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諸侯朝貢

晉國主導的諸侯聯軍大敗,直接就造成了淮國再次稱霸。

晉國霸主之位不穩,此番大敗,導致晉國空有周天子冊封的方伯之位,卻無霸主之實。

原本蒸蒸日上的晉國國勢戛然而止,這些年來晉國吞併大量小諸侯國,已經讓很多諸侯惶惶不安,見此情景,很多諸侯國開始向淮國進貢,奉淮國爲霸主。

而宋國和衛國在看到晉國大敗之後,立刻派遣使者,帶上大量財貨貢品前來淮國朝貢,生怕來得晚了,就被淮國殺雞儆猴了。

宋國使者來淮國,更是直接以殷商小宗自居,奉淮國爲殷商大宗,一副爲淮國馬首是瞻,就彷彿之前的那種牆頭草做派是別人一般。

最後前來朝貢淮國的諸侯方國達到了三十餘個,這數量竟然比周天子登基前去朝賀的諸侯國還要多,幾乎讓很多諸侯以爲這淮安是洛邑呢。

現實就如同是一個黑色幽默,邦周正統在淮安?

淮國大軍在經過一番休整之後,第二年總算是騰出來手來,準備給越國和楚國一個教訓。

越國地處南方,煙瘴瀰漫,道路崎嶇,毒蟲衆多,並不適合北方士卒前往。王嶽詔令在吳地抽調大軍三萬,並派遣兩千羽林衛和兩千藤甲兵前往。

淮國以公子憫爲主帥,陳屹爲先鋒,徐庸爲祭酒,徵發三萬四千人大軍,號稱十萬,於四月攻伐越國。

越國上下聽到淮國大軍進攻,朝堂上下都驚慌失措。去年楚越聯軍大敗,越國損失萬餘人,淮國大軍那種勢如破竹,一往無前的氣勢狠狠的震撼到了他。

至今他午夜迴夢之中,還經常從夢中被驚醒,這讓他心中畏懼的時候,又讓他無比的憤怒。

他是禹王后裔,怎麼能被區區士兵所震懾?

淮國大軍前來,越君立刻召集羣臣問策。

「諸卿,淮國十萬大軍來攻,諸卿可有什麼辦法?」

「君上,淮國強盛,我越國遠不敵也,不若派出使者向淮國稱臣納貢,以保全社稷?」其中一名大夫說道。

「稱臣納貢恐怕不行,去年我越國和楚國一起趁淮國與晉國大戰時候偷襲,淮國心中極爲憤怒,此番十萬大軍前來,豈會只來巡遊一番?」

「君上,不如向楚國求援?楚國乃兩千裡大國,國力強盛,若是有楚國相助,淮國也不能拿我們怎麼樣?」

щщщ. тTk án. ℃ O

「楚國去年敗於淮國,怎會再出兵?」

「君上不若派遣太子前往淮國爲質....」

一時間朝堂之上爭吵聲一片,是戰是和還沒有確定,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好了!」看到紛亂的朝堂,越侯很是煩躁。

看到君上發話,衆人連忙停留下來。

「君上,淮國雖與我等接壤,但是淮國大軍多爲江北之人,江北之地與我越國不同。越國河道縱橫,氣候炎熱沉悶,多煙瘴之氣,淮軍不熟悉環境道路,我軍以逸待勞,並非沒有一戰之力!」上大夫文絳說道。

「此番若是不戰而求和,以淮國如今聲勢之隆,即便同意我越國求和,條件定然極爲苛刻,不若以戰求和?」

衆人聽了文絳所言,都覺得有道理,紛紛認同。越侯也覺得這計策不錯,於是同意了文絳之策。

「對了,向楚國求援也要做。」

「喏!」

在商議完之後,越國立刻動員起來。雖然去年損失了萬餘大軍,但是越國很快就徵召了三萬大軍。

此時越國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十萬,此番徵調幾乎是到了極限。

......

淮國大軍出征,很快就來到了吳國梅里,淮安距離越國有八百里之遠,此番徵

討越國是以梅里爲基地,在梅里囤積糧草軍械。

大軍在梅里徵調吳地三萬民夫,配合大軍出征越國。

淮軍與越國大軍戰於檇李。越國以死囚爲先鋒,猛攻淮軍。淮軍以雁形陣迎敵,兩翼爲藤甲軍和羽林衛,中間是普通士卒。

越國中軍猛攻,淮軍後撤,兩翼大軍包抄,藤甲軍和羽林衛都是淮國強軍,天下精銳,兩翼發動,可謂是勢如破竹,越國不敵,死傷慘重,大軍後撤,淮國兵圍會稽。

會稽城高池深,水道縱橫,防守嚴密,越國上下一心,士氣高漲,大軍攻伐數次,都被越國擋了了回來。

此時正值梅雨季節,天氣潮溼悶熱,蚊蟲繁多,即便是淮國已經很注意衛生和水源,但是依舊有大量士卒生病。淮國甲冑穿戴後,悶熱難耐,穿戴盔甲多有皮膚潰爛。

更讓人難受的是,十天之中頂多有五天是晴天,而且烈日高照,地面上雨水蒸騰,更是溼熱難耐,皮甲浸泡,腐壞,只有藤甲便捷,只是縱然如此,便是吳地士卒也無法穿戴盔甲攻城。

