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精衛隕石推進裝置

當第一輪的‘撞擊’實驗結束,整個會議室中陷入了一片寂靜。

不得不說,穹極天基系統在火星上的表現震撼到了所有人。

即便是那位坐在圓桌會議室前排的老人,在親眼目睹了火星上掀起的巨大蘑菇雲時,眼眸中都帶上了一絲震撼的神色。

畢竟瞭解數據和親眼見證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

就像所有人都知道核彈的殺傷力很恐怖,但光憑想象卻永遠不可能知道它的恐怖之處到底在哪裡。

也只有極少部分的科研人員,以及那兩座城市的人,才能夠切身體核武器的恐怖。

而穹極天基電磁軌道炮也一樣,常人幾乎很難想象它能造成的破壞力。

只有親眼看過,才能真正的瞭解。

僅僅是一枚四百公斤重的鎢合金炮彈,在火星上造成的破壞力堪比小當量的核彈了。

更關鍵的是,超過五十馬赫的速度,意味着對方只要想打你,你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力。

甚至,你上天堂了,都不知道打擊是從哪裡來的。

會議室中,在第一輪的‘撞擊實驗’結束後,在一片寂靜的氛圍中,徐川輕輕的敲了敲桌子,將衆人的注意力拉攏了回來。

看着這些一臉震撼,甚至帶着些驚恐後怕的各國代表,他輕輕的笑了笑,開口說道。

“隨着地球資源的日益緊缺和人類對未知世界的不斷探索,星際遷徙已然成爲未來不久的必經之路,而火星是人類移民最爲理想的第一站。”

“然而相對比地球來說,火星的環境並不是適宜人類與地球上的生命居住。低強度的地磁場、薄弱的大氣層、稀缺的水資源都是火星的缺陷。”

“但這些缺陷並非完全不能調整優化,爲此,我提出了一個改造火星的藍圖與詳細規劃。”

“該藍圖包含三個關鍵步驟:首先無疑是重建火星的磁場,亦或者是人造電磁場來抵禦太陽風和宇宙輻射。”

微微停頓了一下,徐川看向那些前來參加會議的航天人員以及火星改造領域相關的學者,繼續說道:

“在各位面前的會議文件中,有着我對於如何改造火星的詳細規劃與步驟,以及相關的可行性技術方案。”

“而剛剛的撞擊實驗,便是我向在座的各位展示一項能夠重建火星磁場的可行性方案!”

“簡單的來說,就是通過撞擊火星,試圖重新激活其金屬內核來重現火星磁場。”

說到這,徐川操控了一下手中的遙控筆,正在遠程直播火星軌道撞擊實驗的熒幕畫面跳轉了一份PPT文件上。

看了一眼投映出來的PPT,他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接着說道。

“早在很早之前,我就蒐集了有關於火星的各種探測資料。而且從2023年開始,下蜀航天基地就一直在不斷的發射各種探測器與科研設備登陸火星進行探測考察。”

“各位可以看這些數據資料。”

“ 2021年 8月 25日,洞察號探測器於首次確認水手號峽谷發生地震,震級爲 4.2級,探測證據證明該峽谷構造關係到活動斷層,就像我們在地球上觀測到的地震帶那樣。“

“2022年 5月 4日,洞察號探測器再次檢測到火星發生 4.7級地震。從探測資料分析,這是火星地殼應力釋放的結果。”

“利用這兩次地震波的反射狀況,我們可以探測火星內部的結構、成分。從探測數據來推測,火星核心並未凝固,或至少其外核仍是熔融的,而地幔可能部分熔融。”

“示意圖如下:”

“而根據2023年下蜀航天級往火星的發射的探測雷達子設備、重力儀、探地雷達、磁力儀、地電儀、地熱儀、多光譜相機等多種儀器設備採集到的數據,我們已經可以確認火星擁有一顆鐵鎳合金與硫化合物構成的內核。”

“且其內核溫度約在2300℃-3100℃之間。”

“儘管該溫度遠小於地球內核的6000℃至6800℃,但理論上來說,2300攝氏度以上的內核溫度足夠融化鐵、鎳等金屬。”

“這意味着火星擁有全液態熔融狀態的內核。”

“而熔融狀態下的內核只要流動起來,那麼便能夠通過‘發電機效應’產生龐大的電流,進而衍生出地磁場。”

說到這,會議室中一名NASA宇航局的專家舉起了自己的右手,打斷了徐川的彙報。

“我有個問題。”

順着聲音看了過去,徐川點了點頭,示意對方提問。

“請說。”

這名NASA宇航局的專家站了起來,思忖了一會後開口道:“我剛剛有留意到,在火星改造計劃中,通過隕石撞擊的手段來重啓火星的內核,重構地磁場是最優選擇,是這樣嗎?”

