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

“等會攻城叫那些棒子賣力些,破了瀋陽城,總少不得他們好處!”

43歲的李化鯨草草將手中的大餅塞進嘴裡,也沒細嚼就了口酒便嚥進了肚子。

身爲鎮帥的李化鯨于山東的綠林道上威信很高,當年靠着時任淮軍大都督的陸文宗給其的一道委任狀,一個月之內便拉起了上萬人馬,其中騎兵(響馬盜)的數量更是多達數千,幾乎沒有費淮軍一兵一卒便將滿清勢力佔據的登州、青州、萊州收復,此後便徹底“洗白”成了淮軍大將,所部更是被運到遼東承擔“直搗黃龍”的重任。

綠林道上威信之高,除了李化鯨本人重義輕財,豪氣雲天,年輕時便廣泛結交直隸、山東綠林好漢打下基礎外,也是因爲其族兄李連堂的緣故。

李連堂便是前明崇禎十四年山東綠林起義軍的首領,此人又名李青山,屠戶出身,在當地頗有名望,身邊彙集了綠林不少亡命之徒,一開始只在山東、河北爲響馬盜,四處搶掠過活,屬於百姓眼中的土匪。

然而到了崇禎十四年,李青山聽說書人講《水滸傳》時,覺得裡面的一百零八好漢都是響噹噹的英雄漢,又見明朝殘酷壓迫百姓,北地多是賣兒賣女,甚至人盡相食,於是決定效仿梁山好漢以梁山爲根據地,從此再也不搶百姓,而是專搶明朝的漕糧。

舉義當日,李青山封獸醫艾雙雙、書生王鄰臣爲軍師,封弟弟李明山爲黑虎廟元帥,餘城印爲臨湖集元帥,陳維新爲戴家廟元帥,又以族弟李明芳、李化鯨等爲前鋒十八將。

不過可能是受了《水滸傳》中宋江一心想要招安的影響,李青山起義打一開始就沒有李自成、張獻忠那般雄心壯志,反而就是想讓明朝招安他們。對此,明朝方面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地方官府只稱這幫人爲土賊。

有意思的是,在族弟李化鯨的勸說下,李青山效仿《水滸傳》中宋江攔截宿景太尉一事,也攔住了進京的內閣首輔周延儒,請他向朝廷轉達招安一事。

當時被清軍和李自成、張獻忠折騰得焦頭爛額的明朝無力調動兵馬鎮壓,爲了緩和山東的局勢,崇禎便派人前去招安李青山。但雙方對招安後授予的官職未能達成一致,因爲李青山索要的是山東總兵一職,而崇禎最多隻給一個遊擊。

招安不成,李青山遂率部下山,攻略州縣,以作爲和明朝談判的籌碼。不想這個舉動卻徹底激怒北京的崇禎。明朝放棄招安,採用武力鎮壓。崇禎勒令山東巡撫王國賓、臨清總兵劉澤清率領兩萬五千兵馬剿滅劉青山。

在朝廷大軍的全力圍攻下,李青山屢戰屢敗,最終被官軍生擒,隨後被押送到北京處死。

而在李青山被處死三個月後,刑科右給事中左懋第上書:“《水滸傳》以破城劫獄爲能事,以殺人放火爲豪舉,日日破城劫獄,殺人放火,而日日講招安以爲玩弄將吏之口實。不但邪說亂世,以作賊無傷,而如何聚衆豎旗,如何破城劫獄,如何殺人放火,如何講招安,明明開載,且預爲逆賊策算矣。臣故曰:此賊書也。”

左懋第的意思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水滸傳》不是好書,專教人造反,必須封了。

崇禎一聽有道理,於是下旨全國封禁《水滸傳》。

這也是《水滸傳》一書面世以來遭到的第一次封禁。

李化鯨卻成了這次山東梁山好漢大起義的漏網之魚,隨後化名李三在直隸、山東多地輾轉,直到遇上了劉澤清的侄子劉之榦,搖身一變成了山東總兵幕下的管賬李先生。

但暗地裡,李化鯨仍與山東各路好漢保持着緊密聯繫。李青山綠林大起義雖然失敗,但對山東綠林的影響卻是巨大,加之李化鯨弄了層“官”皮,便隱隱成了李青山起義後山東綠林的總瓢把子,之後更是在淮軍的支持下號召山東綠林好漢們扯旗抗清,結果竟叫他拉出兩萬多人來,“逼的”淮軍方面硬是給了其一個鎮的編制。

隨後,由於戰局的進一步發展,淮軍都督陸四考慮“雙管齊下”,文體兩開花,便讓水師沈廷揚將李化鯨第七鎮這兩萬多綠林好漢運到遼東去,起初本意是遼東清軍的留守兵馬不多,第七鎮轟轟烈烈渡過大海引發的聲勢肯定會逼迫多爾袞從關內抽調兵馬回援關外,這樣能稍稍減輕一點淮軍及順軍方面的壓力。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這個第七鎮綠林好漢太多,陸四爲了將來着想,也有意識的想將這個第七鎮消耗在遼東。

不然,一幫子土匪將來怎麼論功行賞?

