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

開學之日過後,知行書院很快就熱鬧了起來,之前書院就宣揚出去好大的噱頭,免費入學,包食宿。

這對不少平民子弟可是個不小的誘惑,等到第一批學子入學後,確定書院實實在在的實行了這樣的策略,很多農戶都把自家孩子送過來了,都想着能蹭一點是一點,萬一自己孩子學成了,中了進士,那就完美了。

反正不要錢,又沒什麼成本,養個半大小子,還要費不少糧食呢,現在書院把食宿都包了,對一些人來說,是丟掉了一個大包袱。

一些燕王府的親衛們也把各家的子侄送過來讀書,他們知道的多一點,連現在的燕王世子都是何秋的徒弟,他們自家的子侄在何秋這讀書,以後和未來燕王是一個老師,怎麼着也比別人多一份香火情。

而書院的夫子們,在那天朱棣來過之後,都迸發了十二倍的工作熱情,不管來之前心裡怎麼想的。

現在眼看東家和燕王關係這麼好,那自己好好表現,豈不是能進入燕王的視線裡,就算科舉沒考好,也可以到燕王那混個差事啊。

這段時間裡,已經有不少夫子研讀何秋拋出來的那份教材,雖然裡面很多東西都是他們之前沒學過的,但爲了博得燕王的關注,還是值得一學的。

這裡面有位較真的,可能也是喜歡上了何秋搞得這套書裡的知識,就天天跑何秋面前請教,美曰其名相互探討,讓何秋煩不勝煩。

有心推脫,說自己只是知識的搬運工,並不是很懂這些,可別人也不信啊。你編出這麼一套教材,結果說自己不懂,這是在騙三歲小孩呢?

不是其他人,就是自己眼前的這位楊少峰,他這人極爲執拗,堅稱如果自己搞不懂這套書裡的知識,是絕對不會交給學生的,免得誤人子弟!

何秋猶豫再三,心裡衡量了下,相比較於教一羣人,他還是更樂意教一個人,果斷對楊少峰進行一對一教學。

不對,不能算一對一,自家的徒弟陳四維,也在旁旁聽。

可是這楊少峰越是往裡面鑽研,問題越多,何秋也就越加犯愁。他自己本來就是個半瓶水,這些教材裡的知識,特別是涉及到物理化學的,他就更是半懂不懂了。

就好比物理學上的定律和數學上的公式,隨便展開一下,背後可能就有無數人的心血,他何秋也只是知其然罷了。

頭疼啊,之前何秋萬萬沒想到,培養個人才還會有這麼多麻煩事。

他教陳四維的時候,陳四維本來底子就薄,也沒問到像楊少峰這麼深入的問題,現在才感覺到了苦惱。

步子邁得太大,一下扯住蛋了。

可何秋也不敢把這些東西刪掉,他辦這個書院,爲的不就是培養一批類似眼前的楊少峰這樣的人才,好爲未來大明的工業發展做準備嗎?

於是何秋也只能是苦中作樂,一邊絞盡腦汁的給楊少峰解釋教材中的東西,一邊瘋狂祈禱簽到系統能給他整出來一個自帶數據庫人工智能。

相比較於何秋的頭疼,楊少峰則是真的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感覺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他本人就是一個喜好數算這些的異類,他是打心底認爲理學已經不行了,雖然他自己喜歡實學,但大環境如此,也就不好表露。

楊少峰本人還比較淡泊名利,不願意當官,要不是爲了給家裡一個交代,連秀才都不想去考。

可是在他第一次見到何秋的這套教材時,他就決定跟着何秋幹了,爲此還放棄了自己在族學的夫子一職,被不少族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但楊少峰覺得自己一點都不虧,何秋確實有很大的本事,只要不涉及四書五經這些,不管他提的問題多離譜,何秋總是能給一個不算差的答案,這也不侷限在何秋的這套書上。

何秋本以爲自己只需要應付楊少峰一人,結果隨着書院同僚們進一步熟悉起來,楊少峰把“何秋什麼都懂一點”這事和其他夫子說了,一干夫子遇到什麼問題都開始喜歡找何秋“探討”。

何秋現在在書院裡散個步,都要小心謹慎,生怕被書院的夫子們瞧見了,二話不說就拉着他討論問題。

其實這也是因爲何秋的寬厚,若是換成一個性子暴躁的,估計就沒幾個人敢這麼幹了。

何秋苦哈哈的在書院幹了半個多月的教學組長後,終於忍不住寫信給朱棣吐槽,這真不是人過的日子,連吃飯的時候都有人來請教他問題。

朱棣看到何秋寫的信,哈哈大笑,晚飯都多吃了好幾碗。讓你小子天天偷奸耍滑,這下終於有人能治到你了。

開開心心的把朱高熾和朱高煦也丟了過來,讓何秋好好履行師傅的責任,順便給何秋帶個信,這信上寫着是安慰,但何秋從這字裡行間上看到的分明是滿滿的幸災樂禍!

