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

四月,秘密抵達河南的陸四於汝州南部的魯陽關召開荊襄作戰會議。

與會的除了河南巡撫袁宗第、布政使袁有龍,駐河南戰區的第十軍提督黨守素、軍法官麻三、鎮帥謝金生、楊祥、董學禮、任繼榮、曹彥虎等高級將領外,另有隨皇帝一同南下的第二軍提督劉體純,第三軍提督賀珍、第五軍提督徐和尚三位獲封國公的重臣。

樞密院隨行的是右使李定國,兵政府隨行的是侍郎賈漢復。

劉體純、袁宗第、高一功三人皆爲李自成時大將,歸順陸四後各自爲軍提督,領所部不管是對滿攻擊還是平定張獻忠的大西,都立下赫赫功勞,因此皆獲封國公。

第五軍提督徐和尚乃是從龍之臣,又是老淮軍的重臣,獲封國公也是理所當然。只賀珍這個國公看起來有些名不符實,其在重新降順之後只參加了東征討滿,並未參加對西戰事,因而在軍功這一塊相較其他幾位國公明顯遜色許多。

賀珍在政務院初定封爵時,考慮其是一軍提督,便初擬授予侯爵,然而即便只是個侯爵,也有不少人對賀珍這個侯爺不滿。

賀珍本人也覺得自家並無多少軍功,前番還曾襲擊過友軍西路軍,造成上萬西路軍將士傷亡,也因爲他的叛變導致聖武天王李自成在陝西無法立足,因此內心對這個侯爵也是極爲惶恐,上書表示自己功勞有限,能爲大順效力重新恢復中華已然心慰,絕不敢自居有功,故自請讓侯。

主持封爵事務的左輔顧君恩和右弼宋義忠商量了一下,結合賀珍的歷史表現,均同意降賀珍爲伯爵。

宮中的陸四在看過政務院遞交的賀珍降爵書上卻大筆一揮,寫道:“賀有功,侯晉公。”

顧、宋二位宰輔不明賀珍何來大功,以至於不降反晉。

“當年賀珍若不歸我,西路軍十萬將士焉能回返大順?朕又如何能揮師東征?”

陸四認爲賀珍歸順之後雖然軍功不及其他人,但其歸順本身意義卻極其重大,不僅讓他成功“奪取”西路軍的軍事指揮權,也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搶在阿濟格北返之前,領着西路軍攻打北京。

事實證明,正是賀珍的歸順才奠定了大順此後一系列軍事及政治勝利的基礎。

賀珍不歸,陸四無兵。

如此,豈能不封公。

而且賀珍代表的也不是他賀珍本人,而是代表武大定、嚴自明、石國璽等漢中軍集團。

這些當初隨賀珍叛變降清的將領現在都是大順軍的中堅力量,其中不少人還隨劉文秀、李來亨出征四川,所以對賀珍的封賞不能草率。

當然,陸四高看賀珍一眼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位在李自成死後自稱奉天倡義大將軍舉兵抗清,並堅持到最後,成爲有名的“夔東十三家”之一有關。

聽了陛下所言,顧君恩若有所思,遂道:“賀珍都能爲國公,何愁天下人不來附我!”

“賀有功,侯晉公”六字很快就傳到賀珍耳中,令這位從前的明朝副將、清朝漢中總兵不禁淚流滿面,跪拜宮城方向遙呼萬歲。

會議開始後,即由李定國代表樞密院宣讀關於河南駐軍調整方案。

根據陸四的指示,樞密院的方案,河南地區的駐軍將被整編爲兩個集團軍,原第十軍番號不變,但擴編爲三鎮,轄楊祥、董學禮、任繼榮三鎮。三鎮番號爲第十八鎮、第十九鎮、第二十一鎮。

另新增第十三集團軍,以原第十軍鎮帥謝金生爲軍提督。所轄三鎮爲謝金生原來的第十七鎮、曹彥虎的第十八鎮,永安部忠貞營。三鎮新番號分別是第三十鎮,第三十一鎮,第三十二鎮。