要說軍紀,簡直是慘不忍睹。

水師沈廷揚密奏第七鎮在遼東簡直就是禽獸,絕非王者之師,更無義軍氣象。

綜合考慮,陸四的算盤就是讓綠林好漢們在遼東跟韃子拼個你死我活,最好是韃子死的差不多,好漢們也不剩幾個。

不曾想,陸四還是高估了清軍在關外的留守兵力,第七鎮渡海之後輕而易舉就攻佔金、蓋、復等州,然後跟蝗蟲過境似的將駐防兵多則幾十,少則十幾的清軍屯堡、旗莊全部焚燬,造成了遼東大糧荒,前後殲敵四千餘,使得滿清在關外的統治被重創。

陸四外甥李延宗奇兵出山海關又引來第七鎮的翟五和尚、秦尚行、郭把牌等老土匪入關。

這幫老土匪不知道是覺悟高還是運氣好,竟然難得的聽起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指揮,有模有樣,在關內表現跟百戰精兵一樣,硬是讓陸四懷疑沈廷揚當初的密奏是不是有偏見。

李化鯨這個第七鎮“老大”在何洛會手裡吃了大虧後,竟也沒就此頹廢,成了關外徹頭徹尾的響馬盜,反而靠着一口心氣聚攏殘兵北上“掃蕩”滿清老巢的老巢——黑圖阿拉地區。

克寬甸、洗阿拉、屠義州,燒老寨,嚇得那些留在北方老寨的滿洲人拖家帶口往老林子跑。最後沒糧食吃了腦袋一熱搞了十幾條漁船雄糾糾、氣昂昂的渡過鴨綠江,假稱什麼中國要懲朝鮮背信棄義,嚇得朝鮮方面趕緊派使來和談,最後連蒙帶騙竟在朝鮮站住了腳。

後來沈廷揚將水師派到鴨綠江替李化鯨撐場子,朝鮮自己也從各個間道知道了中國發生的事情,於是便有了四千漢城御營廳軍“北伐”之事。

按朝鮮軍制,御營廳軍屬於朝鮮國王的禁軍。

現任朝鮮國王李淏在“丙子胡亂”時曾被清軍擄走到瀋陽爲質,因此對滿清非常反感,而朝鮮國內的老臣也均認爲臣服於蠻夷是奇恥大辱。在這些老臣的支持下,李淏壓制住了朝堂上以金自點爲首的親清派勢力,派出御營廳軍“北伐”,以報中國大恩。

統帥這四千朝鮮禁軍的是李淏親信、兵馬節制使宋泰吉,但宋泰吉身後還有一人,此人就是朝鮮司憲府掌令宋時烈。

宋時烈隨軍秘密參與“北伐”之事就是李化鯨都不知道,此人接到的密令有兩個,一是觀察“流寇”出身的大順是否能徹底取代明朝成爲中國的新政權,以便朝鮮方面判斷是否繼續同退到南方的明朝接觸。

二是設法解救當年李淏登基之後嫁給多爾袞的義順公主,這位義順公主並非李淏的女兒,而是義女,其父是朝鮮王族錦林君李愷胤,按王室說法當是國王的侄女。

宋時烈一路觀察,對於滿洲蠻夷即將覆沒是不存懷疑的,因爲盛京方面的確成了一座孤城,直接印證了蠻夷主力已經不存的事實。

但卻認爲這個大順可能不會成爲中國的新王朝,因爲順軍的軍紀敗壞,無論將領還是士卒都十分粗卑,軍中也無儒家文人。

照過往中國史書推論,宋時烈得出“順,必不長久”的斷言。

義順公主的下落,倒是在宋時烈的請求下,李化鯨派人往高帥軍中問詢,得知多爾袞死後,這位義順公主一直同諸多滿洲宗室女關押,後來大順君主在出徵之前將義順公主配於其侄子爲妾。

宋時烈聞訊心驚,若此事爲真,只怕這位義順公主怕是再也不能回朝鮮了。

當下秘信漢城,信中說已探得義順公主許爲留守燕京大王爲妾。

........

宋泰吉接到順軍方面要求攻城的命令時,很是詫異和不解,因爲他們剛剛抵達盛京,按道理現在應當紮營休整,而不是在將士疲憊之時冒然攻城。

出於穩妥,宋泰吉趕緊來到順軍李帥大帳,提出暫緩攻城的請求,卻被李帥身邊的大將,綽號“趕日王”的秦廣昌痛罵了一頓。

李帥也冷着臉表示,大順的主力已從關內趕至,現就在瀋陽南邊的渾河,朝鮮方面是不是真心悔罪,重新爲中國藩屬,全看他們對滿洲最後一城的攻擊態度。

一聽關內的順軍主力已經到了,宋泰吉便不敢再爭,無奈退下將此事告知宋時烈。

宋時烈也無好的辦法,只好叫宋泰吉先行準備攻城,免得順軍方面認爲他們朝鮮不肯出力。

第二百章 爲國家死,雖死無憾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十三章 南船北馬 運河重鎮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七百二十六章 親王者,兵強馬壯者當之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七百五十八章 統統滅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員的騷操作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六百三十五章 乾清宮中打地鋪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統天下勢已成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
第二百章 爲國家死,雖死無憾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十三章 南船北馬 運河重鎮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七百二十六章 親王者,兵強馬壯者當之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七百五十八章 統統滅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員的騷操作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六百三十五章 乾清宮中打地鋪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統天下勢已成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