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精衛·隕石推進裝置。

這是徐川在這次火星地球化會議上推出的第一個黑科技。

其設計構思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大劉的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通過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產生的龐大能量將推進工質等離子體化,進而再通過超導材料產生的磁場將其加速到光速的三十分之一。

上萬公里每秒的等離子體從噴口噴出的時候,能夠產生龐大無比的推力。

在宇宙真空中,即便是百萬噸龐大質量的隕石和小行星也能夠轉移軌道。

唯一遺憾的是,目前的隕石推進裝置能夠產生的能量與推力還是太小了,不足以撼動穀神星這樣的衛星。

否則隕石撞擊計劃可以修改成小行星環繞工程。

所謂的小行星環繞工程,便是模擬地月系統,將一顆質量足夠且能被火星捕獲的小行星運送到火星的引力軌道附近,圍繞着它旋轉。

藉助小行星與火星之間的引力效應,理論上能激發火星核心的混合效果,進而促使火星的內核重新激活,重構地磁場。

相對比隕石撞擊計劃來說,小行星環繞工程的優點更多。

首先是隕石撞擊激活的火星內核構造的地磁場是有時效的,儘管這個時間可以達到一千年甚至更久。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未來的火星內核在沒有外部的刺激下依然會重新冷卻下去。

原因很簡單,火星的質量不夠。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質量最小的是水星,其次就是火星了。

火星的質量只有6.4171×10千克,約爲地球質量的10.7%,十分之一。

低質量意味着的內部熱量的會更快速的通過地幔散發,也會進一步的導致磁場發電機效應的減弱和最終停止。

徐川計算過了,通過大規模的隕石撞擊工程重啓火星的內核與地磁場後,理論上來說重構的地磁場能維持保護大氣層1200-1500年左右。

超過1500年,重構的地磁場將衰弱到無法抵禦太陽風的地步,也意味着火星表面的大氣層和水資源將被吹走。

但小行星環繞工程卻不同。

就像地球與月亮一樣,地球的磁場主要由地核中的液態鐵流動產生。

而這種流動受到外部天體的引力作用,包括月球的引力。

簡單的來說月球的引力作用會使地球的液態外核流動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磁場的分佈和強度。

只要火星能夠束縛住這顆小行星,那麼火星的內核就能在小行星的引力影響下一直保持流動,地磁場就能一直擁有一個‘永動機’。

這便是小行星環繞工程的最大優勢。

除此之外,如果火星能夠擁有一顆衛星,還能夠通過衛星的引力穩定地軸、製造潮汐,調節氣候等等多重好處。

就如同月球對地球一樣,月球對地球最偉大的饋贈,在於其引力錨定了地球自轉軸的傾角。

地球23.5度的穩定傾斜角,造就了四季分明的氣候韻律。

而如果沒有月球的存在,地球自轉軸傾角將在數百萬年內發生10°-80°的劇烈擺動。

火星就是典型案例,其自轉軸在500萬年間變化超過60°,導致極地冰蓋週期性消融重組。

這種穩定作用源於月球巨大的角動量。

儘管雖然月球質量僅爲地球1/81,但其軌道角動量卻佔整個地月系統的83%。

它猶如陀螺儀中的飛輪,產生的慣性力矩有效抵消了太陽和其他行星的攝動影響。

通過對地球的模擬數值模型計算,月球的穩定效應使地球氣候系統避免了災難性震盪,爲多細胞生物的演化爭取了至少10億年時間窗口。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月球,就沒有地球上繁榮無比的生命演化。

除此之外,月球引力引發的潮汐現象,也是地球表面最直觀的宇宙印記。由此而帶動的大氣與洋流運動,更是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推手。

所以相對比隕石撞擊計劃來說,小行星環繞工程的好處更多。

這也是徐川完成的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中構造的最終手段之一。

他甚至連將太陽系中的哪一顆小行星更合適火星,以及需要將它安置到火星軌道的哪一處都計算好了。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人類的科技還做不到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那種程度。

即便是他們現在已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與優越的等離子體電磁推進技術,想要推動一顆星球,即便是一顆小行星,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一顆直徑一百米的隕石,其質量就高達百萬噸了。

而一顆適合充當火星衛星的矮行星,哪怕是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穀神星’,其直徑也高達940公里,質量約爲地球的1/6300。

別看這個數字似乎很小,但1/6300地球質量是個無比龐大的數字。

按照最新的探測數據,穀神星的質量高達9.43±0.07×10 kg,也就是943萬億噸!

