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開戰

看完第二份報告,李恪無奈的搖了搖頭:唉……真是個瘋狂的時代,居然會因爲一隻獵物造成數萬人的傷亡……

嘆息過後,李恪再一次和薛仁貴研究起他的作戰計劃。李靖此時已經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當中,李恪之前曾經向他探討過關於這次作戰的計劃。但是李靖顯然不想過問,只是告訴李恪,他已經老了,腿上的舊傷近期重視發作,已經無力再帶領部隊作戰,薛仁貴雖然還很年輕,但是完全可以指揮此次的戰鬥,還是給年輕人多一些實戰經驗吧。不經歷血與火的考驗,一個人是無法成長爲合格的將軍的。

李恪也知道,自己雖說經歷過幾次戰爭了,但是都屬於小打小鬧,正正想要做到指揮上萬人的作戰,自己的能力還遠遠的達不到。所以在與薛仁貴探討此次的作戰計劃時,都是抱着學習的態度進行的。只要有不明白的地方,總是會要求薛仁貴解釋清楚才行,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細節。

薛仁貴也非常的有耐心,只要李恪提出問題,總是會不厭其煩的進行講解,直到對方完全掌握爲止。

其實李恪這裡也不是什麼都不懂,從戰略部署到戰術配合他都懂,就是在一些諸如各兵種的運用,以及相互間的配合方面缺乏經驗原來的李恪沒少閱讀兵書,而且理解也很深刻,再加上從後世的電影中學來的知識,足以令他成爲一名紙上談兵的高手。

現在的關鍵就是怎麼把書面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這個時代的作戰遠遠沒有後是那麼嚴謹,所有的一切戰略上、戰術上的東西都掌握在主將的腦海裡,勝負也完全靠主將的現場發揮。要想贏得以上勝利主將的狀態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月初一下午,天空中陰雲密佈,烏雲壓得很低,彷彿隨時都會下雨。昏暗的天空看上去就像黑夜提前到來,擡眼望去,視力再好的人也很難看到兩裡之外。等待了多日的天氣終於到來,薛仁貴下令大軍出發,直奔劉家集外山頂上的高句麗兵營。

早已經整裝待發大軍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敵方兵營。在昏暗的天色的掩護下,大**隊順利進入到山下的叢林地帶,並且依靠山中林木的掩護,慢慢靠近地方軍營。在距離地方軍營不足一里的地方,三路大軍分別停了下來。再往前走就是對方清理出來的空地,大軍的行蹤將無所遁形。在毫無遮掩的空地之上強行衝鋒,無疑將是敵人弓箭手最好的靶子,所以大唐的三路指揮官在等,都在等待一個能讓部隊靠上前去,又不會輕易被發現的機會。

日落時分,風起。一時之間天地變色,狂風大作,即便是潛伏於樹林當中,有樹木及山石作掩護,仍舊給人一種隨時會被大風吹走的感覺。敵方的箭樓之上負責瞭望的哨兵,早早的便躲到下面躲避狂風的突襲。大風尚未散盡,豪雨隨之降臨,趁着這一難得的機會,各路人馬各派出數百人的突擊部隊,直撲敵方的寨牆。

來到寨牆之下,這些人並未着急進攻,而是依靠寨牆潛伏了下來。這些突擊人員以弓箭手爲主,目的就是在大軍打動進攻的時候,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拔除敵方箭樓上的瞭望手以及弓箭兵,同時以刀盾兵爲附,負責爲弓箭手作掩護,使他們能夠在安全有所保證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放手搏殺。

雨勢稍小,三路大軍同時發起進攻。三萬人馬同時前進,地面都在他們的跑動中顫抖起來。

敵方立刻意識到事情不妙,弓箭手紛紛爬上箭樓準備作戰。但是在大唐精銳弓箭手的封鎖下,只能供一個人上下的樓梯成爲了高句麗士兵一到無法跨越的天塹。

見到制高點被控制高句麗的士兵開始登上寨牆進行防禦,但是已經失去先機的他們,往往剛一露頭就會有弓箭對他們進行點名,使得他們被死死的壓制在寨牆之內無法探頭,更無法組織有效的防禦。

短短的兩三分鐘之內,大唐的士兵就已經來到了,一架架攻城雲梯搭在了敵方的寨牆上面,手握鋼刀盾牌的刀斧兵開始攻城。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等到高句麗守城的士兵可以站起身來的時候,大唐的士兵也已經衝上了寨牆之上,並且很快就在兵力上佔據了優勢。隨着一聲巨響,寨門被攻破。見到大勢已去,高句麗的士兵失去了繼續抵抗下去的勇氣,紛紛丟下手中的兵器,向着唯一一座大唐部隊沒有發動攻勢的寨門,也就是面向七松嶺方向跑去。

然而這個貌似非常安全的方向,實際上一點都不安全。三千多名閃電部隊的士卒,早在幾天之前就已經奉命在這裡潛伏下來。如今的山中早已經是機關密佈,不要說已有不足一千人的殘兵敗將,就算是七松嶺方向的高句麗大營內的所有部隊同時來增援,想要在短時間內通過這裡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短短的一個時辰,高句麗駐紮在山上的兩千名官兵被全殲,沒有一人逃脫。下令士兵稍事休整的同時,突擊審訊了高句麗駐紮在這裡的最高指揮官。在死亡與生存的考驗面前,他最終選擇了繼續生存下去,並且按照李恪的意志,寫了一封向七松嶺方面求援的急信的同時,按照秘法點燃了求救烽火。

