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威騰帶來的靈感與觀測暗物質的方法

第310章 威騰帶來的靈感與觀測暗物質的方法!

惰性中微子存在的證實,讓徐川這個名字在物理界流傳了起來。

而在此之前,哪怕他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大部分物理學者對他的印象其實仍然是一名數學家。

畢竟一開始他就是以數學而出名的,各種數學猜想和七大千禧年難題,讓徐川的數學名氣遠超物理名氣。

不過自今日起,物理學界接納了他物理學家的身份。

一位打開了物理學新世界大門的學者,如果都不能被稱爲物理學家的話,那就沒有人能稱爲物理學家了。

CERN那邊對惰性中微子的研究依舊還在繼續。

畢竟目前所觀測到的惰性中微子並不完整。

目前徐川整理出來的達里茲圖和數據,只能證實在在‘內尋跡系統反氦-3原子核的120um(rφ方向)的對撞數據中,存在一顆新粒子,以及收穫到了一部分惰性中微子的相關數據。

而關於這顆粒子隱藏在宇宙幕僚中的參數到底還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所以無論是物理學家也好,還是CERN也好,甚至各國政府都迫切的希望能探索到‘惰性中微子’的剩餘參數。

畢竟在那位徐教授的理論和預測中,惰性中微子是連接常規物質與暗物質的橋樑,它具有一部分常規物質的性質,也具有一部分暗物質的性質。

如果能從惰性中微子的身上找到暗物質的痕跡,那絕對是一項大收穫。

爲此CERN的理事長戴維·格羅斯教授還專門飛來了華國,想要邀請徐川一起加入探索工作中。

跟隨着一起來過來的還有愛德華·威騰和弗朗索瓦·恩格勒兩位CERN的理事。

“格羅斯主xi,恩格勒教授,導師。歡迎。”

辦公室中,徐川笑着上前迎接幾人,熱情的握了握手打了個招呼後扭頭朝着身後正在學習的谷炳喊了一句:“谷炳,麻煩去幫忙燒壺熱水。”

“徐,你最近在研究什麼重要的東西嗎?連新聞發佈會都沒時間去。”

長得很像,笑起來更像聖誕老人的弗朗索瓦·恩格勒教授和徐川握了握手後好奇的問道。

徐川笑道:“很遺憾沒能參加惰性中微子的發佈會,不過我最近的確走不開,至於研究.”

頓了頓,他笑了笑,接着道:“最近的確在研究一些其他的東西,不過涉及到保密性質,所以不太方便透露。”

弗朗索瓦·恩格勒做了誇張的表情,懊惱的拍了拍手掌,道:“你真是太壞了,我最討厭這種吊人胃口的事情了。”

另一邊,聽到徐川的話後,愛德華·威騰的眼眸動了動。

上次他和德利涅詢問這位學生的在研究的什麼的時候,他也是回答的保密,結果後面《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和《人工SEI薄膜》這兩項幾乎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成果就出來了。

不知道這次他這位學生又在研究什麼,不過可以推測的是,肯定是相當重要的。

當然,他也沒問,因爲他知道肯定問不出來。

辦公室中,一行人寒暄了一下後,戴維·格羅斯切入了正題。

“徐,今天我們過來的目的,主要是想邀請您加入針對惰性中微子的後續探索工作。”

“惰性中微子是你觀測發現和證實的未知粒子,比我們更清楚它的性質,也更瞭解它還有一部分隱藏在宇宙的未知中。”

“所以我代表CERN來邀請伱加入後續針對惰性中微子的研究探索工作,讓我們一起來將這顆粒子從迷霧中徹底的找出來吧!”

這位CERN的主xi目光炙熱的看着徐川,語氣激昂的向他邀請道。

對於CERN來說,徐川絕對是左膀右臂。他發明的數學計算物理粒子參數信息的方法,對於高能物理的研究來說太重要了。

雖然CERN曾交換到了相關的論文方法,但遺憾的是,並不是每一個物理學都深入瞭解數學的。

儘管數學是物理的必經之路,尖端物理離不開數學,但兩門不一樣的學科,終究還是有區別的。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愛德華·威騰,或者眼前的這位,能同時精通數學和物理。

更何況,用數學計算物理粒子參數信息的方法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學習門檻,CERN的物理學家雖然衆多,但要說完全掌握了這門方法的,並沒有。

