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大廈附近的一家高檔私房菜酒樓的一間包廂,此刻林浩然與扭壁堅相對而坐。
兩人各有自己的心思,表面卻是和和氣氣。
“老闆,對於怡和洋行的發展計劃?您有什麼意見嗎?”扭壁堅用溼紙巾擦了擦雙手,趁着還沒上菜,開口問道。
下午,林浩然不僅僅看了置地集團的未來幾個月的項目發展計劃表,怡和洋行那邊的也同樣看了。
不過,與置地集團不一樣的是,怡和洋行的發展,更偏向於海外投資!
實際上,到七十年代的時候,怡和洋行在海外的資產,便已經佔據六成有多了。
也就是說,怡和洋行在香江的資產,只剩下不足四成!
原因,自然和其它英資企業一樣,爲的將來擔憂,沒有十足的信心,一次逐漸將怡和洋行的資產轉移,由一家原本主業幾乎都在香江的本土英資企業,逐漸發展成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集團。
從國際化這方面,怡和洋行的確比匯灃銀行要領先很多。
比如,夏威夷戴慧思公司、南非雷里斯公司、新嘉坡的亨利·窩夫公司、倫敦的麥地遜公司、利比里亞的中東運輸與貿易公司等等。
連年的海外投資,讓怡和洋行的知名度,在海外要比匯灃銀行高得多。
不過,怡和洋行全世界到此投資收購,雖然目前看來,頗爲成功,可林浩然也知道,它最終也爲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最終,很多海外控股公司,基本上都被大甩賣了。
“怡和洋行的發展,你暫時可以按照你的規劃去發展,我不會插手太多,不過置地集團這邊,我有我的考慮,所以置地集團這邊,你作爲臨時執行董事,目的不是要你在這邊費多少精力去把置地集團發展起來。
我的目的很簡單,你只需要維持好置地集團如今穩定的狀況,讓它能夠正常運轉就夠了。”林浩然笑着說道。
怡和洋行,作爲一家以海外投資爲主導的企業,在林浩然決定替換扭壁堅之前,他並沒有打算過多地介入公司的運營。
他自然明白,扭壁堅這種對權力有着極高慾望的職業經理人,若是對其運營過多幹涉,定會心生不滿。
而怡和洋行當前的發展態勢穩健,確實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的干預。
然而,對於置地集團,林浩然卻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認爲,扭壁堅與鮑富達所策劃的發展藍圖,實質上只是無休止的擴張計劃。
如果香江市場在未來不出現地產泡沫,這些計劃或許還能勉強維持。
但林浩然心中清楚,距離下一次地產泡沫的爆發,已經不足兩年了。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繼續執行如此冒進的擴張計劃,無疑是自掘墳墓。
對於這種不切實際的發展策略,林浩然自然不願意看到扭壁堅繼續將其推行下去。
“老闆,您的意思是,我們置地集團未來幾個月的發展計劃,全部要暫停嗎?”扭壁堅面露驚訝之色地問道。
要知道,這些項目中許多都經過了置地集團長時間的前期談判,甚至他自己與鮑富達也爲每個項目傾注了大量心血進行了深入討論。
如果現在突然中斷合作進程,那麼他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雖然這些項目都還沒有開始,即使中斷也沒有什麼損失,可扭壁堅還是覺得非常可惜。
“是的,扭壁堅先生,我想我之前已經和你溝通過,你應該還記得,我留你繼續擔任怡和洋行大班的職務,但置地集團這邊我有自己的安排,就不需要你再過多操心了。
你只需要繼續把怡和洋行管理好,我就非常滿意了,怡和洋行確實離不開你,我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如果怡和洋行能夠發展得更好,你也知道我的性格,我是不願意過多幹涉的。
另外,你也難以兼顧管理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團,所以我會盡快找到置地集團執掌者的繼承人,置地集團這邊,不會麻煩您太久的!”林浩然微笑着迴應道。
聽了林浩然的話,扭壁堅點了點頭,內心中還是有些不甘。
同樣是怡和大班,以前他可以兼管置地集團。
可如今,置地集團卻已經與他沒有什麼關係了,就算如今還兼任一個怡和洋行執行董事的身份,那也不過是暫時的罷了。
可再不甘,那又怎樣?
