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空天母艦的完整設計方案

“這是什麼?”

帶着些好奇,徐川從常華祥的手中接過了這個牛皮紙袋,拆開了線圈,取出了裡面的文件。

笑着重新坐了下來後,常華祥端起水壺,給兩人的瓷杯中都添加了一些熱水後開口說道。

“航天集團那邊構想的‘空天母艦’方案。”

抿了口熱茶,他接着說道:“基於國防威懾以及各種方面的因素,上面準備打造一艘或者多艘大型空天母艦。”

“一方面可以用於增強國防力量,空天母艦將常年巡航於近地軌道上。”

“另一方面,大型空天母艦同樣可以擔任科研方面的工作,取代傳統的空間站,更加的方便。”

“與此同時,它還可以作爲地球和月球、地球與火星等星球之間的中轉站,甚至承擔起大規模的移民或物資運送。”

“畢竟得益於咱們在航天飛機技術上的突破,以及月球上月華臺·前哨科研站基地的建造,理論上來說,咱們已經具備了一定深空移民其他星球的能力。”

“所以航天集團那邊便提出了相關的構想,他們計劃打造一艘或多艘‘大型’的深空飛船,專門用於地球與月球、火星等星球的移民活動。”

“當然,也包括增強國防與威懾作用。”

“航天局那邊的意思是請我們幫忙參考一下,之前那位鄔遠康鄔局長找過來的時候,你正好在忙碳基芯片那邊的事情,所以就留下了這份文件。”

徐川點了點頭,目光落在手中的報告文件上,開口說道:“我先看看。”

事實上,修建空天母艦這種超級飛行器,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提議了。

早在當初可控核聚變技術完成的時候,上面就和他聊過是否可能以可控核聚變技術爲基礎,在近地軌道上修建一艘大型的空天母艦。

後面小型化聚變堆和空天引擎突破的時候,他曾前往京城開會,會議上也提出了相關的可行性討論和建議。

傳統航母雖能在廣袤海域自由航行,但其行動半徑終究受制於大氣層,戰機的航程和續航能力也有限。

而空天母艦可以在太空中長時間巡航,甚至保持地球軌道的持續覆蓋,隨時準備發起打擊或進行防禦。

在武器系統上,空天母艦不僅搭載了先進的艦載機,還配備了動能武器、激光武器等高科技裝備,形成了多層次的火力網,能夠應對各種複雜多變的戰場環境。

而在防禦上,目前除了理論上的激光武器,還沒有其他的武器裝備能夠直接威脅到處於近地軌道上的物體。

即便是洲際導彈這種能夠突破大氣層然後再入大氣的武器,也無法直接攻擊到衛星。

所以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這種能夠航行於外太空,擁有史無前例制空權的大型母艦的吸引力都是致命的。

畢竟伴隨着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在航天技術高速飛躍的今天,在未來的太空爭奪戰中,誰能在太空領域率先取得突破,誰就能贏得戰略先機,主導未來戰場的走向。

太空,尤其是地球的近地軌道,也將成爲未來各國寸土必爭的核心領域。

但一艘空天母艦的設計涉及到衆多前沿科技領域。

包括但不限於材料科學、推進技術、能源管理、生命支持系統以及自動化控制等等。

這些技術中的任何一項都至關重要,甚至很多都還需要進一步突破才能夠做到。

而將這些技術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功能完備、運行穩定的空天母艦,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哪怕是在新·航天飛機技術實現的今天,他們想要製造出一艘大型的空天母艦也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當然了,一旦這種空天母艦研發成功,必直接對現有戰爭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引領戰爭空間從地球表面延伸至浩瀚宇宙,開啓戰爭模式的新紀元。

畢竟它不僅能夠迅速響應地球任何角落的危機,還能在太空中建立絕對優勢,通過控制通信樞紐、導航網絡等關鍵太空基礎設施,甚至成爲太空殖民與開發的先遣隊。

雖然說對軍事領域並不是多麼的感興趣,不過徐川還是認真的翻閱着手中的文件。

航天集團那邊這一次提出的大型空天母艦的設計方案,採用的是類似於‘指尖陀螺’的形狀。

或者說,你可以將其看作是一枚超大的軸承,以中心的主控制室爲軸心內圈,並且設計爲主動力引擎系統所在的區域。

而外圈則是人員居住室、物資儲備室、輔助動力引擎、武器防禦系統等等結構。

從報告上的介紹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並不僅僅是一艘專用於國防和威懾的空天母艦,航天集團還考慮到了太空移民。

這艘空天母艦的外圈,直徑長達整整五百三十二米,通過高強度的抗拉伸材料固定在內圈結構上,並且可以旋轉!

