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歡騰的長安

二安,清明門講講出出的行人絡繹不絕,一派熱鬧滯術,

與以往不同的是,行人不僅僅是在趕路,還不時發出議論聲。

“大漢這次出兵。能收了東胡嗎?”

“那是肯定!誰叫是大帥統兵呢!”

“東胡啊,東胡啊。終手要收了!”

漢朝這次出兵東胡,牽動百姓的心,百姓翹首以盼,無不是想早點的到消息。不爲別的。只因爲東胡是世仇,是春秋戰國之際最大的邊患。

在春秋戰國,乃至秦漢之際。中國北方一共有三大邊患,東胡、匈奴和西羌。這三大邊患中,威脅最小的是西充,主要是威脅隴西一帶

擾。

在匈奴崛起以前三最大的邊患是東胡。東胡作爲最大的邊患,曾經威脅華夏長達數百年,司馬錯晚年招驀義士,去遼東擊胡,秦開大破東胡,成爲流傳千古的佳話。

真到匈奴崛起,冒頓給東胡致命一擊之後,東胡這才勢弱,其光芒才爲匈奴掩蓋。

儘管現在漢朝最大的邊患是匈奴,而不是東胡,漢朝百姓仍是記着這仇恨,畢竟這是數再年積累的仇恨,哪會那麼容易忘卻。

周陽統兵去東胡,漢朝百姓無時無刻不在盼着捷報,一有空就要議論。

若是漢朝把東胡給滅了,其意義非常大,這是雪了數百年的恥辱。要知道,儘管秦始皇建立了莫大的功業,他統率下的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掃滅六國,一統華夏,關山飛度。平定嶺南,擊敗匈奴,就是沒有大敗東胡。

秦始皇雖是給人罵爲暴君,他創下的偉業,卻是流傳千古的標杆。漢朝收了東胡的話。秦始皇的輝煌功業也會爲之汗顏,漢朝百姓哪能不

“什麼時間收?怎麼還沒消息?”

“急什麼?幾百年都過去了。還急這時間?”

“大漢有的是時間,就不信,收不了東胡!”

百姓議論紛紛,焦慮、期盼。心情各異。

“得得!”

急驟的蹄聲傳來,遠遠一騎馳來。這是一個兵士,背上插着紅色的

旗。

“是鴻翎急使!是鴻翎急使!”百姓發出一陣歡呼聲。

“是東胡的好消息麼?”

“肯定是啦!”百姓猜測紛紛。

“東胡大捷!東胡已亡”。鴻翎急使在百姓的猜測中,大聲吆喝起來。

鴻翎急使扯起嗓子大吼,可是,他的聲音太過沙啞,不知道吼過幾千幾萬遍了,如此低沉,聲音不能及遠。遠處的百姓聽不望,大聲問道:“是什麼消息?

“東胡大捷!東胡已亡”。

靠得近的百姓聽清了,扯起嗓子幫着吆喝,人人臉上泛着喜悅之光。極是興奮,不住的揮動胳膊小盡情的演泄激動的心情。

“東胡大捷!東胡已亡”。

“大漢萬歲!”

清明門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吼聲。聲浪蘊含着無盡的喜悅,直上雲霄,播撒着喜訊。

這可是東胡,數百年的世仇。終於給漢朝滅了,對於漢朝百姓來說。那是何等的歡愉。要遠行的不再出行了。果斷的停了下來。扯起嗓子,大吼大叫。

“快,給鴻翎急使清道!”

守城的兵士大聲吼起來,揮着胳膊大嗥:“東胡大捷!東胡已亡!大漢萬歲!”

一邊吼,一邊飛身上馬,爲鴻翎急使清道。究竟是在清道,還是在歡呼。他自己都不清楚了。

即使守城的兵士不給清道。百姓也會讓出一條道來,無不是站立兩廂。目送着鴻翎急使疾馳而去。

自打六年前收了百越之地,漢朝就沒有什麼大的動靜。如今,漢軍不出則已,一出則是把數百年的世仇東胡給滅了,百姓心中的歡愉之情。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不能盡述。

他們揮着胳膊,吼得山響,以此來渲泄激動到難以復加的大好心情。

“東胡大捷!東胡已亡!”

