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登基(4)

“老師,其實福王也好,永王也好,最重要的還是能行先王之道,復三代之治。”鄭森又悠悠然的道。

這話馬士英聽了倒沒太在意,只以爲是一般的場面話。但是錢謙益卻和馬士英不一樣,馬士英的精力大多都用到了如何跑官,如何做官上面了,錢謙益卻是個文化人,對於各種新的學說格外的敏感。他知道,鄭森所謂的“先王之道”和“三代之治”和普通的儒生嘴裡的“先王之道”,“三代之治”是完全不一樣的。普通儒生所說的“先王之道”無非是君王負責給天下做一個服從儒家思想的榜樣,要安貧樂道,不要和與民(士大夫)爭利,要舉賢與能(這裡賢能都自動代入爲自己),將天下大事都託付給賢能的儒家士大夫;至於“三代之治”更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畫餅。但是鄭森所說的“先王之道”卻不是這樣的。

在一開始收鄭森爲徒的時候,錢謙益當然是打了藉助於鄭家的力量的主意的。但那時候,他最看重的還是鄭家的財力,而不是現在威震天下的武力。那時候的他,也想不到鄭森會成爲一位將領,而只是驚訝於鄭森的才學,覺得他可能成爲一代大儒。後來直到李自成攻克京師之前,鄭森在大家眼裡,確實也是朝着這個方向發展的。他弄出了“天授”之說,提出了“物競天擇”之說,又對“先王之道”和“三代之治”有了全新的闡釋。在鄭森那裡,所謂的“先王之道”,就是先王們以分封的方式,帶領、協調華夏之民,不斷地將華夏燦爛的文明向外傳播,從而變夷爲夏(對外擴張),讓華夏人民以及原來的夷人都得以沐浴清化(文化同化),過上好日子的治國之道。而所謂三代之治,就是這樣的治國之道下必然的結果。所以,錢謙益知道鄭森所說的“先王之道”在這個時候,恐怕更多的指的就是“變夷爲夏”的封建制了。

“大木,福王殿下知道你說的‘先王之道’是什麼意思嗎?”錢謙益悠悠然的問道。

“福王殿下聰明好學,自然是明白這些的。”鄭森也微笑着回答道。

“那老夫就放心了。”錢謙益摸了摸鬍子笑道,“這樣將來無論是福王還是永王,也都能有個好結果呀。”

這時候馬車已經到了錢謙益的住處了,錢謙益便先下了車。鄭森又接着將馬士英送回去。馬士英見錢謙益不在了,便直截了當的道:“大木,我能做上這個總督,是靠了你幫忙的。大木你如今要做什麼,我不是很明白,但是要有什麼事情,只管對我開口就是了。”

鄭森知道,馬士英的這話並不是客氣話,這位歷史上被罵作奸相的傢伙,其實是個非常重感情,知恩圖報的人。有時候甚至會把個人感情看得比政治利益的博弈更重要。他也便不和馬士英客氣,微笑着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鄭森便邀請了馬士英錢謙益,還有李建泰和蔣德璟一起去見見那個自稱是永王的人。

馬士英和錢謙益和永王並不熟,但是李建泰和蔣德璟卻不一樣了,所以他們一見到朱慈煥便立刻下拜行禮,兩個人甚至還都落下淚來。一直忐忑不安的朱慈煥也忍不住痛哭起來。

“能活着見到殿下,老臣就是死了,也可以放心的去見先帝了!”李建泰拉着朱慈煥的手痛哭起來。

“殿下無恙,真是天佑大明。不知道殿下可知道太子的消息?”蔣德璟也哭了一陣子,卻這樣說道。

“大哥……大哥已經去世了……”朱慈煥剛剛止住哭聲,聽到這話,卻又忍不住放聲痛哭了起來。

等朱慈煥的哭聲漸漸平靜下來,蔣德璟又問道:“太子殿下是被闖賊所害?”

