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

京畿形勢,實於大清極度不利。

自去年二月攝政王多爾袞諭令戶部滿尚書英俄爾岱主持京畿圈地事項,順天府所轄各縣及京東永平諸府便成圈地重災區。

朝廷諭令是說把近京各州縣無主荒田分給東來諸王、勳臣、兵丁人等,實際圈地卻是不問有主無主,只要是良田一律圈爲旗有。爾後,更是連田主青壯、妻女美者皆圈,只老朽醜婦裹了鋪蓋卷背井離鄉,生死由天。

此惡政引得通州鄉民郝通賢等三十一人聯名上奏,稱奉旨分地滿洲大兵圈種,約圈三千餘傾。後又圈牧馬地五千餘頃,致使通州民衆無地播種矣。

“此處八旗莊,彼處高麗田,或滿洲、或蒙古,或朝鮮,獨無漢人存身之地!”

京畿百姓不是沒有反抗過,然而面對滿洲人的屠刀,百姓敢怒不敢言。

去年八月山東順軍高傑部入寇北直之後,便同往油鍋下塞了一把柴火。

不願被滿洲圈佔土地的漢民紛紛起事,或爲大軍提供情報,或羣起攻殺官吏,或於水井投毒,或扒拆橋樑,放火焚燬已成熟的莊稼,一時之間,京畿一帶又處處烽煙。

時因八旗主力不在京畿,遼東又有賊亂,清廷實是沒有能力圍剿流竄機動的高傑部,又見處處反抗,統治嚴重動搖,多爾袞不得不下令戶部傳諭各州縣有司,凡民間房產、土地爲滿洲圈佔、兌換它處者,俱視其田產美惡,速行補給,務令均平。

然而此諭冠冕堂皇,所謂均平仍是一句謊言。

順天巡撫傅景星奏稱:“田地被圈之地,俱兌撥劣地薄地。”

但謊言歸謊言,在一些地方這道諭令還是得到了一定的執行,遏制了濫圈惡政,一些滿洲圈佔者爲了做做樣子,也不情願的將前番所圈良田發還一些給被圈漢民,使得這些苦主對滿洲的怨恨極大減低。

利益雖沒能全部返還,但於大地主及士紳看來,這是清廷向他們的妥協,結果便不再支持附近的抗清義民,也不再同北寇的“順賊”聯絡,倒繼續心甘情願的又爲清廷賣起力來。

“今日你們能得還田地,能過安生日子,不是因爲韃子悔悟,起了善心要做那大慈大悲的菩薩,更不是你們這幫人有什麼本事,而是因我們這些不願做韃子奴隸的人來過!”

高傑部將、大順監國闖王的外甥李延宗在率軍攻打遵化城不果後東出山海關時,在撫寧對那幫一開始歡迎順軍,現在卻視順軍爲仇寇的被圈田主如此說道。

之後,李延宗下令所部斬盡有地者。

因爲,京東圈地最厲,貧民皆無地,而有能力讓滿洲發還一定土地的皆爲士紳大地主。

這些人,骨子裡更恨農民軍出身的大順。

與圈地相伴的另一惡政是緝拿逃人法。

所謂“逃人”是清廷的說法,實際就是當年清軍在遼東及隨後幾次入關戰役中俘虜的漢民。

僅崇禎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軍在畿輔、山東一帶就掠去漢民四十六萬二千三百餘人;

崇禎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軍再次深入畿輔、山東,俘獲漢民三十六萬九千口”。

入關攻佔北京之前,清軍前後擄去的漢民總數在兩百萬人左右,這些被驅迫爲奴的漢人本身既過着毫無自由的牛馬生活,子孫也被稱爲家生子兒難以擺脫世代受奴役的命運。

有很多漢人因爲忍受不了清軍的虐待和思鄉之苦,紛紛尋機逃亡。也有很多人因走投無路而悲憤自盡,僅前年遼東各處旗莊就奏報“八旗家丁每歲以自盡報部者不下二千人”。

也就是說清軍未入關前,在遼東每年有不下兩千名漢人爲奴者自殺。

此後清軍入關,在京畿同北直一帶又擄數十萬人爲奴,並將關外的大量漢奴往關內遷移,欲以這些人口充實京畿,爲滿洲征服中國提供源源不斷的錢糧支撐。

這一決策是英明的,因爲八旗兵不事生產,專伺征伐,如此就需要數以百萬計的漢民爲他們種地,提供戰爭所需的一切物資。

大規模圈地便是服務於此。

同樣,大量漢奴往關內遷移時,也出現大逃亡。

去年十一月,戶部奏報:“只此數月之間,逃人已達十萬之衆。”

旗下奴僕的大批逃亡直接影響到滿洲各級人等的生計,多爾袞爲維護清廷統治,嚴厲推行“緝捕逃人法”,嚴禁任何人等私藏逃人,一旦發現便以窩奴罪論處。

去年十二月,諭“有爲投充、逃人牽連二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本不許封進。”