所以他們將希望放到了眼前這位創始者身上,希望他能加入到探索分析工作中來,以分析計算出惰性中微子甚至是暗物質的數據信息。

聽完戴維·格羅斯的請求後,徐川遺憾的搖了搖頭,道:“雖然對惰性中微子的繼續觀測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很抱歉,格羅斯主xi,我最近恐怕沒有什麼時間去參與了。”

徐川婉拒了戴維·格羅斯和CERN的請求,因爲他知道,以如今LHC的對撞能級,已經觀測不到什麼其他的東西了。

數學計算並不是萬能的,即便是能夠和物理完美結合尋找那些以前從未發現的東西,但也是建立在一些基礎數據上的。

就像是利用Xu-Weyl-Berry定理拓展應用對遙遠的天體進行分析一樣,它建立在那些常規觀測基礎數據,如引力、光度、大小等方面上一樣。

通過這些基礎邊界值數據,再利用數學方法來進行優化和計算,從而得到更加穩定和精確的信息。

而現在,以LHC的對撞能級和探測設備的性能,是根本不可能觀測到暗物質的。

既然觀測不到任何信息,那就無法獲得基礎邊界值數據。數學再牛逼,也不可能憑空虛構。

所以在這上面投入時間和精力是完全不值得的。

聽到徐川拒絕,戴維·格羅斯並不想就這麼輕易放棄,他繼續勸說道:

“徐,並不需要你前往CERN,你同樣可以在這裡完成工作,就像之前一樣,CERN可以在第一時間將原始數據傳遞給你,你完全可以在華國完成數據分析。”

“甚至,CERN可以安排一批物理學家來華國幫助你完成數據分析工作。”

徐川依舊搖了搖頭,道:“並不是辦公位置和人手方面的問題,而是我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對惰性中微子進行觀測。”

頓了頓,他接着道:“而且,老實說,從我的直覺來看,目前我們根本無法觀測到惰性中微子的另一部分信息,更無法觀測到暗物質。”

“相比較之下,我更建議對LHC做一個計劃升級,提升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性能與探測器的水平,或許更有用一點。”

戴維·格羅斯最終還是帶着失望離去了。

不管他怎麼說,徐川都不願意再加入到對惰性中微子的剩餘探測中。

失去了一位在數學物理上都頂尖的學者,他對CERN的安排信心忽然就跌到了谷底。

難不成惰性中微子的剩餘信息數據真的找不到了嗎?

或許,CERN真的得考慮一下升級對撞機了。

另一邊,愛德華·威騰和弗朗索瓦·恩格勒並未跟着一起離去。

他們兩個跟着一起過來,除了有格羅斯的邀請外,還有着想和徐川交流一下理論物理的想法。

畢竟一個是弦理論和M理論的創造者,另一個是希格斯理論的奠基者。

這兩位對於理論物理和宇宙的理解,在當今物理界可謂是數一數二的存在,能相提並論的人,屈指可數。

“徐,我挺好奇你到底是怎麼確認惰性中微子的存在的?你留在CERN的數學分析工具真有那麼神奇?”

辦公室中,弗朗索瓦·恩格勒端着咖啡喝了一口,向徐川投去了好奇的眼神。

一旁,愛德華·威騰也同樣流露了感興趣的目光。

要知道高能物理界如果想要確認一種新粒子或者說新現象的存在,從對其做出詳細的預測,到最終驗證完成往往需要花費海量的時間。

比如希格斯粒子就足足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

而惰性中微子,儘管是早些年間由理論物理學家布魯諾·龐蒂科夫提出來,但真正對其做出預測和數據完善的,是他這個學生。

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對第一次的原始數據進行了分析後,才完善了惰性中微子相關的數據。

前前後後算下來,對惰性中微子的發掘,時間僅僅只有半年左右。

半年的時間,完成一種新型粒子的預測發現和證實,這速度,簡直刷新了高能物理界的歷史記錄。

哪怕是12年的時候,初次發現希格斯粒子後CERN啓動了全力探索追蹤的方案,也依舊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完全確認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更別忘了,當初希格斯玻色子的探索,可以說是動員了一半以上的CERN理論物理學家的,而惰性中微子的發現,幾乎從頭到尾都是徐川一個人在弄,頂多再加上南大和交大做了一些輔助性的工作。

如此誇張的效率和準確度,很難不讓人相信他這個學生手上沒有什麼能精準鎖定粒子信息的方法。

特別是在此前他還留給了CERN一份數學物理方法,這就更讓人相信了。

聽到恩格勒教授的詢問,徐川笑了笑回道:“數學對物理的確有一定的幫助,但是要說完全依靠數學來在高能物理尋找惰性中微子,那是不可能的。”

“高能物理界的發現,其實往往更依賴一些細節和觀察。”

“就像惰性中微子,如果不是留意到了對撞數據中的微小反常凹曲線,也不可能找到它。”

聞言,恩格勒點了點頭。在高能物理,細緻的觀測與發現的確是最不可缺少的。

一旁,威騰思索了一下,忽然看向徐川道:“我想,你拒絕格羅斯和CERN的邀請,應該並不是你沒有時間吧?而是你可能覺得的以目前設備觀測不到更多的信息了。”

頓了頓,他又補了一句:“或者說,你通過你的數學方法,已經計算不到更多的相關信息數據了?”