“大漢萬歲!”

吼聲直上雲霄,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到處都是歡呼聲。沒有貴賤之別,只要是漢人。都在歡呼。都在爲漢軍喝采!

聯熾默

未央宮,養心殿。

太子劉徹正與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周亞夫、公孫弘他們商議軍機。

“這次出兵,無論扣何要收了東胡劉徹一臉的堅毅,沉思道:“東胡是華夏的世仇,東胡一亡,那可是雪了數百年的恥辱!”

春秋戰國之際,東胡橫行,比起如今的匈奴,絲毫不遜色,擄掠華夏的百姓無數,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死在東明的屠刀之下。

劉徹堅持出兵,就是要以此向景帝敬孝。若是把東胡給滅了,景帝的功業將會更加輝煌,後人提起景帝。一定會豎大拇指,贊其爲明君聖君。

“收了東胡,華夏的土地就更加遼闊。口衆更多!”主父偃點頭,大是興奮:“有了東胡之地,大漢的駿馬就會更多,平添許多敢戰之士!”

“東胡雖然積弱,可是,其悍風仍存。不在匈奴之下。”申公緊接着發表意見:“大漢可以招收東胡之人從軍,他們的騎射聞名天下,這對大漢是一大臂助!”

“更重要的是,東胡再無法擴張。董仲舒接過話頭:“自打“以後,匈奴直在擴張“想盡早恢復實力,衆明…兵東胡給大漢收了,匈奴想擴張,都不行了!”

東胡主要是現在的東北三省。一旦納入漢朝版圖,匈奴就是想擴張。都沒機會了。

東邊是大海,大漠以北,就是現在的西伯利亞,比起大漢更冷,人口更少。

“還有一點,你們沒有說。”周亞夫很是興奮的道:“一旦東胡給大漢收了,匈奴就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大漢可以從東胡出兵,進行牽制,這比只從漢境發兵,更加有利。”周亞夫於政事不在行,於用兵打仗得心應手,道出了漢朝戰略環境的大改變。

以前,漢朝既要面臨匈奴、東胡和西羌,戰略態勢上不利。東胡一滅的話,漢朝的戰略態勢大爲改觀不說,反而使得匈奴陷入了南面與東面處在漢朝包圍的不利戰略態勢。

戰略態勢一改變,對漢朝有着莫大的好處。

一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把此次收東胡的好處道盡了。

“嗯!”劉徹眉頭猛的一軒,耳朵豎了起來,驚奇的冉道:“這是什麼聲音?”

“好喧鬧!”周亞夫的耳朵豎的老高,猛的站起來。虎目瞪圓:“好象是百姓的歡呼聲!如此喜悅之聲,那是長城大捷才有的啊!”

喧鬧聲越來越清楚了,申公他們聽清了,異口同聲:“必是東胡大捷!要不然,百姓不會如此歡喜!這可是全城歡呼呀!”

“東胡大捷!東胡已亡!”

一陣驚天動的歡呼聲傳來,劉徹他們聽得清清楚楚。

他們的猜測給證實了,無不是大喜過望,揮着拳頭,大吼起來:“東胡大捷!東胡已亡!大漢萬歲!大漢萬歲!”

此時此刻,就是用光所有的詞彙,也不能道盡他們的歡喜之情,唯有歡呼才能發泄激動的心情。

“大漢萬歲!”

就在劉徹他們歡呼之際,宮中吼聲四起。驚天動地,無論是宮女,還是太監,甚至嬪妃,無不是大吼大叫。

滅掉東胡,比起當年的長城大捷,一點也不遜色,由不得他們不歡喜難言。

“鴻翎急使呢?”劉徹不住揮着拳頭,一雙明亮的眼睛,四下裡掃着,恨不得馬上見到鴻翎急使,一睹捷報爲快。

“鴻翎急使到!”

