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讀書人

用史國府的糧食徵用史國府的色目人,李察是一點道德壓力都沒有,誰叫雙方處於交戰狀態呢?

李察大軍全殲史國府主力,昭武狄遮單騎落荒而逃的消息如同旋風般傳遍了史國府和安國府!

史國府麾下的縣鎮城池無一不緊閉城門,不分日夜的在城頭警戒巡視,生怕李察大軍抵達……

很快,伴隨着李察大勝的消息,李察的惡名也逐漸傳開,原因無他,李察爲了進攻史國府,開始在鄉野中大肆強拉色目人壯丁!

好在,這種行徑在漢人階級眼裡不算什麼,所以並沒有引起史國府漢人士紳階級的對立。

漢人士紳階級看似是一個整體,但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鬆散的階級組織,他們互相之間也存在着競爭關係,一般而言,只要不撬動漢人士紳階級的根本利益,引起兔死狐悲的連鎖反應,漢人士紳階級都是非常識時務的一羣人。

他們往往具備靈敏的政治嗅覺,而且政治立場非常不堅定,只要有一方佔據絕對優勢,對方還願意維護原本的士紳階級利益,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擁護新主子!

正因如此,大唐治下很多豪門世家都經歷了好幾個朝代,仍然屹立不倒!

他們不關心誰當皇帝,只關心自己的階級利益是否可以繼續享受下去。

因爲士紳階級往往壟斷者知識分子這一階層,任何一個有點腦子的君主都知道治理天下要靠讀書人,而不是一羣武夫,所以一般而言不會去打擊士紳階級。

大唐的士紳階級可都是有自己武裝的,一旦引起衆怒,很容易出現一大羣地主團練武裝來!

李察前世中的明末闖王李自成之所以最終兵敗身亡,就是因爲他的做法得罪了全天下的士紳階級,從而導致他在山海關被打敗後,就變得牆倒衆人推,地方不斷冒出一個又一個恨不得李自成死的武裝力量……

要知道,李察前世歷史的明末士紳階級是不掌握武裝力量的,跟現今異世界大唐的士紳階級完全是兩種生物!

大唐的士紳階級要是集體反對你,根本不用臨時編練地主武裝,直接就能拉出一羣家丁護衛組成的鐵甲軍來!

帶隊的還全都是武者!

這就是李察一直注意不去得罪西域地區漢人士紳階級的原因,西域地區的漢人士紳階級的力量雖然遠不如內陸,但也不容小覷,李察在沒有掌握絕對力量的時候,自然不願意節外生枝。

李察的大軍緩緩向史國府府城而去,跟當初史國府大軍開向安國府一般,一路劫掠糧食……

雖然李察擁有足夠的糧草,但這種軍用物資自然是越多越好!

更何況,李察的色目人炮灰隊伍也在行軍中不斷擴大!

李察的大軍引起史國府昭武世家恐慌的同時,得知李察大勝消息的陶安邦正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他萬萬沒想到,李察竟然打敗了昭武狄遮,還贏得非常徹底,昭武狄遮連褲衩都輸掉了!

僅僅帶了幾個心腹狼狽逃回史國府!

那可是上萬大軍啊,結果全被李察料理了……

當初這上萬大軍可是讓陶安邦感覺要完蛋的節奏,爲啥放在李察那裡卻如同螞蟻一般被一腳踩死?

陶安邦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就是,李察的道士境界又大大提升了!

後續送過來的情報也證實了陶安邦的推測,李察的隊伍中出現了大量鐵甲騎兵道兵!

人數高達3000多!

有三千多騎着戰馬的鐵甲道兵,李察能全殲史國府的主力似乎也不算奇怪……

不過問題來了,史國府的主力能壓着安國府的陶安邦揍,李察又全殲了史國府的主力,進行簡單兌換的話,豈不是說安國府的力量現如今在李察眼裡就是盤菜?

陶安邦悲觀的推測出,曾經不被自己放在眼裡的李察叛軍,如今的軍事力量很可能已經凌駕於安國府之上!

等到李察徹底消滅史國府的昭武世家,轉頭對自己用兵,自己是臣服還是拼死抵抗?

嗯,這是個嚴重的問題,絕不能自己扛下!

在李察大軍開向史國府府城的時候,陶安邦開始派人召集整個安國府的名門士紳,除了高象縣之外!

在陶安邦眼裡,高象縣已經被李察征服,自然不能繼續算作安國府的一份子。

陶安邦將是否抵抗李察的困境扔給了安國府的漢人世家面前。

因爲陶安邦很清楚,若是沒有安國府士紳階級的幫助,以他手下不足2000唐軍和一堆沒有啥士氣的府兵縣兵,想要對抗李察純粹是癡心妄想!

不過要是安國府的士紳階級團結一致,哪怕團結八成以上,也可以跟李察對峙下去。

陶安邦很清楚這羣漢人士紳手裡的力量,單獨一個世家拿出來不算什麼,哪怕是安國府首屈一指的公孫世家,也不是陶安邦的對手。

然而,若是所有的士紳階級聯合起來,在安國府沒人可以跟他們對抗!