如此龐大的質量,要想靠等離子體電磁推進技術推動,對於目前的人類文明已有的科技和工業基礎來說,和癡人說夢話沒什麼區別。

第一次的穹極天基系統火星撞擊實驗完成後,相關的實驗數據很快就通過扶搖號與中繼衛星傳遞迴了地球。

會議室中,詳細的數據已經通過超算中心簡單的處理後投影到了熒幕上。

【一號鎢合金撞擊體:】

【重量:400KG。】

【初始速度:62.77馬赫、76898.27千米/小時、21.36千米/每秒】

【撞擊速度:61.25馬赫、75036.15千米/小時、20.84千米/每秒】

【撞擊點位: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經緯度:45.7°N、101°E。】

【本輪撞擊產生能量:約67.23噸TNT當量。】

【衝擊波破壞範圍:680米。】

【衝擊波深入地殼距離:.】

【.】

一項項的指標呈現在所有人的面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對於會議室中參加這場會議的各國代表來說,不同的人關注重點完全不同。

對於各國政府的高官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如此詳細的瞭解穹極天基電磁軌道炮的威力與各項參數。

當看到本輪撞擊產生的能量數值接近七十噸TNT的時候,幾乎所有高層領導代表的臉上都閃過了一抹駭然和陰沉。通常來說,1現有導彈的常規戰鬥部單彈頭通常不超過10噸TNT當量,如“戰斧”巡航導彈約450公斤裝藥,等效約0.5噸TNT。

單純的依賴動能衝擊就能堪比近七十噸TNT爆炸的能級,這差不多已經是常規炸彈的上限了。

比如沙俄研製的炸彈炸彈之父(FOAB),其爆炸當量在44噸TNT左右。

而米國研發的炸彈之母,爆炸當量更是隻有11噸TNT級別。

70噸TNT爆炸當量的炮彈,它幾乎能夠直接摧毀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單體建築或單體裝備。

即便是目前人類製造過的最大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也無法證明硬抗一發。

1枚導彈攜帶10枚7噸TNT當量的常規彈頭,如重型鑽地彈幾乎能深入地下上百米的範圍,其穿透力與破壞力恐怖至極。

而且更關鍵的是,一枚重型鑽地彈的造價,通常過來說高達數百萬萬甚至是上千萬米金。

比如米國研發的GBU - 57巨型鑽地彈,能夠穿透60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或40米厚的山岩。

其造價高達360萬米金,而且還是一幾年尚未大規模貶值的米金。

但一枚400公斤重的鎢合金炮彈,單純的從炮彈本身來說,哪怕是按照純鎢的價格來計算,也不過是五六萬RMB左右而已。

即便是算上每一次發射鎢合金炮彈需要的費用,頂天了也不過是百萬RMB級別,廉價至極,性價比極其誇張。

不過相對比各國領導更重視的威力與破壞力來說,那些參與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會議的專家與學者,注意力則幾乎都集中在這次撞擊實驗的衝擊波牽引能力上。

按照第一輪的實驗撞擊數據計算,這一枚400公斤的鎢合金炮彈在撞擊到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後,產生的能級與衝擊波能級差不多接近4級地震。

這個數據幾乎完美符合會議報告中徐川的計算結果。

“不可思議!”

圓桌會議室中,一名來自日耳曼的地質學者在自己記錄會議紀要的筆記本上寫寫畫畫簡單的進行了一遍計算後,滿臉驚奇的看向了正在主持會議的那個人。

坐在他的身旁,普朗克航天研究所的亞歷山大·伊諾克教授側過身看了眼這位算得上是他的同僚(普朗克地質研究所的教授),有些好奇的問道。

“你計算這些東西做什麼?”

盯着稿紙上的計算公式,這位來自普朗克地質研究所的羅斯金·勒斯教授嚥了口唾沫,震撼的開口道。

“第一輪的撞擊實驗數據與他模擬計算的數據幾乎完全一致,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聽到這話,亞歷山大·伊諾克看了他一眼:“你在計算他的數據有沒有問題?”

問了一句話,也沒等對方回答,他就咧開嘴笑着說道:“夥計,我覺得你這是純粹的在浪費時間。”

“想要從數學計算上找到他的錯誤,這恐怕比你挖穿地球都要難。”

“對於他而言,計算這些東西恐怕比吃飯喝水都簡單。”

“數學界第一人的稱號可不是白喊的,他一個人幹掉了整整四個千禧年難題,現在更是在進行數學大統一的研究。”

“如果說你想從數學上找到他的破綻,我勸你還是放棄吧,數學界都沒人做到過。”

搖了搖頭,亞歷山大·伊諾克收回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圓桌會議室中央的那個人。

對於數學上的計算,他從來都不懷疑那個人的能力。

不過改造火星這種事,並不是單純的數學能力出色就能夠做到的。

相反,數學在整個工程中起到的作用只不過是相當微弱的一部分而已。

這是一個工程學上的超級難題,即便是通過隕石激活重構火星的磁場也只不過是第一步而已。

他現在更感興趣的是對方會如何重建火星的大氣層與生態系統等等。

要知道,重構火星的磁場華國就對外展示出了精衛·隕石推進裝置和穹極天基系統兩種堪稱是黑科技般的技術。

而後續的火星大氣層重構與生態系統建設呢?

