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因爲一點‘小意外’而導致整個指揮中心的學者與各國代表都被嚇了一跳。
但對於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驗證實驗來說,這點‘小事’瑕不掩瑜,絲毫無法影響衆人激動和興奮的心情。
當然,如果徐川教授真的出了什麼事情的話,那即便是驗證實驗得到了完滿的成功恐怕明天的頭條也會換個報道。
畢竟對於人類文明而言,這樣一位站在人類智慧巔峰的學者,他的存在相對比超光速航行技術來說要更加的重要!
不過這些都是預想中的事情,並不影響駐紮在CRHPC機構的媒體記者將實驗成功的消息通過他們手中的攝像機和話筒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當消息飛出CRHPC機構的那一刻,整個物理學界都被震驚到了,幾乎所有物理學家們都興奮到了人生的極點!
因爲這不僅僅是對超光速航行理論的驗證,更是對整個理論物理學的重構!
光速可以被超越!
儘管是通過曲率空間的方式來完成的,但這毫無疑問是物理學的一場史詩級革命。
愛因斯坦所構建的物理學世界觀將在今天迎來更新,取而代之的,是徐川所構建的另一個更爲宏偉的物理學宇宙!
當然,被震撼到的不僅僅是物理學界。
物理學界之外也是一樣!
光速!
那曾經被視爲文明發展的根本性枷鎖,被認爲是人類無法逾越的銅牆鐵壁在這一刻被打破,全世界都被這條出人意料的消息給震驚到了!
華國,星城。
CRHPC機構的總部大樓中。
驗證實驗現場超光速實驗成功消息簡訊很顯然並不足以給全世界人民一個交代。
而爲了給全世界所有關注着這件事情的人們一個明確且詳細的迴應,CRHPC機構已經正式對外公開,將在11月26日的下午,在總部的新聞發佈大廳中召開新聞發佈會,歡迎全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參加。
之所以是下午而不是新聞發佈會慣例的上午,那是因爲26號上午CRHPC機構理事會的理事長,超光速航行理論驗證實驗的總工程師,他們的徐川教授沒有時間。
25號的下午至26號的上午,徐川被鄭海他們載到金陵東部戰區總醫院做一個詳細的體檢。
不得不說,實驗結束後那突然出現的血跡差點給以鄭海和唐思佳爲首的安保醫護團隊嚇到魂飛魄散。
儘管最終確認是他們的徐院士由於過於緊張自己給自己掐出來的,但無論是鄭海還是唐思佳都不太放心,強烈建議要求去做個詳細的體檢,以進一步確認情況。
雖然徐川並不是很樂意,但鄭海可以搬‘救兵’,在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那位十年如一日支持他老人親自打了個電話過來。
大長老都在電話中那麼說了,徐川也不好再拒絕。
所以最終的新聞發佈會安排了26號的下午,而非傳統的上午十點。
畢竟除了徐川,沒有人能夠代替他站在發佈臺上向全世界公佈這個好消息,無論是誰上去都不會讓人信服。
當然,將發佈會挪到26號的下午對於媒體記者們來說也有好處。
如果是上午就召開發佈會,恐怕會有很多對這個大新聞感興趣的媒體記者無法趕到。
但如果是挪移到下午的話,多出來幾個小時的時間,足夠感興趣的媒體安排人從地球的另一面飛過來了。
不過蜂擁而來的媒體記者卻給CRHPC機構的工作人員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即便負責佈置場地和工作的人員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當新聞發佈會開始之後,場面仍舊是一度失控。
深夜緊急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媒體記者集體擠在門口,幾乎將門口疏散人羣的隔離帶快要擠垮。
所有記者都想佔據最有利的位置,所有媒體都擔心自己的攝像機搶不到最佳的拍攝位。
即便是CRHPC機構的總部有着足夠的人手,在面對這羣狂熱的媒體記者時依舊有些不夠看。
任憑發佈會的工作人員的扯着嗓子,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入場也沒什麼卵用,那些扛着攝像機和握着話筒錄音筆的媒體記者只希望自己的能第一個入場,然後佔據最有利的拍攝角度和提問位置。
“靠,這些記者簡直瘋了!”