至少在李察出現以前是這麼回事……

至於陶安邦引誘安國府士紳階級對抗李察的籌碼,很簡單,大家看看高象縣,身處權力核心的士紳家庭的子弟都被排除在外,李察寧願用貧寒出身,最先跟隨自己的普通漢人,也要將漢人士紳家庭出身的子弟排擠出核心權利層。

在這方面,公孫家應該最深有感觸……

除了被當作吉祥物榜樣供出來的公孫康安外,其他公孫家的子弟沒有一個早高象縣當官!

安國府的漢人士紳跟官府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因爲漢人士紳家庭就是讀書人階級,他們有錢,自然可以請最好的老師教育子女。

而且有錢人的子弟不用爲了生機忙碌,整日裡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平民子弟怎麼跟他們競爭?

師資力量被甩了八條街,學習時間更是無法相提並論,除非是貧寒子弟中真正意義的天才,不然的話根本無法跟士紳家庭的子弟競爭!

然而,即便平民中除了才子,也會迅速被士紳階級通過各種手段拉攏過去!

234 龍樂天的信心251 先天對決377 林登萬之死165 接敵317 突圍049 韓立的瘋狂(爲第一個舵主加更!)382 帝國根基265 林登萬081 十一抽殺律277 沒得談209 大酋長薩爾410 反擊失敗378 全面戰爭系統474 李察的瓜分計劃336 鐵騎衝鋒(第三更)254 龍立果的擔憂430 先天之軀471 面目全非的婆羅門教438 紙幣經濟計劃428 先天齊出407 反攻開始320 三面開打的綠皮056 高象縣417 掃除障礙423 私人財產受到保護108 吐蕃人的輕視(第五更求訂閱)183 吉納維芙381 參謀學院410 反擊失敗159 成王敗寇046 交手274 軍功田改制383 李察的戰略構想460 如來神掌428 先天齊出305 西涼鐵騎486 巴伐利亞落幕364 傀儡政權457 惜命的李察022 安祿山造反043 時間緊迫459 吸乾097 鎮壓大石鎮民亂012 劫道的強盜110 嚇壞的吐蕃人253 天山覆滅463 睜開眼的李察252 死的渣都不剩201 恐懼攻城291 異變突起374 新的氣運系統晉升路線368 數萬俘虜393 控制戰場視野165 接敵080 色目人之間的拼殺325 混編307 大勢已成329 南下建國176 醜化032 豺狼人的食譜標準408 陽謀與反擊318 狠人內閣478 外交努力376 最後一搏385 保鏢衛隊462 動員兵183 吉納維芙125 大明王126 安國府投降377 林登萬之死499 蘇聯建築全開230 正義和解放者506 暗能量495 神聖同盟瓦解258 一人破軍373 民俗衝突466 殺得膽寒066 戰後處理023 招安225 李察的目標222 政治包裝101 掌控高象縣244 目標確認361 土地是源動力061 可憐的色目人壯丁506 暗能量299 踏過護城河205 覆滅的大地主157 全殲與收穫196 唐幣264 西域危機065 自殺式衝鋒359 三萬戰俘233 暴增的聲望等級116 以少擊多255 強行招安228 李察的亡靈軍團046 交手351 落井下石的南宋414 炮斃
234 龍樂天的信心251 先天對決377 林登萬之死165 接敵317 突圍049 韓立的瘋狂(爲第一個舵主加更!)382 帝國根基265 林登萬081 十一抽殺律277 沒得談209 大酋長薩爾410 反擊失敗378 全面戰爭系統474 李察的瓜分計劃336 鐵騎衝鋒(第三更)254 龍立果的擔憂430 先天之軀471 面目全非的婆羅門教438 紙幣經濟計劃428 先天齊出407 反攻開始320 三面開打的綠皮056 高象縣417 掃除障礙423 私人財產受到保護108 吐蕃人的輕視(第五更求訂閱)183 吉納維芙381 參謀學院410 反擊失敗159 成王敗寇046 交手274 軍功田改制383 李察的戰略構想460 如來神掌428 先天齊出305 西涼鐵騎486 巴伐利亞落幕364 傀儡政權457 惜命的李察022 安祿山造反043 時間緊迫459 吸乾097 鎮壓大石鎮民亂012 劫道的強盜110 嚇壞的吐蕃人253 天山覆滅463 睜開眼的李察252 死的渣都不剩201 恐懼攻城291 異變突起374 新的氣運系統晉升路線368 數萬俘虜393 控制戰場視野165 接敵080 色目人之間的拼殺325 混編307 大勢已成329 南下建國176 醜化032 豺狼人的食譜標準408 陽謀與反擊318 狠人內閣478 外交努力376 最後一搏385 保鏢衛隊462 動員兵183 吉納維芙125 大明王126 安國府投降377 林登萬之死499 蘇聯建築全開230 正義和解放者506 暗能量495 神聖同盟瓦解258 一人破軍373 民俗衝突466 殺得膽寒066 戰後處理023 招安225 李察的目標222 政治包裝101 掌控高象縣244 目標確認361 土地是源動力061 可憐的色目人壯丁506 暗能量299 踏過護城河205 覆滅的大地主157 全殲與收穫196 唐幣264 西域危機065 自殺式衝鋒359 三萬戰俘233 暴增的聲望等級116 以少擊多255 強行招安228 李察的亡靈軍團046 交手351 落井下石的南宋414 炮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