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位來自華盛頓郵報的媒體記者提出這個這個問題的瞬間,現場幾乎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個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早在數個月前的《虛空場論》的學術報告會上,也有媒體記者提出過人類距離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實現還需要多長的時間。
而在當時,這位徐教授的回答是至少需要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來慢慢的發展。
但那時候的情況和現在完全不同。
數個月前這位徐教授的《虛空場論》理論才完全公開,而涉及到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同樣才堪堪完成。
儘管在學術報告會上徐川表示接下來會在CRHPC機構驗證超光速航行理論的可行性,但誰也不知道這份理論是否正確。
然而現在情況卻完全不同了。
在這位徐教授的帶領下,CRHPC機構不僅順利的完成了實驗,還成功的驗證了超光速航行是完全可行的技術。
毫無疑問,提出理論和驗證成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這位徐教授接下來的回答,哪怕是短時間內不能實現載人超光速航行的應用,能做到超光速通訊技術也絕對無比重大的突破。
新聞發佈臺上,聽到這個問題的徐川倒沒太訝異激動。他知道這是今天的發佈會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繞過去的問題之一。
思索了一下,他看向臺下的這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開口回道:
“首先,關於超光速技術應用的時間,我依舊保持原有的看法。”
“雖然CRHPC機構已經完成了對超光速航行技術可行性驗證,確認超光速是可行的。但如何將這項技術轉變成應用依舊困難重重。”
“甚至從目前的實驗來看,我們僅僅是做到了將光粒子束成功的送入了超光速曲率空間中,做到了超越光速的航行。”
“但如何利用行星的引力將超光速航行的光粒子束‘拽’出來簽收還尚未完成。這距離我們距離設計的實驗完全成功還有一段路要走。”
“當然,針對這個我們我們已經有了詳細的實驗方案,後續CRHPC機構會進行更多的實驗以進行全面驗證。”
“但未來的困難遠不止這一點。”
“比如如何藉助這項技術形成一個大範圍的曲率空間,並通過這個曲率泡傳輸一艘幾十噸、上百噸甚至是更重的航天飛機或者是物資。”
“還有能夠進行超光速航行的曲率空間內部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材料才能夠做到對它的防護。”
“以及如何保障飛船在超光速航行過程中的安全,如何確保飛船在脫離結構宏觀性的隧穿效應的時候穩定性等等。”
“這些問題每一個都是人類文明從未遇到過的,此前也沒有任何的研究經驗,更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突破。”
“所以對於實際應用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時間上,我依舊保持原有的看法。”
“驗證只是第一步,從驗證到實現安全可控的應用,中間的道路可能依然漫長且佈滿荊棘。”
說到這,徐川略微停頓了一下,目光在新聞發佈廳中掃視了一圈,接着開口道。
“不過如果是超光速通訊的話,或許這會是我們能夠在不久的將來看到的技術。”
“理論上來說,我們在太陽軌道所發射的超光速航行的光粒子束,和我們日常使用的通訊電磁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我們都知道,光屬於電磁波的一種特定形式,兩者的核心區別在於波長範圍和可見性。”
“如果我們能夠發射一束光,那麼理論上也能夠發送一段有序的電磁波。”
“至少它並不像飛船一樣在超光速航行的時候需要額外的防護手段,是可能成功被接收到的訊息。”
“當然,超光速航行的曲率空間是否會對我們發送的‘有序電磁波’造成干擾或破壞性影響這些還需要等待後面的實驗進行研究。”
“不過整體而言,即便是有希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看到超光速通訊技術,它也難以大規模的鋪展開來。”
“至少在找到更輕鬆耗費資金更少的方式前,我相信無論是那個國家都難以承擔一次單程傳遞信息就要耗費數億經費的技術。“”
CRHPC機構,由徐川親自主持的超光速航行驗證實驗的新聞發佈會結束了。
而由此而引發的轟動與震撼,也通過衆多媒體記者們和攝像機如同超光速的粒子一般一般地快速佔領了各大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的頭版和熱搜。
《人人日報》:“我國學者徐川院士主導的超光速驗證實驗首次證實證實超光速航行技術可實現,星際旅行不再是夢!”
《華新社》:“人類文明首次突破光速的限制!CRHPC機構在徐川院士的主導下成功驗證超光速航行可行性!”
《路透社》:“改寫宇宙史!世界著名學者徐川教授宣佈超光速航行實驗成功,百年科幻終成現實!”
《紐約日報》:“1059.27秒!超光速!”
《BBC》:“星際旅行不再是夢,全球科學家聯合證實超光速航行可實現!”
《.》
“.”
不管是紙質媒體還是電視媒體,亦或者是互聯網上的社交媒體和各大社交平臺,幾乎都被超光速航行技術、徐川院士/教授、CRHPC機構、1059.27秒這幾個關鍵字給刷了屏。
超光速!
