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議餉

王繼廉與盧象升往來極少,只有盧象升會在三節時給同年冰炭敬的時候纔會接觸,平時不僅未曾見面,連書信也少有。

一科同年幾百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兩人現在還以年兄互相稱呼,不以字號,就是因爲關係尚且十分疏遠。

“此來打擾也是有公事。”王繼廉道:“得旨,陽和兵備赴任練兵着撥付錢糧。”

盧象升道:“剛下的諭旨?”

“是的,”王繼廉道:“內閣和司禮都是奉上諭,年兄,看來你很得聖眷啊。”

盧象升頗受感動,但他儘量壓抑住自己的感情,相對冷靜的道:“天子用心如日月皎然,吾輩只能以死相報了。未知戶部能撥付多少錢糧給付,需知弟往陽和,最少也想練營兵兩千至三千人。以每人一兩月餉需月餉銀兩千至三千兩有奇,再有鹽菜銀需每月二百兩,其餘開銷每月亦要百兩,尚有買馬,購軍械的使費,糧食,豆料,草束,每月亦要千兩。終算一下,最少每月需得四千至五千兩,年需用銀五萬兩方可足數。”

盧象升原本想練兵萬人,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計劃。和在北直隸幾個府,也就是河北諸府練兵的情形不同,那是爲了剿滅農民軍而募集兵馬,各地都有這樣的事發生,但在大同則完全不同,大同尚有額兵五六萬人,戰馬也有兩萬匹以上,朝廷一年要花幾十萬錢糧養着這些兵,一個兵備道上任就要加練萬人以上的兵額顯然不太可能。

練一營兵,兩到三千人,還需挑選原本的鎮兵和鎮將,當然也要選那些不得志的,受排擠的,需要用心約束操練,這便是盧象升的打算。

“難,難,實在是難!”王繼廉大皺其眉,搖頭道:“年兄有所不知,今年已經要入秋了,尚有不少軍鎮拖着春天的餉銀。糧食到是一直給,不然軍士老餓着肚子要造反的。就算如此,各鎮兵也有不少陸續逃亡者,實在是太過於困苦了。然而,陝甘晉諸省多有受災的地方,不做軍伍也很難維生,所以雖然拖欠軍餉,尚沒有大股軍士逃亡之事。而這種情形再接下去,恐怕就真的會出大事。”

“我亦知道很難。”盧象升起身拜揖道:“從要設法替弟周全一二。”

“我們戶部糧食可以撥給,銀兩實在是難,最多給兄五千兩。”

“十分之一?”盧象升道:“這也太少了,連架子也立不起來。”

“這個我們也知道。”王繼廉道:“年兄可知道,去年山西報水災,受災的人達十萬人之巨,我們撥付了多少賑濟銀子?”

“此事倒是還真不知道。”

“三千。”王繼廉瞪眼道:“十餘萬人受災,給了一萬多石糧食,銀兩隻有三千!”

“這怎麼能夠?”

“當然是不夠。”王繼廉道:“地方官府想想辦法,再督促大戶開些粥場,不要叫百姓鬧事,也只能做到如此地步。”

盧象升目露悲色,億萬生民的龐大帝國,居然財賦不支到了如此地步,換言之,轉眼看看和記,差距實在是太到叫人羞愧的地步。

“遼餉只加了每畝二斤糧。”王繼廉道:“我兄到了地方之後,不妨多上些奏疏,試試看朝廷會不會再加餉。”

“絕不能再加。”盧象升道:“加餉是按畝而非按丁,原本的想法是畝產多者多報效國家一些。畝產少的就少報效。除了能緩解國用不足,還能稍抑兼併。現在看來,都是想的太過於簡單了一些。田主多半是地方官紳豪強,朝廷按畝所收加餉都又被他們攤到百姓的田畝上去了,說是一畝止增收兩斤,其實二十斤都可能不止。地方的胥吏,衙役幫閒,豪紳,都會趁機聚斂,藉着黃榜來加收白榜,朝廷所得有限,而百姓卻越發困苦了。”