一個尖細,而又蘊含無限喜悅的聲音響起,鴻翎急使在幾個宮衛的攙扶下,氣喘噓噓的進來,瞧他那副無力的樣兒,都快虛脫了。

饒是如此,他仍是在大聲怒吼:“東胡大捷!東胡已亡!”

聲音沙啞低沉,跟破鑼似的。很是刺耳,比尖細高亢的太監聲音還要難聽,難聽得多。

可是,劉徹他們聽在耳裡。猶如聆聽仙樂般,無不是耳朵豎得老高。

“捷報呢?捷報呢?”劉徹可是等不急了,快步過去,一雙手伸出。摘下綁在鴻翎急使背上的竹簡。

也太心急了。可是,這是他主持國事以來的第一次出兵。第一個大捷消息,由不得不急。

劉徹手忙腳亂的打開,一雙眼睛瞪得老大,瀏覽起來。

“哈哈!”劉徹洪聲大笑,笑聲極是暢快,震人耳膜:“姐夫這道捷表上得好,不僅僅是東胡大捷,還有一大喜訊呀!”

“太子,是何喜訊?”周亞夫心急,率先問了出來。

申公、董仲舒、主父偃他們不住點頭,周亞夫這話可是代他們問出來的。能在捷表裡提到的事情,喜是事?要他們不急都不行。

“不告訴你們了!”劉徹頭一昂。笑容滿臉,一招手道:“扶他下去,叫太醫給他看看。”

“諾!”宮衛應一聲,扶着鴻翎急使下去了。

鴻翎急使唯有喘氣的份,自始至終。想說話,卻是說不出來,實在是累得不行了。

“走,見父皇去!父皇準高興!”一想到景帝,劉徹就歡喜得嘴都合不攏了,蹦跳着出了養心殿,直朝綺蘭殿趕去。

主父偃他們忙從後跟去。把劉徹那副歡喜樣兒看在眼裡,不由得會心的笑了。劉徹雖然穩重異常,畢竟才十四歲,一遇到大事,就不免形諸於色了。

衆人一陣急趕,一頭扎進椅蘭殿,只聽景帝洪亮的聲音傳來:“東胡捷報,你們歡喜嗎?”

聲音鏘鏗有力,完全不象一個病人說出的。主父偃他們定睛一瞧。只見景帝身着皇袍,頭戴通天冠,精神奕奕,哪裡象是一病數年的人,倒是龍馬精神,生龍活虎一般。

“皇上龍體康健,實乃大漢之福!”申公率先拜倒在地,向景帝道賀。

景帝的身體不行。一直是申公他們這些大臣的心病。如今景帝無恙。要他們不歡喜也不行,主父偃、周亞夫、董仲舒跟着跪下道賀。

“不是聯的身子好了,是聯的心情好。這才精神不錯。”景帝笑呵呵的道:“長城大捷過去七年了,大漢之軍再奏凱歌!你們知道嗎?這可是東胡,連秦始皇都沒有收的東胡,聯收了!聯收了!聯收了!”

景帝的心情實在是太好了,一個說了三咋小“聯收了”聲音陡轉高亢。大聲問道:“你們說,後人如何評說聯?”

皇帝最在乎的是什麼?就是史書的評價,後人的口碑,漢朝收了東胡。幾小二古人,後矛來者的大功業,要景帝不歡喜都不※

此時此刻,景帝那感覺,就象是在雲端。輕飄飄的,好象在飛似的。

“自盤古開天以來,東胡就在爲禍華夏,兵連禍結數百年,雖有司馬錯和秦開擊東胡之偉業,可與皇上收東胡比起來,不過是螢火之光與皓月的差別申公能說會道之人,迎合景帝的意思,讚揚起來:“後人一定會說皇上是千古一帝”。

