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突破通竅三境,博州行軍道大總管 嵐州大都督 定秦侯鄭均!
永昌朝廷的聲勢雖然大不如前,但畢竟也是中原正統,永昌帝的詔令下達,自是佈告天下。
尤其是在永昌帝刻意爲之的情況下,更是很快就朝着大江南北傳播了過去。
而傳輸信息也是有時效性。
康樂郡郡守府中,鄭均並不知曉自己已經在永昌帝、秦王那裡掛了號,他還在令馮賀這個監軍修書報功,刻意誇大其詞,報了個殺兩通竅斬首三萬、俘虜六千,潰兵不知幾何呢。
斬首三萬,足夠牛了,一定能讓永昌皇帝眼前一亮!
鄭均在心中想着。
自鏡淵之戰後,已經過了六日。
這六日來,倒是沒什麼大事。
只是將這些俘虜妥善押送回了博州康樂郡罷了。
來時只需一二日,歸時則需六七日。
畢竟是押送俘虜,一旦速度快了,很容易出現俘虜潰散,從而衝散軍陣的情況,尤其是鄭均只用了兩千一百人運送四千五百多的戰俘。
這可直接是一倍人,而且不少戰俘還是都有戰鬥力的。
而對於鄭均的命令,馮賀自然不會拒絕。
馮賀乃是神武年間的進士及第,文采自是過關,他立馬便揮毫筆墨寫了一篇戰報。
不過當他寫完,親眼見到八百里加急的傳令兵迅速行離之後,倒是心中多有忐忑不安,不由低聲詢問鄭均道:“將軍,如此誇大戰果,是否有點……”
當然,馮賀也不是純潔的小白兔,什麼都不知道。
他自然是知道謊報軍功這種情況。
但是,
這次謊報軍功的對象,可是皇帝陛下啊!
馮賀膽子小,頂多倒倒信息差,欺騙皇帝還是頭一次,這能行嗎?
“不謊報軍情,怎麼升官發財?怎麼騙軍功、騙丹藥、騙銀子、騙糧草?”鄭均似乎對此事並不是十分擔憂,而是直接張口說道,“大家都在謊報軍情,你不謊報豈不是說明你不重要?”
沒有殺良冒功、吃空餉、喝兵血,是鄭均最後的溫柔。
而且相比於某些明明敗了卻說自己贏了的將軍,鄭均稍微起碼還贏了呢!
這功,就該謊報!
說罷,鄭均感嘆道:“看遍諸史,人中龍鳳尚且舉步維艱,我等魚目又豈能盡如人意一生順遂。”
“世間萬千,皆逃不過名利二字,無名無利,就算有本事,也成不了大事。”
鄭均現在是一個合格的封建軍閥了。
自己手下已經有十萬弟兄等着修行、等着吃飯。
一郡之地,頂多供養三五萬的軍隊,供養十萬大軍,那可是會讓百姓民不聊生的。
如今鄭均的軍隊一部分是平章郡、康樂郡供給,另一方面也是博州直接調款滋養,因此鄭均目前有一個致命缺陷:無法自給自足。
因此,鄭均現在急切的想要擺脫這個困境。
雖然現在看起來,他和蔡家那是你儂我儂,不分彼此。
但終究還是有區別的。
一旦未來某一天因爲某些事情翻臉,斷了自己的糧草,難道要讓自己麾下的將士們餓肚子不成?
所以,鄭均需要擴張領土。
向博州?那是蔡家的地盤,現在毫無徵兆的翻臉,無論是名是利,都不利於自己。
那隻能向嵐州擴張了。
不過,若是想要擴張,也是需要師出有名,否則名不正言不順,在如今這個紛亂大世,很容易當出頭鳥,被人羣起而攻之。
畢竟他只是通竅武者,並非元丹武聖,還不能以一己之力抗衡四方。
因此,若是自己戰功卓著,有朝廷的官職在身,那就名正言順了。
所以,鄭均現在的想法,就是用房家作爲自己升官發財的墊腳石,慢慢掌握嵐州。
這纔是鄭均當下的目的。
所以,稍微謊報一些戰功,也無傷大雅。
“接下來,就可以考慮趁着房氏大軍還未抵達,將鏡淵郡團團圍住,將郡城之下的各縣百姓遷走,填補嚴廷郡……”
鄭均在心中暗忖。
掠奪人口可不單單是蠻夷南下時會幹的事兒,在彼此征伐之時,各方勢力也會去幹。
畢竟人口,就代表着勞動力。
而嚴廷郡如今正好十室九空,有大批空地急需耕種,自然需要搶人大戰了。
至於百姓們背井離鄉是否有所怨言……
大部分,應該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畢竟嵐州未被張本功洗劫,大周天下八百甚至將近九百年的歲月,已經足以讓土地兼併極其嚴重。
去了嚴廷郡,反而有大片農田能夠耕種,自然是好消息了。
至於未來佔領鏡淵之後,鏡淵郡該怎麼辦?
自然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戰爭,自然是代表着人口急劇下降。
鄭均能夠做的,就是讓自己統治區域中,民有所居,居有所安。
見鄭均如此,馮賀也不敢多言其他,當即拱手稱是,接着便低聲問道:“將軍,那四千多的俘虜該如何處置,可是要依照慣例,編入軍中?”
“不妥。”
鄭均搖了搖頭,眸光一凝,張口講道:“這俘兵經審訊,多是嵐州的州兵和寧遠、濯龍、巴塘三郡的郡兵,並沒有來自鏡淵郡的,我軍想要打到這幾個郡縣還算是比較艱難,讓他們編入軍中,在對陣同鄉時,許會生變。”
“便編入屯田兵列,和康樂軍一起,去康樂、嚴廷二郡種地吧。”
“諾!”
聽到了鄭均的吩咐之後,馮賀當即拱手稱是,接着便迅速離去。
而在馮賀離開之後,一旁的盧承弼立馬就頂了上來,神色肅穆,對着鄭均低聲道:“主公,有一件消息要知會您。”
“何事?”
鄭均一邊望着地圖,一邊隨口問道:“等會兒你去通知一下獨孤願,讓他多寫幾封書信,勸一勸獨孤景,秦王畢竟是亂臣賊子,且麾下通竅戰將十餘人,他在秦王不過尋常將領,若是肯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