沒錯,外圈和內圈結構雖然是一體的,但兩者卻又在另一個角度上獨立。

外圈的旋轉可以讓飛船產生離心力,以此來模擬重力。

按照航天集團那邊的計算,當這艘空天母艦的外圈以角速度每分鐘兩轉的節奏下旋轉,就足以產生保障人類正常在宇宙中生存,而不至於患上太空病。

事實上,這艘外太空航天母艦五百三十二米的直徑也不是隨便便便就設計的。

衆所周知,在太空中近似無重力狀態下,載人航天器的很多機械儀器儀表無法正常使用。

比如滾珠類軸承、擺錘鐘錶等依賴重力作用工作的器材。

而更重要的是,長期失重狀態會對航天員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脅。

一方面,失重會促使人體血液過多地流向與滯留在腦部,易形成血栓,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骨骼在這種環境中會逐漸疏鬆,肌肉也會逐漸萎縮。

在某次跨國健康調研中,37名在國際空間站長期工作的航天員被檢查出8%~17%不等的肌肉萎縮現象。

要知道,這些專業航天員長期在地面接受嚴格訓練,在空間站上還可以使用簡易健身器材,但仍無法阻止生理機能的消極變化。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航天員返回地球后需要被救援人員擡出來,這正是爲了他們的健康安全考慮。

前紅蘇的航天員曾因出艙後就因爲站立接受獻花,受此影響而摔倒受傷。

除此之外,近似無重力的生活環境還會對航天員的生理機能造成多方面消極影響,如睡眠質量下降、食慾不振、味覺退化、注意力和判斷力受干擾等。

曾有不止一位航天員透露,即使在太空中將自己固定起來,但飄浮感仍迫使自己經常從夢中驚醒。

類似情況隨着太空滯留時間增加,勢必會更加明顯,從而妨礙航天員工作生活。

可以說,人造重力是航天員期盼已久的“保護神”。

它有望一勞永逸地解決“失重病”,幫助人類以更矯健的步伐、更健美的體態向更深遠的宇宙邁進。

而人造重力對於目前的人類科學技術來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離心力來模擬重力了。

如果玩過旋轉木馬的都知道,如果木馬如果轉得飛快,就會感受到一股強大的離心力。

小時候看貓和老鼠的動畫片,就不止一次的見過湯姆被旋轉的遊樂設施甩出去摔在地上的畫面。

事實上,人類很早就知道,這是離心力在起作用。

這種虛擬的力使旋轉的物體有遠離旋轉中心的傾向,這艘空天母艦就是基於這樣的原理而製造的。

不過,要製造一個旋轉的系統很容易,但要想成功模擬出與地球相等的重力,就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

那就是轉速。

如果旋轉系統的半徑越短,那麼製造出與重力相同的離心力所需的轉速就越高。

以他們發射上天的天宮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爲例。

它的直徑爲4.2米,如果要模擬地球重力,那麼轉速就要達到每分鐘二三十圈。

在如此高轉速的空間之內,人是沒有辦法正常活動的。

因爲‘科里奧利效應’。

或許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這個名詞,也不知道它到底是個什麼。

不過換個說法大家就能理解了。

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地轉偏向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旋轉的座標系內移動的物體,移動路線會發生偏轉,轉速越快,這種偏轉就越明顯。