申公如此說話,一是因爲景帝的心情難得如此好,不得不順着他的意思誇讚。二是,收東胡的意義確實很大,後人贊景帝爲千古一帝,未必不可能。

“千古一帝?。景帝品評一下。哈哈大笑:“過了!過了!聯雖有敗匈奴。洗雪恥辱的武功,還收了百越。收了東胡,可是,最大的敵人是匈奴,聯沒有擊破,當不得此譽!只有擊破匈奴之君,方能稱千古一帝”。

景帝雖然歡喜,倒也沒有失去理智,自我評價很中肯。

在三大邊患中,最強盛的是匈奴,最難對付的是匈奴,收百越,收東胡,都不及擊破匈奴難。雖說數年前那些戰,打得匈奴沒有脾性洗雪了平城之恥,高後之辱,離擊破匈奴還遠着呢。

“皇上聖明!”於景帝的賢明,申公他們不得不服。

“還有一個好消息,太子還沒告訴你,那就是張闢疆歸來了”。景帝把手中的捷表遞給申公,笑道:“張闢疆。一言定邦之士,終於歸來了”。

“張闢黴?。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亞夫他們不由得一驚。

張闢鱉的名聲並不顯赫,真正知道他的人並不多。可是。申公他們哪有不知曉張闢黴爲何人的道理。聽聞他歸來,無不是驚訝莫銘。

“這仗打得好啊,不僅收了東胡。還打出個人才!”景帝笑得很暢快:“人才,聯不嫌多!傳旨給張闢疆。要他協助周陽,處理好東胡之事。待到凱旋之時,他再隨大軍一道回來,聯要重用他!”

要不是張闢僵當年一計,保全了陳平、周勃這些柱石之臣,哪裡能夠誅滅諸呂,現在的天下說不定姓呂。不姓劉。對這個神龍一般的人物。要是不重用,那就不是景帝了。

“對了。東胡與華夏爲敵,數百年。至今方收,容大軍凱旋之後,聯要獻俘於高廟,你們要好好準備準備”。景帝的歡愉之情絲毫不減。

景帝擊敗過匈奴,收了百姓之的。可是,都不及收東胡的意義重大。這是開天闢地以來的大事。

收了百越之地,漢朝的地域廣闊的多了,可是,那是秦始皇平定過的地方,哪象東胡,這是景帝始收。

“諾”。

此言正是申公他們心中所想,無不是轟然應諾。

如此盛事,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都不見得能遇上一次,申公他們趕上了,人生之大幸!

熾默

東胡,漢軍營地。

周陽正和李廣他們在帥帳裡商議軍機,突然之間,周陽面前的茶盅盪漾起來,茶水泛起了波瀾。周陽瞳孔一縮:“匈奴大軍到了”。

“匈奴來了?”李廣他們還沒有看見茶盅裡的變化。

“走!去看看!,周陽猛的站起身。手按在刀柄上,大步出帳。

“真的來了!”衛青看見茶盅裡的變化,跳將起來,跟在周陽身後。衆將緊跟而出。

衆人在周陽的率領下,來到營地邊,朝北一望,只見遠處煙塵瀰漫。好象一條怒龍,朝南撲來。

“真的是匈奴來了!”李廣不住搓手,激昂的道:“幾年沒與匈奴大戰了,終於等到機會了!給我們等到了!”

“是呀”。公孫賀他們齊聲附和。

雖說日前之戰,漢軍用一萬騎兵擊敗三萬匈奴,打了一個不錯的勝仗。可是,與即將到來的大戰沒法比。瞧這陣勢,此次東征的匈奴應該全部趕來了,那將會有一場惡戰。這正是公孫賀他們期待的。

日光下,只見不計其數的狼旗出現。匈奴排着整齊的戰鬥隊伍,鋪天蓋地的衝來。人頭攢動,海潮一般涌來,馬蹄踏處,土翻草衰,連螞蟻都別想活命。

侯產兒騎着寶駒。身如鐵塔,率軍趕來。

“對了,我想起來了,侯產兒那馬是烈陽駒!”李廣突然指着侯產兒大叫起來:“匈奴的三大名駒啊”

“追風駒不也是侯產兒的寶駒嗎?還不是成了大帥的坐騎,這一次。我要奪了他的寶駒!”公孫小賀打量着侯產兒胯下寶駒,眼中光芒四射。極是熾烈。

烈陽駒是匈奴三大名駒,赤電和追風駒都爲漢朝繳獲,唯有烈陽駒沒有出現,若是給奪了,那可是天大的喜事,稱得上完美!