毫無疑問,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複雜且充滿爭議的概念。
它挑戰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核心假設,同時也引發了科學、哲學與技術領域的深層思考。
從科學層面上來說,它既是相對論的“裂縫”,也是新物理的窗口。如曲速幾何、量子時空等學術領域將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當然,對於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他們並不是多麼關心物理學上的突破,也很少有人能明白這其中的意義。
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超光速不僅僅意味着物理學的突破,它更是文明從行星搖籃邁向星海的臨界點的引擎。
它意味着人類終可擺脫光速枷鎖,成爲真正的‘宇宙物種’。
即便到目前爲止,人類文明所發射飛行最遠的探測器,距離離開太陽系仍然需要數萬年的時間。即便是超光速航行技術目前來說只能在恆星系的區域內傳遞,而想要抵達最近的恆星系,還不知要等待多長的時間。
但從來都沒有人會懷疑過人類會無法離開孕育文明的母星系,會無法踏足更遙遠的還世界。
尤其是現在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成功驗證,更是爲所有人的想象力插上了一對翅膀。
當超光速航行的星際旅行成爲現實,跨越恆星系甚至星系不再是科幻,而是可行的現實。
人類可以真正走出地球搖籃,探索並殖民遙遠的星球。
當超光速航行的星際旅行成爲現實,人類的探索將從侷限於太陽系到能夠觸及銀河系甚至更遠的宇宙角落。
對系外行星的直接探測、對奇異天體的近距離研究將成爲常態。
即便是這項技術需要幾十年,上百年乃至更遙遠的時間才能夠真正應用到。
即便是那位徐教授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或許當代絕大部分的人是看不到這一天的。
但也幾乎沒有人會去懷疑他們是否真的有實現的那一天。
正如一隻遠在南美洲亞馬遜雨林中的蝴蝶翅膀在輕輕扇動了一下,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北美德克薩斯州就掀起了一場十級風暴一樣。
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成功驗證,就是那一隻蝴蝶的翅膀!
不!
它遠比蝴蝶效應帶來的改變更加的猛烈,也更加的難以預測。
與其說它是一種‘更快的旅行方式’,不如說它是一把徹底改寫人類命運、重塑宇宙圖景、挑戰一切已知法則的終極鑰匙。
而在如此重大的歷史性時刻面前,又有誰能保持真正的冷靜?
也正是因爲超光速航行技術展示出來的無比廣闊的未來與深邃的影響力,幾乎所有的媒體,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都表現出了無比的狂熱。
超光速航行技術相關的詞條,更是直接統治了所有社交平臺上的消息報道,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議!
【上帝!華國真的做到了超光速航行嗎?未來去火星,去木星,甚至是去冥王星是不是都只要一天的時間了?】
【一天?錯了!是不到半個小時!準確的來說,如果你去木星的話,只需要1059.27秒!】
【太不可思了!超光速航行技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直接被打破了!】
【???那位徐教授雖然已經驗證了超光速的可行性,但從未表示過他的理論和實驗打破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吧?】
【那是時空膨脹,膨脹!懂嗎?】
【我對這些原理不感興趣,我只想知道什麼時候我也能坐上超光速飛船前往更遙遠的星球!】
【或許二十一世紀都不可能做到了,畢竟那位徐教授都表示了這項技術需要至少幾十年的時間發展,困難重重。】
【徐教授?徐教授他懂個P的超光速航行!衆所周知,魯迅都不能在自己的文章閱讀理解上拿到滿分,所以徐教授也無法在超光速航行技術上下定義!】
【咳,樓上的反串也太明顯了。】
【不過教授也表示了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就能夠利用超光速技術進行通訊了呢?而超光速通訊技術實現了的話,距離超光速航行還遠嗎?】
【如果真有那一天,我敢保證,那就是人類文明的末日!超光速航行技術本身就是終極武器平臺,星際戰爭的可能性將成爲可怕的現實,其破壞力遠超地球上的任何衝突!而且星際航行可能無意中傳播地球微生物,破壞外星生態;也可能將外星病原體帶回地球,還記得之前在火星上發現的枯石菌嗎?】
【那你穿越回原始時代吧,那時候沒有任何的科技,也不會有你口中的武器和末日。】
【只有野人掀起他的頭蓋骨是吧(斜眼笑)】
【可能還有對他掏心掏肺的尼安德特人吧。】
【.】
不得不說,網絡上對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應用幾乎是一片看好。
甚至就連不少相對冷靜,或者是對這項技術期望沒那麼高的人在反駁那些狂熱的羣體時,擡出徐川的名字和看法都不太好使了。
大部分的人對於這項技術的期盼就像是它明天就會到來,後天他們就能夠通過超光速通訊技術給火星的家人打電話,大後天就能坐飛船以十分鐘的時間抵達火星一樣,狂熱無比。
另一邊,華國,京城。
長安街道的北海小島上,在那棟古色古香的二層小樓中,那位熟悉的老人看完了手中的報告,臉上的神色也帶上了些許激動和興奮。
即便是他,在面對這份足以改變全世界的報告時,同樣爲之動容和震撼。
穩了穩心跳和情緒後,他擡頭看向了站在辦公桌前從星城那邊趕過來彙報工作的航天局的鄔遠康局長。
“超光速航行,徐院士真的做到了?”
雖然說這個問題就像是一句廢話,報告就在他手中,無論如何下面都不可能拿這種事來騙他,但卻是此刻他依舊最先問的問題。
鄔遠康:“做到了!從太陽軌道發射出的超光速粒子,僅僅用了1059.27秒,也就是17分鐘半就抵達了木星軌道。”
“而太陽發出的正常光,至少需要43分鐘的時間才能抵達!”
“我相信徐院士他的研究成果和實驗數據!”
“17分鐘,43分鐘,這少了整整26分鐘啊!”
辦公室中,老人臉上的神色帶着些動容,忍不住開口問道:“也就是說,以後去木星,只需要17分鐘就能抵達了?”
鄔遠康:“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不過按照徐院士的理論,這項技術是單程的,而且只有在太陽軌道附近才能發射超光速粒子。”
老人沒有在意,快速的開口道:“你瞭解多少?給我講講徐院士的這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