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周天子的王后和弟弟子帶私通,然後反叛成功,直接讓周天子成了一個笑話。若不是晉侯幫其回國,斬殺了子帶,周天子真就徹底成了笑話了。

不過現在也好不到哪裡去,周天子王后和小叔子私通,已經成了諸侯之間茶餘飯後的笑料了。

當然諸侯國的史官還算給周天子留了一些面子,沒有些私通,可是淮國的史官可就沒給周天子留面子,直接就寫了‘子帶竊嫂自立,天子鄭出奔。

周天子在回到了成周之後,爲了感謝晉侯的大恩,將陽樊、溫、原、攢茅四邑賜給了晉侯,原本就不多的王畿這下又少了一塊。不僅賜予了土地,周天子還封了晉侯爲方伯,並且賜下天子儀仗。

晉侯得到方伯之位,很是高興,對於周天子很是恭敬。時,鄭侯聽聞天子奔逃之事譏笑之。晉侯聞之,大怒,大軍伐鄭,鄭侯不敵,只得求和,並且將太子送到晉國爲質子。

其他的諸侯看到鄭侯的榜樣,一個個變得老實很多,不敢再去譏諷天子。

......

淮國,淮安。

王嶽在知曉晉國得到邦周天命加持之後,就調整了情報網絡,派出暗衛去晉國收集消息。

果然傳回來的消息顯示,晉國實力飛快提升,已經超過齊國、楚國。看到這種情況,王嶽果斷開始去拉攏中原諸侯國。

他選擇拉攏的是衛和宋國,衛國雖然是姬姓諸侯國,但是衛人卻喜歡經商,國君貪利,至於宋國則是因爲他同樣是殷商遺民。

宋國雖然是公爵國,但是在邦週中原諸國之中一直都是被防範壓制的。宋國當初因爲投降了邦周,被武王分封在宋地,但是一直以來,宋國周圍的其他諸侯國都是在限制宋國。

從始至終,邦周都沒有對殷商遺族放心過,即便是宋國努力討好,融入其中也是如此。

在王嶽派遣人來拉攏宋國和衛國之後,兩國都有些猶豫,淮國現在實力之強,天下側目,直接拒接,他們也怕淮國出兵攻打,而且跟着淮國好處也不少,可若是答應,承認其爲盟主,那晉國就不爽了。

因此宋國和衛國都有些爲難。

宋公向大夫們詢問,大夫向越道:「君上不若將淮國的消息暗中報於晉國,讓晉國和淮國相爭,若是淮國勝,我等就依附淮國,若是晉國勝就依附晉國。」

雖然向越的辦法說白了就是要當牆頭草,可是他們夾在兩個大國中間,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如此。

很快晉國得到消息之後很是震怒,衛國和宋國都是中原方國,淮國此舉是要染指中原,在晉國看來,淮國就是想要進入中原,這是晉國不能接受的。

晉國,絳城。

晉侯重耳正看着宮中宮娥們的歌舞表演,很是悠然自得,畢竟晉侯重耳逃亡十九年,顛沛流離,有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飽,現在晉國被其治理的井井有條,又得到天子賜予方伯,可以說達到了人生巔峰。

齊桓公十餘年才達到的成就,他只用了區區幾年,足以自傲了,看看歌舞表演怎麼了?

就在晉侯重耳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光,六卿之一的趙卿匆匆走了上來:「君上,剛剛得到消息,淮國正在拉攏衛國和宋國,想要藉此進入中原。」

原本沉醉在歌舞聲中的晉侯瞬間坐直了身體:「淮國想要進軍中原?」

「是的君上。淮國自從擊敗齊國召集的諸侯聯軍後,愈發驕縱,攻滅息、番二國,分封仲國,西征楚國,所向披靡,如今已經勢大難治,若是讓其進入中原,則邦周社稷危矣。君上更有何顏面擔任霸主之位?」

「君上,此番淮國北上,必須將其擋回去。」

「君上,齊桓公當年敗

於淮國,君上若是能夠壓服淮國,自然能夠證明君上功蓋齊桓,是爲霸主第一!」

晉侯重耳當即道:「諸卿都覺得該打,那就徵發大軍,準備出征!」

「只是此番淮國還未北上中原,孤用什麼理由來征伐淮國?」

趙卿當即說到:「淮國不進貢茅草,天子無法過濾酒渣,因而導致難以祭祀,晉國特來索要貢品!」

一番話說的,周圍其他幾個卿士很是詫異,當即說到:「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國之大事,在戎與祀,不貢包茅,大罪也!請國君伐淮!」

晉國當即以淮國‘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爲名出兵討伐淮國,並且爲了宣揚晉國威勢,晉侯於城濮會盟諸侯。

鄭國、陳國、齊國、燕國、應國、戴國、曹國、邢國、邶國、曾國等前來響應,並且晉侯還派人去聯絡楚國,讓楚國同時進攻淮國。

楚國得到晉國使者,原本並不想參與,畢竟被淮國打的多了,都已經有心理陰影了,不過楚國的大夫屈供說道:「君上可以聯絡越國一起攻淮,此番晉齊從北,我楚宮從東,越國從南,三面合爲,淮國焉能不敗?」