“不是,”朱慈煥搖搖頭哭泣道,“大哥和我都被義士們救了,闖賊大索城中,我和大哥分別藏在地窖裡。京師中本來就有疾疫,地窖裡面……大哥就染上了病,然後就……”

“太子殿下!”錢謙益大喊一聲,痛哭起來,哭得驚天動地,一時幾乎接不上氣來,差一點就暈倒在地上。弄得原本還在流淚的朱慈煥都停下來安慰起了錢謙益。

“虞山先生,大哥死了,不能復生,還請先生節哀。”朱慈煥道。

馬士英在一邊愣了愣,想要放聲痛哭,卻又覺得自己就算哭起來,也肯定不能如錢謙益那般哭得懇切,便只是裝模作樣的抹了抹眼睛,也算是哭過了。

“好在如今京師已經收復了,大明還有中興之望,闖賊吃了敗仗,損失慘重,已經沒有再戰之力,吳總兵的大軍也已經準備出發追擊賊寇,一定能拿下李闖的人頭告慰先帝和太子在天之靈。如今正是文武用命之時,還請先生節哀,留下有用之身,爲大明中興努力。”鄭森也在一旁勸解道。

“先帝殉國,太子又不在了,大明如今羣龍無首,如何是好呀!”錢謙益哭道。

“虞山先生錯了!”

“錢先生錯了!”

兩個聲音幾乎同時響了起來。

錢謙益睜大了朦朧的淚眼,卻見開口的是馬士英和蔣德璟二人。

“錢先生,如今大明還有永王殿下在,永王殿下也是先帝的血脈,我們只要效忠永王,便可中興大明,怎麼能說是羣龍無首呢?”蔣德璟厲聲道。

“蔣閣部錯了!”馬士英也立刻大聲道,“監國福王殿下,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獎帥三軍,一戰而退東胬,再戰而復神京。實在是天下仰望歸心,今日蔣閣部要我等效忠永王,是欲置監國於何地?”

“福王殿下的確於社稷有功。但有功朝廷自然可以予以表彰獎賞,哪裡有用天子之位酬功的道理?將來要是有一天,你馬士英也立下了大功,難道也要給讓你做天子?”蔣德璟立起眉毛來呵斥道。

“哼!如今天下危如累卵,卻不是太平年月。正所謂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監國殿下的治國之才,天下有目共睹。永王殿下如今才十四歲,真的有協調各方,中興大明的才能嗎?”馬士英也似乎是豁出去了,厲聲怒喝道,“況且蔣德璟你也受過朝廷大恩,身居高位,輔佐先帝,卻使得京師淪於賊手!你這閣部是做的什麼?如今你還有什麼資格亂議朝政!”

“某深受先帝大恩,只要先帝的血脈還在,某就沒有支持他人爲天子的道理!況且先帝剛繼位的時候,又有多少春秋?還不是立刻就能懲治魏閹,撥亂反正,挽救了天下的危局?馬士英,你爲了一己的榮華富貴,禍亂朝綱,將來一定會遺臭萬年!”蔣德璟也反脣相譏道。

馬士英聽了,氣的鬍子都抖動起來了。他在心裡想,先帝就是繼位的時候太年輕,又是廢東廠,又是廢稅監礦監河監,什麼都聽你們的,結果把國庫搞得空得可以養老鼠,最後把天下都差點弄沒了。可是這話卻是沒法說出口的。所以馬士英最後只能指着蔣德璟道:“先帝遺詔道,你等皆是亡國之臣。你這個亡國之臣,有什麼臉面再提及先帝?哼,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蔣德璟也不再理會馬士英,而是轉頭向朱慈煥下跪道:“殿下不要怕,有老臣在,老臣就是拼了性命,也絕不能讓殿下的皇位旁落!”

說完這話,他又轉過頭,對錢謙益道:“虞山先生,你是東林的領袖,先帝的大恩你也受過,不知道虞山先生你?”

