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缺聰明人。
有些才智高絕之輩,甚至能聰明得讓人覺着頭皮發麻。
那是一種讓人覺着那差距簡直大道令人絕望的感覺。
而身爲這種‘聰明人’,會有一種不自覺的倨傲。
或者說,會有一種難得的孤獨。
那是一種‘舉世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更是一種‘孑孓獨行’的孤苦。
那種始終找不到一個人能跟自己站在同一高度思考、討論的痛苦和孤寂,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放大一個人心中的倨傲。
這種感覺,解縉、方孝儒,都有過。
尤其是解縉,以前的他,從小就是神童,經史子集、琴棋書畫,對於他來說彷彿都是‘普普通通’!
別人需要好些年才能入門的東西,於他而言,隨便弄弄就能超過別人。
圍繞他的,全是各種各樣的誇讚。
同齡人?
別說同齡人了,就是一般的讀書人在他眼中,那都跟朽木沒啥區別。
所以,看似他放浪形骸、留戀勾欄,可實際上,他是真的孤獨。
在青樓,他只用在乎美色、酒水,聊的也都是風花雪月,所以,他快樂!
哪怕這種快樂只是短暫的,那也好過跟普通人在一起虛情假意的各種折騰。
解縉就是這麼過來的。
直到他認識了方孝儒和胡大老爺。
對於胡大老爺,那更多的是尊敬和敬畏。
畢竟,解縉是頭一回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還有人能把他跟個小孩兒一般的逗弄。
但胡大老爺跟他年齡、身份相差太遠,他認栽就認栽了,也無所謂。
可方孝儒不一樣。
小方那可是解縉第一眼就發現了的‘好基友’啊!
雖然他倆一個明騷一個暗賤看似行爲舉止南轅北轍,可實際上,可都是騷浪賤那一掛的。
只不過表現在外邊不一樣而已。
最關鍵的是,哪怕二人性情不同,可當時的他們,在學問上,幾乎是差不多的。
在其他人面前,那是誰也打不過,主打一個傲視羣雄。
而在胡大老爺面前,那也是誰也打不過,主打一個公平公等。
所以說他倆難兄難弟也好、狼狽爲奸也罷,反正對於方孝儒,解縉可是頗有好感,那是真拿他當摯友看的。
甚至很多時候,解縉都覺着,自己這輩子能有這麼一個好基友,足以!
可慢慢的,隨着二人逐漸年長,然後進入複雜的官場,二人之間對於一些事兒的看法,發生了些許不同。
雖然,他們都可以被稱作江南士子。
但實際上,他們背後的宗族、師門,那差別可太大了。
也正因爲如此,纔會讓他們有時候身不由己的同時,卻又深受影響。
尤其是到了現如今,解縉因爲家裡支持,所以哪怕心思多更跳脫,他也老老實實的來華夏國跟着胡大老爺一起廝混了。
而方孝儒呢,則是繼續在他老師宋濂的建議下,老老實實的在衙門裡打轉,甚至朱標上位之後,還還‘如願’去了御史臺,成爲了一位傳統的‘清流’!
這多少就跟解縉有些不一樣了啊。
因爲,身爲朱元璋的秘書,還是在華夏國這個胡大老爺打造的藩國內,可沒有什麼清流不清流的。
胡大老爺自己想要躺平,那自然就得讓下邊人沒人能躺平。
不然的話,你們躺平了,那活兒不就得老爺我自己幹了?
所以,解縉開始大量的接觸實務,並且開始密集的被動了解華夏國的各項規定。
然後他就被胡大老爺還有朱元璋給圈粉了。
因爲這倆位,聯起手來那是真的利害。
胡大老爺眼光獨到,仗着兩輩子加起來的眼光和對於這個時代官場、官員的瞭解,制定的制度那叫一個刁鑽、難受,給出的福利,那叫一個豐富、到位!
可以說,胡大老爺的各項制度,幾乎就是戳在人肺管子上。
然後呢,碰上了一個執行力都不是拉滿而是拉爆了的首相。
關鍵這老登首相不僅工作熱情高漲,同樣威望、手段樣樣不缺啊。
方向都劃定好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衝就是了!
然後他們這幫子‘秘書’,被挾裹着便衝出去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解縉稀裡糊塗的發現,原來自己從小到大得意的那點所謂‘聰明’‘優秀’,在這裡真的卜算什麼。
別說大明瞭,就是華夏國,也到處都是比自己強的。
尤其是官吏考試的時候,解縉事後看着那些考題,冷汗噌一下就冒出來了。
他居然考不過那些吏員?
沒錯,他試了試,單就筆試而言,規定時間內,他得分還沒那些個吏員高呢。
因爲有太多東西他壓根不懂了。
而人家還得老老實實考試爭取當個吏員呢。
這讓當初進來當個普通秘書還覺着自己委屈了的解縉,最後一點驕傲和自滿都給敲沒了。
要是隻有一兩個如此,那還可以說是奇人異士,可這明明就是華夏國張貼了海報之後自己跑來報考的清白人家啊。
不僅如此,在華夏國這半年多的時間裡,解縉同樣學到了不少政務方面的知識。
這讓他知道了,哦,原來什麼文章辭藻都是狗屁。
華夏國有明確要求,所有公文必須準確、直白、清晰,絕不會有模棱兩可,更不會有含糊其辭。
建議和意見,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有且只有’跟‘包括但不限於’,那都是公文當中看似繁瑣實則爲了準確表達而創造出來的專用詞。
同時,官場上也遠不止什麼他所忌諱和害怕的人情世故,更多的,還是看能力和腦子。
在朱元璋手底下幹活,你拍馬屁拍得再好,可你不會幹活,那你絕對會被罵得狗血淋頭,然後幾次之後,你人就可以走了。
就是這種環境下,解縉被迫‘茁壯成長’着。
由於博聞強記,因此華夏國的各類規章、制度都在他腦子裡。
同時,因爲他文筆確實不錯,適應能力也挺強,因此實際上華夏國很多公文、告示也是出自他手。
就這樣,他慢慢的成長了,或者說,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