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NASA的‘脈衝等離子體火箭’

會議室中,看出了徐川臉上的疑惑,劉嘉欣輕聲解釋道。

“這些論文學術權重的排名,是從多方面來權衡的。”

“比如引文次數、是否經過了同行評審、學術獎項和榮譽、實際應用和政策影響、學術界與公衆的關注等等。”

“不同領域的論文,判斷的標準都不同。”

這一解釋,徐川就恍然明白了過來,知道強電統一理論的排名爲什麼在這個AI學術智能小助手的排行中只在第九了。

判斷一篇學術論文的重要性,是需要綜合考慮的。

比如引文次數。

這是衡量論文影響力的核心指標之一,它反映了論文被其他研究者引用的頻率。

而一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越多,通常意味着其研究成果對學術界的影響力越大。

這方面的數據可以通過學術數據庫如Web of Science、Scopus等等來追蹤和計算。

再比如同行評審。

對於學術界來說,一篇論文是否經過了同行評審,也是尤爲重要的一部分。

這是一種質量控制機制,通過領域內的專家對論文進行評價,以確保研究的質量和貢獻。

儘管同行評議的結果不直接反映論文的影響力,但它是評價論文學術價值和可信度的重要環節。

所以綜合考慮之下,強電統一理論排在第九,已經不低了。

甚至可以說在這個AI小助手的算法中,已經相當的看重。

畢竟他的強電統一理論雖然有召開過學術報告會,但也沒有刊登在學術期刊上,更沒有完全得到驗證。

CRHPC機構那邊現在都還在不斷的用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驗證強電統一理論中的其他預言常數呢。

理論距離真理,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這種情況下,這個AI小助手,能將強電統一理論排在第九,已經是相當的不錯了。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考慮了強電統一理論的知名度、影響力、影響因子等等因素給出的排名。

畢竟這篇論文雖然還未完全得到驗證,但名聲和影響力可是真的不低。

通過各種方式測試了一下這款AI學術小助手後,徐川滿意的點了點頭。

很不錯的一款學術型智能助手,從各方面來說都相當的不錯,無論是對於論文重要性的判斷、整理、解讀、評估,還是對於論文手稿的錄入、排版、語法檢查等功能都相當的優秀。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

因爲編寫出來的時間並不長,各方面的性能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教。

思忖了一下,徐川開口道:“或許可以做一個APP出來,公開對外發布,用於盈利和智能調教。”

如果要說優化一個AI最快的方式,那麼自然是大量的客戶進行大量的使用了。

每一次的使用都能積累到不同的實驗數據,這些數據彙總到數據庫後又可以反饋到智能助手本身上。

就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GPT深度學習模型,其強大的信息整合和對話能力一經發布可謂就驚豔了全球,在自然語言處理上面表現出了驚人的能力。

而這個AI學術小助手的語言交互能力,在這方面也並不差。

大量的訓練之後,或許還能從學術領域擴展到其他的領域。

一旁,劉嘉欣輕輕點了點頭,道:“這個不難,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夠完成。”

川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擁有接近四位數的程序員,在覈心主程序已經做完的情況下,針對國際各國的不同用戶做出一個面向客戶的app需要的時間並不會很長。

徐川笑着道:“屆時我會幫忙推薦一下的。”

這是一款學術型的AI助手,以他在學術界的地位和信譽,相信這款APP能夠很快就在學術界火熱起來。

當然,他起到的只是一個引子的作用,真正能夠讓這個小助手在學術界廣泛應用的,還得是自身的性能。

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

聊了一會後,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徐川開口問道:“對了,這款AI學術智能小助手,起名字嗎?不會就叫做小A吧?”

劉嘉欣搖了搖頭,道:“小A只是個項目發展時的代號,還沒正式取名,你取一個?”