見到這種情況後,公子憫和徐庸商議一番,決定試試將引蛇出洞,將越國大軍引誘出來,結果大軍撤退,越國依舊堅守不出。

而與此同時,楚國再此屯兵邊境,看到這種情況,公子憫和徐庸放棄繼續進攻越國。

越國看到淮國不再進攻,也是鬆了口氣,然後派遣使者求和,表示願意奉淮國爲霸主,歲歲進貢。

公子憫將使者送至淮安,王嶽同意了越國求和,讓其獻上十萬石糧草,奴隸五千。

越國只得同意,在收到糧草和奴隸之後,公子憫這才率領大軍回返吳地。

此番攻佔越國不利,淮國意識到越國的優勢,因此爲了應對越國,也是爲了更好的統治吳地,孫叔敖下令在姑蘇修築新城,公子憫率領大軍回返,徐庸則是在吳地築城。

因爲有越國獻上十萬石糧草,再加上梅里囤積的糧草,徐庸徵發十萬勞役再加上越國獻上的五千奴隸,全部用來修築姑蘇城。

徐庸於太湖之畔修築大城,一面臨水。城基隆起,位於‘龜背之上,又修繕水道,讓河水穿城而過。城池西有湖泊、丘陵爲屏障,不利於進攻,周圍有良田沃野,魚米之鄉,便於耕種。

城中修建溝渠,便於排水,整修疏浚河道,因地勢乃是周圍最高,不用擔心被人掘堤灌城。城中有水源,此番除了修築大城,徐庸在大城附近修築一座衛城。

兩座城池呈犄角之勢。

爲了方便運輸石材,徐庸還在當地開挖了一條運河,這條運河以後還可以用來灌溉以及運輸糧草。

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5章 和議第40章 滑稽記第12章 洞天福地第44章 戰車漂移第13章 避其鋒芒第2章 淮國伐吳第40章第78章 學宮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16章 脣亡齒寒第16章 攻心爲上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7章 淮齊之盟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章 季禮使齊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6章 攻心爲上第37章 國人動亂第7章 淮齊之盟第15章 邦周伐淮第49章 褒姒第24章 霸業之始第22章 全軍覆沒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33章 改糧種桑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4章 封邦建國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章 淮齊之盟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1章 季禮使齊第28章 王釗薨第17章 首戰得勝第3章 水淹周軍第29章 離間第43章 大聰明第15章 邦周伐淮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33章 改糧種桑第7章 淮水之戰第1章 繼承遺產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0章 攻城戰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22章 勢如破竹第15章 邦周伐淮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2章 姬烈革新第19章 攻城戰第38章 王晟薨第18章 管仲改革第3章 水淹周軍第2章 淮國伐吳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0章 改革第4章 邗都之戰(2)第31章 謀劃邗國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18章 管仲改革第72章 質子第9章 發展與鹽第50章 周室東遷第6章 齊國會盟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12章 洞天福地第63章 淮國稱霸第76章 狠毒第6章 徐茂使齊第31章 齊國之謀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23章 雲淵會盟第21章 征伐萊國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6章 仲國第13章 避其鋒芒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5章 挑撥離間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33章 改糧種桑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19章 尊王攘夷第18章 管仲改革第9章 發展與鹽第38章 水軍第31章 齊國之謀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43章 大聰明第34章 死間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23章 雲淵會盟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
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5章 和議第40章 滑稽記第12章 洞天福地第44章 戰車漂移第13章 避其鋒芒第2章 淮國伐吳第40章第78章 學宮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16章 脣亡齒寒第16章 攻心爲上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7章 淮齊之盟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章 季禮使齊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6章 攻心爲上第37章 國人動亂第7章 淮齊之盟第15章 邦周伐淮第49章 褒姒第24章 霸業之始第22章 全軍覆沒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33章 改糧種桑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4章 封邦建國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章 淮齊之盟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1章 季禮使齊第28章 王釗薨第17章 首戰得勝第3章 水淹周軍第29章 離間第43章 大聰明第15章 邦周伐淮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33章 改糧種桑第7章 淮水之戰第1章 繼承遺產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0章 攻城戰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22章 勢如破竹第15章 邦周伐淮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2章 姬烈革新第19章 攻城戰第38章 王晟薨第18章 管仲改革第3章 水淹周軍第2章 淮國伐吳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0章 改革第4章 邗都之戰(2)第31章 謀劃邗國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18章 管仲改革第72章 質子第9章 發展與鹽第50章 周室東遷第6章 齊國會盟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12章 洞天福地第63章 淮國稱霸第76章 狠毒第6章 徐茂使齊第31章 齊國之謀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23章 雲淵會盟第21章 征伐萊國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6章 仲國第13章 避其鋒芒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5章 挑撥離間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33章 改糧種桑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19章 尊王攘夷第18章 管仲改革第9章 發展與鹽第38章 水軍第31章 齊國之謀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43章 大聰明第34章 死間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23章 雲淵會盟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