十分鐘之後,高句麗駐七松嶺大營得到了消息,防禦大唐的兵營點燃了烽火臺,根據烽火的數量來看,大唐的進攻部隊不會少於五千人。高句麗主帥立即下令升帳,下令所有部隊做好戰鬥準備,並且派出一支五千人馬的部隊迅速前往支援。

一個時辰之後,一封兵營指揮官的親筆求援信擺在了主帥的桌案之上,上面清清楚楚地寫明:大唐進攻部隊不少於五千人,目前兵營內正在依靠寨牆盡心抵抗,請大營主帥速速派兵增援。

高句麗主帥略作思考後,下令再次派出一支三千人馬的部隊作爲第二波救援部隊迅速前往支援。

第37章 攜美同行第13章 神威大炮第49章 契丹遷徙第7章 渾水好摸魚第73章 平倭(八)第35章 六試婚使(下)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第77章 平倭(十二)第11章 美女遠行第18章 京城長安第57章 分工合作第17章 滅亡高句麗第26章 火藥的誕生第41章 遼東製造局第18章 京城長安第14章 開戰第1章 初戰第64章 出征倭國(七)第81章 平倭(十六)第10章 巧遇神醫第47章 異常興奮的房遺愛第23章 孔明燈與熱氣球第9章 滅百濟(四)第39章 收服第7章 渾水好摸魚第27章 破敵(五)第6章 落難公主第14章 就是你了第9章 厚顏無恥第7章 重振雄風第14章 開戰第17章 伏擊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30章 王妃兇悍(二)第23章 立威第71章 平倭(六)第82章 平倭(十七)第9章 美麗新世界第44章 釋惑第34章 冤情第62章 冰封王座(1)第49章 威壓契丹第53章 滅新羅(下)第37章 訓斥第41章 硝煙再起第9章 厚顏無恥第29章 合夥打劫第46章 千里奔襲第28章 說服第35章 六試婚使(中)第28章 再來一計第57章 出征倭國(一)第15章 滅百濟(十)第16章 金蟬脫殼第31章 傾盡全國之力第23章 破敵(一)第24章 立威2第4章 全面出擊第7章 意外之財第28章 再來一計第39章 擴張計劃(上)第28章 再來一計第10章 巧遇神醫第71章 二比零第57章 分工合作第16章 再見岫雲第16章 金蟬脫殼第80章 平倭(十五)第13章 滅百濟(八)第47章 98誕生第1章 高粱酒?好東西啊!第48章 煉丹第23章 破敵(一)第82章 平倭(十七)第19章 解圍永清縣第3章 鷸蚌相爭第12章 滅百濟(七)第29章 七彩腦舍利第67章 冰封王座(6)第15章 設伏地點之爭第36章 撲朔迷離第14章 滅百濟(九)第25章 立威3第7章 不聽話的給我滾第24章 立威2第38章 奴隸交易第11章 騙個神醫當跟班第47章 攤牌第70章 平倭(五)第33章 出海第62章 冰封王座(1)第49章 威壓契丹第21章 李治的疑惑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37章 談判(二)第24章 破敵(二)第27章 奉旨回京第69章 平倭(四)第28章 說服
第37章 攜美同行第13章 神威大炮第49章 契丹遷徙第7章 渾水好摸魚第73章 平倭(八)第35章 六試婚使(下)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第77章 平倭(十二)第11章 美女遠行第18章 京城長安第57章 分工合作第17章 滅亡高句麗第26章 火藥的誕生第41章 遼東製造局第18章 京城長安第14章 開戰第1章 初戰第64章 出征倭國(七)第81章 平倭(十六)第10章 巧遇神醫第47章 異常興奮的房遺愛第23章 孔明燈與熱氣球第9章 滅百濟(四)第39章 收服第7章 渾水好摸魚第27章 破敵(五)第6章 落難公主第14章 就是你了第9章 厚顏無恥第7章 重振雄風第14章 開戰第17章 伏擊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30章 王妃兇悍(二)第23章 立威第71章 平倭(六)第82章 平倭(十七)第9章 美麗新世界第44章 釋惑第34章 冤情第62章 冰封王座(1)第49章 威壓契丹第53章 滅新羅(下)第37章 訓斥第41章 硝煙再起第9章 厚顏無恥第29章 合夥打劫第46章 千里奔襲第28章 說服第35章 六試婚使(中)第28章 再來一計第57章 出征倭國(一)第15章 滅百濟(十)第16章 金蟬脫殼第31章 傾盡全國之力第23章 破敵(一)第24章 立威2第4章 全面出擊第7章 意外之財第28章 再來一計第39章 擴張計劃(上)第28章 再來一計第10章 巧遇神醫第71章 二比零第57章 分工合作第16章 再見岫雲第16章 金蟬脫殼第80章 平倭(十五)第13章 滅百濟(八)第47章 98誕生第1章 高粱酒?好東西啊!第48章 煉丹第23章 破敵(一)第82章 平倭(十七)第19章 解圍永清縣第3章 鷸蚌相爭第12章 滅百濟(七)第29章 七彩腦舍利第67章 冰封王座(6)第15章 設伏地點之爭第36章 撲朔迷離第14章 滅百濟(九)第25章 立威3第7章 不聽話的給我滾第24章 立威2第38章 奴隸交易第11章 騙個神醫當跟班第47章 攤牌第70章 平倭(五)第33章 出海第62章 冰封王座(1)第49章 威壓契丹第21章 李治的疑惑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37章 談判(二)第24章 破敵(二)第27章 奉旨回京第69章 平倭(四)第28章 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