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平倭(八)

李忠的城主府所在的城池原名叫做魯古斯卡城,被他佔領以後覺得這個城池的名字不好聽,因爲魯古斯卡城緊鄰着沙漠邊緣的丘陵地帶,於是改成了現在的“陵州”。陵州城位於‘藥’殺河中段,原本是昭武九國中石國的城池,是附近數百里內土地最爲‘肥’沃的地方。

只因爲在李忠和姜文暉與突厥和大食國‘交’戰的時候,暗中給突厥和大食國的軍隊提供糧草,被李忠和姜文暉二人在一氣之下給打了下來,由於這裡以西是綿延數百里的沙漠地區,往北數百里則是荒漠地區,補給非常困難,所以兩個人在攻下這裡以後,便將這裡佔據並作爲他們休整補給的後勤基地。

後來,康國聯合了昭武九國中的其他八個國家,共出兵三萬多人‘欲’將這裡奪回,但是在兩人雄厚的兵力面前,不但沒有將這裡奪回,反倒被二人將昭武九國的聯軍擊潰後,又順勢奪下了陵州南面一百二十里外位於那密水畔的薩摩對那城,並將這個城池改名爲夷州,作爲姜文暉的將軍府駐地。

昭武九國見到不能以武力將丟失的城池奪回,便派出使者到長安告御狀。誰知結果卻是李世民派來使者將康國的國君斥責了一頓,說他不該縱容屬國去幫助他國與大唐軍隊做對,緊接着又前往李忠和姜文暉那裡將他二人也訓斥了一頓,讓他們不要再侵佔大唐的屬國的城池,然後這件事便告一段落。

後來李忠和姜文暉二人在與大食國‘交’戰的時候,先後在烏滸河流域佔領了兩座城池,不過由於距離他二人佔據的城主府過遠不利於控制,便和康國進行商議用這兩座城池換取一座康國東部的小城。康國國君貪圖這兩座城池內擁有近十萬居民,便答應了二人的條件,將這座只有兩萬人的小城‘交’換給了他們。這座小城靠近大唐的領地,雖說人口並不多,但是地理位置比較好,土地也比較‘肥’沃,非常的適合做他二人的後勤補給基地。

那兩座城池雖然歸了康國所有,但是卻是從大食國虎口拔牙奪過來的,而且還是烏滸河中下游一帶最爲‘肥’沃的土地,大食國自然不肯罷休,於是數度派出大軍‘欲’收復那裡。

康國好歹也是昭武九國中的宗主國,擁有着十餘座城池以及近七萬大軍,自然不肯將到嘴的‘肥’‘肉’讓出,於是便派出國內過半的兵力鎮守那裡。這兩座城池都位於沙漠地帶,大食國要想攻佔這裡,首先就要穿越數百里的沙漠地帶才能到達城下,所以等到到達這裡的時候,士卒們早已經疲憊不堪,所以經過數次作戰始終無法將這裡收復後,也只能默認了這個事實。

康國雖然最終還是擁有了這兩座城池,卻要時刻警惕着大食國的進犯,所以不得不在這裡常年駐紮有四萬‘精’兵,從而使得康國的過半兵力被牢牢地栓死在這裡。再加上在大食國發動進攻的時候,李、姜二人還曾經出兵幫助過康國,所以康國雖然知道上了他二人的當,不過他們也並不算吃虧,這件事也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去了。再後來,李、姜二人所派出的商隊,每年都要將從長安帶回一些大唐特產送與康國國君,大家的關係倒是有了明顯的好轉。

突厥和大食國的部隊沒有到來之前,李忠還多少有些緊張,可是真正等到麾下的斥候向他報告,對方的十餘萬部隊已經距離陵州城只有不到百里的時候,他反而到徹底的放鬆了下來。不就是打仗嗎,他這幾十年來有大半的時間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最最熟悉和擅長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打仗了。再說,這些日子以來城內所有人,都在爲這場無可避免的戰爭做着準備,是時候檢驗這段時間的勞動成果了。

一個多月的時間以來,城內的所有人都在圍繞着這場戰爭做着各種各樣的準備,單單是各種各樣的防禦措施,就令他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城外的防護網已經就緒,城內的滾木、擂石、桐油以及食用油,堆滿了城牆內所有能夠存放物品的地方。就連居民的排泄物都已經被裝進了一個個的大陶罐中,據說這些排泄物煮沸以後潑灑到人身上,比沸油還要可怕。