相比鮑富達直接被迫辭退,他扭壁堅的結局已經算是不錯了,起碼還保留着怡和洋行大班的職務,他依然還是香江商界頂級大佬之一。
兩人在包廂裡深入交談了許久,直至晚上九點鐘左右,這場晚宴才緩緩落下帷幕。 通過這次交流,林浩然對怡和洋行有了更爲全面而深入的瞭解。
儘管下午他已經翻閱了大量資料,但那些資料大多聚焦於置地集團。
在他看來,置地集團相較於怡和洋行,其潛在價值要高得多,至少超過一倍以上。
而等到未來,隨着香江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房價的暴漲將進一步凸顯置地集團的價值,使其與怡和洋行之間的差距愈發明顯。
目送扭壁堅驅車離開,林浩然這纔對李衛東說道:“開車吧,回去。”
“好的老闆!”
轉眼間,一個晚上過去了。
一整天,林浩然入主置地集團,入主怡和洋行的消息,早已經鬧得整個香江都沸沸揚揚了,甚至是南洋許多國家,都有收到了這個消息。
怡和洋行在南洋絕對是非常有知名度的,如今一家如此有實力的英資企業居然被林浩然收購了,這的確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
晚上,翡翠臺與麗的電視臺都相繼報導了更加詳細的報道。
而到了第二天早上,隨着各大報刊媒體的報道,更多細節也被一一報道了出來。
證監處主席麥思當天上午接受了十幾家主流媒體的聯合採訪。
主要是大家都想知道,政府對此事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而麥思的回答,也很有意思。
“林浩然先生的收購行爲完全合法合規,但這一過程也暴露出了香江證券法律體系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我決定採取行動,向立法會提出一項重要建議,”麥思在採訪中鄭重宣佈,“目前,香江的上市公司在吸納股份達到50%之前,無需向股東提出全面收購要約,這一比例顯然過高。我認爲,將這一觸發點降低至35%纔是更爲合理的做法。”
如果觸發點設定爲35%,那麼林浩然先生就無法悄無聲息地收購超過40%的股份,這樣一來,置地集團與怡和洋行也就不太可能如此輕易地落入他的掌控之中。
因爲,如果修改爲35%之後,林浩然還暗自偷偷吸納股份達到35%,又不宣佈全面收購,那麼證監處完全可以判林浩然的收購是違法的。
麥思的這一決定,自然是想維護英資財團的利益。
不過,即便將來規則有所修改,對林浩然來說也已無足輕重。
畢竟,他如今已成功掌握衆多英資企業,深知知足常樂的道理。
更爲關鍵的是,在香江收購了一系列企業後,林浩然已經深刻意識到,是時候將目光投向更爲廣闊的世界舞臺了。
香江,儘管發展潛力巨大,但終究只是一個小池塘,難以容納他更大的雄心壯志。
他絕不會滿足於這個小池塘的侷限,而是要從中跳脫出來,邁向更加寬廣的天地,去追尋更加輝煌的未來。
怡和洋行已經國際化了,以林浩然如今對怡和洋行的控股,相當於他也已經有了國際化的企業。
不過,他內心中其實並不是很看得上怡和洋行那些在世界各國所收購的企業。
原因很簡單,因爲這些企業中沒有一家是知名企業,這些國外的企業,不用多想,林浩然都知道,未來前景非常有限。
因此,他爲何對置地集團更感興趣,而對於怡和洋行興趣不大,就是這個原因。
此刻,林浩然的眼前,有着十幾張報紙。
他已經看了七八張了,全是香江的主流報紙,所有報紙清一色將他入主置地集團、反控怡和洋行的新聞以不一樣的描寫方法來報道,一篇篇文章哪怕是林浩然都覺得寫得真好。
不過,此刻他手上的這份報紙,卻令林浩然非常感興趣。
這是一份《香江商報》,也是香江主流報紙之一,銷量常年排名前五。
今天的《香江商報》不僅刊登了林浩然入主置地集團並反控怡和洋行的重磅新聞,還獨樹一幟地針對林浩然個人進行了深入報道。
報道涵蓋了林浩然的崛起歷程、他與怡和洋行之間的恩怨糾葛,以及他作爲英資收購第一人的傳奇經歷。
尤爲引人注目的是,頭版中央一篇題爲“香江首富更迭,商界格局重塑,林浩然榮膺公認首富寶座!”的文章格外搶眼。
文中詳細列舉了林浩然目前掌控的所有企業的估算市值,這一計算結果令人瞠目結舌,不禁感嘆其財富之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