徐川:“是的,有什麼問題嗎?”

“當然。”

這位NASA的專家皺着眉頭開口道:“但你有沒有考慮過,火星的半徑接近三千五百公里。如此廣闊的距離,需要多大的隕石才能夠牽引到地心?”

看了一眼這位專家,徐川嘆了口氣,開口道:“會問出這種問題,說明你在會議開始前並沒有仔細的翻看會議報告。”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接着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會議報告的第十七頁,上面有詳細的計算數據。”

“儘管這只是我基於下屬航天基地採集到的火星地殼與地幔數據模擬計算的,但這份數據應該不會與真實相差多少。”

“基於火星地殼與地幔的結構,理論上來說,如果在理論上來說,達到地球地震能級標準9級以上,撞擊產生的地震波與震動就足夠牽引到火星的內核。”

“當然,如果你對我的計算有質疑,可以現在提出來。”

聽到這句話,這名NASA宇航局的專家臉色頓時漲紅了不少。

會議報告那種東西,有必要看那麼詳細嗎?

誰特麼開會的時候會將這種核心技術理論放到上面啊!

至於疑問

你是在爲難我!

看着一臉通紅的NASA專家,徐川追問道:“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漲紅着臉,這名NASA宇航局的專家尷尬的坐了回去。

不過很快另一位航天領域的學者就舉起了自己的手,開口問道。

“理論上來說,直徑100米的隕石撞擊地球纔可以達到九級地震的強度。而剛剛演示的穹極天基系統的實驗撞擊,能級似乎遠達不到這個程度?”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點了點頭,回道:“是的,穹極天基系統的撞擊達不到這麼大的能級。”

“它只是用於補充我針對牽引火星地殼與地幔需要的能級數據而進行的撞擊實驗。”

“最終真正執行撞擊任務的,應該是從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採集的符合撞擊要求的隕石。”

聽到這話,歐盟航天局的局長約瑟夫·阿施巴赫爾忍不住開口問道。 “一百米以上的隕石,你準備怎麼將它從小行星帶中精準的拖拽到火星軌道上,並精準的撞擊目標點位呢?”

“要知道,一顆直徑超過百米的隕石,重量通常在百萬噸左右,如果是鐵隕石的話,質量則會更高,有些甚至能達到兩百萬噸以上。”

“難不成你準備修建一架超大型的航天母艦嗎?”

在太空中拖拽一顆隕石可不是一件簡單的是事情。

這涉及深空工程學與軌道動力學的複雜挑戰,需根據目標尺寸、成分、軌道特性選擇技術方案。

儘管宇宙中沒有空氣阻力和重力等方面的因素影響,航天界也曾設計過不同的移動隕石的方案。

比如動能撞擊器實現緊急變軌。

通過發射高速飛行器撞擊隕石側面,通過動量傳遞微調軌道。這個實驗NASA宇航局就進行過,在2022年的時候,名爲DART任務成功偏轉小行星迪莫弗斯。

除此之外,還可以派遣飛船在隕石附近長期伴飛(距離50~100米),利用自身重力緩慢牽引目標。

以及在隕石表面塗覆反光材料,或用軌道激光陣列照射產生光壓推力等方法。

這些都是經過目前的航天界驗證或者理論計算的。

然而這些方法都有自身的缺陷和問題,並不適用於火星的改造工程。

首先是無論是動能撞擊器實現緊急變軌還是定向能推進,都只能牽引動小質量的隕石。

其次這些方案基本上每一個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

比如在隕石表面塗覆反光材料,或者軌道激光陣列照射產生光壓推力的方法需要需數年至數十年持續作用才能夠做到。

但火星地球化改造過程中使用的隕石,其要求最低直徑都在一百米以上。

而直徑超過一百米的隕石,質量往往高達上百萬噸。

而且小行星帶中的隕石可不是靜止不動的。

受太陽引力的影響,小行星帶中的隕石與小行星移動速度遠超常人想象,平均速度能達到15-25 km/s,也就是5.4萬-9萬公里/小時。

換算成馬赫的話,速度高達70馬赫,遠超了目前人類製造過的最快飛行物體,穹極天基電磁軌道炮發射的五十馬赫的鎢合金炮彈。

(當然,那個‘井蓋’除外,故事放作家的話裡面了,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要想控制運動速度如此之快、質量如此之大的隕石,難度毫不誇張的說已經超出了目前的人類科技。

至少約瑟夫·阿施巴赫爾想不到什麼能做到的辦法。

聽到這位歐盟航天局的問題,徐川笑了笑,開口道:“我當然有我的辦法。”

說着,他操控了一下投影的熒幕,畫面跳轉到了一張圖片上。

“精衛·隕石推進裝置!”