城外除了防護網以外,還有另外一種佈置。防護網的作用只是能夠起到防護的作用,但是另外一種佈置卻可以做到殺敵,而且是大面積的殺敵,這種佈置就是地雷。李忠的部隊中並沒有配置地雷,畢竟這種東西是用來防禦的,對於李忠來說沒有什麼用處。而且也不能提前就進行埋置,萬一不小心傷到城內的百姓就不好了。

不過自打知道突厥和大食會派兵前來攻打這裡以後,他便讓麾下的士卒開始大批量的製造。這東西製造起來並不麻煩,甚至可以說非常的簡單,只要將城外的石頭鑿出個窟窿,將火‘藥’填進去就可以了。陵州城外的戈壁灘上,到處都是碎石,只要將其中有西瓜大小的石頭撿回來便可以製造,製造完畢後只要在放回到戈壁灘上便可以了。

只要對方的部隊經過這裡,不小心觸動了這些個從外形上看去,和普通石頭沒有任何區別的地雷就會在引線的扯動下被引爆,絕對是令人防不勝防的殺人利器。說實話連李忠自己以及麾下的士卒,都不知道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究竟製造了多少這樣的地雷。只知道城外十五里到五十里之間的地帶非常的危險,在經過這一區域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地雷炸的粉身碎骨。爲了避免城內百姓出城的時候,無意中觸發了這些個地雷,他們只能再三的叮囑出城的百姓,一定要避過所有的西瓜大小的石頭,以免發生誤傷。

李忠在接到斥候報告對方已經接近陵州城的第二天起,便可以不斷的聽到城外傳來爆炸聲,之後一連五天的時間內,突厥和大食的聯軍都沒有進入到陵州城三十里的範圍之內。這個時候的陵州城內已經實行了戒嚴,不但城內的百姓嚴禁出城,就連上街都會受到限制,城內的大軍更是嚴陣以待,時刻注意着城外的動靜。

一直到第六天的上午,守城的士卒終於可以看到突厥和大食人的身影,他們分出大量的十數人的小隊在陵州城外四處遊動,不時的就會有人不小心觸動地雷,被炸得粉身碎骨。李忠在得到消息來到城牆之上,並且觀察了一番城外的動靜後,非常不屑的對守城的士卒們說道:“他們這是在用小股的部隊去觸動地雷,想要用比較少的人命將城外的地雷都給毀去。你們說如果換做趟地雷的人是你們的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後果?”

城牆上的士卒不知道李忠的這番話的用意,一時之間沒有人敢貿然的開口回答。李忠見狀便解釋道:“誰都知道這趟地雷是必死的差事,換作是我我也會心存顧慮的,畢竟沒有人願意送死。這樣一來,被選中的人肯定是怕得要命,即便是僥倖逃過一劫活着回去了,那麼第二天呢?如果說再換別的士卒前來,勢必又會有人心中不安,這樣一來還不等開戰,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就已經心存恐懼了,你們說他們還會有心思來作戰嗎?還有就是他們不遠千里的長途奔襲,一路之上又全都是沙漠和隔壁,想要找個補充給養的地方都沒有,你們認爲他們能夠有多少糧食可供他們消耗的?所以他們雖然是人數衆多,卻根本就和我們耗不起,只要我們能夠堅守十天,他們就不得不退兵。你們這些人也都是跟隨我有年頭的老人了,這作戰的經驗也不比我少,現在你們倒是和我說說,以他們現在這種人困馬乏、士氣低落的狀態,真的就能夠攻破我們‘精’心構築的,並且擁有數十‘門’神威大炮做輔助的防禦線嗎?如果你們連這點信心都沒有,趁早一頭撞死算了!”