經過整編後,第十、第十三集團軍合計總兵力六萬人。

以兩個集團軍六萬兵力南征阿濟格肯定不夠,爲此樞密院奉皇帝詔意調天津的第五軍(轄兩鎮)、駐北京的第三軍(轄兩鎮)及御營直屬第二集團軍(轄三鎮)南下加入荊襄戰場,三個軍總兵力近八萬人。

除此外,原黃昭部重甲兵同御營羽林軍合編爲第十四集團軍,轄兩鎮。因第十四集團軍以騎兵與重甲見長,故又被稱爲特種軍。此軍除擔負作戰任務外,又負責御營宮禁宿衛,成爲大順朝真正的御林軍。

第十四集團軍提督黃昭,所轄兩鎮帥一個是原先羽林軍統制樊霸,另一個是原第十軍的軍法官大團麻三。集團軍總兵力一萬七千人。

炮兵方面,耿繼茂的炮兵第二鎮也經運河南下,自衛輝折道趕來魯陽關。由於對西戰事繳獲大量西軍火炮,耿繼茂的炮兵第二鎮擁有大小火炮多達六百門(包括大杆子銃、虎蹲炮等小炮),計有炮兵正輔兵一萬三千人。

也就是說,爲了一口吞掉阿濟格集團,陸四幾乎動用了大順一半家當,出動了六個集團軍加一個炮兵鎮,動員兵力十六萬餘,民夫五萬多人。

另外沒有調動的軍隊是遼東高傑的第七軍,駐防河套防禦蒙古的高一功第一軍,駐防寧夏的趙忠義暫一軍,駐防青海的辛思忠暫二軍,駐江北的第六、第八兩個軍,以及駐甘肅的艾能奇第十一軍。

第一軍、第七軍、暫一軍、暫二軍及第十一軍五個軍是陸四用於防禦北方蒙古的五支精銳,非不得已是絕不會輕易抽調南下的。

故而在西安整休的左潘安的第四軍、李成棟的第九軍將成爲陸四手頭的總預備隊使用,計劃中或用於荊襄戰場,或用於四川方向。

入川的劉文秀第十二軍目前進展順利,劉文秀奏報已圍重慶近一月,只要確保糧草供給,最遲一個月就能拿下重慶。

將用於荊襄戰場的各部隊兵力及集結方向,何時到達,一一向諸將明確之後,李定國請皇帝陛下作開戰動員。

“之前朕是想到年底再南征的,因爲大夥不是不知道咱們大順現在的處境,當真是錢沒有,糧沒有,政府就算搞來一些也沒法捂在手裡,這國家建設說白了就是用錢。而這大炮一響就是黃金萬兩,所以朕尋思等秋收後再南下,好讓政府喘口氣,讓百姓們也喘口氣,現在看來,倒是時勢逼着朕不得不提前了。”

陸四從案上抄起繳獲自多爾袞的那杆大煙袋,朝牆上地圖標示的荊襄方向敲了敲,側首看向諸將:“別的話就不多說了,你們封公的封公,封侯的封侯,封伯的封伯,朕在封賞這一塊是對得住你們大夥的,現在就看大夥對不對得住朕了。”

說罷,大煙袋一揚:“戚少保說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朕引戚少保的話,殺人非我意,但願宇內平!”

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國公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五百八十五章 何以解憂?唯金銀耳!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義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爺的蛋,衆望所歸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三百五十五章 請嫁真滿洲公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鎮北將軍許定國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五百五十六章 若能孕,兩國可交好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三十四章 咱們要比官兵更狠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國公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五百八十五章 何以解憂?唯金銀耳!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義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爺的蛋,衆望所歸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三百五十五章 請嫁真滿洲公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鎮北將軍許定國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五百五十六章 若能孕,兩國可交好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三十四章 咱們要比官兵更狠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