徐川想了想,看着熒幕上旋轉着銀河,思索了片刻後,開口說道:“不如就叫做‘啓靈’吧。”

微微頓了頓,他笑着道:“至於日常,叫做‘小靈’好了,靈與零同音,也代表着所有的開始。”

啓人工智能之靈,思維敏捷,心靈手巧,在創新獨立中的突破自我,希望它在未來的時間中,能夠成長成一個真正的人工智能,賦予自己真正的靈魂。

藍天碧霄。

伴隨着高速氣流的轟鳴,一架如同蝠鱝的龐大航天飛機正在雲端之上遨遊着。

紅紫色的尾焰如同晚霞般絢爛。

與此同時,另一邊。

北米,華盛頓,NASA宇航局的衛星監控中心。

由數塊屏幕組成的大型監控上,有衛星傳遞回來的實時光學畫面。

星海研究院是米國,也是NASA監控的重點。尤其是當下蜀航天基地研發製造出一代星海號航天飛機後,其監控力度更是拉高到了一個頂點。

無論是近地軌道上的高分辨率光學衛星,還是軍事偵察衛星,都是常態。

而二代瀚海號航天飛機的航飛實驗,同樣監控中。

當然,星海研究院這邊,或者說徐川也沒想過‘隱秘’行動。

就目前的科技發展,下蜀航天基地是建造金陵這邊還是建造在內陸大荒漠裡面都沒什麼區別。 如今的衛星監控,老實說像華國、米國這類的大國,只要想,基本上你走在地上連你長什麼樣子都能看清楚。

而航天飛機這種體型龐大的裝備,只要對方有心,基本都能監控到。

尤其是星海號和瀚海號都不具備隱身功能。

畢竟無論是從名義上還是實用上,一代、二代航天飛機都是用於航天的,也不可能塗上隱形塗層。

而這並不是NASA宇航局第一次監控到瀚海號的飛行了。

看着衛星監控畫面中那架比星海號更加龐大的航天飛機,翻閱着手中NASA宇航局最近這段時間收集到的數據。

CIA情報局那邊的一位副局長皺着眉頭開口道:“他們在航天上的實力更強了,這架航天飛機很明顯比他們的星海號能承載更多的‘物資’。”

他說的是物資,不過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在常規時可以是航天發展需要的各種物資設備。

但真到了戰爭時期,也可以是各種攻擊性的武器,甚至是戰略性的武器。

尤其是那龐大無比的機翼,兩側的面積比一代航天飛機要更加的寬長,有些類似於他們的B-2幽靈轟炸機。

要知道,只要這架飛機能夠承擔的起對應的負載的話,寬闊的機翼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旋轉彈架的數量,而旋轉彈架的數量則意味着攜帶‘導彈’和各位武器的數量。

例如他們B-2轟炸機,兩個旋轉彈架能攜帶16枚AGM-129型巡航導彈,也可攜帶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彈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彈。

這種數量的載彈量,根本就不是普通的戰鬥機能夠相提並論的。

而眼前,這架二代機的機翼,比一代機明顯更加的寬闊。

雖然設計成這樣對於徐川和星海研究院來說只是爲了方便垂直起降,但對於NASA宇航局和CIA情報局來說,卻是不可能不朝着軍事的方面進行推測。

NASA宇航局的比爾·尼爾森局長開口道:“我們第一次探測到這架新型航天飛機是在一個半月前。”

“從衛星探測到的相關數據來看,這架航天飛機的機身長度和他們一代星海號航天飛機相差不大,但是翼展和機翼寬度卻翻了整整數倍。”

“從數據上來推測,在考慮引擎性能不出現太大變化的情況下,這架航天飛機在大氣層內的起飛重量能達到八百噸左右。”

微微停頓了一下,他看向監控畫面上的瀚海號,接着推測道:“從尾焰上來看,他們依舊採用了和一代機一樣的空天發動機,也就是電推機系統。”

“配合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裝置,這架航天飛機對於燃料的需求遠小於尋常的飛機,這樣一來,其最大載重可能比超過五百噸。”

“當然,這裡是指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數據。突破大氣層的話,這個數量應該會降低到原本的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左右,即五十噸-八十噸。”

聽到這個數據,這位CIA情報局的副局長臉色當場就黑了。

八百噸的載重,這個數量已經超越了前兩年消損在戰場的安225運輸機了。

那一款由前紅蘇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其最大起飛重量也不過640噸而已。

而更關鍵的是,安225的貨艙最大載重不過是二百五十噸。

超過五百噸最大載重的新型航天飛機,哪怕是僅僅在大氣層內航行的數據,也足足是安225的兩倍了。

這種程度的載重,運用到軍事上無疑是極其恐怖的。

皺着眉頭,CIA的副局長開口道:“比爾局長,你們最新款的航天飛機研究的怎麼樣了?”

