反正有的是時間,慢慢研究就是了。

說聲抱歉了,由於出去應酬回到家已經九點多了,所以今天的更新只能這麼多了

第7章 殲滅百濟(二)第72章 平倭(七)第71章 二比零第65章 出征倭國(八)第10章 李恪前來拜訪第8章 閃電部隊出征第3章 左右逢源第46章 千里奔襲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28章 再來一計第76章 平倭(十一)第82章 元宵佳節送禮忙第70章 要打得他們從骨子裡發顫第17章 鏖戰七松嶺(二)第26章 破敵(四)第37章 訓斥第8章 閃電部隊出征第27章 平叛吐谷渾第46章 分析第9章 出乎預料的戰爭第29章 七彩腦舍利第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75章 平倭(十)第46章 研製步槍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34章 冤情第57章 分工合作第56章 設伏第47章 攤牌第56章 李治大婚(下)第86章 你們的快樂最重要第37章 訓斥第63章 冰封王座2第28章 長安城 李恪我又回來了第2章 無需再忍第十五章第27章 平叛吐谷渾第17章 又見該死的穿越第24章 破敵(二)第35章 六試婚使(下)第3章 回馬槍與地雷戰第79章 平倭(十四)第36章 撲朔迷離第71章 二比零第4章 全面出擊第35章 六試婚使(中)第3章 回馬槍與地雷戰第二十章第1章 對馬島海戰(上)第25章 立威3第11章 美女遠行第62章 冰封王座(1)第61章 連番血戰第41章 空地一體作戰(三)第69章 平倭(四)第16章 第一件冤情第34章 抵達長春第23章 立威第17章 滅亡高句麗第51章 大戰在即第86章 平倭(二十二)第37章 談判(二)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第44章 膽怯第29章 王妃兇悍一第56章 設伏第8章 仙丹第64章 出征倭國(七)第83章 平倭(十八)第6章 拉人入股(2)第36章 撲朔迷離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10章 御賜金匾第49章 西域戰事第22章 敲詐的最高境界第37章 攜美同行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7章 渾水好摸魚第56章 李治大婚(下)第50章 出征第5章 四處開花第48章 污齪的手段第6章 軍校建立第40章 擴張計劃(下)第1章 對馬島海戰(上)第34章 冤情第15章 設伏地點之爭第79章 平倭(十四)第12章 滅百濟(七)第69章 平倭(四)第34章 冤情第29章 合夥打劫第46章 千里奔襲第29章 七彩腦舍利第26章 問責第8章 閃電部隊出征第27章 天下一品第24章 破敵(二)第9章 滅百濟(四)第72章 平倭(七)
第7章 殲滅百濟(二)第72章 平倭(七)第71章 二比零第65章 出征倭國(八)第10章 李恪前來拜訪第8章 閃電部隊出征第3章 左右逢源第46章 千里奔襲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28章 再來一計第76章 平倭(十一)第82章 元宵佳節送禮忙第70章 要打得他們從骨子裡發顫第17章 鏖戰七松嶺(二)第26章 破敵(四)第37章 訓斥第8章 閃電部隊出征第27章 平叛吐谷渾第46章 分析第9章 出乎預料的戰爭第29章 七彩腦舍利第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75章 平倭(十)第46章 研製步槍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34章 冤情第57章 分工合作第56章 設伏第47章 攤牌第56章 李治大婚(下)第86章 你們的快樂最重要第37章 訓斥第63章 冰封王座2第28章 長安城 李恪我又回來了第2章 無需再忍第十五章第27章 平叛吐谷渾第17章 又見該死的穿越第24章 破敵(二)第35章 六試婚使(下)第3章 回馬槍與地雷戰第79章 平倭(十四)第36章 撲朔迷離第71章 二比零第4章 全面出擊第35章 六試婚使(中)第3章 回馬槍與地雷戰第二十章第1章 對馬島海戰(上)第25章 立威3第11章 美女遠行第62章 冰封王座(1)第61章 連番血戰第41章 空地一體作戰(三)第69章 平倭(四)第16章 第一件冤情第34章 抵達長春第23章 立威第17章 滅亡高句麗第51章 大戰在即第86章 平倭(二十二)第37章 談判(二)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第44章 膽怯第29章 王妃兇悍一第56章 設伏第8章 仙丹第64章 出征倭國(七)第83章 平倭(十八)第6章 拉人入股(2)第36章 撲朔迷離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10章 御賜金匾第49章 西域戰事第22章 敲詐的最高境界第37章 攜美同行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7章 渾水好摸魚第56章 李治大婚(下)第50章 出征第5章 四處開花第48章 污齪的手段第6章 軍校建立第40章 擴張計劃(下)第1章 對馬島海戰(上)第34章 冤情第15章 設伏地點之爭第79章 平倭(十四)第12章 滅百濟(七)第69章 平倭(四)第34章 冤情第29章 合夥打劫第46章 千里奔襲第29章 七彩腦舍利第26章 問責第8章 閃電部隊出征第27章 天下一品第24章 破敵(二)第9章 滅百濟(四)第72章 平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