原本錢謙益已經和馬士英商量好了,一個支持福王,一個支持永王的,沒想到蔣德璟跳出來,一下子把他的臺詞都快要搶光了。雖然在心裡,錢謙益已經在痛罵搶戲的蔣德璟了,但是他臉上卻也只能是笑嘻嘻的道:“我深受先帝厚恩,自然要好好地保護先皇的遺孤,絕不能讓先皇的遺孤被人欺負。”

“好!”蔣德璟大聲喝彩道,“說得好!我相信,天下士紳也都會站到先帝的遺孤一邊。”

“只是,馬總督所說的也不無道理。”錢謙益卻又說道,“如今大明危如累卵,若是再發生內亂,那真是徒使親者痛而仇者快。況且,永王殿下的確還年輕,比先帝當年登基時候還要小一下,微臣和永王殿下不是很熟,不知永王殿下以爲自己比先帝如何?蔣閣部又以爲永王殿下比起先帝來如何?況且如今的局面,卻是又比先帝剛繼位的時候更加險惡,微臣實在擔心,永王殿下一時間未必挑得起這副擔子。”

“虞山先生,你這是什麼意思!”蔣德璟見錢謙益的口氣突然變了,趕忙問道。

“蔣閣部,我覺得,既然福王殿下監國做的不錯,那不妨讓福王殿下繼續監國。”錢謙益不慌不忙的道,“永王殿下是先帝唯一的血脈,這九五至尊的位置自然不做第二人想。只是永王殿下還年輕,未必能駕馭如今的局面,這也是馬總督所最爲擔心的事情。所以完全可以先讓福王殿下繼續監國聽政。等到永王殿下長大一些了,再還政於天子。這豈不是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第一百四十七章,不得不進行的圍攻(1)第二百零七章,士林(3)第一百四十五章,截擊(2)第一百九十一章,鎮遠要塞(3)第一百九十三章,安平條約(2)第一百零八章,實學(4)第三百一十二章,大事(1)第十九章,專業戰艦第四百八十七章,登基(3)第二百八十五章,事變(3)第四百零七章,破城第四百九十四章,周伯符的大買賣(2)第四百五十九章,應對第75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3)第二百一十四章,檮杌(4)第十八章,學習第四百六十八章,遭遇戰(2)第四百二十九章,勝利第三百八十四章,練兵第五百七十章,攻堅(2)第三百零二章,圍困(3)第六章,神童(2)第四百一十一章,奪寶(2)第四百三十六章,監國(6)第二百一十八章,暴雨(1)第二百一十八章,暴雨(1)第三十一章,賣隊友和追窮寇(2)第四十五章,移民(一)第五百二十章,牛莊堡(4)第四百二十章,押寶(2)第二百二十六章,分贓第四百七十三章,追擊第二百零一章,武裝的華人(6)第二百零二章,新移民的需求(1)第二十六章,生日宴上的和談(二)第二十二章,重任(2)第二百二十八章,澳洲海寇(2)第三十章,賣隊友和追窮寇(1)第四百一十七章,奪寶(8)第九十二章,自保之術第五百八十一章,招安(2)第二百二十五章,鋼鐵第一百五十二章,貝爺回來了第一百七十七章,西班牙人的反擊(2)第三百二十三章,立威(4)第八十六章,炮廠和護廠隊第三百三十九章,會戰(7)第四百二十二章,到達第六章,神童(2)第三百九十四章,戴罪立功第一百二十九章,鍛銅(下)第三百二十七章,立威(8)第四百八十二章,夜襲(3)第五百五十七章,反正第二十三章,兄弟們的榜樣第二百五十九章,大事第二百四十一章,騎兵第二百三十六章,僱傭兵第一百九十八章,武裝的華人(3)第三百八十八章,爆破第五百四十四章,末路(6)第六十三章,北港集訓(2)第一百零八章,實學(4)第一百三十六章,試探性的攻擊第四百五十九章,應對第一百四十二章,赴死(4)第五百五十二章,攻防第四百九十七章,周伯符的大買賣(5)第一百二十六章,進取號巡航艦(上)第五百五十二章,攻防第一百六十一章,探險船隊引發的戰爭(2)第五百五十七章,反正第二百零五章,士林(1)第四百五十一章,巷戰(5)第四百八十七章,登基(3)第四百二十章,押寶(2)第五百五十二章,攻防第七章,洪氏族學第二百二十四章,王大力歷險記(4)