陵州城內只有三萬士卒,雖說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是在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面前,說是不緊張、不害怕那都是假的。不過經過李忠這麼一解釋再一刺‘激’,他們頓時間覺得對方根本就不值得自己去害怕,如果在如此大的優勢面前,都不能戰勝對方的話,還真就不如一頭撞死算了。

整整的‘花’費了八天的時間,突厥和大食國的十六萬聯軍,纔在費盡了千辛萬苦之後,將部隊推進到了距離陵州城十五里的地方,並且紮下了營盤。在沒有開戰的前提下他們已經爲此付出了數千名士卒的生命,代價不可謂不大。如果不是在抵達陵州城外百里的第六天,一名將領終於想出了一個解決地雷的辦法,他們此刻只怕還在用士卒去趟地雷,只怕還要爲此付出不小的傷亡。

這名將領想出來的辦法其實也不過是個笨辦法,那就是讓士卒們舉着一人高的大盾牌,貼着地面往前推進,這樣一來即便是觸動了地雷,也不會傷及到盾牌後面的士卒。這樣一來不但避免了傷亡,就連士卒們的士氣也有所回升。

就這樣,突厥和大食國的聯軍終於在第九天早上在陵州城外擺開了進攻陣型,準備對陵州城發動進攻。

同樣是‘花’費了八天的時間,同樣的是向前推進了百餘里的路程,李恪所統領的大唐遠征軍的境況,卻與突厥和大食國的境遇完全的不同。他們在前進的第二天中午,便順利的抵達了山鹿郡,並且不費吹灰之力的便將這座空城佔領。大軍在這裡休整了一夜,又於第二天將三十里外的山本郡佔領。

第三天中午十分,李恪所率領的部隊在山本郡、‘玉’明郡以及飽田郡三地‘交’界處,遇到了匆匆趕來的‘肥’後國部隊,並於金比羅山與橫山之間的丘陵與矮山地帶進行了決戰。決戰一開始,李恪便將包括輜重部隊在內的所有部隊都派了出去參與作戰,並且在炮火的支援下,一點點的將‘肥’後國的近八萬人,圈到了坪尾山和巖野山之間長寬都不到五里的丘陵地帶。在拒絕了對方投降的請求過後,動用軍中所有的三百餘‘門’火炮,對這一區域進行了長達一個時辰的全覆蓋炮擊。

等到戰鬥結束以後,這一區域內的土地已經徹底被鮮血染紅,凝結成一塊塊的暗紅‘色’的土塊。地面之上到處都是殘破的屍體和碎‘肉’,整整的一個時辰的打掃戰場時間內,竟然沒有找到一句完整的屍首。空氣中瀰漫着的濃重的血腥味,以及被燃燒彈烤焦的熟‘肉’味道,居然令早已經身經百戰,見慣了戰場之上屍橫遍野的大唐士卒,一個個的倒在地上嘔吐不止。

兩名跟隨在李恪身邊一同來到這裡的倭國商人,更是被眼前的殘酷情景給嚇得倒在地上,一邊口吐白沫一邊渾身上下‘抽’搐不止。當兩個人被李恪的親衛用涼水澆醒以後,李恪指着眼前的場景對着兩名倭國的商人面無表情的說道:“你們兩個人此刻一定恨極了本王。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你們的國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對我大唐發起挑釁,這一切可能發生嗎?”

看着兩個人想要開口辯解,李恪不屑的笑了笑說道:“想要說什麼?是不是想要說並沒有與我大唐開戰?但是你們這下年來所做出的那些個準備,你們敢說不是針對大唐所進行的嗎?難道你們真的以爲,我大唐會在你們強大起來以後,並且擁有了與我大唐一戰之力的時候,並且率先挑釁以後,纔回來與你們開戰嗎?真是太可笑了!本王就是要用事實來告訴你們,只要你們敢對我們大唐起覬覦之心,哪怕是你們躲到了天涯海角,本王也會將你們揪出來,並且讓你們品嚐一下與我大唐做對的後果!”如果您喜歡我自漫步寫的《初唐第一猛將》

