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淮國稱霸

淮國大軍沒有繼續追擊,晉侯重耳一路狼狽而逃,終於在鄫國停了下來,然後重整大軍。

「諸卿,此番大敗是孤之過也,諸卿不必介懷!」一路撤回到了鄫國大營之後,晉侯先將責任擔了起來。

「君上,此番大敗非戰之罪也,天火降世,徒之奈何?」狐卿搖搖頭道。

「難道這淮國真有天命護佑?」趙卿恨恨的說到。

魏卿道:「非是天命,若真有天命護佑,昔年也不會被武王克商。應該是巧合,對是巧合!」

幾人紛紛找着藉口,不然無法說服自己,那天火狂風太過離奇。

「軍隊傷亡怎麼樣?」重耳問道。

「大軍死傷不高,只是士氣低落,無力再戰了,淮國並沒有追擊太遠。」狐卿搖搖頭道。

衆人也鬆了口氣。

「看來這天火併非淮國所爲,不然如此大好機會,我等今天豈能再此?只怕是被押送至淮安了!」狐卿安慰道。

「此番大敗,士氣低落,傷亡也不小,已經無力再戰,退兵吧!」晉侯說到。

......

淮國大勝之後,大軍沒有停留,直接率軍回援。孫叔敖率領大軍順着運河快速進軍,僅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趕到了維揚。此時楚越大軍正在圍攻鎮江城,鎮江位於長江以南,和維揚隔江相對。

鎮江城外的護城河連通長江,楚越聯軍根本無法將其斷流,並且江上還有淮國水軍。楚越聯軍數次圍攻,在淮國水軍和鎮江守軍的合作下,紛紛挫敗。

熊靈看着眼前這座只有三千守軍的鎮江城,臉色陰沉的可怕。

淮國三萬大軍都被擊潰了,但是楚越兩國聯軍卻在鎮江城碰了一個頭破血流。

鎮江乃是淮國扼守長江的咽喉,若是饒過鎮江想要渡江,那等於說是將後路交給淮國,因此楚越聯軍即便是打到了長江邊上,也不敢渡江。更何況渡江了對面還有維揚城。

維揚城和鎮江城一樣,所以楚國只能將這兩處至少攻佔一處才行。

可是熊靈怎麼也沒想到,這區區三千人竟然死死將他四萬大軍擋在這裡,難以寸進。

「敵軍有水軍相助,護城河寬廣,我軍根本無法渡過,大軍進攻,又有巨舟攻擊。我軍沒有水軍,如何能擋?」越國大夫文舒說道。

「不若用木伐連接起來,派大軍圍攻強行在護城河上將那大船燒燬!」熊靈眼中閃過一絲狠辣!

這種做法完全是在用人命填,到時候傷亡會極爲驚人,但是若是成功,的確可以將大船燒燬。

「不能再等了,若是等淮國抽調大軍前來,我等就再沒有機會了!」熊靈一咬牙,當即作出了決定。

第二天,大軍再次進攻,只是和以前不同,這一次楚越聯軍紛紛揹着一塊塊木牌。

大軍用木牌遮擋,很快就來到護城河附近,緊接着就看到一艘大船開來,一時間箭如雨下,楚越士兵傷亡慘重,但是兩國聯軍卻沒有退兵,反而是冒着箭矢,將那些木牌用繩索連起來。

這些木牌之上已經塗抹了引火的油脂,等大船過來,立刻就將連成一串的木牌圍了過去。一羣人衝上去將木牌引燃,淮國水軍連忙想要撤離,卻發現前後都已經被堵住。

看到那大船被引燃,楚越兩國聯軍士氣大振,當即就再次出兵進攻鎮江。而就在楚越聯軍進攻的時候,一支大軍已經悄然在江邊登岸。

先鋒陳屹統帥三千藤甲兵先行登岸,然後就在斥候的帶領向戰場趕去。

陳屹同樣出自公族,先祖是子珏庶子,改氏爲陳,也是淮國公族中的人才。

此時戰場上已經是白熱化了,楚越兩國可以說孤注一

擲,想要將鎮江城拿下,看到這種情況,陳屹沒有廢話,當即身先士卒,率領大軍直衝楚越聯軍大纛。

楚越聯軍根本沒有想到,會有敵人從側翼進攻,戰陣根本來不及轉向,淮國大軍就已經衝到眼前。三千藤甲軍個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大軍衝鋒,瞬間就將楚越聯軍中軍打的丟盔棄甲,藤甲軍就如同一柄利劍,輕易就刺穿了楚越聯軍的軍陣。

緊接着楚越聯軍就如同是一羣待宰的羔羊,大軍衝殺之下,楚越聯軍死傷無數。

陳屹身先士卒,直接衝破軍陣。「大纛在那裡,跟我衝鋒!」

陳屹大吼一聲,周圍上百名將士緊隨身後,衆人如同披荊斬浪一般,快速衝去。大纛周圍的護衛看到藤甲軍如此厲害,就要帶熊靈和越君撤離。只是熊靈堅決不肯,並且帶領侍衛要親自將這些藤甲軍斬殺。