盧象升看着王繼廉,十分誠懇的道:“我兄久在京師,不知道地方的這些鬼蜮伎倆。弟在大名府,曾經狠手治過一些胥吏衙差,也打壓過一些豪紳田主,可是收效甚微。一般地方豪紳都有功名在身,同年間聲氣相連,弟也不能過份壓迫。各地的情形不一,南方的收成高一些,百姓還承受得住,若北方情形,再加徵練餉,弟實在難以想象情形會如何。”

王繼廉諾諾連聲,也並不堅持自己的見解,事實上來此之前盧象升的態度就是預料之中,只是略作試探而已。

對加徵遼餉,很多官員當然樂見其成。

並不是每個當官的都心懷家國,事實上加徵銀兩不僅是地方上有便宜可佔,中樞也一樣可以大動手腳。

只要有利可圖,當然就是好官我自爲之,王朝傾覆,大廈將傾,那都去他孃的。

到崇禎年間,皇帝被忽悠瘸了,另外農民軍大起,也確實需要多練兵馬,結果又加徵練餉和剿餉,有識之士無不反對,崇禎都嚴加斥責,認爲是不做事還搗亂。

事實上加徵的銀子屁用不頂,朝廷用度還是繼續不足,而加徵的地方無不民不聊生,造反的人反而更多了。

以練兵名義的練餉,根本沒練出一支可用的兵馬,天啓年間還能對各鎮控制極嚴,到崇禎年間就法紀崩壞,各處軍閥紛紛出現。

到崇禎十二年再加剿餉,更是加速了崩壞的過程,明清易代之後,事實上三餉繼續徵,而清就能維持統治,主要就是在戰亂中重新洗牌,原本的明朝官吏士紳生員被清洗了一遍,賦稅直入清廷中樞,而不是被地方勢力給加倍撈取或瓜分掉了。

盧象升態度堅決,王繼廉也沒有勸說下去的意思,只是笑道:“若這般還有辦法,大同的洪軍門手頭還有一些錢糧,年兄可以找到他再想想辦法。”

洪承疇在大同任過官,並且頭腦相當清楚,天啓在任其爲巡撫之前專門召對過三次,次次奏對都相當的稱旨,天啓十分滿意,認爲洪是一個難得的幹才。

思路清晰,奏對稱旨,並且年富力強,是可以用二十年的人才,天啓當然十分心動。

歷史上留下大名,並且一直足智多謀的人物,給他機會就一定會冒頭,洪承疇便是這樣的人,只要有機遇就一定會抓住。

就任大同巡撫後,朝廷撥付了一批錢糧支持,洪承疇在總兵黃得功的幫助下編練了一部份大同邊軍,充實了自己的撫標和黃得功的鎮標營,其在大同練成了五六千人的兵馬,也算相當的難得可貴。

有撫標和鎮標,接着就要考慮梳理陽和道一帶的防禦,在萬全右衛和張家口的駐將是周遇吉,與大同這邊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朝廷的考慮就是把大同到宣府西路一帶連成一體,兵馬將官和文官都重新任用一批,並且要挑一些得力的巡按監視,這樣和記重新拉攏任用都要費時間和精力還有金錢,並非易事。最少在宣大薊鎮到遼鎮形成一個較爲牢固的防線,也包括重修長城墩堡敵臺在內,預計三五年內最少要支出數百萬,遼鎮的開銷大爲減少,不再如前兩年那樣無節制的花錢,重建宣大薊三鎮防線也是重要原因。

還有山西鎮,榆林鎮,甘肅鎮,這幾個鎮,山西算暫且不管,甘肅和榆林也換了鎮將,練兵和重新梳理盤點兵馬得過幾年,這幾個地方也較爲偏遠,就算和記打過來也可以先棄之不顧,也是朝廷無可奈何的大戰略之中的一部份。

