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兩大軍閥

一萬人的軍隊在異界大唐下屬的西域地區不算什麼,但一萬精兵在西域這片地區卻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那些掌控了一府之地的小節度使們,手裡的大唐正規軍也就一千到兩千之數,即便是安西四鎮的鎮守使,在和平時期各自手裡的大唐野戰軍規模也不會超過五千之數。

整個安西都護府掌控的大唐正規軍,絕對不超過4萬人!

當然,西域地區需要鎮壓懾服大量的色目人土著,地方衛戍部隊的編制很大,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普通漢民,單靠不到4萬軍隊,可無法管控偌大的西域地區……

然而,在吐番王國入侵,安西四鎮分裂,導致整個西域地區分成兩大陣營互相廝殺的戰爭中,大量的原唐軍正規野戰部隊被消耗打散,互相吞併收編。

現如今,疏勒軍鎮中真正屬於原大唐野戰部隊的兵丁連兩千人都湊不出來,不過因爲魯陽收編了一些其他地區的殘兵敗將,再加上戰爭期間從地方衛戍部隊中抽取填補的老兵,在疏勒軍鎮還有一支以魯陽爲核心的軍隊。

這支軍隊因爲歷經戰爭洗禮,戰鬥力並不比大唐野戰部隊差多少,只是士氣有點低迷……

用來守城的話還行,出去野戰純粹是送菜!

反觀于闐和焉耆兩位鎮守使,在戰爭中雖然也損失不小,但通過收編降兵和吞併其他節度使雜牌部隊實力不降反增。

于闐軍鎮的鎮守使尉遲英哲麾下正規軍規模能達到上萬人,其中中高級武官全都是尉遲家族和尉遲英哲的親信擔任,完全蛻變成了尉遲英哲的私軍!

焉耆軍鎮的隊伍也差不多,隊伍規模也能達到上萬人,是由焉耆鎮守使龍樂天操控,已經實質性蛻變成龍家軍。

尉遲英哲和龍樂天儼然自成一體,成爲自給自足擁兵上萬的軍閥。

他們的軍隊是不計算地方衛戍部隊和色目人的實打實野戰部隊,戰鬥力比起原本的大唐野戰軍僅僅略差一籌。

尉遲英哲和龍樂天能坐大,跟吐番王國的支持密不可分。

因爲西域地區的大大小小軍閥太多,吐番王國爲了更好的利用他們的力量,選擇其中最強大的于闐軍鎮和焉耆軍鎮鎮守使作爲代表,整合了投誠吐番王國的軍閥勢力。

正是這種整合,才使得吐番王國一方的西域本土力量擰成一股繩,即便沒有大唐正統的名義,麾下軍心士氣普遍不高,仍然將本質上屬於軍閥聯盟的大唐正統一方揍得鼻青臉腫,最終更是一戰消滅了龜茲軍鎮的唐軍主力!

當然,吐番王國的這種做法在戰爭時期有利,但戰爭結束的時候弊端就出現了。

尉遲英哲和龍樂天也不是庸碌之輩,他倆利用戰爭期間的便利,大肆吞併其他小節度使的力量不說,還接管了周圍各個府縣的地盤,擴大自己的財源。

當吐番王國大軍進入西域地區的時候,兩家已經坐大,而且松贊干布爲了拉攏兩大軍閥,不光沒有任何限制,還賜予了兩人國公一般的爵位!

如今在吐番王國這邊,尉遲英哲已經成爲于闐公,龍樂天則成爲焉耆公,儼然以兩鎮王族自居!

龜茲戰役後,尉遲英哲和龍樂天不知何時達成了合作的意向,遲遲不肯動兵對龜縮在疏勒軍鎮苟延殘喘的魯陽動手,反倒是四處派遣軍隊大肆吞併地盤。

很快,西域蔥嶺以東的府縣全部被吐番王國,尉遲英哲和龍樂天三方勢力瓜分一空。

堅持大唐正統旗幟的只剩下疏勒軍鎮一地……

不過,吐番王國得知魯陽堅決抵抗的意向後,不斷督促尉遲英哲和龍樂天進攻疏勒軍鎮,卻不願意用吐番王國的本部精銳進攻要塞一般的疏勒軍鎮。

如今坐大的兩大軍閥自然不願意拿自己的本錢去消耗,吐番王國的威逼反倒讓兩大軍閥更加緊密的聯繫起來,甚至互相送出族女在吐番王國眼皮子底下結成了親家!

對於直屬上司吐藩國王松贊干布的命令,更是以西邊出現了一個大明王李察攻城掠地爲由,只顧着向西邊調兵蔥嶺以西的地盤,卻絲毫不願意硬啃疏勒軍鎮……

龜茲戰役後,西域地區出現了軍力真空狀態,大量節度使小軍閥戰死,唐軍覆滅,使得各地府縣連地方衛戍部隊的數量都不足,更不用說野戰部隊了。

這正是搶地盤的好時機,吐番王國的入局打破了安西四鎮的平衡,讓尉遲英哲和龍樂天兩家坐大,形成了尾大不掉的現象。

而吐番王國雖然軍力最強,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若是真的跟已經崛起的兩大軍閥開戰,即便取得勝利也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更何況,還有一個堅持正統的疏勒軍鎮魯陽坐山觀虎鬥,西邊與魯陽公開結盟的漢人大明王李察也不能忽視。

若是實力損失過大,松贊干布不光很難對國內各大吐番部落交待,還有可能因爲嫡系軍隊損失太多,影響自己在國內的王位根基!

