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淮齊之盟

在經過了一場酒宴之後,雙方之間的火氣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大了。當然更主要的是見識過徐茂那辛辣的言辭之後,齊國君臣怕他再說一些讓人難堪的事情。

“徐卿,你出使齊國,也是爲了休戰之事,孤已經令大軍集合,準備援助前線齊軍了。”齊侯道:“到時候我齊國大軍趕到,不知淮國可能擋下?”

徐卿並沒有被齊侯的話嚇到,鎮定自若道:“齊侯,貴國前線大軍已經成了甕中之鱉,網中之魚,我淮國不過是因爲不想損失過大,這才願意和談,若是齊侯不願和談,那就戰場上見吧!”

“只是不知道,齊國大軍損失慘重後,周圍的萊國與紀國會不會喜出望外!”說完作勢起身就要離開。

“徐使莫要生氣,君上只是說笑耳。”旁邊一名卿大夫連忙上前阻攔道:“君上所言的大軍是在集合,不過是聽聞東夷和萊人一些異動。”

“淮國乃天子所封公爵之國,與我齊國同爲諸夏貴胄,些許摩擦也是禮戰,但是那些東夷、萊國卻非如此。”

“莒國常年受其侵擾,這些軍隊乃是要去幫助莒國的!”

徐茂聽後,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說法,重新回到座位上。

“齊侯,可是在等楚國的消息?”徐茂問道。

齊侯臉上表情不變,只是眼中閃過一絲神光。

“楚國?難道楚國也和貴國開戰了?”旁邊另一名卿大夫裝作不知的問道。

“我主淮侯率大軍於楚師五萬,戰於邗地,楚師圍邗都,圍而不攻,以逸待勞,我主雄才大略,一戰而斷其糧草,二戰斷其後路,三戰楚師皆降!”

聽到徐茂此言,齊國君臣心中大驚,雖然中原諸國都看不起楚國,覺得他們是蠻夷之國,但是對於楚國的實力還是很認可的。楚國幾次北上和中原諸侯作戰,其兇悍令人側目。

現在聽聞五萬楚軍竟然被淮國短時間內打敗並且俘虜之後,心中更是震驚。

原本齊國君臣是有這種打算,他們同樣認爲,淮國是在硬撐,楚國應該還在邗地與之交戰。他們就覺得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淮國就會撐不住了。

“楚國地方千里,人口百萬,兵精糧足,乃是南方大國,怎會如此輕易大敗?”另一名卿大夫一副難以置信的說到。

“哈哈,齊侯和諸卿可是不信吾言?”徐茂也不生氣,然後衝身後的侍從招招手。

那侍衛上前,將懷中一個漆盒送了上來,徐茂打開盒子,然後伸手取出一枚巴掌大小的印章,羋姓熊氏,而這枚印章上刻着的字正是羋姓熊勃。

“齊侯可認得這枚楚璽?”徐茂將印章攤在手上,衝衆人說道。

“這...這是熊勃的印璽?”旁邊一名卿大夫上前觀看後,忍不住問道。

“正是楚帥熊勃!”徐茂將楚璽放回到盒子中,繼續說到:“楚帥熊勃爲人勇烈,只可惜不識天數,與我主對戰,歿於陣中了。”

這枚金印的出現讓齊國上下徹底相信了楚國已經戰敗,心中再沒有僥倖心理,知道淮國實力後,再沒有一絲驕縱之氣息。

“淮國果然神勇,大破楚軍!”

“齊侯,我主這次遣茂來使,乃是想要和齊國締結盟約,願意永結同好,互不侵犯,不知齊侯可願意?”

齊侯心中微動,然後說到:“淮國要和孤締結盟約,孤是很高興的,只是孤聽聞淮國與萊國交好,可曾屬實?”

當初淮國和齊魯莒郯等國敵對,爲了遏制東方諸國聯合對付淮國,歷任淮國君主都會去資助萊國,萊國同樣是一方大國,其人口也有數十萬之多,而且其出身東夷,和夷人部落關係很好。

經常和齊國對陣,只是因爲武器裝備排兵佈陣不如齊國,稍處下風。當然有時候萊國也是打的齊國狼狽不堪的。

淮國爲了牽制齊國等諸侯國,一直都對萊國進行資助,同時除了萊國外,紀國、莒國也都進行資助,只不過做的很隱蔽。就像周天子烹殺齊侯這件事,幕後推手就是淮國。

得到了淮國支持後,齊國面對萊國優勢越來越小,甚至幾次被萊國打的大敗。只是最近幾十年來,齊國發展的不錯,萊國又出了幾個貪圖享受之徒,已經被齊國遠遠超越了。

“齊侯氏想要讓我主放棄和萊國交好?”徐茂問道。

“正是,萊國乃是齊國世仇,若是淮國願意斷絕和萊國的關係,孤就同意締結盟約。”齊侯說到。

徐茂想了想說到:“齊侯若是要求斷絕和萊國的關係,那齊國就必須斷絕與吳國的關係!”

