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對峙

實際上,這些基層軍官在宋國那裡也是不受待見的,真正的權貴不會去擔任管理幾個人,十幾個人的小官,所以這些基層軍官都是普通士兵晉升而來的。

他們和那些士兵一樣,都是當兵吃糧,真正具備政治傾向的其實都是中高層武官,這個層次的武官手裡至少也有幾百號人,可以形成一股力量,值得宋國朝廷進行拉攏和忠君思想的滲透。

這就是李察只是把中高級宋國武官剔除,卻留下基層軍官的原因。

當然,也有基層軍官數量太多,李察拿不出那麼多人塞進去有關……

和士兵一樣,基層軍官也是被詢問過從軍意願的,如果有基層軍官缺額,則會按照李察安插的中高級軍官對士兵們的審覈,提拔更加傾向於明國或者當兵吃糧沒有政治傾向且威望較高的士兵當選。

總而言之,就是在沙洲軍中淡化宋國的政治影響力,強化對明國的忠君思想。

至少要讓士兵們清楚,現在是誰給他們吃穿用度,讓他們明白‘感恩’!

對底層的大頭兵而言,談忠君思想太遙遠,但吃喝問題卻淺顯易懂,士兵們口裡常說的當兵吃糧,其實就是領了朝廷的糧食,纔會爲朝廷賣命的意思。

正是因爲這個年代的士兵思想很難受到忠君愛國影響,才使得戰俘轉換變得極爲容易。

如果放到後世,戰俘除了當苦力外根本無法被用作軍隊去攻擊他們的母國,否則就等着陣前倒戈吧!

後世的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深入人心,士兵們很難將屠刀對準自己的母國,但這個時代卻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只要給他們吃喝錢財,除了父母親朋下不了手外,皇帝老子有機會都能剁了獻上來!

至於民族……那是什麼東西,能吃麼?

至於國家?朝廷的事情跟我們這些屁民有毛關係?

至於忠君?呵呵噠……

這就是這個時代平民和士兵的普遍想法!

有一批現成的中高級軍官空降後,沙洲軍很快就完成了改編,連武器裝備都是他們原來使用的大刀長矛火繩槍!

戰陣也和他們原本經受的宋軍訓練一樣,明國早已研究過宋軍的陣形,畢竟之前明國用的也是火繩槍。

由於戰術武器裝備啥的都沒變,整編的沙洲軍很快就恢復了戰鬥力,並在大明13年9月末開向人心惶惶的宋軍佔領區!

李察收復失地的旅途自然是一帆風順,佔領區的民衆對於被明國統治和宋國統治都保持中立,地方官府的兵丁對殲滅了十萬宋軍先鋒的明軍根本提不起勇氣對抗,地方官府的官僚們則跑的跑降得降……

跑得都是大官投降的都是末流小官和吏員。

畢竟當初開門迎降的都是大官做的主,那些末流小官和吏員只是隨波逐流罷了。

更何況李察還需要這些人管理地方,自然不能去追究。

總不能一地投降就要把這個地方從上到下屠一遍吧,大家都是漢人,這麼屠殺的話打完仗還能剩下多少人?

李察可是清晰記得前世地球歷史上,太平天國和滿清的作戰,就因爲按照‘髮型’互相屠殺,最後硬生生創下了堪比世界大戰的人口消減記錄!

現在東亞人口已經經歷了一次綠皮浩劫,經不起明宋屠戮了……

不光是李察,宋軍也沒有舉起屠刀,一來是因爲明國地方官府很乖很聽話,二來則是因爲南宋不想要一片無人區!

這是大漢民族關於正統的內戰,明宋兩國都默契的選擇了軍對軍的戰爭,沒有對平民舉起屠刀。

這與奧斯曼帝國遠征軍那種異族入侵有着本質區別。

明宋兩國誰也不想輕易屠殺損毀自己的正統名聲,大軍路過吃相還是很好的。

李察收復失地的過程中,除了沒來得及逃走的主犯外,其餘人等都沒有追究,只是徵集了一些糧草而已。

這個時代的戰爭就是這樣,由於組織力度和動員力度的落後,只要主力被殲滅,除了大城之外都會主動投降免除兵災。

這也是史書上描述戰爭,經常會寫到佔領了一個地區的首府城市後,整個地區的城池都會如同秋風掃落葉般被攻破!

其實都是這些城池主動投降的……

連首府大城都守不住,就別指望那些小城會硬拼到底,除非是異族入侵,或者有新的主力大軍抵達。

岳飛收到前鋒宋軍盡滅的消息後,立馬傳令各軍在明宋原本的邊境線停止駐紮,因爲明宋邊境線有之前宋國修造的天然要塞堡壘羣,大部分都是永久性攻勢,連成一片。

十萬宋軍的覆滅直接打消了岳飛主攻進攻的念想,打算和明軍長期對峙。

至於那些佔領區即便被明軍收走對宋國而言也沒什麼損失。

就這樣,李察輕鬆收復了之前被宋軍佔領的地盤,和岳飛的直屬軍隊岳家軍隔着上百里地對峙。

然而,岳飛能等得起,李察等不起啊。

那七萬多沙洲軍每天消耗的糧食都是一個恐怖數字!

爲了安撫軍心,還不能短缺了他們的口糧!

不過面前是一片宋國打造的永久式要塞堡壘羣,一座座打過去的話即便擁有火炮也會死很多很多人……

最重要的是,炮彈的運輸也需要時間啊!