「君上不僅可以一雪前恥,還可以趁機攻滅仲國,逼迫蔡國、江、黃三國臣服!」

楚侯熊惲聽了屈供的勸諫,覺得很有道理,當即說到:「既然如此,那孤就答應晉國,一同出兵伐淮,同時派出使者去聯絡越國,邀請越國一起攻打淮國,到時候,吳地楚越兩國平分!」

楚國對於仲、蔡、黃、江四國可謂是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將其剿滅,之前熊惲回國即位後,幾次想要征伐仲國,但是都被其他卿士大夫勸阻。

楚國經過連續動亂,熊艱之前又徵發大量民壯,可謂是舉國之力營造章華臺,國力衰減。這幾年來一直休養生息,勸阻楚侯不要動兵。

現在國力恢復,又有晉國幫忙,自然要藉此機會攻滅仲國。

楚侯當即派出使者,前往越國,邀請越國一起出兵。自從楚國支持越國之後,越國的實力就在穩步提升,如今實力也是今非昔比。淮國勢大,越國不敢逾越,現在得知中原諸國合力征伐淮國,立刻表示願意參加。

.......

晉侯伐淮,淮曰:我居東南,無罪,何伐?

晉侯曰: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國語·晉語》

第1章 季禮使齊第25章 匹夫之怒第7章 淮齊之盟第72章 質子第7章 淮齊之盟第33章 築壩蓄水第12章 洞天福地第25章 匹夫之怒第62章 火龍降世第55章 晉國風起第56章 周室荒唐第21章 撤退第19章 尊王攘夷第9章 發展與鹽第6章 齊國會盟第33章 築壩蓄水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10章 改革第74章 應對第1章 繼承遺產第43章 公羊革新第13章 避其鋒芒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4章 戰車漂移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61章 祭天開大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25章 匹夫之怒第20章 吞併紀國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24章 霸業之始第40章 滑稽記第5章 挑撥離間第3章 邗都之戰第62章 火龍降世第18章 誘敵深入第83章 徐國覆滅第2章 周軍追至第32章 優勢在我第73章 吞越第39章 暗流第42章 華夏名劍第15章 梅里第83章 徐國覆滅第72章 質子第63章 淮國稱霸第16章 脣亡齒寒第10章 改革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29章 王權交替第89章 孔子第47章 招賢令第7章 淮齊之盟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37章 國人動亂第37章 國人動亂第56章 周室荒唐第38章 王晟薨第48章 新王登基第23章 雲淵會盟第19章 攻城戰第1章 繼承遺產第29章 離間第10章 改革第36章 泗沂之戰第63章 淮國稱霸第37章 國人動亂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1章 繼承遺產第38章 王晟薨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2章 姬烈革新第33章 改糧種桑第77章 西子第86章 楚國稱霸第47章 王臨薨第19章 攻城戰第4章 封邦建國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83章 徐國覆滅第33章 改糧種桑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25章 和議第48章 孫叔敖第10章 改革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2章 華夏名劍第33章 改糧種桑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64章 諸侯朝貢第42章 什麼檔次第21章 征伐萊國第72章 質子
第1章 季禮使齊第25章 匹夫之怒第7章 淮齊之盟第72章 質子第7章 淮齊之盟第33章 築壩蓄水第12章 洞天福地第25章 匹夫之怒第62章 火龍降世第55章 晉國風起第56章 周室荒唐第21章 撤退第19章 尊王攘夷第9章 發展與鹽第6章 齊國會盟第33章 築壩蓄水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10章 改革第74章 應對第1章 繼承遺產第43章 公羊革新第13章 避其鋒芒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4章 戰車漂移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61章 祭天開大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25章 匹夫之怒第20章 吞併紀國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24章 霸業之始第40章 滑稽記第5章 挑撥離間第3章 邗都之戰第62章 火龍降世第18章 誘敵深入第83章 徐國覆滅第2章 周軍追至第32章 優勢在我第73章 吞越第39章 暗流第42章 華夏名劍第15章 梅里第83章 徐國覆滅第72章 質子第63章 淮國稱霸第16章 脣亡齒寒第10章 改革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29章 王權交替第89章 孔子第47章 招賢令第7章 淮齊之盟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37章 國人動亂第37章 國人動亂第56章 周室荒唐第38章 王晟薨第48章 新王登基第23章 雲淵會盟第19章 攻城戰第1章 繼承遺產第29章 離間第10章 改革第36章 泗沂之戰第63章 淮國稱霸第37章 國人動亂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1章 繼承遺產第38章 王晟薨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2章 姬烈革新第33章 改糧種桑第77章 西子第86章 楚國稱霸第47章 王臨薨第19章 攻城戰第4章 封邦建國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83章 徐國覆滅第33章 改糧種桑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25章 和議第48章 孫叔敖第10章 改革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2章 華夏名劍第33章 改糧種桑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64章 諸侯朝貢第42章 什麼檔次第21章 征伐萊國第72章 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