徐川笑着點了點頭,道:“這的確是一方面的原因。”

面對這兩位老人,他倒是沒有說謊,惰性中微子的數據目前已經到觀測極限了。

在不升級對撞機和探測設備的情況下,他已經將能觀測到的所有信息都繪製出來了。

威騰接着好奇的問道:“如果想要完整的觀測到惰性中微子或者暗物質的話,你覺得需要什麼樣的探測設備?或者說,宇宙現象?”

徐川思忖了一下,道:“需要什麼樣的探測設備這個可能不太好預測。”

“不過利用宇宙現象來觀測惰性中微子或者暗物質的話,我在之前上傳到Arxiv上的論文中有提過過。”

“在宇宙中,存在着少量的Ia型超新星,你應該很清楚,它是由一個是巨星,一個是白矮星構成的一個雙星系統。”

“而這種質量極大的白矮星吸取巨星的物質(主要是氫),當達到1.44個太陽質量時,會再次點燃核聚變併發生碳爆轟。”

“因爲這一時期的核聚變反應進行得極其迅速的原因,在碳聚變的時候,它的質量會被鎖定在1.4個太陽質量。”

“且在這一過程中,從理論上來說會構成一個不破壞規範對稱性但破壞輕子數守恆的‘羣單態場’及其‘電荷共軛場’,通過對其觀測,我們或許可以看到原初中微子是如何演繹成中微子與惰性中微子。”

“如果足夠幸運的話,甚至能看到惰性中微子形成暗物質或脫離暗物質而造的能量空白區域。”

威騰眼眸動了動,道:“那篇論文我看了,從理論上來說,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觀點。”

“不過在Ia型超新星聚變時,目前的觀測手段還是少了一些,我們無法準確的獲得Ia型超新星前身星的物質損失機制以及主要觀測特徵。”

“不過.”

愛德華·威騰的眼神在徐川身上停留了片刻,接着道:“或許你能夠做到。”

“我?”

徐川好奇的看了眼自己這位兩世的導師,有些不解他想說什麼。

威騰笑了笑,道:“以前我沒想過這個,但你發在arxiv上的論文給我提供了靈感。”

“你應該知道,單簡併星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而這個模型的問題在於,當雙星間物質轉移速率超過某個臨界值時,白矮星的吸積包層會膨脹,並最終在雙星系統周圍形成一個共有包層,從而導致干擾和物質損失。”

“但對於你來說,或許你可以做到通過NS方程與流體動力學模擬以及Xu-Weyl-Berry定理拓展應用等數學方法,來對Ia型超新星的致變來做一個數據分析模擬以及預測工作。”

“這或許可以計算或觀測到你所說的暗物質與惰性中微子出現時的景象。”

聞言,徐川愣了一下。隨即,大腦開始調動相關知識信息迅速思索了起來。

PS:求月票

(本章完)

