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斷電話後,杜笙來到納什維爾。
泰勒這妮子準備趁着人氣熱度還在,打算髮表首張同名專輯《Taylor Swift》,還特意邀請杜笙出演MV,以及提供一首副主打歌。
說起來,她原本計劃到聖誕再發表的。
之所以選擇提前,並不是爲了撈錢,主要是覺得杜笙在北美名氣越來越高,自己有點拖後腿。
這就是泰勒典型的簡單思維模式。
杜笙望着眼前這位一臉純真的小妮子,忍不住想笑。
她現在的表現簡直就像個還沒長大的稚孩,但又透着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清新感。
雖然她的言行略顯天真,但卻一點也不惹人厭,反而讓人覺得格外可愛。
不得不說,泰勒的高顏值和獨特氣質確實爲她加分不少,無論做什麼都自帶一種迷人魅力。
“笙哥,我已經創作了八首歌,你來看看!”
泰勒見面後欣喜挽着杜笙,有些獻寶似的遞上一本筆記。
以她如今的人氣與才華,這小小本子絕對價值不菲,
而且出於保密考慮,一般都不會在發表前輕易示人。
甚至連經紀人,都會提防一手。
但她在杜笙面前,卻毫無保留。
杜笙翻開一看,上面已經羅列着《Picture To Burn》、《Teardrops On My Guitar》、《A Place in This World》、《Cold As You》《The Outside》等手寫譜曲。
上面還有一些寫寫劃劃的情況,看得出這妮子花了不少心思。
特別是當他默哼完《Teardrops On My Guitar》這首主打歌時,心中不免有些怪異。
該曲歌曲的簡譜由 B大調構成,主要樂器是曼陀林和木吉他,節奏輕快。
歌曲大致講述泰勒暗戀某人的故事,其中的清新風格和真摯情感溢出紙張。
都說泰勒的很多歌曲都是來源於男朋友,現在看來這苗頭已經很明顯了!
不過杜笙自恃本事夠大,壓根不擔心她還像前世那樣。
譬如這首歌就寫得挺好,將浪漫愛情描繪得生動有趣,讓他這位主人公聽了都有點汗顏。
出於儘快給她提升名氣的考慮,杜笙乾脆將她那首代表作《Tim McGraw》給提點一二。
這首歌把傳統鄉村音樂和現代鄉村音樂融合,旋律優美,歌詞富有感染力。
前世也是多得這首歌,讓泰勒進入北美主流歌手行列,徹底被普羅大衆熟知。
不得不說,這妮子不愧是唱作才女,瞬間受到激發,有種才思如泉涌,興奮得摟着他一頓獻吻。
來到公司,杜笙將水晶高腳杯擱在施坦威鋼琴邊沿,指尖拂過琴鍵帶起一串俏皮的音符:
“Tay,等你的首專空降公告牌時,記得給我留張鍍金唱片,要貼在比小甜甜鑽石話筒更顯眼的位置。”
他眨眼時睫毛掃過下眼瞼,恰似黑天鵝收攏羽翼。
泰勒的珍珠耳墜在鎂光燈下亂晃,她突然蹦上真皮沙發,牛仔短褲邊緣的流蘇掃過杜笙肩頭:
“我要把'感謝我的預言家Du'刻在格萊美金唱機底座上!”
香檳氣泡在她脣邊炸開,甜得像佛羅里達盛夏的蜜橘。
娛記們扛着長槍短炮闖進排練廳時,正撞見國民妹妹赤腳追着杜笙討教功夫動作。
鑲滿鉚釘的吉他被隨意丟在波斯地毯上,泰勒凌空劈叉踢飛了阿迪達斯拖鞋:
“快看!我新學的華夏功夫——杜老師獨家教學!”
《滾石》記者剛架好攝像機,就被撲面而來的少女元氣撞個踉蹡。
泰勒拽過限量款Fender吉他當話筒架:
“知道嗎?昨晚我對着ESPN回放數了三十七遍——杜那個過肩摔比《黑客帝國》還酷!”
她突然踮腳湊近鏡頭,薄荷綠的瞳孔閃着碎鑽般的光:
“要是他開武術培訓班,我絕對第一個報名!”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這個雀躍的明日之星,杜笙斜倚着貝森朵夫三角鋼琴輕笑。
他腕間的寶璣傳世系列機械錶劃過一道冷光,與泰勒的蒂芙尼鑰匙項鍊在聚光燈下撞出星芒:
“預見未來是編劇的必修課。
當你在暴風雨中聽見雛鳳清啼,就該備好迎接她掀翻樂壇的羽翼,比如現在。”
他忽然伸手接住泰勒拋來的撥片:
“有些人生來就該站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穹頂下,讓十萬人的心跳與她的高音共振。”
《公告牌》資深編輯的速記筆突然頓住,羊皮筆記本上洇開一滴咖啡漬。
他從業二十年從未見過如此具象化的造星宣言。
尤其是當杜笙隨手撥弄出泰勒未發表的副歌旋律時,整個新聞廳的氣壓都變了。
“所以.二位是在約會嗎?”