看着圖片上有些像打着火後的燃氣竈的設備,徐川清了清嗓子,開口介紹道。

“這個就是由下蜀航天基地與星海研究院共同設計隕石推進裝置。”

“它的寬度在5-15米之間,直徑在25-45米,採用等離子體推進技術,由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提供能源。”

“理論上來說,在一顆直徑超過一百米的隕石上安裝2-3臺最小規模的精衛·隕石推進裝置,就可以控制它的前進方向與速度!”

“畢竟在太空中沒有空氣阻力,我們只需要給予一定的外力,就能扭轉隕石的前進方向。”

“而考慮到時間與效率的關係,精衛·隕石推進裝置在事先計算好路線的情況下,能夠在一個月內將一顆隕石推進到火星附近。”

會議室中,在看到這臺精衛·隕石推進裝置的構造圖時,會議室中不少人頓時瞪大了雙眼。

“我去,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

會議室中,來自華科院力學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員下意識的說了一句。

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在寂靜的實驗室中還是傳遞到了徐川的耳中。

聽到這名科研人員的吐槽,徐川乾咳了一下,笑道:“並不是,不過設計理念上它的確參考了一些行星發動機的構造。”

“當然,最核心的技術來源於我們研發的航天飛機上的空天發動機。”

“它具備了KN級別的推力,能夠將等離子體加速到接近三十分之一光速左右的超高速度。”

聽到這個數字,會議室中不少的航天專家倒吸了口涼氣。

尤其是NASA宇航局的專家學者,他們總算是弄清楚了下蜀航天基地中的新型航天飛機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如果能夠將等離子體加速到三十分之一光速,也就是一萬公里每秒的情況下,空天發動機的確能夠提供百KN級別的推力。

盯着熒幕上的圖片,NASA宇航局現任局長比爾·格斯滕邁爾臉上的情緒一臉複雜。

如果是他們NASA有這樣的技術.

不,NASA研發不出來。

空天發動機理論上來說並不難,難的是爲空天發動機提供龐大的能源供應。

將等離子體加速到上萬公里每秒,提供百KN級別的推力,用腳指頭想都知道需要多麼龐大的能量。

而能提供這份能量的,只有可控核聚變反應。

然而目前的米國,別說是足夠安裝到航天飛機上的小型化聚變堆了,就是大型的民用聚變裝置他們都沒能解決,甚至可以說遙遙無期。

即便是能源蔀那邊每年砸進去數百億米金的經費,即便是已經有了華國這個先驅者走通了這條道路短時間內他們也無法解決可控核聚變技術中的關鍵性難題。

更別提小型化了。

PS:月初了,求大佬們手底的保底月票~

上個世紀的時候,米國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曾進行了一場代號爲“帕斯卡-A”的地下核爆實驗。

實驗的流程非常簡單,研究人員在地上挖了一個直徑爲1.2米,深度爲150米的大洞,將核爆裝置放置於大洞底部,準備啓動核爆裝置。

然而,在覈爆裝置啓動之前,研究人員意識到,爆炸產生的能量可能會導致洞穴坍塌。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研究者爲洞穴設計了一個出口,用來排出多餘的能量,以保持洞穴的穩定。

而出口處,他們蓋上了一個厚厚的井蓋。這個井蓋由鋼板製成,重達數噸,厚度超過了10釐米,非常堅固。

研究者們相信,憑藉這麼結實的井蓋,加上洞穴足夠深,並且他們對爆炸產生的能量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實驗應該是萬無一失的。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他們的計劃進行。由於計算失誤,爆炸產生的能量遠遠超出了研究者們的預估。在爆炸的瞬間,井蓋被巨大的衝擊力拋射出去,直衝雲霄,彷彿一顆火箭般“一飛沖天”。

然後這個“一飛沖天”的井蓋成爲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

被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加速到了每小時24萬公里,相當於206倍音速,.成爲了地球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