盧象升對此看的相當清楚,在奏對之初他也不知道自己會被派往何處,但也是明確的指出宣大薊鎮三鎮最爲要緊,最少要編練十萬強兵,重修大段城防工事,多鑄大炮火器。

進攻當然不可能,但佔據大義輿論,控制和記腹心的大同老巢,最少能維持住眼下的局面。可能要到十幾二十年後,遼東問題解決,或建虜無力再進攻,九邊重新強大起來,那時候才談的上徹底解決建虜或是和記。

這是整體的大戰略,以天啓皇帝二十出頭的年齡,應該完全可以徐徐爲之,並不必太過着急。

盧象升最擔心的就是皇帝太操切,弄出什麼容易激起矛盾的事情來,一旦給和記找到藉口……從盧象升觀察的結果來看,純粹的武力來說,大明現在真的不是和記的對手。

最少也很難保住京師之外的所有的地盤,如果到了那種地步,北有和記,東有建虜,朝廷將何以自處?

可能只有退往南京,保住江南半壁這一條路可走了。

而和記不是東虜,是不是會滿足於只佔有北方,也是難說的很,可能天下傾覆,也就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間而已。

盧象升率直陳奏,天啓倒也並沒有惱怒,並且相當激賞盧象升這種縝密且能站在一定高度的思維方式。

在某些方面盧象升比天啓見過的洪承疇還要優秀,因爲不僅看事情高遠準確,而且敢於直言不諱。

洪承疇給天啓的感覺就是絕對的精明和謹慎,但可能會謹慎過頭。

在能掌握權力的前提下,洪承疇會把自己的手頭事情做的很好,一旦失序,反而不如盧象升這樣的人更爲堅忍不拔。

不管怎樣,洪承疇身爲巡撫,獲得的支持肯定比盧象升要大的多,出於大的戰略方面的考慮,洪承疇對盧象升也非得提供支持不可。

這也是盧象升早就明白的事,也就是說這一次戶部除了有限的錢糧幫助外,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多謝年兄提醒。”盧象升淡淡的道:“到了地方之上,當然要先去拜巡撫軍門的門,也希望洪軍門能支持一二吧。”

“洪老前輩是識大體的,年兄放心。”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四百九十三章 決斷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調防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四百三十三章 混亂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四百一十二 盟約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二百六十四章 肅穆第三百二十章 新婦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寶島第六百九十八章 農田第八百零一章 潤物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千五十六章 入城第十八章 殺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巡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行難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河邊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悲鳴第一百零二 勇者勝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護送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虎蹲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長約第一千八十一章 排陣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直言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紅雲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震動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陣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八傳百二十八章 傳承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寄望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七百二十六 沉思第二百六十九章 羣盜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茫然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四百七十五章 突騎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條件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離開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晨曦第四百三十五章 狠手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買賣第三百七十三章 長槍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六百九十八章 農田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輜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破產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義王第八百七十九章 野人第十四章 跑?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岸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八百五十五章 廣場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處置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正北第九百六十二章 夜行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十九章 一路艱辛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一千五十八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福肉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六百九十八章 農田第十七章 打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四百章 異景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退卻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送匾第七百一十六章 惱怒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四顧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早晨第四百一十一章 模型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結束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婦人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四百九十三章 決斷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調防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四百三十三章 混亂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四百一十二 盟約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二百六十四章 肅穆第三百二十章 新婦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寶島第六百九十八章 農田第八百零一章 潤物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千五十六章 入城第十八章 殺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巡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行難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河邊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悲鳴第一百零二 勇者勝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護送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虎蹲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長約第一千八十一章 排陣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直言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紅雲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震動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陣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八傳百二十八章 傳承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寄望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七百二十六 沉思第二百六十九章 羣盜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茫然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四百七十五章 突騎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條件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離開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晨曦第四百三十五章 狠手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買賣第三百七十三章 長槍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六百九十八章 農田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輜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破產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義王第八百七十九章 野人第十四章 跑?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岸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八百五十五章 廣場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處置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正北第九百六十二章 夜行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十九章 一路艱辛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一千五十八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福肉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六百九十八章 農田第十七章 打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四百章 異景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退卻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送匾第七百一十六章 惱怒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四顧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早晨第四百一十一章 模型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結束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