隨着局勢對清廷越來越不利,緝捕逃人的力度便更嚴苛。

只是,已經率大軍行至涿州的多爾袞怎麼也不會想到,在他的後方良鄉縣,大清懷順王耿仲明的軍營外卻跪了上千名逃人。

良鄉縣是順天府的直轄縣,位處保定同北京的交通官道之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多爾袞率軍南征後,良鄉便成了一處極爲重要的物資轉運地。

而懷順王耿仲明的軍營就在良鄉縣城以南二十里的李家莊。

之所以耿部反而落在大軍後面,原因就是耿部攜帶大量火炮,運輸速度不快。

多爾袞急於率軍趕到保定同順賊西路軍野戰一決高下,自是等不得炮車慢慢往前拉。

耿仲明是在吃晚飯時從部將梅勒章京陳紹宗那裡得知營外跪了上千逃人。

這位懷順王當時便吃不下飯,叫陳紹宗同他趕緊到營門處察看。

到地方一看,果然上千名逃人聚集在外面,向着營內的耿部軍士哀求能夠收容他們。

聽口音,好多都是山東人。

“王爺,怎麼辦?收還是不收?”

梅勒章京陳紹宗有些爲難,若只幾十或上百逃人,收了就收了,可外面足有上千人,要是收下的話動靜實在太大,滿洲人那裡知道後一定會追究的。

耿仲明也是頭疼,他的兵馬被整編爲漢軍正黃旗,所以他既是懷順王也是漢軍正黃旗主。

對逃人,可能也是漢人的原因,耿仲明對這些可憐人是十分同情的。幾年前還在關外時他就大量藏匿逃人,或留在軍中編爲兵丁,或叫人用船將他們偷偷送到山東。有被八旗兵抓去處決的逃人屍體被拋在荒野,耿仲明知道後也叫人爲這些可憐人收屍,並設置祭祀。

因此,在一些滿洲人及忠於清廷的漢軍將領眼中,這位懷順王對大清不夠忠誠,還心念故明。

故而耿仲明部出征時從來沒有單獨行動過,都是同恭順王孔有德的兵馬在一起,要麼就隨滿八旗行動。

關於藏匿逃人的事,耿仲明的部將甲喇額真石明雄就向清廷揭發此事,當時清太宗皇太極正領軍在松山與明軍對陣,擔心處罰耿仲明會激起漢軍正黃旗作亂,所以只罰了耿仲明一千兩銀子。

耿仲明也不是善茬,隨後就設計誅殺了石明雄和另一個甲喇額真宋國輔。

皇太極知道後也沒有斥責耿仲明,不得不說這位清太宗的肚量實在是大,不愧爲一代豪傑。

其實藏匿逃人不僅僅是因爲耿仲明心存善良,不忘故明,更重要的是這些逃人若是爲他所用,可以極大增強他耿仲明的實力。

上行下效,如陳紹宗、徐得功、連得成等耿部將領都有藏匿逃人。

早先在關外時耿部只有兵馬2700餘人,現有披甲兵6000餘,足足增加了一倍還多,便是得益於耿部大量藏匿逃人。

“耿王爺,大夥都知道您是咱漢人的菩薩,您老若是不收留我等,我等就沒有活路了啊!”

“耿王爺,我一家八口人就剩我一個了,再叫滿洲人抓回去,我家就絕後了啊!”

“王爺,我是你遼東同鄉啊,我老家是蓋州衛的!”

“......”

逃人如溺水之人抓住稻草般,在耿仲明的軍營外哭泣哀求,一些女人因爲餓的實在沒有力氣連抽泣都發不出聲。

“爹,人太多了,會出事的。”

耿仲明的兒子耿繼茂聞訊趕來,叫眼前黑壓壓的人羣嚇了一跳。

徐得功同連得成等將領也趕過來了,一個個眉頭緊皺,不知如何是好。

逃人當中突然有一個漢子站了起來,拿腦袋猛的去撞營門,哀嚎道:“要是連耿王爺這個菩薩都救不得咱們,那還不如死了!”

一下,兩下...

那人直撞得額頭滿是鮮血。

“停下,停下!本王收你們便是!”

心軟的耿仲明看不下去了,輕嘆一聲,吩咐陳紹宗將營外的逃人全收進來,先弄些吃的給他們,暫時給他們一個活命機會,要不然叫滿洲兵抓住,不死也要掉層皮。

營門打開那可,跪久了的逃人們都是失聲痛哭,然後千恩萬謝的在耿部軍官的安排下一一入營。

耿部當中本就有不少逃人出身的士卒,見到這些同他們一樣遭遇的可憐人,也都是落淚不已。

然而誰也不知道的是不遠處的一處山包上,一羣人卻趴伏在那盯着這一切。

“高頭,收了,收了,耿仲明把逃人都收進去了!”

高進從地上站起,長長呼了口氣,有些佩服道:“都督料事如神,這韃子的懷順王也逃不脫他的手掌心啊!”

繼而拍拍腿上的灰塵,手一揮:“走,去向滿洲人告密!”

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六十三章 淮軍,萬勝!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六百零九章 大順忠貞營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爲大明齊王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六十三章 淮軍,萬勝!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六百零九章 大順忠貞營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爲大明齊王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