第887章 第三把開啓時代的鑰匙第227章 對抗核輻射的手段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417章 最後一道關卡第292章 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第321章 回答千禧年難題!第765章 金陵時代之照!第1027章 從古至今都未變的追求第1160章 徐川: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第600章 繁榮的航天與科研探索第1140章 一個完完全全屬於他的數學時代!第57章 真真假假第918章 新產品電磁狙擊步槍!(求月票)第982章 ‘迭層編織雕刻技術’!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430章 比可控核聚變更宏偉的計劃第999章 遠征巴納德星?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383章 我,徐川,打錢!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第882章 或許他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第1169章 計算機行業的變革!第202章 NS方程第37章 論文刊登第499章 爲犯下的錯誤買單第333章 幻想的徐曉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701章 不要臉的米國當局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280章 畢竟是我的學生(求月票)第826章 憤怒的米方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實並不是很多第113章 德利涅教授的邀請與破例的普林斯頓第1102章 解析時空離散性的深層規律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1103章 數學界毫無爭辯的第一人!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1132章 別告訴我你連人工智能都不知道。單章單章第603章 航天史上最大的變革!第376章 四十五分鐘!第900章 給NASA宇航局加把火好了第383章 我,徐川,打錢!第226章 超危險的實驗第998章 對外擴張!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第1136章 黎曼猜想的報告會!(求月票)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949章 有史以來最沒存在感的諾獎成果第863章 登陸火星的窗口期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無奈第111章 見證奇蹟第788章 毀滅宇宙的‘真空衰變’?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430章 比可控核聚變更宏偉的計劃第934章 CERN的邀請,卡德拉暗物質?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1183章 孕育新數學的思想第1156章 無極之芯,天羅地網!第548章 解決真空散熱難題的方法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565章 彷彿來自虛空一般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19章 國賽小插曲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285章 鋰電池行業最大的變革!(二更求月第1169章 計算機行業的變革!第84章 史上最牛文科生第678章 比收縮臨界帶更有意思的方法!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1149章 ‘驚人’的消息!第60章 高考第1174章 陰影世界第366章 低下頭顱的日耳曼佬第932章 你看出來了嗎?第453章 太讓人絕望了!第806章 學術信譽評分系統,永久列入黑名單第505章 老人:這事我給你搞定第1018章 全人類的危機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884章 雷總的回答與疑惑第281章 走不通的道路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1081章 地球生態圈的滅頂之災第1184章 小行星剎車成功!第973章 那就分擔點壓力好了!第377章 這不可能!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928章 百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409章 最完美的發電應用第261章 吸波材料
第887章 第三把開啓時代的鑰匙第227章 對抗核輻射的手段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417章 最後一道關卡第292章 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第321章 回答千禧年難題!第765章 金陵時代之照!第1027章 從古至今都未變的追求第1160章 徐川: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第600章 繁榮的航天與科研探索第1140章 一個完完全全屬於他的數學時代!第57章 真真假假第918章 新產品電磁狙擊步槍!(求月票)第982章 ‘迭層編織雕刻技術’!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430章 比可控核聚變更宏偉的計劃第999章 遠征巴納德星?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383章 我,徐川,打錢!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第882章 或許他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第1169章 計算機行業的變革!第202章 NS方程第37章 論文刊登第499章 爲犯下的錯誤買單第333章 幻想的徐曉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701章 不要臉的米國當局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280章 畢竟是我的學生(求月票)第826章 憤怒的米方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實並不是很多第113章 德利涅教授的邀請與破例的普林斯頓第1102章 解析時空離散性的深層規律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1103章 數學界毫無爭辯的第一人!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1132章 別告訴我你連人工智能都不知道。單章單章第603章 航天史上最大的變革!第376章 四十五分鐘!第900章 給NASA宇航局加把火好了第383章 我,徐川,打錢!第226章 超危險的實驗第998章 對外擴張!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第1136章 黎曼猜想的報告會!(求月票)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949章 有史以來最沒存在感的諾獎成果第863章 登陸火星的窗口期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無奈第111章 見證奇蹟第788章 毀滅宇宙的‘真空衰變’?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430章 比可控核聚變更宏偉的計劃第934章 CERN的邀請,卡德拉暗物質?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1183章 孕育新數學的思想第1156章 無極之芯,天羅地網!第548章 解決真空散熱難題的方法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565章 彷彿來自虛空一般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19章 國賽小插曲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285章 鋰電池行業最大的變革!(二更求月第1169章 計算機行業的變革!第84章 史上最牛文科生第678章 比收縮臨界帶更有意思的方法!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1149章 ‘驚人’的消息!第60章 高考第1174章 陰影世界第366章 低下頭顱的日耳曼佬第932章 你看出來了嗎?第453章 太讓人絕望了!第806章 學術信譽評分系統,永久列入黑名單第505章 老人:這事我給你搞定第1018章 全人類的危機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884章 雷總的回答與疑惑第281章 走不通的道路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1081章 地球生態圈的滅頂之災第1184章 小行星剎車成功!第973章 那就分擔點壓力好了!第377章 這不可能!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928章 百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409章 最完美的發電應用第261章 吸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