對方又會展示出怎樣的黑科技?

對於一名目光落在宇宙星辰的航天領域的學者來說,今天的這場會議,簡直太讓人期待了!

從下午兩點開始,到傍晚六點半臨時結束,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商討會就這樣耗掉了一下午的時間。

從如何重構火星的地磁場開始,到萬一隕石撞擊方案重構火星的地磁場失敗後採用什麼樣的方案補救。

再到火星大氣層的建立,人工生態圈的構造.

幾乎每一項方案都會在會議上將狗腦子‘打出來’。

宣佈了今天的會議到此結束,明天再續後,徐川嘆了口氣,端起桌上的瓷杯抿了口裡面的茶水,潤了潤嗓子。

對於他來說,如果不是火星地球化改造的工程是他提出來並且希望能夠展開進行的,他是真的不想參加這種涉及到多個國家的會議。

無它,實在是太累,太難跟其他國家扯皮了。

相對比較之下,還是國內獨立支持進行的各種項目更爽,只要他想,幾乎不需要過多的去解釋爲什麼要這麼做,也不需要去從技術角度上說服其他人是否可行等等。

畢竟哪怕是千億級的工程,對他而言也不過是一封信的事情。

只要說服了最上面的那幾個人,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員,亦或者是場地,全國各地幾乎都可以供他選擇。

圓桌會議室中,各國的代表陸陸續續的散場。

就在這時,NASA宇航局的新任局長比爾·格斯滕邁爾走了過來,笑着打了個招呼。

“徐教授,不知道是否方便邀請你喝杯咖啡?”

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這位比爾局長,徐川開口問道:“現在嗎?”

比爾·格斯滕邁爾笑着道:“如果可以的話,我記得在會場外面不遠處就有一家叫國家大劇院咖啡廳?”

聞言,徐川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道:“行。”

很明顯,這位NASA宇航局的現任新局長找他有事。

而相對比上一任比爾·尼爾森局長來說,這位格斯滕邁爾對他們的態度要柔和不少,之前擔任NASA宇航局副局長的時候就一直在促進國際航天領域的合作。

儘管受限於《沃爾夫條款》並沒起到多大的作用,但至少人家有這份心。

當然,也不排除現在NASA勢弱,對方想要和他們修復關係。

但不管怎麼說,在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會議期間,徐川還是願意給點時間這位NASA局長的。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NASA宇航局再怎麼落幕,也比其他航天局實力雄厚的多。