第二百一十七章,何爲王道第七十一章,藍鯨(3)第一百零一章,復社魁首張天如(下)第三百三十一章,突襲(2)第三百五十七章,教化(11)第三百六十九章,日本(5)第一百七十一章,優勢第一百五十六章,物種起源(4)第四百八十九章,登基(5)第五百八十章,招安第四百七十五章,追擊(3)第五百零八章,左家軍的未來(3)第一百九十六章,武裝的華人(1)第六十一章,捕鯨船(4)第一百七十六章,西班牙人的反擊第二百二十二章,王大力歷險記(2)第三百七十三章,江戶港第八章,天主教和西學第四百七十一章,遭遇戰(5)第四百七十五章,追擊(3)三百一十七章,婚姻(2)
第一百四十七章,不得不進行的圍攻(1)第二百零七章,士林(3)第一百四十五章,截擊(2)第一百九十一章,鎮遠要塞(3)第一百九十三章,安平條約(2)第一百零八章,實學(4)第三百一十二章,大事(1)第十九章,專業戰艦第四百八十七章,登基(3)第二百八十五章,事變(3)第四百零七章,破城第四百九十四章,周伯符的大買賣(2)第四百五十九章,應對第75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3)第二百一十四章,檮杌(4)第十八章,學習第四百六十八章,遭遇戰(2)第四百二十九章,勝利第三百八十四章,練兵第五百七十章,攻堅(2)第三百零二章,圍困(3)第六章,神童(2)第四百一十一章,奪寶(2)第四百三十六章,監國(6)第二百一十八章,暴雨(1)第二百一十八章,暴雨(1)第三十一章,賣隊友和追窮寇(2)第四十五章,移民(一)第五百二十章,牛莊堡(4)第四百二十章,押寶(2)第二百二十六章,分贓第四百七十三章,追擊第二百零一章,武裝的華人(6)第二百零二章,新移民的需求(1)第二十六章,生日宴上的和談(二)第二十二章,重任(2)第二百二十八章,澳洲海寇(2)第三十章,賣隊友和追窮寇(1)第四百一十七章,奪寶(8)第九十二章,自保之術第五百八十一章,招安(2)第二百二十五章,鋼鐵第一百五十二章,貝爺回來了第一百七十七章,西班牙人的反擊(2)第三百二十三章,立威(4)第八十六章,炮廠和護廠隊第三百三十九章,會戰(7)第四百二十二章,到達第六章,神童(2)第三百九十四章,戴罪立功第一百二十九章,鍛銅(下)第三百二十七章,立威(8)第四百八十二章,夜襲(3)第五百五十七章,反正第二十三章,兄弟們的榜樣第二百五十九章,大事第二百四十一章,騎兵第二百三十六章,僱傭兵第一百九十八章,武裝的華人(3)第三百八十八章,爆破第五百四十四章,末路(6)第六十三章,北港集訓(2)第一百零八章,實學(4)第一百三十六章,試探性的攻擊第四百五十九章,應對第一百四十二章,赴死(4)第五百五十二章,攻防第四百九十七章,周伯符的大買賣(5)第一百二十六章,進取號巡航艦(上)第五百五十二章,攻防第一百六十一章,探險船隊引發的戰爭(2)第五百五十七章,反正第二百零五章,士林(1)第四百五十一章,巷戰(5)第四百八十七章,登基(3)第四百二十章,押寶(2)第五百五十二章,攻防第七章,洪氏族學第二百二十四章,王大力歷險記(4)第二百一十七章,何爲王道第七十一章,藍鯨(3)第一百零一章,復社魁首張天如(下)第三百三十一章,突襲(2)第三百五十七章,教化(11)第三百六十九章,日本(5)第一百七十一章,優勢第一百五十六章,物種起源(4)第四百八十九章,登基(5)第五百八十章,招安第四百七十五章,追擊(3)第五百零八章,左家軍的未來(3)第一百九十六章,武裝的華人(1)第六十一章,捕鯨船(4)第一百七十六章,西班牙人的反擊第二百二十二章,王大力歷險記(2)第三百七十三章,江戶港第八章,天主教和西學第四百七十一章,遭遇戰(5)第四百七十五章,追擊(3)三百一十七章,婚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