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

的確今時不同往日了。

惠老宗師在鎮江如散財童子般大發喜詔,前後兩百餘份,但那領喜詔的鎮江官紳未必就真願做那大順的臣子,多半還是投機取巧,兩頭下注。

所謂保家不保國。

老宗師身爲東林黨泰斗人物,爲官數十年,歷經明、順、清三朝,豈是肚中無物之人,不知這幫人居心?

然,老宗師欣然發詔。

原因是,混亂人心而矣,東南官紳生不出頑拒大順之心,如此於國家、於百姓乃天大善事。

大軍真要南征,東南官紳不顧百姓死活組織抵抗,要死多少人?

大順隆武皇帝曾說過:“該打的仗差不多都打了,接下來就不要再打了,你們可知每死一個人,朕都心痛啊...不管這人是朕的子民還是明朝的百姓,那都是中國人啊。”

老宗師對御音尤爲重視,並銘刻在心。

只和平註定需在流血後。

之前中央不曾動手,老宗師無有依賴故而免費發放喜詔。如今中央動了手,老宗師豈能還當散財童子,不爲中央爭取?

南陽戰事又豈是局部衝突?

實乃南征之號角也!

“中央若不發兵,老夫這和使於南都未必有多少份量,但中央一旦發兵,老夫便是這南都諸公席上貴客。”

人情世故,無出惠老宗師。

隨着荊襄戰事的擴大及明朗,前來使團求討喜詔的明朝官紳愈發衆多。惠老宗師審時度勢,果斷創新,將那自江北帶來的幾車喜詔明碼標價,謂之原官不動者五千兩以上,新晉求官者至少也五千。又定各官各銜職碼,倘五千兩不夠數者,便是連使團大門都進不得的。

好端端一使團,轉眼便成市井,烏煙瘴氣。

難得的是,南都的京營還派兵在使團外面維持秩序。當然也不白幫忙,幾天下來,這幫京營兵門包進項也着實不少。

更有南京城中偷偷溜來的堂官們,那都是一萬兩起步,這還不保證能夠原職留用,最多給句不擾家也。

至於勳貴們,那都是要與老宗師面談、密談的。

此大勢耳。

使團副使、大順第八軍軍法官裘某密奏御營,稱:“目下大兵南征,江南傳喜詔之官已封若干,日進斗金...若由欽使放任,則將來南方再無官可封。”

“人生有三碗麪最是難吃,人面、情面、場面。”

陸四深知惠老宗師不易,都八十歲的人了還在爲國事操勞,江南那幫東林黨又是人家的徒子徒孫,怎麼也得搞夠場面,給盡人面、情面,遂令不得干涉傳喜詔,務使南邊官紳人人都爲大順之官吏。

但又要裘某密切注意銀車動向,免得老宗師把整船整船的銀子往他老家陝西運。

“白日是明知府,晚間是我大順人,甚好。”

陸四總結惠世揚在南方所爲實爲統一戰線經典,收效堪比兩個集團軍。因爲惠世揚“賣詔賣官”之舉,如同抽水機般將那東南士紳的財富源源不斷抽向大順,功高蓋世。

至於老宗師賣出去的官,將來也有講究。

不傷大雅的認了也無妨,有傷大雅且有意見的可以請他去見老宗師嘛。

都八十歲的人了,還能活幾年?

.........

南都方面,由於順軍大舉進攻南陽引發荊襄戰事,即便弘光同朝臣再怎麼想同順賊議和,此時也堅決不許使團入京,但也不令折返,每日仍由禮部同應天府支應開支,並派兵保護,捉拿了不少攻擊使團所在的士子學生以及義民。

時間到了六月,基本上是個傻子都知道順軍是大舉攻明,而不是如惠世揚這老王八蛋說的什麼局部衝突。

你要說荊襄是局部衝突可以理解,四川那邊難道也是局部衝突?

很快,湖南三路援軍兵敗、襄陽被克、忠王阿濟格被圍、四川巡撫馬乾被俘,重慶被克等一系列噩耗如雪花般傳到南京。

同南京城中弘光君臣一片驚慌且黯然不同的是,城外的大順欽使團生意愈加興隆。

甚至,據說,有國公級別的勳貴半夜來訪。

大勢所趨,人心動搖,國將不國。

束手無策的弘光只得派內閣次輔高弘圖前來使團,希望大順方面能夠停戰。給出的條件除被順軍已經佔領的四川、荊襄都歸大順外,淮西之地也可割讓,並且南都向燕京稱臣,仿南宋例歲貢五百萬兩。

“我大順煌煌天朝,我皇帝文成武德,豈是那女真韃子可比!”

惠老宗師原則性很強,閉門不見高弘圖,卻私下會見了以東林第二代掌門人錢謙益爲首的東林黨人們。

這次東林新老宗師的會面,老宗師措詞嚴厲,要以錢謙益爲首的江南東林黨人要不惜一切代價實現開山祖師顧憲成所提的“事事爲公”黨訓。

“在朝廷做官,志向並不在皇上,在邊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於水邊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這樣做的。”

老宗師引用開山祖師的話,諄諄告誡錢謙益等人自古舊朝腐朽必興新朝,身爲聖賢子弟,所習乃孔孟之道,何爲孔孟之道?天下正氣矣!

何爲正氣?

以錢謙益爲首的東林第二代領導集體自己尋思。

錢老宗師離開時,惠老宗師忽說了一事,卻是大順正在修明史,尚缺幾位副總裁及若干編修。

此事讓錢老宗師等人大爲心動。

到了七月,眼見順軍就要殲滅忠王阿濟格殘部,又風傳武昌的秦王左夢庚暗中在同順軍密談,一旦阿濟格被滅、左夢庚降順,則長江上游盡爲順軍所佔,屆時順軍必浩蕩沿江進犯南都。

急了眼的弘光不得已,只好再派司禮秉筆太監韓贊周前來使團駐地,求問老宗師大順如何才能停戰。

這一次,弘光讓步的特別徹底,稱除了投降其它都可以談,也都可以斟酌辦理。

這也是韓贊週一個太監能代表皇帝談事的主要原因,如此喪權辱國的事,內閣學士們哪個肯幹。

老宗師琢磨了一番,將一封喜詔拿於韓太監。

再一次看到喜詔後,弘光沉思良久,終還是沒有打開。

此時的弘光尚抱有一線希望,因爲湖南那邊正在組織兵馬積極抵禦順軍。若能奏捷,無疑能在談判桌上爲大明爭取最後的生機。

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一百三十章 殺出個黎明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鎮去其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打阿濟格,只打多爾袞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銀子好說話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三百八十五章 雨襲孔有德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
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一百三十章 殺出個黎明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鎮去其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打阿濟格,只打多爾袞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銀子好說話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三百八十五章 雨襲孔有德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