結果不過剛一接觸,楚軍就被打崩,熊靈也歿於陣中。越君看到此景,根本不敢停留,在護衛的帶領下逃竄。

陳屹斬將奪旗,楚越聯軍頓時大亂,而到了這個時候,淮軍後續大軍也趕到了,楚越聯軍大崩,士兵潰逃。

楚越聯軍大敗,一直退守梅里的淮國士兵紛紛出擊,一路之上,不斷阻擊,四萬聯軍死傷慘重。能夠逃回越國者十不存一。

就在陳屹出兵解決楚越聯軍的同時,另一邊淮國大軍出動,和邗地淮軍糾纏的楚軍猝不及防,直接被打的大敗,五萬楚軍分崩離析,屈烈、熊韜率領殘軍經巢國逃走。

楚國大軍損失慘重,而在進攻仲國的楚軍得知楚軍慘敗的消息後,連夜撤退。至此楚國出征十一萬大軍,能夠平安回國的不足七萬,可以說是傷筋動骨了。

淮國在將楚國擊敗之後,並沒有追擊,此番大戰在淮國進行,淮國損失不小,同時王嶽病重,此時淮國不能開戰。

因此在擊敗聯軍之後,孫叔敖就率領大軍返回。

王嶽聽到大軍得勝後,終於放下心來,然後派人去仲國傳訊,同時對立功之人封賞。

王嶽一直拖着病體在孫叔敖的輔佐下處理國事,同時也開始安排後事,在使用了天命神器之後,王嶽就感覺到他的時間所剩無幾了。

淮國再次擊敗諸侯霸主的消息飛快傳播開來,雖然這一次諸侯聯軍並沒有被團滅,但是依舊讓天下爲之震動。這讓淮國雖然沒有周天子任命方伯,但是幾乎所有的諸侯國都認爲淮國是諸侯霸主。

淮國時隔數十年,再次稱霸天下,一時間不少小國開始向淮國進貢。

第19章 尊王攘夷第81章 宮室詭譎第94章 伍員奔淮第55章 晉國風起第14章 對陣楚軍第40章第70章 晉國暗子第3章 邗都之戰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47章 招賢令第6章 徐茂使齊第73章 吞越第31章 謀劃邗國第64章 諸侯朝貢第18章 管仲改革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34章 死間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38章 水軍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49章 孫叔敖(2)第43章 大聰明第67章 淮國伐巢第33章 改糧種桑第74章 應對第7章 淮齊之盟第18章 管仲改革第7章 淮齊之盟第2章 淮國伐吳第21章 征伐萊國第42章 華夏名劍第22章 勢如破竹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章 季禮使齊第29章 王權交替第9章 晉侯方伯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8章 王釗薨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40章第12章 伐吳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32章 優勢在我第10章 改革第38章 水軍第22章 全軍覆沒第42章 華夏名劍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1章 亂齊第81章 宮室詭譎第50章 父慈子孝第10章 改革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47章 王臨薨第43章 大聰明第17章 首戰得勝第21章 征伐萊國第49章 褒姒第81章 宮室詭譎第37章 霸業終結第78章 學宮第31章 齊國之謀第24章 霸業之始第7章 淮水之戰第44章 戰車漂移第40章第1章 季禮使齊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9章 攻城戰第63章 淮國稱霸第39章 落水而亡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7章 淮水之戰第48章 孫叔敖第29章 離間第24章 霸業之始第11章 亂齊第21章 征伐萊國第32章 姬烈革新第11章 亂齊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31章 謀劃邗國第73章 吞越第2章 周軍追至第63章 淮國稱霸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章 季禮使齊第81章 宮室詭譎第1章 季禮使齊第3章 水淹周軍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73章 吞越第18章 管仲改革第11章 亂齊第11章 亂齊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
第19章 尊王攘夷第81章 宮室詭譎第94章 伍員奔淮第55章 晉國風起第14章 對陣楚軍第40章第70章 晉國暗子第3章 邗都之戰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47章 招賢令第6章 徐茂使齊第73章 吞越第31章 謀劃邗國第64章 諸侯朝貢第18章 管仲改革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34章 死間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38章 水軍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49章 孫叔敖(2)第43章 大聰明第67章 淮國伐巢第33章 改糧種桑第74章 應對第7章 淮齊之盟第18章 管仲改革第7章 淮齊之盟第2章 淮國伐吳第21章 征伐萊國第42章 華夏名劍第22章 勢如破竹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章 季禮使齊第29章 王權交替第9章 晉侯方伯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8章 王釗薨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40章第12章 伐吳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32章 優勢在我第10章 改革第38章 水軍第22章 全軍覆沒第42章 華夏名劍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1章 亂齊第81章 宮室詭譎第50章 父慈子孝第10章 改革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47章 王臨薨第43章 大聰明第17章 首戰得勝第21章 征伐萊國第49章 褒姒第81章 宮室詭譎第37章 霸業終結第78章 學宮第31章 齊國之謀第24章 霸業之始第7章 淮水之戰第44章 戰車漂移第40章第1章 季禮使齊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9章 攻城戰第63章 淮國稱霸第39章 落水而亡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7章 淮水之戰第48章 孫叔敖第29章 離間第24章 霸業之始第11章 亂齊第21章 征伐萊國第32章 姬烈革新第11章 亂齊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31章 謀劃邗國第73章 吞越第2章 周軍追至第63章 淮國稱霸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章 季禮使齊第81章 宮室詭譎第1章 季禮使齊第3章 水淹周軍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73章 吞越第18章 管仲改革第11章 亂齊第11章 亂齊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