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
時間飛速的流逝着。
入冬後已經兩個月了。
長安城也在飛速的發生着變化。
劉徹最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
或者說劉徹的繡衣御史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然後報告給了劉徹。
贏公組建的譯經團隊,最近都沒有買紙張。
長安城,現如今有十七個或明或暗的譯經團隊,全部都被劉徹的繡衣御史監視着,這些人實在是太好查了。
大量文人長時間聚集,並且大量購入紙張。
但最近贏公團隊,居然沒購入紙張了。
一開始,劉徹還以爲是贏公團隊放棄了,不譯經了,但是很快繡衣御史又傳回來一個消息,贏公團隊依舊聚集着,並且每日都有廢紙丟棄出來。
於是劉徹就讓繡衣御史多分出來一些人手,去暗查贏公團隊。
太子宮,劉徹和劉據玩兒着投壺遊戲。
一名蒙面的繡衣御史快步而來:“陛下。”
因爲地暖緣故,太子宮溫度很高,劉徹玩兒的有點出汗,叉着腰大口出着氣:“啊!說。”
繡衣御史低頭:“屬下已經查明,贏公譯經團隊的紙張,是太子舍人霍海霍大人送的。”
聽到提到了二表哥,劉據也不投壺了,轉過頭來看着。
劉徹:“哦?送了多少?”
繡衣御史有點不敢說,比了個一。
劉徹端起水:“一沓?”
繡衣御史擺頭。
劉徹疑惑:“一壘?”
繡衣御史擺頭。
劉徹沒在意:“一盒?送就送了吧。”
一邊說,一邊喝水。
蒙面繡衣御史:“一車。”
“噗!”劉徹一口水噴了出來,噴出了均勻的水霧。
“咳咳咳~”
“多少?”
蒙面繡衣御史:“一車,新式馬車一車!”
劉徹放下碗,思索了一下,還是有點生氣:“朕不是跟他說過,就算擴大生產產量,也不能讓譯經的人拿到太多白紙嗎?!!!”
“他居然送給贏公一車?”
“他把朕的旨意忘了?”
劉據歪着頭思考了一下:“父皇。”
劉徹低頭看向劉據。
劉據歪頭:“有沒有一種可能,海哥哥認爲的不要太多,跟父皇您認爲的不要太多,不是一個概念?”
因爲最近劉徹老住在太子宮,所以霍光也經常在太子宮。
爲了區分,劉據就把霍海叫做海哥哥,把霍光叫光哥哥。
“海哥哥跟我說過,說對於大貴族來說,百萬錢也不過是點小錢,不算多。對於長安非將士的良家子們卻已經算是很多了。而對於帝國邊疆的人來說,哪怕一個村子所有人合起來,也湊不出十萬錢。”
劉徹:“你的意思是,霍海他依舊記得朕的旨意,只是他認爲的一點和朕認爲的一點,不是一回事?”
“朕認爲一車紙非常多,而對他來說,一車紙非常少?”
劉據就是這個意思。
劉徹左思右想:“去造紙廠看看。”
……
造紙廠,公主派的管事,老老實實的站在一旁看着。
眼前的一切,讓劉徹目瞪口呆。
造紙廠劉徹不是沒來過。
之前造紙廠剛建立沒多久的時候,正好羣臣一起視察長安縣,就有人想要去造紙廠看看。
當時劉徹就不想讓百官看。
那時候霍海就說隨便給他們看。
那一次看完後,造紙廠也是一直在招募人手。
劉徹每次聽完造紙廠的人手報告後,心裡就會預估造紙廠的規模。
在劉徹心中,造紙廠是,一羣人在剝樹皮,然後把樹皮泡在池子裡。
泡了很多天後,把樹皮拿出來蒸煮,然後放在石臼裡搗碎,然後再煮。
直到很多被霍海稱爲纖維的木渣融入水中。
然後,在另一個池子裡用特製的水沖泡。
最後在一個池子裡,一羣人擡着一個繃緊了一張布的木框,把水中的纖維給盪開,均勻的落在布上面。
然後濾幹水,就成了一張紙。
這張紙拿出來後,貼在一面平整的牆上,慢慢曬乾,就是一張紙。
但是此時此刻,眼前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此時造紙廠的區域非常之巨大!
