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取過紙頁,一目十行。
“去藏經閣翻書了?”
樑渠撓撓頭,嘿嘿一笑:“有本《摩訶業海觀》,想給阿肥它們尋個功法,日後好擬人上岸,小子答了幾次全是錯的,實在想不出個思緒來。”
“紙筆。”
樑渠緊忙添水研磨,雙手奉筆。
燭火幽幽。
問一。
“汝爲魚時,可曾見網中同族流淚?”
老和尚潑墨揮毫,洋洋灑灑。
“昔日鱗片即今日袈裟,網中淚是衆生的海。弟子所渡非仇非怨,乃溺於貪嗔癡的漁夫與魚。”
樑渠眼前一亮。
寫完。
老和尚轉頭同樑渠道:“破此題不可執着復仇,亦不否認魚之苦痛,你需將受害者視角昇華,作渡世者。”
樑渠恍然。
“大師厲害!”
問二。
“化龍之日,願留一鱗鎮江河否?”
老和尚舔墨,再揮狼毫。
“龍鱗當懸於漁舟桅杆,令孩童知水下有靈,令老者悔殺生網罟。若鱗片碎儘可換半日風平浪靜,便是圓滿。”
我測!
樑渠瞳孔放大。
老和尚再道:“妖獸法問妖獸,第二問破題之關鍵,是切莫陷入力量崇拜之獸性本能,衆生平等,需以大無畏之犧牲解構‘化龍’之功利心。”
“明白明白!”
問三。
“若證羅漢果,當先度吃你的漁夫,還是你吃的蝦羣?”
筆走龍蛇。
“先取漁夫竈中薪,煮一鍋蝦羣誦往生咒,待到漁人放下刀叉時,方知被度的原是我。”
墨水暈開。
老和尚擱下毛筆,入清水濯洗:“此題之根本,是要超越因果報應、大魚吃小魚的二元對立論,所謂自度者度人,自救爲真,陷入食物網回答便是錯了,漁夫、蝦羣,哪個都不對。”
嘶!
樑渠五體投地。
格局!
薑還是老的辣。
“大師佛法高深!”
“你平日裡最是才思敏捷,潑猴一隻,攥出來的本命佛也是猴,喜好用不尋常之手段,走不尋常之路,怎遇上三個死問題,便被框難住了?”
樑渠一愣,陷入沉思。
半晌。
“經書讀的不多,佛門聖地,小子心中露了怯,便被它框住,被牽着鼻子走了。”
“如大魚遇網,網沉水底,收網而上,分明奮力上游即可掙脫,偏驚慌掙扎,胡衝亂突,失了生機?”
“對!”
“你能明白這點,此三問便算有價值。”老和尚笑,遞出紙張,“翻書去吧。”
“多謝大師!”
拿上標準答案,樑渠再返藏經閣,將老和尚的答案一一輸入。
燙金大字接連扭曲。
“有慧根!”
“悟性超凡!資質絕倫!”
“汝當爲佛門佛子!”
這回不再是喝罵魔頭,跳出來的答覆截然不同,金字極盡誇讚,甚至有幾分諂媚。
合攏書籍的阻力消失無蹤。
然而樑渠沒翻開經文,他將書放回書架,重新拿出,阻力再現。
精神溝通。
“汝爲魚時,可曾見網中同族流淚?”
“淚是鹹的,血是腥的,網是苦的,當我咬斷漁網時,方知是痛,那些不敢流淚的魚,早溺死在了自己的心海。
衆生因痛苦麻木,復仇皆爲執念,何不立宏願而破網?”
金光扭曲不歇,未顯字體,似乎在沉思,在遲疑。
趁熱打鐵。
樑渠未有遲疑,再輸入第二個答案。
“龍鱗不該掛在桅杆之上,該嵌進漁夫的船底,讓每次撒網都聽見龍吟,讓每滴江水都記住,這片水域的守護神,曾是你們口中的妖怪。
我存在在這,
跪下啜飲一口江水吧。”
扭曲的金光徹底不動。
第三問。
“證得羅漢,該先度吃你的漁夫,你吃的蝦羣?”