新聞發佈大廳的走廊前,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揉了揉自己的手臂,抱怨的吐槽了一句。
在剛剛的工作中,他被那些一個勁往前擠的媒體記者弄傷了肌肉,這會正疼着。
站在他的身邊,另一位穿着工作制服,看起來年齡差不多大的青年男子偷笑着道:“這算工傷嗎?”
“這要是不算工作,勞資就不幹了!”受傷的青年罵罵咧咧的開口道。
“哈哈哈哈哈。不過說起來,在超光速面前,這些記者瘋一點也正常。”
說到這,同伴停頓了一下,接着感慨道:“光速可以被超越這聽起來就像是一個神話故事!”
聞言,受傷的青年工作人員也嘖嘖了起來:“嘖嘖,也就是川神他老人家了能這麼牛逼了!”
“你說超光速航行技術什麼時候咱們也能用上?希望商業化後票價不會太貴。”
“不貴是不可能的!你知道川神進行驗證實驗燒掉的那個設備價值多少嗎?整整6.4億!而且聽說昨天的實驗還只是驗證了超光速航行的可行性,並沒有完全成功來着,後面還要繼續燒。”
“嘖嘖,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咱們腳下的這臺對撞機,好像修的時候也花了兩千億來着吧?這羣搞物理的真有錢!”
下午三點,超光速航行理論驗證實驗的新聞發佈會正式在CRHPC機構總部對外召開。
而作爲CRHPC機構理事長,也作爲新聞發佈會主持人的徐川並沒有太在意形象,穿着一身休閒裝,手上還纏着繃帶就走到了發佈會的臺前。目光在發佈大廳中幾乎佔據了所有座位的新聞媒體記者們身上掃視了一圈,他清了清嗓子,用清晰地聲音開口說道。
“各位,下午好,歡迎你們來到CRHPC機構。”
“這裡是超光速航行理論驗證實驗的新聞發佈會的現場,我是CRHPC機構的理事長徐川。”
“相信各位今天都是帶着期待來到這裡的,那麼我也就不多說什麼廢話了,接下來正式進入新聞發佈會。”
伴隨着他的話音落下,報告臺背後的熒幕跳動了一下,一副代表了超光速航行實驗的曲率空間PPT圖片放映了出來。
圖片的左邊是散發着明亮光芒的恆星太陽,而右邊則是遍佈着風暴的木星,而溝通兩者則是量子引力模擬激發/接收設備。
側過身體看了一眼放映出來的PPT後,徐川滿臉笑容的接着開口了。
“就在昨天,2027年11月25日的上午9點45分,CRHPC機構進行了一場針對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超光速航行理論的驗證實驗。”
“通過分別在太陽和木星的軌道上部署量子引力模擬激發與接收設備,利用大質量天體本身的時空曲率,我們成功的打開了一個可以進行超光速航行的曲率空間結構,併發射了一束光粒子。”
“而實驗的結果,正如在座的各位來之前所瞭解到的一樣,超光速航行理論的驗證實驗非常成功!”
“僅用了1059.27秒,也就是17分鐘39秒27毫秒的時間,通過超光速曲率空間航行的光粒子束就從太陽軌道抵達了木星軌道。”
“相對比正常的恆星光從太陽表面以光速出發抵達木星軌道附近需要2593秒,43分鐘的時間來說,它快了整整2.4倍!”
“.”