面對星海研究院的航天飛機,如果他們沒有應對的措施,對於國防安全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聽到這個問題,比爾·尼爾森快速的開口道:“堅韌號航天飛機已經通過了大部分的測試,再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我們就能正式擁有一架可以營運的航天飛機。”

“儘管在體型上無法和上個世紀製造的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這些航天飛機相比,但承載十幾噸的物資設備進入外太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和星海研究院不同,NASA宇航局這邊既沒有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也沒有空天發動機,能承載十幾噸物資進入太空,他們依舊採取的是老一代航天飛機的手段。

即通過外部的推進器,來將航天飛機送上天,然後再通過航天飛機自帶的燃料系統來進行變軌飛行等等。

儘管在靈活度上遠遠無法和星海研究院的航天飛機相提並論,但也算是能夠實現自由進入外太空和大氣層了。

說完這個,比爾·尼爾森在心裡嘆了口氣。

雖然說他們已經快要能夠復現航天飛機了,但和華國相比,如今在航天實力上,只看航天飛機和發射技術的話,他們已經落後了很多很多了。

聽到這個還算是好消息的訊息,CIA的副局長皺着的眉頭舒展了不少。

自從星海研究院發展出電推進的航天飛機後,米國在國防的壓力上就飆升到了有史以來最高點。

一架能夠自由進入大氣層和外太空的航天飛機,其戰略地位用腳指頭都能想到。

而封存了上世紀研發的航天飛機的他們,迫切的需要一個應對的手段。

由NASA宇航局配合內華達山脈公司研發的堅韌號航天飛機,雖然在體型上沒有傳統航天飛機那麼大。

但對於如今的米國來說,最大的壓力並不是大小,反而是有沒有這個能力。

只要有,即便是小型化的,也足夠了。

嘆了口氣,CIA的局長搖了搖頭,讓自己回過神來,看向比爾·尼爾森,開口詢問道:

“另外你們正在研究的‘脈衝等離子體火箭’技術什麼時候能夠完成?”

雖然說在航天飛機領域他們已經落後華國,但幾十年以來在航天領域的積累也並不是擺看的。

‘脈衝等離子體火箭’技術就是NASA宇航局的儲備積累技術之一,相對比航天飛機來說,這纔是NASA宇航局的新殺手鐗。

這是‘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中的一項技術,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經立項了。