第979章 雄芯系列產品發佈會第1175章 蒼蠅再小也是肉第25章 練習短跑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433章 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第279章 那還真是一件好事(爲盟主高山流水第811章 NASA的‘脈衝等離子體火箭’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1020章 從未見過的硅基蛋白第1055章 M87黑洞的時空波動漣漪效應第935章 徐川:要不要出去裝個?第587章 不愧是傳說中的那個人第176章 新年快樂~第472章 德利涅:我該怎樣才能聽懂這些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801章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徐川教授第204章 解決等譜非等距同構猜想第363章 我哥沒有女朋友!第1065章 那就給我打下來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951章 載人登火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346章 激光增能與粒子加速第878章 智能駕駛的突破第505章 老人:這事我給你搞定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1114章 過於超前的理論!第258章 生日第853章 這很科學!第106章 陶哲軒的邀請(求訂閱)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40章 國集測試與額外加分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326章 火力全開的陶哲軒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973章 那就分擔點壓力好了!第385章 重啓實驗!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901章 公開載人登火計劃!第80章 再上熱搜第606章 徐曉的忽悠第928章 百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第543章 徐川:我成計量單位了?第44章 錯誤的建模方法(提前更,上午有事)第1031章 失去對溫度敏感度的航天員第80章 再上熱搜第946章 徐川:能用錢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第652章 踏上那片土地!第235章 第一個階段性成果第59章 損失慘重的第一區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136章 畢業第760章 比數學課更催眠的課程!第802章 福克斯教授的選擇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534章 國際高能物理大會第332章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三更求月票!)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710章 簡直就是個花心大蘿蔔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1169章 計算機行業的變革!第3章 IMO與IPHO第991章 絕望的高通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148章 威騰的要求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第83章 央媽的採訪第1147章 這是徐院士的成果第446章 這畢業是不是也太難了!第456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第298章 啓明星,專屬打造的獎章!第1157章 大規模開發月球的前奏第746章 強核力與電弱理論的統一(1)第325章 如果我都能看懂的話,那應該不可能第1106章 讓人期待的未來!第620章 特殊的邀請函第603章 航天史上最大的變革!第723章 鋰空氣電池第880章 ‘家鄉’遇發小第962章 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第373章 我倒要看看你怎麼打破記錄!第365章 亦如愛因斯坦,或牛頓第489章 突如其來的靈感第1005章 火星居住艙第855章 米國的小心思第1070章 你們這羣單身狗!第116章 回國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1195章 塑造屬於華夏數學的脈絡!第993章 空天母艦的完整設計方案第944章 暗物質恆星?這不可能!第591章 時代的侷限與發展第497章 熱鬧的物理學界第758章 等離子體電磁偏轉綜合防禦護盾第845章 常溫超導材料的研究
第979章 雄芯系列產品發佈會第1175章 蒼蠅再小也是肉第25章 練習短跑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433章 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第279章 那還真是一件好事(爲盟主高山流水第811章 NASA的‘脈衝等離子體火箭’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1020章 從未見過的硅基蛋白第1055章 M87黑洞的時空波動漣漪效應第935章 徐川:要不要出去裝個?第587章 不愧是傳說中的那個人第176章 新年快樂~第472章 德利涅:我該怎樣才能聽懂這些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801章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徐川教授第204章 解決等譜非等距同構猜想第363章 我哥沒有女朋友!第1065章 那就給我打下來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951章 載人登火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346章 激光增能與粒子加速第878章 智能駕駛的突破第505章 老人:這事我給你搞定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1114章 過於超前的理論!第258章 生日第853章 這很科學!第106章 陶哲軒的邀請(求訂閱)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40章 國集測試與額外加分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326章 火力全開的陶哲軒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973章 那就分擔點壓力好了!第385章 重啓實驗!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901章 公開載人登火計劃!第80章 再上熱搜第606章 徐曉的忽悠第928章 百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第543章 徐川:我成計量單位了?第44章 錯誤的建模方法(提前更,上午有事)第1031章 失去對溫度敏感度的航天員第80章 再上熱搜第946章 徐川:能用錢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第652章 踏上那片土地!第235章 第一個階段性成果第59章 損失慘重的第一區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136章 畢業第760章 比數學課更催眠的課程!第802章 福克斯教授的選擇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534章 國際高能物理大會第332章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三更求月票!)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710章 簡直就是個花心大蘿蔔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1169章 計算機行業的變革!第3章 IMO與IPHO第991章 絕望的高通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148章 威騰的要求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第83章 央媽的採訪第1147章 這是徐院士的成果第446章 這畢業是不是也太難了!第456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第298章 啓明星,專屬打造的獎章!第1157章 大規模開發月球的前奏第746章 強核力與電弱理論的統一(1)第325章 如果我都能看懂的話,那應該不可能第1106章 讓人期待的未來!第620章 特殊的邀請函第603章 航天史上最大的變革!第723章 鋰空氣電池第880章 ‘家鄉’遇發小第962章 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第373章 我倒要看看你怎麼打破記錄!第365章 亦如愛因斯坦,或牛頓第489章 突如其來的靈感第1005章 火星居住艙第855章 米國的小心思第1070章 你們這羣單身狗!第116章 回國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1195章 塑造屬於華夏數學的脈絡!第993章 空天母艦的完整設計方案第944章 暗物質恆星?這不可能!第591章 時代的侷限與發展第497章 熱鬧的物理學界第758章 等離子體電磁偏轉綜合防禦護盾第845章 常溫超導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