第1082章 全球性災難!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803章 倒打一耙的福克斯第149章 讓德利涅震撼的學習天賦第204章 解決等譜非等距同構猜想第556章 科研又雙叒叕的背鍋了?第197章 回國第395章 爭分奪秒的競爭第741章 怎麼爽怎麼來第813章 祖國強大了,真好。第14章 論文第949章 有史以來最沒存在感的諾獎成果單章第1152章 遊戲封測‘文明重啓’第218章 引力子與時空蟲洞第129章 比肩教皇第427章 能有先生您這樣的學者,真是祖國的第86章 忘記的事情(三更求追讀求月票)第465章 石墨烯的突破第973章 那就分擔點壓力好了!第507章 新的忽悠路線第816章 中秋佳節,特殊的祝福第1002章 成功抵達!第211章 大會開幕(補更)第1077章 聯合國大會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577章 阿米莉亞的離開第249章 基建狂魔第644章 NASA的迴應:第一座月面基地!第17章 命運的轉輪第322章 開創學科!第457章 都他麼是來要經費的!第671章 三千億的超級工程!第1194章 當一名學者活成了真理的化身!第852章 這不科學!第384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725章 你讓他試試好了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1160章 徐川: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第233章 諾貝爾'數學'獎第605章 隕石轉移技術第74章 我是讀了個假大學和研究生嗎?第1166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1139章 我們有必要組建一支最強悍的隊伍!第388章 米國的反壟斷調查第1081章 地球生態圈的滅頂之災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255章 這已經很強了!第209章 即將到來的國際數學大會第397章 雙喜臨門第1065章 那就給我打下來第954章 不靠譜的想法?第67章 新的征程第989章 火星地球化第268章 大計劃!第348章 他這個人,纔是最寶貴的財富第488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變與空天發動機的希第751章 馬斯克:你想要什麼?第289章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第1105章 但論文的作者是徐川教授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655章 要不我們‘幫’他們一把?第1155章 這種先進設備用在他身上也太浪費了第883章 百萬顆碳納米管集成第333章 幻想的徐曉第523章 讓我來告訴你,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第141章 晨星數學獎頒發第924章 比爾局長:我們將引領人類走向太空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953章 載人登火會失敗?第151章 失職的《自然》雜誌第727章 這也太快了吧第1089章 非平凡零點的縱向‘週期性’第433章 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282章 萬一有希望呢?(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618章 徐川:不難的,也就和你師兄那個差第525章 克雷數學研究所:我該怎樣做才能頒第948章 阿米莉亞:還是導師好用!第321章 回答千禧年難題!第553章 神秘的會議第1150章 強悍的法爾廷斯第346章 激光增能與粒子加速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數學界第957章 實驗數據分析完成!第313章 院士候選第351章 從櫻花國手中搶訂單第896章 是時候收網了!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228章 川海材料研究所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這裡!第1131章 邀請佩雷爾曼第88章 請客吃飯第141章 晨星數學獎頒發第1183章 孕育新數學的思想第636章 不能種菜的月球不是好月球第336章 虛擬現實技術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
第1082章 全球性災難!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803章 倒打一耙的福克斯第149章 讓德利涅震撼的學習天賦第204章 解決等譜非等距同構猜想第556章 科研又雙叒叕的背鍋了?第197章 回國第395章 爭分奪秒的競爭第741章 怎麼爽怎麼來第813章 祖國強大了,真好。第14章 論文第949章 有史以來最沒存在感的諾獎成果單章第1152章 遊戲封測‘文明重啓’第218章 引力子與時空蟲洞第129章 比肩教皇第427章 能有先生您這樣的學者,真是祖國的第86章 忘記的事情(三更求追讀求月票)第465章 石墨烯的突破第973章 那就分擔點壓力好了!第507章 新的忽悠路線第816章 中秋佳節,特殊的祝福第1002章 成功抵達!第211章 大會開幕(補更)第1077章 聯合國大會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577章 阿米莉亞的離開第249章 基建狂魔第644章 NASA的迴應:第一座月面基地!第17章 命運的轉輪第322章 開創學科!第457章 都他麼是來要經費的!第671章 三千億的超級工程!第1194章 當一名學者活成了真理的化身!第852章 這不科學!第384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725章 你讓他試試好了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1160章 徐川: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第233章 諾貝爾'數學'獎第605章 隕石轉移技術第74章 我是讀了個假大學和研究生嗎?第1166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1139章 我們有必要組建一支最強悍的隊伍!第388章 米國的反壟斷調查第1081章 地球生態圈的滅頂之災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255章 這已經很強了!第209章 即將到來的國際數學大會第397章 雙喜臨門第1065章 那就給我打下來第954章 不靠譜的想法?第67章 新的征程第989章 火星地球化第268章 大計劃!第348章 他這個人,纔是最寶貴的財富第488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變與空天發動機的希第751章 馬斯克:你想要什麼?第289章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第1105章 但論文的作者是徐川教授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655章 要不我們‘幫’他們一把?第1155章 這種先進設備用在他身上也太浪費了第883章 百萬顆碳納米管集成第333章 幻想的徐曉第523章 讓我來告訴你,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第141章 晨星數學獎頒發第924章 比爾局長:我們將引領人類走向太空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953章 載人登火會失敗?第151章 失職的《自然》雜誌第727章 這也太快了吧第1089章 非平凡零點的縱向‘週期性’第433章 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282章 萬一有希望呢?(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618章 徐川:不難的,也就和你師兄那個差第525章 克雷數學研究所:我該怎樣做才能頒第948章 阿米莉亞:還是導師好用!第321章 回答千禧年難題!第553章 神秘的會議第1150章 強悍的法爾廷斯第346章 激光增能與粒子加速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數學界第957章 實驗數據分析完成!第313章 院士候選第351章 從櫻花國手中搶訂單第896章 是時候收網了!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228章 川海材料研究所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這裡!第1131章 邀請佩雷爾曼第88章 請客吃飯第141章 晨星數學獎頒發第1183章 孕育新數學的思想第636章 不能種菜的月球不是好月球第336章 虛擬現實技術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