李察在收集了偵騎彙總來的敵方軍事部署後,只好選擇強攻的方式……

雖說進攻南宋並不只有四川這條路,但如今中原地區就是大片的無人區,即便綠皮獸人主力盡滅,那裡還有着數不清的綠皮地精和屁精生存繁衍。

如果轉道中原進攻南宋的話,那片無人區中根本得不到糧食補給,只能依靠後勤運輸,這對於明國而言絕對是災難性的!

明軍現在軍事實力很強,但除了軍事實力外其他所有的國力都非常弱!

軍糧基本上靠當地徵集,所以李察率領的明軍進攻路線上必須有人類城鎮存在纔可以!

不然的話光是餓飯就足以讓李察的軍隊崩潰!

畢竟李察的後勤線路還要運輸大量的彈藥用於戰爭。

因此,李察如今只能選擇人口稠密的四川爲主攻方向。

274 軍功田改制148 主力對決088 心氣248 軍功貴族130 色目人的出路102 婚娶政策120 大豐收466 殺得膽寒352 決戰來臨前087 倒戈的色目人僕從軍028 拋射箭雨038 輕鬆的包圍439 招安土司133 斥候的碾壓(300均訂加更3/4)266 受傷的總是士紳270 義務屯墾兵245 大唐的善意297 涼州城的力量220 氣數已盡?274 軍功田改制150 唐軍對射277 沒得談374 新的氣運系統晉升路線295 降服雙頭巨人378 全面戰爭系統174 三家結盟455 奧斯曼的頑固180 旋起旋滅的兵變052 不被看好的李察356 戰爭機器046 交手415 恐明症462 動員兵064 不計一切的追殺425 內戰爆發216 戚繼光的判斷042 暴起殺人206 遞增的田稅改革290 閱兵492 向蒙古宣戰036 震驚004 顛倒是非060 進攻156 兩輪齊射435 諷刺的保護213 五位內閣大臣081 十一抽殺律084 我沒有裝死!506 暗能量457 惜命的李察413 精忠報國141 意料之外的裡應外合119 正面衝鋒436 100比1的戰損030 炸崩了105 出征182 被血腥吸引的未知敵人412 南宋朝廷的命令414 炮斃249 登臨天山028 拋射箭雨418 再次抵達四川257 暴走的姥姥111 史國府撤軍(訂閱加更)326 樂觀的南宋177 西域的大環境023 招安177 西域的大環境307 大勢已成384 選擇331 東逃日本016 戰役模式開啓085 色目人僕從軍士氣崩潰091 公孫康安的私心181 拉鋸消耗221 被拋棄的龍家483 懸賞剿殺令448 休養生息382 帝國根基496 大潰敗438 紙幣經濟計劃118 務必全殲267 調兵平叛335 合格的戰損比341 統治人類的方式232 對氣運幣的猜測024 大唐軍制153 騎兵碾壓434 令人想不通的北伐057 平叛隊伍320 三面開打的綠皮045 打還是不打380 三大系統建築005 殺人368 數萬俘虜347 惡劣的政治影響049 韓立的瘋狂(爲第一個舵主加更!)247 千名一流高手207 考覈與淘汰464 爲了最高領袖
274 軍功田改制148 主力對決088 心氣248 軍功貴族130 色目人的出路102 婚娶政策120 大豐收466 殺得膽寒352 決戰來臨前087 倒戈的色目人僕從軍028 拋射箭雨038 輕鬆的包圍439 招安土司133 斥候的碾壓(300均訂加更3/4)266 受傷的總是士紳270 義務屯墾兵245 大唐的善意297 涼州城的力量220 氣數已盡?274 軍功田改制150 唐軍對射277 沒得談374 新的氣運系統晉升路線295 降服雙頭巨人378 全面戰爭系統174 三家結盟455 奧斯曼的頑固180 旋起旋滅的兵變052 不被看好的李察356 戰爭機器046 交手415 恐明症462 動員兵064 不計一切的追殺425 內戰爆發216 戚繼光的判斷042 暴起殺人206 遞增的田稅改革290 閱兵492 向蒙古宣戰036 震驚004 顛倒是非060 進攻156 兩輪齊射435 諷刺的保護213 五位內閣大臣081 十一抽殺律084 我沒有裝死!506 暗能量457 惜命的李察413 精忠報國141 意料之外的裡應外合119 正面衝鋒436 100比1的戰損030 炸崩了105 出征182 被血腥吸引的未知敵人412 南宋朝廷的命令414 炮斃249 登臨天山028 拋射箭雨418 再次抵達四川257 暴走的姥姥111 史國府撤軍(訂閱加更)326 樂觀的南宋177 西域的大環境023 招安177 西域的大環境307 大勢已成384 選擇331 東逃日本016 戰役模式開啓085 色目人僕從軍士氣崩潰091 公孫康安的私心181 拉鋸消耗221 被拋棄的龍家483 懸賞剿殺令448 休養生息382 帝國根基496 大潰敗438 紙幣經濟計劃118 務必全殲267 調兵平叛335 合格的戰損比341 統治人類的方式232 對氣運幣的猜測024 大唐軍制153 騎兵碾壓434 令人想不通的北伐057 平叛隊伍320 三面開打的綠皮045 打還是不打380 三大系統建築005 殺人368 數萬俘虜347 惡劣的政治影響049 韓立的瘋狂(爲第一個舵主加更!)247 千名一流高手207 考覈與淘汰464 爲了最高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