八卦週刊的狗仔伺機拋出炸彈。
泰勒的指尖在Taylor Swift簽名款吉他上猛地掃弦,炸開一串叛逆的和絃:
“難道你們沒聽過《Love Story》?王子當然要配公主!”
她突然扭頭眨動綴着亮片的睫毛:
“對吧我的Romeo?”
杜笙舉起香檳杯朝向二十四臺攝像機,琥珀色酒液在他眼中燃起兩簇鎏金火焰:
“當朱麗葉手握格萊美留聲機,誰敢說不呢?”
玻璃相碰的脆響驚飛了窗外覓食的白鴿,記者們的閃光燈集體患上癲癇。
次日《好萊塢報道》頭版照片裡,泰勒躍上杜笙後背比着rock手勢的畫面,恰好與副刊的“年度最佳造星預言“專題形成對角線。
而在狗仔偷拍視角中,深夜錄音室裡相互依偎的兩個身影,正對着滿是音符的落地窗譜寫新曲,據傳副歌部分反覆吟唱着某個神秘單字:
“Du”
得益於名人表演賽的熱度還在,讓泰勒這張新專也沾了不少光。
她自然知道一鼓作氣的道理,所以纏着杜笙讓他繼續當自己MV的男主角。
訪談結束後,杜笙和泰勒跟着團隊一起來到海岸邊沙灘。
這其實是他們此次合作的一部分。
杜笙特意抽出一天時間,專門爲泰勒拍攝《Tim McGraw》、《Teardrops On My Guitar》兩首主打歌的MV。
雖然只是拍攝音樂視頻,但整個劇組卻顯得格外專業,
從場景佈置到燈光調度都一絲不苟,完全不像某些地方拍MV時那種草臺班子的感覺。
“各位,準備一下……”
鹹澀海風捲着導演的擴音器指令盪開。
杜笙的沙灘褲邊緣綴着貝殼風鈴般的細碎反光。
泰勒赤腳踏過被陽光烤燙的棧橋木板,足踝銀鏈與吉普賽女郎手鼓節奏共振,在沙粒間踩出斷續的音符。
服裝師正將浸滿海水的白棉T恤烘乾,這種做舊處理能讓衣料在鏡頭前泛起珍珠母貝般的微妙光澤。
杜笙倚着改裝成化妝間的遊艇船舷,任憑造型師往他身上塗抹金粉。
一切準備妥當。
“Action!”
幾架鎂光燈驟然亮起,將正午豔陽都比成羞澀的陪襯。
泰勒旋身甩落牛仔短外套,露臍裝上手工縫製的五百枚玻璃珠隨節拍震顫,恰似美人魚抖落鱗片。
她忽然踮腳躍上廢棄漁船殘骸,漆皮短靴叩擊鏽蝕鐵板的聲音,竟與《Tim McGraw》前奏完美契合。
杜笙解開第三顆鈕釦走向潮汐線時,聽見場記倒抽冷氣的聲音。
陽光將他浸溼的白襯衫澆鑄成第二層肌膚,腹肌輪廓如同衝浪板劃過海面的浪痕。
泰勒臨時加戲拋來的遮陽帽劃出拋物線,被他用反手接球的姿勢定格成十六毫米膠片上的經典畫面上。
“Cut!轉B組鏡頭!”
當夕陽將太平洋染成香檳色,場務點燃了預先埋設的冷焰火。
泰勒提着綴滿貝殼的紗裙奔向杜笙,卻在溼滑礁石上踉蹌。
這不在劇本里的意外,卻成就了本日最驚豔鏡頭:
杜笙單手攬住她下墜的腰肢,海風掀起的薄紗纏住他小臂,像是浪花親手繫上的綢帶。
“你的心跳比底鼓還快!”