把過來的朱高熾倆人轟去住大通鋪,何秋心裡還是氣的肝疼,有些憤憤不平。

邊上的陳四維有些猶豫的說:“先生的學問本就高深,旁人都不懂得,只有先生懂,如此先生也只好辛苦一些了。”

“想來等到楊先生學會了,他又帶出來一批學生後,先生就會輕鬆很多了吧?而且我看先生您也是樂在其中,要不然早就從書院跑了。”

雖然陳四維跟着何秋的時間不算長,但也摸清了自己師傅的性子,如果他真的不喜歡現在的生活,肯定早早就走了,甚至和楊少峰翻臉,絕對不會半真半假的給朱棣寫信抱怨。

而且看何秋和楊少峰這些夫子討論問題的時候,何秋總是神采飛揚,甚至給他講課的時候,也比以往更上心些。

陳四維認爲自己的師傅也是希望有更多人懂這些知識,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他一起討論這些知識的吧。

同樣的話,朱棣說和自家徒弟說那是兩回事。

何秋笑眯眯的說:“還是徒弟你懂我的心思。”

兩人吃過飯後,何秋又拉着陳四維開始了例行散步,途中“偶遇”了兩個夫子,分別討論起了三個數學問題,和一個物理問題。

天色漸晚,何秋回到住處,開始考慮要不要一步到位,把原本準備的理化生課本直接丟出來。

從書院夫子們的反應來看,明初的讀書人倒是不拒絕接受這些新知識,而且鑽研起來還蠻有勁頭的。

這可比當初朱棣勸他的那種情況強了太多,這大概也是因爲亂世剛剛過去,現在人們的思想還是比較開放的,只要有用他們就都願意學。

說白了,儒家那套仁義道德,在亂世裡還沒有拳頭好用,現在何秋給的這些東西要麼能用在器械上,要麼能用在農事上,哪點不比理學強?

有這樣的接受度也是應該的。

何秋認真的考慮了幾天,最後決定賭一把,如果真的被很多人反對,大不了躺平任嘲,再變回現在書院教的這些內容。

不過爲了慎重起見,何秋還是打算給他準備的這門新學問找個好乾爹——理學。這樣的話,日後的推行難度應該會小很多。

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36章 求雨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76章 公子請進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179章 再出徵第116章 一萬隻神雞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198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73章 逛青樓第174章 藍玉的苦心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39章 確定人選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91章 永安公主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171章 教子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166章 治家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64章 圖窮匕見第306章 遵化(下)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151章 修路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129章 無雙國士第278章 郢國公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292章 一年第323章 何棟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303章 議洛陽第27章 吃紅薯的壞處第178章 治療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207章 藍玉到訪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69章 大炮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22章 酷刑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198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217章 御史出京第275章 易儲(下)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97章攻佔豐臺第61章 藍玉的請帖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329章 百官熱議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54章 殺字令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308章 交談第40章 肖景騰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179章 再出徵第142章 婚事第70章 煤炭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219章 行險一搏
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36章 求雨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76章 公子請進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179章 再出徵第116章 一萬隻神雞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198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73章 逛青樓第174章 藍玉的苦心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39章 確定人選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91章 永安公主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171章 教子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166章 治家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64章 圖窮匕見第306章 遵化(下)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151章 修路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129章 無雙國士第278章 郢國公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292章 一年第323章 何棟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303章 議洛陽第27章 吃紅薯的壞處第178章 治療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207章 藍玉到訪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69章 大炮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22章 酷刑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198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217章 御史出京第275章 易儲(下)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97章攻佔豐臺第61章 藍玉的請帖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329章 百官熱議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54章 殺字令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308章 交談第40章 肖景騰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179章 再出徵第142章 婚事第70章 煤炭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219章 行險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