比如在一個每分鐘旋轉二三十圈的系統中,我們只是嘗試從椅子上站立起來,都會一頭栽在地上,這就是科里奧利效應所導致的。

科里奧利效應是沒有辦法完全消除的,即便是在地球這樣一個龐大的旋轉系統之中,物體的移動依舊會發生偏轉。

所以北半球的流體會向右偏移,南半球的流體會向左偏移,大氣和海洋環流都會受此影響。

而這艘空天母艦之所以設計成五百二十米的外圈直徑,就是考慮過科里奧利效應和對宇航人員的身體健康影響。

通過結合醫學界專家的實驗和計算,只要母艦的外圈結構在旋轉的時候角速度不超過每分鐘兩轉,那麼就可以保障飛船上人員的健康與正常活動。

而通過離心力的計算公式【RCF=1.118*10*N*R】可以得出如果要達到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那麼所需的離心半徑約爲224米,也就是直徑近500米。

這就是這艘空天母艦外圈結構達到了五百二十米的核心原因。

只有達到了這個級別,生活在上面的人員才能夠相對正常的活動。

當然,除了這些保障在裡面生活的人員健康安全的設計外,這艘空天母艦在軍事用途方面的設計也不容小覷。

首先是內圈!

內圈除了作爲核心艙,爲整艘空天母艦提供能源、動力外,還被設計成了兩門威力巨大的動力炮!

其採取的設計方案與此前徐川參與過的電磁軌道炮幾乎一致。

那羣之前提到過要在太空中建造一門‘超高速精準打擊電磁軌道炮’‘喪心病狂’的裝備處專家們,最終還是以另一種形式將其設計進了這艘空天母艦中。

通過內圈主核心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提供無盡的能源,利用常溫超導材料作爲軌道,長達整整六十八米的加速炮管.

要知道,之前他在江楚那邊的電磁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測試實驗室中看到的‘雷神號電磁軌道炮’總長也不過是十五米,加速炮管只有13.8米。

老實說徐川都不知道這羣人弄出來這個想幹啥。

一發幹掉小日子?

咳咳

雖然說沒這個可能性,但如此誇張的加速軌道,這玩意理論上來說完全不比小日子擁有的那兩枚核彈弱。

在外圈與內圈中間的空白處,則用於承擔對航天飛機、空天戰機一類飛行器的補給任務。

那些用於鏈接內圈和外圈的高強度抗拉昇材料被設計成了類似於管道的結構,甚至可以做到通過自動化設備高效的給飛行器補給物資。

而在空天母艦的最外圈,採用了高強度的合金材料作爲防護壁,從報告文件來看,這主要是應對在太空航行時的細微塵埃與微隕石的衝擊。

畢竟空天母艦在太空中的飛行速度極快,任何再細微的塵埃和隕石在超高的速度下撞上飛船都會造成極大的動能損傷。

而且,在外圈結構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同步設計部署動能武器、電磁武器和激光武器等不同類型的武器裝備。

這些外圈結構上的武器主要起攔截防護功能,應對敵方炮彈導彈的攻擊。

雖然說目前除了激光武器外還沒有其他的武器能夠攻擊到處於近地軌道的設備。

但洲際導彈這種遠程導彈如何改裝的話,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而且米國如今也跟隨着他們的腳步重啓了航天飛機,雖然說在目前在體型大小性能上遠遠無法和他們的相提比倫。