杜笙貼着泰勒耳垂低語,指腹無意擦過她小芊腰上。
少女笑顏如花,甜得迷人。
說實話,對於杜笙來說,拍攝這種MV簡直易如反掌。
自從拍了《浪漫滿屋》之後,類似的青春偶像劇橋段早已駕輕就熟,
那些扮酷耍帥的鏡頭更是信手拈來,也成了本能一樣。
陽光灑在沙灘上,碧海藍天交相輝映,朵朵浪花輕輕拍打着岸邊。
赤腳走在細軟沙粒上的杜笙顯得格外悠閒,他眺望着遠方的地平線,留給鏡頭一個帥氣而深邃的側顏。
此時,已經換上粉色吊帶裝的泰勒歡快地跑了過來,像一陣清風般撲進畫面。
她從後方緊緊抱住杜笙的腰,帶着甜美的笑容貼在他身邊。
杜笙微微側過頭,露出一個寵溺的笑容迴應她,彷彿這一刻他們真的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侶。
對杜笙而言,拍MV不過小菜一碟,但對泰勒來說卻不同。
這需要她真正投入情感,才能表現出自然的狀態。
幸運的是,她對杜笙的好感度極高,因此很容易融入角色,整個拍攝過程也進行得異常順利。
沙灘上,杜笙僅穿着一件泳褲,健美的身材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衆人眼前。
陽光下,水珠順着他的肌膚滑落,閃爍着迷人的光澤,讓圍觀的劇組女員工們忍不住咽起了口水。
鏡頭裡,兩人在浪花中嬉戲追逐,時而奔跑,時而相互潑灑海水,營造出一種甜蜜又浪漫的氛圍。
突然,泰勒不慎跌倒在浪花中,杜笙一個標準公主抱將她輕輕托起。
泰勒摟住他的脖子,兩人的身體緊密貼合,那來自杜笙肌肉傳來的熱度讓她臉頰發燙。
下一秒,她似乎忘卻所有劇本設定,情不自禁地吻上杜笙的脣。
杜笙略顯驚訝,因爲按照計劃,並沒有安排接吻的環節啊!
然而,導演那邊並沒有喊停,所以他也沒有打斷,只是靜靜感受着這份突如其來的柔軟與香甜。
“過!”
導演的聲音適時響起。
泰勒這纔回過神來,臉蛋染上一絲紅暈,卻沒有從杜笙懷裡下來。
躲在攝像機後的導演心裡早已心知肚明。
這兩個人之間的緋聞絕對是真的!
畢竟,假的感情是演不出這種真實感的。
不過這正符合MV主題,算是誤打誤撞中了。
拍完MV,接受《拳擊》雜誌關於與泰森的‘終極比鬥’採訪,又到奇蹟影業處理完那點手尾,杜笙便登上回程飛機。
這次返程算是一拖再拖,時間已經不允許。
這次拍攝《通緝令》,時間跨度近3個月,內地與香江那邊都有不少事情在等着處理。
杜笙乘坐的飛機刺穿雲層剎那,香江國際機場的貴賓通道已暗流涌動。
橫跨三大洋的銀色鐵鳥尚未停穩,二十三家媒體攝像機的紅點已在落地窗前織成星網。
機組人員掀開舷梯的瞬間,四十度高溼空氣裹挾擠擁撲面而來。
“杜生,請問你對這次《導火線》在北美取得1.5億票房有什麼看法?”
“杜生,請問你第三張華語專輯銷量有多少?”
“杜先生!《導火線》北美破冰算不算文化出徵?”
“笙哥!索尼唱片開出的八位數合約有無接洽?”
“杜生!《時代》封面上你的腕錶贊助商是不是…“
《平菓日報》資深狗仔阿King摁滅第七支萬寶路,眼角瞥見通道轉角閃現的黑西裝軍團。
他猛地撞開擋在前排的《明報》菜鳥,鏡頭精準捕捉到杜笙墨鏡邊沿的反光。
最新款雷朋鍍鉻鏡架在逆光中劃出兩道銀河。
杜笙的鱷魚皮鞋尖剛觸地,幾名保鏢當即組成楔形防禦陣。
記者們祭出狼羣戰術,長焦鏡頭如槍管般抵住人牆縫隙。
《南華早報》女記者高跟鞋跟陷入防暴盾間隙,麥克風險險擦過杜笙定製西裝的翻領:
“杜先生,聽說斯嘉麗在比弗利山莊爲您購置了房產?”
剎那間,記者們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紛紛舉起手中的“長槍短炮”,爭先恐後地朝着杜笙發問。
他們可不是剛抵達這兒的,有些人已經在這兒蹲守多時。
對他們而言,就算杜笙一個問題都不答,只要能拍到他下機的照片,迅速傳回報社加急發表,報紙銷量肯定能一路飆升!
畢竟這段時間,杜笙在北美創下的成績實在太耀眼了。
尤其是電影《導火線》,票房在那邊一路突破華語電影的歷史紀錄。
隨着時間推移,票房還在持續,如今已經突破1.5億大關。
這代表着什麼?
這可是國內電影在北美的里程碑,也是華語的輝煌。
因爲以往就算是內地最風光的電影,影響力也就僅侷限於亞洲範圍,從未在北美市場突破1億範疇。
但這次,《導火線》做到了。
而杜笙作爲這一切的核心人物,自然讓這些記者們滿心期待。
更別說,最近刷爆北美的‘球場暴徒’事件,以及即將與泰森一戰的勁爆話題都與杜笙相關……
所以,他們一直盼望着杜笙返回,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