只不過當時由於航天領域沒有任何的對手,再加上耗資巨大,這項計劃被米國擱置,僅僅投入了相對較少的資金以供NASA進行研究外,就沒有了其他的行動。

而如今重啓該計劃中的數量技術,也是他們迫於無奈的舉動。

不得不說,時代的變化真的太快了。

向來自詡航天第一的他們,竟然被人在航天領域逼迫到了這個地步。

第476章 哪怕等上一個月,也只是值得的第804章 取代CERN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310章 威騰帶來的靈感與觀測暗物質的方法第674章 PNP?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631章 是不是哪裡搞錯了?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837章 除了他,沒人有這麼強悍的數學能力了第187章 暗流涌動的數學界第491章 成了!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997章 老人的問題第100章 幹得漂亮!(求首訂)第415章 成爲規則的制定者第394章 整個歐洲最後的希望第14章 論文第471章 威騰:這怎麼可能?!第449章 大載荷電磁推進系統的難題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573章 史無前例的第二枚‘菲爾茲獎’!第38章 提前一個月的數競國集第356章 那就買一臺回來好了第46章 兩條加密訊息第1096章 通向黎曼猜想的道路第920章 單兵作戰的極限第897章 被釘在恥辱柱上!第224章 合適的人選第849章 室溫超導的關鍵第706章 去監獄做你的研究吧!第1165章 精衛隕石推進裝置第581章 量子計算機與碳基芯片第873章 月球上的新發現!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第366章 低下頭顱的日耳曼佬第563章 我感覺應該也不難吧?第909章 該不會是你自己想去月球吧?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第1169章 計算機行業的變革!第1185章 無人可以抵達的巔峰!第1020章 從未見過的硅基蛋白第500章 改進型超導體的反常特性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666章 歡迎回家!第1175章 蒼蠅再小也是肉第842章 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第745章 希格斯教授的遺信第720章 各懷鬼胎的交流第888章 碳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產業發展討論會議第805章 證據與公開控訴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1107章 足夠讓整個人類文明蛻變的理論!第1043章 僅僅是有一些難度?第282章 萬一有希望呢?(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1034章 徐川:我給你交代!第404章 無明顯輻照損傷!第1030章 感染,還是進化?第669章 月球礦藏開採計劃第802章 福克斯教授的選擇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726章 價值兩千萬的數學模型第335章 潘多拉的魔盒基因編輯第1005章 火星居住艙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491章 成了!第211章 大會開幕(補更)第593章 你找我來,是爲了炫耀這些成果嗎?第124章 參宿四氫包層內部的情況第997章 老人的問題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論文就好了第634章 彎道超車都不足以形容!第177章 克拉福德獎的頒獎典禮第140章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第62章 省狀元第999章 遠征巴納德星?第1069章 反差的世界第701章 不要臉的米國當局第456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第4章 規劃未來第81章 失而復得的靈感第869章 震驚全世界的中文期刊《探索》!第1185章 無人可以抵達的巔峰!第687章 費薩爾親王:我上學的時候都沒這麼第444章 我不懂超導,但我懂南韓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151章 失職的《自然》雜誌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764章 引力的真正來源第776章 極致的防禦第264章 對於你們來說,這還太早了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516章 來自家鄉的請求第664章 新一代航天飛機第1184章 小行星剎車成功!第1077章 聯合國大會第996章 活下去更重要第234章 開啓核輻射對抗實驗第1176章 凍結米國的份額!第1093章 掛谷猜想!
第476章 哪怕等上一個月,也只是值得的第804章 取代CERN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310章 威騰帶來的靈感與觀測暗物質的方法第674章 PNP?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631章 是不是哪裡搞錯了?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837章 除了他,沒人有這麼強悍的數學能力了第187章 暗流涌動的數學界第491章 成了!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997章 老人的問題第100章 幹得漂亮!(求首訂)第415章 成爲規則的制定者第394章 整個歐洲最後的希望第14章 論文第471章 威騰:這怎麼可能?!第449章 大載荷電磁推進系統的難題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573章 史無前例的第二枚‘菲爾茲獎’!第38章 提前一個月的數競國集第356章 那就買一臺回來好了第46章 兩條加密訊息第1096章 通向黎曼猜想的道路第920章 單兵作戰的極限第897章 被釘在恥辱柱上!第224章 合適的人選第849章 室溫超導的關鍵第706章 去監獄做你的研究吧!第1165章 精衛隕石推進裝置第581章 量子計算機與碳基芯片第873章 月球上的新發現!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第366章 低下頭顱的日耳曼佬第563章 我感覺應該也不難吧?第909章 該不會是你自己想去月球吧?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第1169章 計算機行業的變革!第1185章 無人可以抵達的巔峰!第1020章 從未見過的硅基蛋白第500章 改進型超導體的反常特性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666章 歡迎回家!第1175章 蒼蠅再小也是肉第842章 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第745章 希格斯教授的遺信第720章 各懷鬼胎的交流第888章 碳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產業發展討論會議第805章 證據與公開控訴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1107章 足夠讓整個人類文明蛻變的理論!第1043章 僅僅是有一些難度?第282章 萬一有希望呢?(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1034章 徐川:我給你交代!第404章 無明顯輻照損傷!第1030章 感染,還是進化?第669章 月球礦藏開採計劃第802章 福克斯教授的選擇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726章 價值兩千萬的數學模型第335章 潘多拉的魔盒基因編輯第1005章 火星居住艙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491章 成了!第211章 大會開幕(補更)第593章 你找我來,是爲了炫耀這些成果嗎?第124章 參宿四氫包層內部的情況第997章 老人的問題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論文就好了第634章 彎道超車都不足以形容!第177章 克拉福德獎的頒獎典禮第140章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第62章 省狀元第999章 遠征巴納德星?第1069章 反差的世界第701章 不要臉的米國當局第456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第4章 規劃未來第81章 失而復得的靈感第869章 震驚全世界的中文期刊《探索》!第1185章 無人可以抵達的巔峰!第687章 費薩爾親王:我上學的時候都沒這麼第444章 我不懂超導,但我懂南韓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151章 失職的《自然》雜誌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764章 引力的真正來源第776章 極致的防禦第264章 對於你們來說,這還太早了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516章 來自家鄉的請求第664章 新一代航天飛機第1184章 小行星剎車成功!第1077章 聯合國大會第996章 活下去更重要第234章 開啓核輻射對抗實驗第1176章 凍結米國的份額!第1093章 掛谷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