但中小型的航天飛機也並不是沒有攜帶攻擊性的武器裝備上天的能力。

不得不說,在這艘空天母艦的設計上,航天集團可謂是將他們能夠想到的一切,都給融進去了。

第763章 原來答案早就在那第96章 請學姐幫忙第587章 不愧是傳說中的那個人第480章 一次性打疼就好了第1060章 你聽說過‘空天戰艦部隊’嗎?第177章 克拉福德獎的頒獎典禮第235章 第一個階段性成果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381章 米國的調查第401章 臨門一腳!第35章 光明下的陰影第421章 批准點火!第815章 月華臺!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1141章 量子芯片的突破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49章 展開破譯工作第473章 最後的答案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340章 高溫超導的機理與強關聯效應第872章 沒人投稿?簡單!第470章 給南韓記一大功第538章 他的智慧,不僅僅是屬於他自己第136章 畢業第411章 那就只有得罪他一次了第416章 廬陽那邊的禮物第974章 新一期的《探索》,懵逼的全世界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1132章 別告訴我你連人工智能都不知道。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第630章 入軌!(爲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106章 陶哲軒的邀請(求訂閱)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965章 ;碳基芯片的突破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500章 改進型超導體的反常特性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203章 兩條不同的路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561章 米舒斯京:徐,你還單身吧?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943章 暗物質的組成!第461章 你川哥還是那個川哥!第115章 論文過審第898章 我們能否追上華國?第188章 去征服全世界的數學家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928章 百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第128章 更具價值的東西第187章 暗流涌動的數學界第663章 NASA:該死的,你們這是在搶劫!第311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開工第101章 如何解決範德華力造成的坍縮卷疊(第841章 斷代的發展第1025章 遇事不決找‘許願石’第615章 學術互吹第803章 倒打一耙的福克斯第969章 有個好消息你想不想聽?第391章 第一壁材料!第962章 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第1081章 地球生態圈的滅頂之災第723章 鋰空氣電池第426章 震驚世界的消息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1066章 未知,纔是最讓人恐懼的!第304章 你可能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爲盟主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893章 在月球上修建太空電梯?第183章 又一世界級難題第661章 倒黴與幸運第271章 交流與靈感(求月票)第228章 川海材料研究所第438章 手搓常溫超導材料?第857章 學術界的指鹿爲馬第593章 你找我來,是爲了炫耀這些成果嗎?第70章 難住數學教授的題目第848章 室溫超導的機理第842章 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第222章 最適合的科技第999章 遠征巴納德星?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1185章 無人可以抵達的巔峰!第394章 整個歐洲最後的希望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528章 報告會都要預定了嗎?第794章 改寫物理學聖地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55章 獵鷹!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244章 世界上最神秘的菜單(爲盟主高三流第294章 我,徐川!不缺錢!對錢沒興趣!
第763章 原來答案早就在那第96章 請學姐幫忙第587章 不愧是傳說中的那個人第480章 一次性打疼就好了第1060章 你聽說過‘空天戰艦部隊’嗎?第177章 克拉福德獎的頒獎典禮第235章 第一個階段性成果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381章 米國的調查第401章 臨門一腳!第35章 光明下的陰影第421章 批准點火!第815章 月華臺!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1141章 量子芯片的突破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49章 展開破譯工作第473章 最後的答案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340章 高溫超導的機理與強關聯效應第872章 沒人投稿?簡單!第470章 給南韓記一大功第538章 他的智慧,不僅僅是屬於他自己第136章 畢業第411章 那就只有得罪他一次了第416章 廬陽那邊的禮物第974章 新一期的《探索》,懵逼的全世界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1132章 別告訴我你連人工智能都不知道。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第630章 入軌!(爲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106章 陶哲軒的邀請(求訂閱)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965章 ;碳基芯片的突破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500章 改進型超導體的反常特性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203章 兩條不同的路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561章 米舒斯京:徐,你還單身吧?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943章 暗物質的組成!第461章 你川哥還是那個川哥!第115章 論文過審第898章 我們能否追上華國?第188章 去征服全世界的數學家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928章 百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第128章 更具價值的東西第187章 暗流涌動的數學界第663章 NASA:該死的,你們這是在搶劫!第311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開工第101章 如何解決範德華力造成的坍縮卷疊(第841章 斷代的發展第1025章 遇事不決找‘許願石’第615章 學術互吹第803章 倒打一耙的福克斯第969章 有個好消息你想不想聽?第391章 第一壁材料!第962章 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第1081章 地球生態圈的滅頂之災第723章 鋰空氣電池第426章 震驚世界的消息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1066章 未知,纔是最讓人恐懼的!第304章 你可能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爲盟主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893章 在月球上修建太空電梯?第183章 又一世界級難題第661章 倒黴與幸運第271章 交流與靈感(求月票)第228章 川海材料研究所第438章 手搓常溫超導材料?第857章 學術界的指鹿爲馬第593章 你找我來,是爲了炫耀這些成果嗎?第70章 難住數學教授的題目第848章 室溫超導的機理第842章 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第222章 最適合的科技第999章 遠征巴納德星?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1185章 無人可以抵達的巔峰!第394章 整個歐洲最後的希望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528章 報告會都要預定了嗎?第794章 改寫物理學聖地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55章 獵鷹!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244章 世界上最神秘的菜單(爲盟主高三流第294章 我,徐川!不缺錢!對錢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