日前大戰時。衆人忙着評估漢匈奴戰力。沒往這安面想。

“好馬呀!好馬呀!”衆打量着烈陽駒。大是歡喜。沒有武將不愛寶駒的道理,衆人恨不得馬上就給奪了。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雖說日前之戰,漢軍大佔上風。可是,匈奴擁有近乎漢軍兩倍的兵力,這一戰必是一場硬仗,對於漢軍來說,真正的考驗來了。,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64章 朝野震動第30章 幸福時光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73章 屠殺,開始!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14章 完勝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76章 景帝的怒火第50章 一言而決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72章 兵發閩越第73章 大軍壓境第39章 東方朔第50章 威力無窮第27章 惹大禍了第14章 寒士風骨第90章 景帝下葬第94章 留侯兵法第63章 迎頭痛擊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3章 李陵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5章 營地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14章 寒士風骨第2章 射鵰者第24章 就此了結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66章 軍情泄露第11章 滅東胡(下)第42章 名將風範第19章 中大獎了第52章 屠殺,開始!第13章 英雄末路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25章 環首刀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17章 又見太子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80章 戰果輝煌第35章 中華瑰寶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6章 淑女阿嬌第14章 完勝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6章 殺戮時刻第9章 周陽破案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22章 匈奴震恐第77章 一網打盡(下)第39章 東方朔第35章 館陶公主第40章 緊鑼密鼓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30章 勝利果實第104 單于復位第59章 千古秘事第17章 升任校尉第12章 再勝一陣第22章 天遂人願第52章 屠殺,開始!第87章 長城放歌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74章 凱歌不斷第16章 戰力驚人第23章 出擊第39章 滿藏而歸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38章 宮中劇變第36章 晁錯出山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79章 完勝第11章 初戰告捷第23章 無敵大軍第27章 雄心壯志第23章 明白人第61章 晴天霹靂第27章 惹大禍了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13章 賜爵第51章 災難降臨第40章 奔赴邊關
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64章 朝野震動第30章 幸福時光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73章 屠殺,開始!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14章 完勝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76章 景帝的怒火第50章 一言而決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72章 兵發閩越第73章 大軍壓境第39章 東方朔第50章 威力無窮第27章 惹大禍了第14章 寒士風骨第90章 景帝下葬第94章 留侯兵法第63章 迎頭痛擊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3章 李陵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5章 營地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14章 寒士風骨第2章 射鵰者第24章 就此了結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66章 軍情泄露第11章 滅東胡(下)第42章 名將風範第19章 中大獎了第52章 屠殺,開始!第13章 英雄末路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25章 環首刀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17章 又見太子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80章 戰果輝煌第35章 中華瑰寶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6章 淑女阿嬌第14章 完勝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6章 殺戮時刻第9章 周陽破案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22章 匈奴震恐第77章 一網打盡(下)第39章 東方朔第35章 館陶公主第40章 緊鑼密鼓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30章 勝利果實第104 單于復位第59章 千古秘事第17章 升任校尉第12章 再勝一陣第22章 天遂人願第52章 屠殺,開始!第87章 長城放歌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74章 凱歌不斷第16章 戰力驚人第23章 出擊第39章 滿藏而歸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38章 宮中劇變第36章 晁錯出山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79章 完勝第11章 初戰告捷第23章 無敵大軍第27章 雄心壯志第23章 明白人第61章 晴天霹靂第27章 惹大禍了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13章 賜爵第51章 災難降臨第40章 奔赴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