即便是驗證了超光速航行技術可行性的發佈會,其實也和大部分的新聞發佈會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即便是主持發佈會的是徐川,也基本上是對着早就做好的PPT照本宣科地的彙報而已。
真正的有意思的重頭戲在後面的的提問環節。
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着超光速航行理論的驗證實驗,都在期待着今天的新聞發佈會,誰也不知道那些記者會從什麼奇怪的角度提出什麼奇奇怪怪的問題。
花了大概十來分鐘的時間,徐川將昨天的實驗成果簡單的做了個彙報,正當全場的媒體記者急不可耐的以爲接下來就是提問環節的時候,他拿起桌上的礦泉水擰開慢悠悠的喝了一口,差點沒給在場的記者們急死。
重新擰上瓶蓋將礦泉水放到了報告臺上後,徐川環視了一眼全場,笑了笑,開口宣佈道。
“實驗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CRHPC機構成功的驗證了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可行性。而且是以比正常的恆星光快了1534秒鐘,超越了光速接近2.5倍的時間!”
“那麼,發佈會的報告到此結束,下面是例行的提問環節。”
“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現在提出來了。”
幾乎是在他宣佈提問環節開始的一瞬間,臺下一隻只的手臂齊唰唰的舉了起來,速度之快,動作之整齊,就像是專門訓練過一樣。
在無數的提問者中,徐川也沒有猶豫,直接將第一個提問的機會給到了國內媒體的老大哥CTV。
在他的伸手示意下,CTV的美女記者快速的站起身,從工作人員的手中接過了話筒,清脆悅耳的開口提問道:
“徐院士您好,我是CTV的媒體記者。”
“很榮幸能夠得到第一個提問的機會,雖然說您此前就已經公開了《虛空場論》和描繪超光速技術的‘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但我相信論文中那些數學公式和理論對於大衆來說還是有些過於深奧了。”
“我想請您爲屏幕前的觀衆們做一個關於超光航行技術實驗的詳細的解釋,讓大衆瞭解這項最新技術的基本,可以嗎?”
“當然可以。”
徐川笑了笑,面對着全場閃爍的鏡頭開口道:“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中,大質量的天體可以大幅度的彎曲宇宙空間。比如我們的太陽,用個很簡單的比喻,它在宇宙空間中就像是在一張充滿了彈性的薄膜上放上了一顆鐵球,會因爲引力的作用而將薄膜彎曲延伸開來。”
“而‘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也就是超光速航行技術正是藉助被大質量天體完全的時空來完成超光速航行的。”
“就像是在被彎曲的薄膜周邊放上一顆玻璃彈珠一樣,當我們將鐵球拿開的時候,那被大質量天體拉昇到了極致的是時空會如同薄膜一樣瞬間反彈恢復成最初的模樣。”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放上去的玻璃彈珠就會因爲受到了一股龐大的力量而快速的被彈出去。”
“雖然說這個比喻並不能代表‘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但我覺得它還是挺形象的。”
“簡而言之,我們是利用的大質量天體本身完全的時空曲率來完成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這並不違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無需投入大量的資源來維持超光速通道。”
在CTV的媒體記者的提問結束後,第二個獲得提問機會的是來自華盛頓郵報的媒體記者,這家報道相對比其他西方媒體更公正一點的報社也是徐川的老熟人了,幾乎每一次報告會或發佈會都能見到他們的記者。
從工作人員的手中接過了話筒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快速站了起來,提出了一個讓全場所有人,不僅僅是媒體記者,包括在場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都期待的問題。
“徐教授您好,在數個月前您召開的《虛空場論》的報告會上,我們還記得您當時對實現超光速航行技術需要的時間估算。”
“那麼在CRHPC機構已經完成了對超光速航行技術可行性驗證的今天,您對實現超光速航行技術需要的時間看法是否還如之前一樣?”
“未來的人類應用上這項技術,還需要多長的時間?”
略微停頓了一下,這位來自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快速的補充道:“當然,我所指的應用並不僅僅是可供人超光速前往遙遠木星的時間,還有我們是否能夠利用這項技術完成超光速的通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