到處都充斥着轟隆聲。
劉徹看到有人給樹剝皮了,卻不是留下皮,而是留下木頭!
以前是用樹皮來泡,把上面最嫩那一層皮泡下來做紙。
而現在,是木頭!
一根鐵軸連着大齒輪,齒輪套着另外一個齒輪和另外一根軸傳了出去,一系列的機關後,通過了一道磚混水泥高牆。
牆另外一面,是一個巨大的水車,水車就在渭河上,被渭河推動。
水車帶着轉軸轉動,轉軸帶動齒輪,齒輪帶動一系列機關,最終落在一個鐵臺上。
那堅硬的,懷抱粗細的巨木,被轉軸帶動的鈍口閘刀,擠成一段一段的。
因爲臺子不是平的,所以被閘斷的木輪滾落。
落在下面一個臺子上。
還是一套一樣的鏈接系統,也是從水車轉軸上分出來的動力。
木輪直接被鍘成了十六片。
每一閘後,就會有一根鐵棍貼着平臺掃一下將木片掃落在地上的框裡,然後鐵棍又彈回去。
這時候,又有新的木輪滾下來,再次被鍘成木片。
鐵棍又掃出去,把木片掃落在框裡。
劉徹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看到太監在劈柴,也要吵着玩兒。
然後花了一下午,劈了半框。
而現在,轟隆一聲,一棵巨木,就被切成了細的不能再細的柴火!
這一切對於工業時代來說不過是小兒科,算是小作坊機械。
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些龐然大物,這些充滿力量的怪物可太震撼了!
此時,籮筐滿了,一大羣人走來,兩人一筐的將筐裡的木頭拉走。
他們走上不同的臺階,以方便抵達一丈高的高桶上邊緣,然後把木屑倒入高桶裡。
劉徹順着他們去的方向去看,有上千個丈高的桶,這些桶,似乎都是鐵皮閘出來的。
劉徹感覺這些桶的鐵剝下來打造成武器,就能武裝整個羽林衛。
劉徹走上臺子看了一眼,桶裡不是水,而是某種兌了東西的黑灰色藥水,有點像中藥,有點刺鼻,那些木渣就在裡面。
而遠處,已經泡好的木渣的鐵桶,正在被一羣工人拉去更遠的區域。
劉徹這才發現,所有木桶下方都有滾輪,而滾輪卡在特殊軌道里,原來這軌道是水泥和磚頭做的。
這些鐵桶之大,就算是有滾輪,也要八個人才能勉強拖動。
那個地方,大量的竈臺燃燒着,上面就是拉過去的鐵桶。
而這種竈臺足足上百個。
燒炭的人永遠在燒炭,指揮的人永遠在指揮,拉桶的人永遠在拉桶。
更遠處,是已經煮好的巨大鐵桶。
那些鐵桶裡的東西被倒入了大池子裡,池子裡有濾水裝置,煮爛的木渣留在原地,水流到了另一個地方。
劉徹打眼一看,就能看出,那些人在收集煮出來的水,那些水應該還有用,否則就接個下水道直接排走了。
那個地方已經太遙遠了,劉徹必須往前走,才能看得清楚。
等走近了,劉徹纔看到,那些煮出來的木渣,因爲高差不停的從鐵桶輪上往前方斜下方更低的位置滾動。
滾動間,木渣在上滾走,水從下方流走。
木渣滾到了一塊很厚的鐵臺上,上方是被懸吊的看上去重達千斤的鐵塊。
“轟!”
“轟!”
“轟!”