“羅漢說,自度者度人,該把漁夫的網織成蝦羣袈裟,把我的尖牙磨成木魚槌,然後我們三個並排坐在江底——你猜最先開悟的,是痛到流淚的漁夫,還是笑出眼淚的蝦,亦或根本無所謂誰先誰後?”
沒有回答。
有的只是荒誕的反問,像有一隻猿猴居高臨下地俯瞰。
許久。
金光涌動重組。
“最先開悟的是誰?”
“是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他此刻正在輪迴外吃烤魚看戲!”
金光一陣閃爍,最終凝結作四個大字,似喝罵,似嘲笑。
“你這妖佛!”
“哈哈哈!”
樑渠俯仰暢笑。
嘈雜聲打斷了伏首桌案,窮經皓首的大和尚。
正欲斥責無禮。
繼而。
《摩訶業海觀》上金光大作,飛躥出一道金光,沒入書架,又順沿書架,化爲金色鎖鏈,蔓延到整個藏經閣中!
地板、天花板、書架、桌案、圓凳……
四面八方,無處不是這三問三答!
金色小字如蝌蚪遊動。
和尚斥責之話吞嚥入腹。
夜色之下,藏經閣閃動熠熠金光!
這是……什麼情況?
外來者震驚失色,緊忙詢問身旁小沙彌。
小沙彌躬身:“是藏經閣歷代祖師留下的藏書詰問內有全新妙答!如此便會展示衆人三天三夜,適才觸動的應當是第九佛,興義伯樑大人。”
又是興義伯!
又是興義伯!
不是,才請佛,召如來,有沒有個停?
耳朵起繭子了!
老和尚推開房門,窮盡目力,望清答案之際,失笑搖頭。
守經和尚注視桌案上的答案,指尖不住划動。
“好一個第九妖佛!”
“佛性本無南北,不度化魚妖,反以水族身份重構佛法?”
“阿彌陀佛。”
“魚鱗褪盡,露出的不是金身,是漁網勒出的琉璃體啊!”
有祖師爺以爲之妙答,本要休息的大和尚們哪裡躺得下去,不得不從牀上爬起,來到藏經閣內研讀學習這三問三答。
“啥玩意,阿水這就妙答了?”
剛躺下的徐子帥垂困夢中驚坐起。
浮島之巔,更有金色人影晃動。
後山叢林,白虎王甩動尾巴,摸不着頭腦。
既推薦樑渠去翻《摩訶業海觀》,她自然知曉書中內容,亦知曉書中三問。
怎麼還能整這麼一出?
“這便是天才麼?”金毛虎羨慕不已。
朝廷隊伍中,龍象武聖逐漸期待起十八日的“驚喜”。
樑渠對外界變化不大關心,他好不容易打開書本,一頭攢入知識的海洋。
吸收!
學習!
先覽總綱。
《摩訶業海觀》大魚篇本身便契合肥鮎魚,此外又有修改的大鱷篇!
肥鮎魚、“不能動”兩獸直接適配!
精神鏈接中。
率領大淮軍浩浩蕩蕩奔赴峽谷,打造營地的肥鮎魚停住尾巴,咬住長鬚。
這一大通嘰裡呱啦的,全要記下來麼?
彭澤。
猴子們爬上爬下。
給元將軍噴吐青霧,鞏固大陣效用的“不能動”抓撓頭頂,翠角癢癢。
元將軍不滿,龜爪拍動江水。
“繼續啊,愣着幹什麼?繼續繼續!”
“不能動”一心二用,一邊吐霧,一邊記憶功法。
浩渺壽山之外。
一束暗淡金光劃破江水,跌跌撞撞,飛竄而出,背上背一卷破破爛爛的牛皮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