吐蕃人可沒有大唐那一套明確的繼承製度,各個部落的自主權很大,松贊干布能當國王,跟他所在的部落實力最強密不可分,若是他的部落衰敗,保不準國內會有新的挑戰者。

反正現在大唐內戰頻起,綠皮襲擾越來越嚴重,大唐朝廷自顧不暇,那些吐番部落的膽子越來越大……

正因如此,吐番王國爲首的三方勢力反倒是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尉遲英哲和龍樂天一北一南向西域蔥嶺以西擴張地盤,吐番王國又不想硬啃疏勒軍鎮,僅僅派了一萬多人圍困疏勒軍鎮,防止魯陽帶兵出城……

很顯然,于闐公尉遲英哲和焉耆公龍樂天學會了養寇自重,魯陽就是他們養的那個寇。

別看他們口號裡喊得震天響,但真到了派兵強攻的時候,一個個有一萬個理由推脫……

在尉遲英哲和龍樂天眼裡,西邊的李察纔是軟柿子,而且肚子裡還吞了那麼多府縣,便宜當然不能都讓所謂的大明王佔了去!

420 毀天滅地382 帝國根基373 民俗衝突431 無屬性先天135 主動投降036 震驚466 殺得膽寒423 私人財產受到保護508 誅殺超級英雄363 一追一逃121 讀書人169 吐番禁衛軍的強攻192 惶恐的少女474 李察的瓜分計劃240 明軍的融合政策211 雙喜臨門041 不對勁的犒賞403 同樣的選擇(恭祝大家國慶快樂)095 對氣運幣的推算274 軍功田改制414 炮斃192 惶恐的少女373 民俗衝突178 十萬輔助軍051 五軍營步兵227 難以置信的夜襲293 襲殺李察355 李察的戰術216 戚繼光的判斷062 戰場上的羣衆演員009 兌子342 懷舊的龍立果016 戰役模式開啓149 唐軍戰術479 笑話一樣的抵抗463 睜開眼的李察204 拆分士紳階級132 練兵目標(2/4)031 3階兵230 正義和解放者320 三面開打的綠皮386 火炮171 慘勝347 惡劣的政治影響229 擊敗龍家軍227 難以置信的夜襲304 涼州軍052 不被看好的李察047 對射445 統一東亞大陸440 暹羅王國321 消耗戰368 數萬俘虜231 龍家軍滅137 安西四鎮(求訂閱)279 圍殺142 吐番計劃破產207 考覈與淘汰252 死的渣都不剩086 過分了098 破罐子破摔485 民意沸騰158 守備軍團310 滅唐兩條路060 進攻132 練兵目標(2/4)090 全殲縣兵008 引發騷亂490 神聖同盟285 戰爭不該是這個亞子252 死的渣都不剩281 掌心雷031 3階兵279 圍殺211 雙喜臨門382 帝國根基256 妥協與談判268 一路向西301 人心浮動093 強悍的武者鋒矢300 犯規的攻城戰447 一年稅收一艘船471 面目全非的婆羅門教295 降服雙頭巨人376 最後一搏117 昭武要逃187 克服恐懼的戰鬥258 一人破軍121 讀書人219 西州042 暴起殺人126 安國府投降488 協約國誕生381 參謀學院272 教官與軍械採購215 財政赤字(爲lxlyandccc的萬賞加更)407 反攻開始132 練兵目標(2/4)231 龍家軍滅
420 毀天滅地382 帝國根基373 民俗衝突431 無屬性先天135 主動投降036 震驚466 殺得膽寒423 私人財產受到保護508 誅殺超級英雄363 一追一逃121 讀書人169 吐番禁衛軍的強攻192 惶恐的少女474 李察的瓜分計劃240 明軍的融合政策211 雙喜臨門041 不對勁的犒賞403 同樣的選擇(恭祝大家國慶快樂)095 對氣運幣的推算274 軍功田改制414 炮斃192 惶恐的少女373 民俗衝突178 十萬輔助軍051 五軍營步兵227 難以置信的夜襲293 襲殺李察355 李察的戰術216 戚繼光的判斷062 戰場上的羣衆演員009 兌子342 懷舊的龍立果016 戰役模式開啓149 唐軍戰術479 笑話一樣的抵抗463 睜開眼的李察204 拆分士紳階級132 練兵目標(2/4)031 3階兵230 正義和解放者320 三面開打的綠皮386 火炮171 慘勝347 惡劣的政治影響229 擊敗龍家軍227 難以置信的夜襲304 涼州軍052 不被看好的李察047 對射445 統一東亞大陸440 暹羅王國321 消耗戰368 數萬俘虜231 龍家軍滅137 安西四鎮(求訂閱)279 圍殺142 吐番計劃破產207 考覈與淘汰252 死的渣都不剩086 過分了098 破罐子破摔485 民意沸騰158 守備軍團310 滅唐兩條路060 進攻132 練兵目標(2/4)090 全殲縣兵008 引發騷亂490 神聖同盟285 戰爭不該是這個亞子252 死的渣都不剩281 掌心雷031 3階兵279 圍殺211 雙喜臨門382 帝國根基256 妥協與談判268 一路向西301 人心浮動093 強悍的武者鋒矢300 犯規的攻城戰447 一年稅收一艘船471 面目全非的婆羅門教295 降服雙頭巨人376 最後一搏117 昭武要逃187 克服恐懼的戰鬥258 一人破軍121 讀書人219 西州042 暴起殺人126 安國府投降488 協約國誕生381 參謀學院272 教官與軍械採購215 財政赤字(爲lxlyandccc的萬賞加更)407 反攻開始132 練兵目標(2/4)231 龍家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