“這...”齊侯有些猶豫。

不久之前齊侯才和吳國締結盟約,現在反悔了以後可就沒有人幫他們在南面牽制淮國了。不過再一想到可以向萊國進攻,吞併萊國,齊侯又有些激動。

相比較起來,齊侯更看重萊國。若是將萊國吞併,不僅齊國土地直接擴大一倍,就連人口也要多上一倍了。

最終齊侯還是沒有忍住開疆拓土的誘惑,選擇答應下來。

淮國這次和齊國締結盟約,就是想要和齊國吞併各自看上的蛋糕。兩國這番就是齊國向東攻取萊國,淮國往南吞併吳國,雙方互不干擾。

當然這份盟約簽訂下來也沒有太高的效力,一旦雙方有任何一方完成吞併後,第一時間估計就要撕毀盟約,再邀請其他諸侯一起進攻對方。

不論是淮國還是齊國都知道對方以後都是大敵,若是有機會,絕對不會放過。當然撕毀盟約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

齊侯答應締結盟約後,徐茂就帶着使團返回淮國,締結盟約這種事情,必須要國君親自來,其他人是沒有資格的。

雙方約定在郯國邊境締結盟約。

郯國對於齊國和淮國在自己國土上締結盟約沒有任何意見,畢竟相比起齊國和淮國,郯國的實力太弱了。而魯國在得知齊國竟然和淮國締結盟約,當即大罵齊國卑鄙無恥。

兩國本就不好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劣。齊魯聯軍徹底破裂,最少十年以內是沒有機會再組成聯軍了。沒有了魯國,齊國也是獨木難支,就算齊國再次入侵,淮國北地也能抵擋很長一段時間了。

......

淮齊之盟是春秋歷史上一次重要事件,很多史學家認爲,淮齊之盟拉開了諸侯吞併的序幕,對華夏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漫談中國史·春秋》

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5章 梅里第32章 姬烈革新第39章 暗流第72章 質子第58章第22章 勢如破竹第38章 王晟薨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74章 應對第9章 晉侯方伯第19章 攻城戰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7章 淮水之戰第81章 宮室詭譎第48章 孫叔敖第12章 洞天福地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22章 勢如破竹第61章 祭天開大第22章 全軍覆沒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39章 落水而亡第21章 征伐萊國第4章 邗都之戰(2)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6章 仲國第50章 周室東遷第49章 孫叔敖(2)第1章 繼承遺產第22章 勢如破竹第6章 徐茂使齊第72章 質子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42章 什麼檔次第12章 洞天福地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15章 梅里第46章 仲國第76章 狠毒第76章 狠毒第8章 籌謀第22章 勢如破竹第40章 滑稽記第1章 繼承遺產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10章 改革第20章 吞併紀國第39章 落水而亡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15章 梅里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30章 攻城戰第34章 貪婪第12章 伐吳第14章 對陣楚軍第19章 尊王攘夷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9章 孫叔敖(2)第74章 應對第50章 父慈子孝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50章 父慈子孝第47章 招賢令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4章 死間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42章 華夏名劍第13章 避其鋒芒第78章 學宮第9章 發展與鹽第40章第6章 徐茂使齊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8章 學宮第19章 攻城戰第28章 王釗薨第3章 水淹周軍第10章 改革第22章 全軍覆沒第47章 王臨薨第37章 霸業終結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7章 淮水之戰第73章 吞越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55章 晉國風起第48章 新王登基第58章第7章 淮水之戰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47章 王臨薨第18章 管仲改革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63章 淮國稱霸第38章 水軍第14章 對陣楚軍第33章 改糧種桑
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5章 梅里第32章 姬烈革新第39章 暗流第72章 質子第58章第22章 勢如破竹第38章 王晟薨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74章 應對第9章 晉侯方伯第19章 攻城戰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7章 淮水之戰第81章 宮室詭譎第48章 孫叔敖第12章 洞天福地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22章 勢如破竹第61章 祭天開大第22章 全軍覆沒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39章 落水而亡第21章 征伐萊國第4章 邗都之戰(2)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6章 仲國第50章 周室東遷第49章 孫叔敖(2)第1章 繼承遺產第22章 勢如破竹第6章 徐茂使齊第72章 質子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42章 什麼檔次第12章 洞天福地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15章 梅里第46章 仲國第76章 狠毒第76章 狠毒第8章 籌謀第22章 勢如破竹第40章 滑稽記第1章 繼承遺產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10章 改革第20章 吞併紀國第39章 落水而亡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15章 梅里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30章 攻城戰第34章 貪婪第12章 伐吳第14章 對陣楚軍第19章 尊王攘夷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9章 孫叔敖(2)第74章 應對第50章 父慈子孝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50章 父慈子孝第47章 招賢令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4章 死間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42章 華夏名劍第13章 避其鋒芒第78章 學宮第9章 發展與鹽第40章第6章 徐茂使齊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8章 學宮第19章 攻城戰第28章 王釗薨第3章 水淹周軍第10章 改革第22章 全軍覆沒第47章 王臨薨第37章 霸業終結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7章 淮水之戰第73章 吞越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55章 晉國風起第48章 新王登基第58章第7章 淮水之戰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47章 王臨薨第18章 管仲改革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63章 淮國稱霸第38章 水軍第14章 對陣楚軍第33章 改糧種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