鐵塊轟隆落下,捶打在木渣上,又自然擡起,然後又轟隆落下。
這些東西給劉徹的震撼,就跟這聲音對劉徹耳朵的震撼一樣。
劉徹回頭看去,透過牆和窗,看到了轉軸另外一頭正在渭河上。果然,這些懸吊的鐵塊,也是被轉軸和水車驅動的,只不過,是另外一個水車。
劉徹再往前。
繼續去看。
那些蒸煮出來的木渣,早就被一錘一錘的捶打成了蓉狀的纖維團,或者說漿糊。
一羣工人用筢子把漿糊往一張黑漆漆的一丈寬的皮上扒拉。
這玩意兒就像腰上的玉帶一樣,繞着整個大鐵臺。
劉徹順着看過去,才發現,黑漆漆的皮居然在往前轉動。
這用線染上杜仲膠做出來的簡易編織網上覆蓋一層包裹細布杜仲膠皮的膠帶,簡直是簡陋到不能再簡陋的傳送皮帶。
但卻看得劉徹和劉據目瞪口呆。
不過,這個終於不是水車驅動的了,而是馬匹。
原因是要鋪貨鋪好了,工人再抽打馬匹,馬匹拉動,帶動木枋,轉動鐵軸滾動鐵桶,才能驅動黑色的皮帶。
皮帶轉動,帶着漿糊前進。
前方,兩個大鐵輪也在轉動。
漿糊被擠壓成了薄薄的均勻的一片。
這條皮帶結束,並不是就結束了,還有下一片,不過下面不是皮帶,而是鐵。
鐵帶下面是竈臺,竈臺正在給轉動的鐵加溫。
那紙張上方正在冒煙,正在迅速被蒸乾。
眼看紙張蒸乾要變形,前方就是另一個下壓臺,滾動的帶和上方的下壓臺,把紙張壓的平整,更加乾燥。
這些設備,非常之大,劉徹沿着河走了一里地,纔看到整個生產過程。
沒辦法,這東西做的大簡單,做小型化,反而現在的工藝不夠。
換個人來,可能沒這麼多地能開廠。
但衛長公主哪兒缺這點地?
而這些巨大的設備,給劉徹的震撼是難以抹平的。
直到劉徹看到做好的紙張,是被閘刀鍘成小張的,而不是手工裁剪的,劉徹才確定,這個地方生產的紙的數量,遠超自己的想象。
劉徹:“這些都是霍海弄出來的?”
紙廠管事低頭:“這個……霍大人平時不來這兒,這都是楊院長和唐四兒弄的。”
“現在還在試運行,這兩個月紙廠更新了很多新東西了,每天都有新東西送來,工藝就會隨之改進,不過聽說這套東西太笨重了,他們正在想辦法把這些做的更小更實用一點。”
劉徹思索了一下:“楊院長?難道是霍海說的要建立的研究院的那個副院長?”
“唐四兒,是誰?”
管事:“唐四兒是一個鐵匠……臣聽說其實他是個墨者,而那個楊院長是鉅子。”
劉徹根本不在乎這些,而是在意紙的去處:“我管他是鉅子還是矬子,你們生產出來多出來的紙呢?”
很快,劉徹就如願以償的看到了庫房。
庫房裡,切割好的紙張全部包成了十釐米厚,六十釐米寬,四十釐米長的尺寸。
這樣的紙包,一迭一迭一迭一迭,十個爲一捆。
十捆迭一垛。
長十寬十,一百垛爲一個長方形的儲藏區。
儲藏區之間留着過道,除此之外,整個倉庫全是這樣的儲藏區。
劉徹指着這些紙:“這些全都是紙?這麼多?!!!”
管事:“還……”
劉徹:“還什麼?”
管事:“還有十個這樣的倉庫……”
看着紙,劉徹還在想,自己還讓自己的太學譯經團隊節約用紙,這不是搞笑嗎?
這紙用來鋪滿馳道,都有的多!
不過轉念一想也對。
本來以爲做紙張的是樹上面那一層薄薄的內嫩皮。
結果,做紙張的是樹幹!
樹幹幾乎沒有太多的浪費,全都變成了紙。
再一想想這兒的樹木消耗程度,紙能少的了麼?!
“這紙多到能擦屁股了。”劉徹感嘆。
————
看樣子前面寫的相聲不少人不喜歡看。
後面劇情的爭鬥就開始了,局勢越來越緊張了,衝突越來越強,越來越劇烈,就沒那麼搞笑了。
本來是說專門寫點讓大家笑笑呢,看來這幾章沒寫好。
後面更多是爽文劇情了,笑料會減弱。
話說我想試試萬字更新一下,因爲上架後不怎麼漲收藏了,從今天開始試一下行不行吧,訂閱要是被拉低了就改回去。
求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