第35章 六試婚使(中)第14章 釋惑第2章 無需再忍第二十章第38章 談判(三)第48章 軟磨硬泡第42章 開着汽車進瀋陽第十五章第10章 巧遇神醫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29章 王妃兇悍一第8章 茶聖算個屁,老子還是茶仙呢第13章 滅百濟(八)第17章 伏擊第19章 巧遇李鐵柱第26章 初戰告捷第32章 忙碌第23章 孔明燈與熱氣球第39章 談判(四)第13章 神威大炮第31章 雷霆手段第14章 開戰第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1章 硝煙再起第22章 蘇州第4章 八榮八恥與軍校第33章 入主東宮第67章 冰封王座(6)第39章 收服第44章 釋惑第75章 戰前第54章 空城計第26章 破敵(四)第6章 落難公主第21章 敲詐第11章 老子還是個冤死鬼第54章 空城計第41章 硝煙再起第40章 空地一體戰爭(二)第16章 金蟬脫殼第89章 平倭(二十四)第三十三下章 粉墨登場第3章 鷸蚌相爭第40章 劃分勢力第68章 平倭(三)第三十三上章 太子之位第8章 茶聖算個屁,老子還是茶仙呢第32章 空城計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第12章 如爾所願第50章 積極備戰第1章 對馬島海戰(上)第25章 立威3第46章 分析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21章 哀兵第30章 六條章程第2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1章 平倭(六)第51章 滅新羅(上)第11章 出征前夕第75章 平倭(十)第20章 李恪歸天 噩耗還是喜訊?第2章 即將開始的紈絝生活第15章 勸降第19章 解圍永清縣第45章 戰事再起第37章 談判(二)第79章 回家過年第80章 民心第41章 真相第53章 早有準備第46章 研製步槍第1章 李恪發飆第41章 真相第8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章 不聽話的給我滾第59章 退兵?第13章 令人哭笑不得的開戰理由第32章 太子來訪第38章 奴隸交易第1章 李恪發飆第13章 滅百濟(八)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7章 重振雄風第19章 解圍永清縣第39章 空地一體戰爭(一)第80章 平倭(十五)第29章 七彩腦舍利第65章 出征倭國(八)第19章 殺人滅口第31章 雷霆手段第28章 班師還朝 第一卷終第4章 全面出擊第30章 李世民上天第11章 出征前夕第29章 忙碌第47章 攤牌第2章 止血繃帶誕生
第35章 六試婚使(中)第14章 釋惑第2章 無需再忍第二十章第38章 談判(三)第48章 軟磨硬泡第42章 開着汽車進瀋陽第十五章第10章 巧遇神醫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29章 王妃兇悍一第8章 茶聖算個屁,老子還是茶仙呢第13章 滅百濟(八)第17章 伏擊第19章 巧遇李鐵柱第26章 初戰告捷第32章 忙碌第23章 孔明燈與熱氣球第39章 談判(四)第13章 神威大炮第31章 雷霆手段第14章 開戰第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1章 硝煙再起第22章 蘇州第4章 八榮八恥與軍校第33章 入主東宮第67章 冰封王座(6)第39章 收服第44章 釋惑第75章 戰前第54章 空城計第26章 破敵(四)第6章 落難公主第21章 敲詐第11章 老子還是個冤死鬼第54章 空城計第41章 硝煙再起第40章 空地一體戰爭(二)第16章 金蟬脫殼第89章 平倭(二十四)第三十三下章 粉墨登場第3章 鷸蚌相爭第40章 劃分勢力第68章 平倭(三)第三十三上章 太子之位第8章 茶聖算個屁,老子還是茶仙呢第32章 空城計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第12章 如爾所願第50章 積極備戰第1章 對馬島海戰(上)第25章 立威3第46章 分析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21章 哀兵第30章 六條章程第2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1章 平倭(六)第51章 滅新羅(上)第11章 出征前夕第75章 平倭(十)第20章 李恪歸天 噩耗還是喜訊?第2章 即將開始的紈絝生活第15章 勸降第19章 解圍永清縣第45章 戰事再起第37章 談判(二)第79章 回家過年第80章 民心第41章 真相第53章 早有準備第46章 研製步槍第1章 李恪發飆第41章 真相第8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章 不聽話的給我滾第59章 退兵?第13章 令人哭笑不得的開戰理由第32章 太子來訪第38章 奴隸交易第1章 李恪發飆第13章 滅百濟(八)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7章 重振雄風第19章 解圍永清縣第39章 空地一體戰爭(一)第80章 平倭(十五)第29章 七彩腦舍利第65章 出征倭國(八)第19章 殺人滅口第31章 雷霆手段第28章 班師還朝 第一卷終第4章 全面出擊第30章 李世民上天第11章 出征前夕第29章 忙碌第47章 攤牌第2章 止血繃帶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