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黃河

要說起來,朱元璋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洪災了,自從他在南京稱帝后,南京幾乎是沒有洪水發生過的,頂多就是暴雨時節,城中會發生內澇。

可如今他站在邙山山頭,着實再次體驗到了洪水的可怖。

說起來邙山山頭處已經是此處黃河附近地勢最高的地方了,也不虞被水淹沒,算得上安全。

站在這裡登高遠望,就能看到雨幕下那處黃河湍急的水流,他本來是打算在潼關一帶看着黃河的,可是身邊所有人都反對。

畢竟那裡是黃河轉彎的地方,一旦黃河真的決堤,那邊決堤的概率極大,實在談不上安全。

朱元璋迫於羣臣的壓力,也只能來到洛陽查看黃河的情況了。

看着往東邊的那些高於一旁農田的黃河河道,朱元璋心中就極爲焦慮。

河道都高過一邊的農田了,一旦黃河破開大堤,整個河南府豈不是全部都要遭殃?

好在今年的雨下的不是很大,向來是不會出現洪災的,只是對於黃河大堤的重新整修,是必須要提到日程上了的。

之前的朱元璋可不知道,河南的黃河河道已經成爲地上懸河了,若是不好好整修黃河,一旦大明將首都定在洛陽,豈不是年年都在黃河的威脅之下?

何秋在一旁安慰朱元璋道。

“陛下,今年黃河想來是不會有什麼汛情了,我看了大堤,情況還算良好。”

朱元璋看着穿着蓑衣,渾身溼透了的何秋反問道。

“你憑什麼敢向朕這樣保證?就是讓河南巡撫他們都不敢這麼說!”

何秋思考了一下說道。

“陛下你看,現在的雨已經慢慢變小了,夏季的雨想來不會持續太久,一旦小了大概率就是真的沒了,也是因爲這點,臣纔敢說這樣的大話。”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最後卻問道。

“朕不希望黃河今年一年無憂,朕希望黃河能夠永世無憂,你能辦得到嗎?”

何秋只能咧開嘴苦笑,這事就是放到後世也沒人敢保證真的不出問題啊,想想長江水災是怎麼回事?

就是到了21世紀,中國大地上的水災不還是有嗎?

只是損失比起大明,要小了很多。

“陛下,這黃河水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是從宋至遼、金、再到大元一直積累下來的。

縱然是陛下也不可能保證黃河大堤一直不出現問題了吧?”

“但只要陛下能夠保證未來每年向河工上撥款千萬,不斷地修護黃河大堤,束水衝沙。任用善於治水的官員,想來黃河的情況會一天天變得好起來的。”

看着沉默了的朱元璋,何秋忍不住又多說了幾句。

“陛下,這黃河水患的治理,不單單是下游的事,更關乎上游的治理,若是上游不能很好的保持水土,下游的堤壩修建的再好,也是白搭。”

朱元璋雖然之前就從朱高熾那裡知道了何秋的一些想法,可他還是不太能理解,爲什麼要提到上游保持水土的事。

“這是爲何?”

何秋指了指下方還在咆哮的黃河說道。

“陛下,您看,這黃河之水中有多少是泥沙?河道都已經高出地面了,若是不治理上游的情況,難不成河道每高出一米,大壩就加高一米嗎?這是不可能的啊!”

朱元璋默然,大明不可能每年都砸在河道上,加高河堤,就是不通水利的朱元璋也知道,這是件治標不治本的事。

可是想要保持上游的水土,就必須在上游種樹,可這就陷入了一個悖論。

西北已經殘破的連百姓都快養不起了,哪來的錢去種樹呢?

之前何秋和朱高熾也提過,就算是真的能夠推動種樹,能活下來多少?又怎麼制止百姓砍伐這些樹木?

就算是朱元璋下發一部強制種樹的法令又能如何?

越是離朝廷遠的地方,中樞對地方的把控力度就越低,要是單單京師一地,或者京師附近的直隸地區,中樞還是可以保證政策實施不走樣的。

可這樣的政策到了地方呢?

朱元璋不敢打包票,他太清楚地方那些官員們的做派了,王安石變法是怎麼失敗的,朱元璋也銘記在心。

關於西北種樹的事情,朱元璋也只能選擇埋在心底,可能回了京師會和朱棣探討一番,最後會不會下發命令,那就是另外的事了。

或許等到大明決定征服西域更遠的地方的時候,就會對西北大力扶助,讓西北一地就有足夠的力量,出兵更西方了呢?

河南的這場雨確實沒有下太久,很快就放晴了,沒有出乎何秋的預測。

朱元璋心裡鬆了口氣,也就沒再河南多做逗留了。

河南之地雖說比不上江南富庶,但也算得上天底下數得上的好地方了。

只要黃、淮兩條河流不會氾濫,這裡一年的產出就不在少數,至少比起之前朱元璋路過的陝西要好太多了。

經過開封的時候,朱元璋還是看了看開封的舊城,一片唏噓。

北宋時期那麼繁華的汴京已經殘破的不成樣子了,到了現在也沒能完全恢復元氣。

這裡面既有戰爭的原因,也有元朝修黃河堤壩在這裡抽調了很多農夫的原因。

這些被徵發的農夫,大半都沒有機會回到家鄉,不是在做勞役的時候死了,就是在後面的抗元戰爭中死了。

整個開封府在明初的時候,堪稱十室九空,當初他朱元璋剛打下來開封府,也曾動過心思,將首都遷到這裡。

要不是後面知道了開封的實際情況,又有手底下的大臣們力勸,說不定就真的遷都到這了。

默默懷念了一番自己的青蔥歲月,朱元璋南下至南陽,順着漢水,來到了湖北,從這裡順着長江一路向東,直接回到京城。

雖然大明的主要城市之間也已經修通了水泥道路,可水泥路走着終究沒有水路舒服。

更何況水路還要比走水泥路更爲便捷,這也是如今的大明在江南,乃至更南的地方,很少修建水泥路的原因。

南方水系發達,就是修了水泥路也很難比得上水路的運輸方便、快捷,得不償失。

至今爲止,大明都只是在慢慢修建湖廣聯絡兩廣的道路,甚至都還沒有修好,其中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了。

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91章 永安公主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99章 另有隱情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228章 解惑第346章 案情第135章 平亂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339章 霸道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318章 宋朝遺毒第123章 交心第68章 重視商賈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99章 未知纔是最可怕的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20章:殺雞儆猴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7章 吃紅薯的壞處第53章 真香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353章 辯解第106章 讓我送你們上路吧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298章 鳳陽府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323章 何棟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37章 一香五兩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296章 正式出巡第65章 士農工商第233章 削王號第350章 引導第166章 治家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306章 遵化(下)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333章 審覈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48章 雷gong(汞)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304章 一舉多得第202章 變故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290章 大功一件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134章 離京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328章 國富論(下)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39章 確定人選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54章 殺字令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359章 線索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151章 修路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357章 膽戰心驚第323章 何棟第77章 規則破壞者
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91章 永安公主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99章 另有隱情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228章 解惑第346章 案情第135章 平亂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339章 霸道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318章 宋朝遺毒第123章 交心第68章 重視商賈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99章 未知纔是最可怕的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20章:殺雞儆猴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7章 吃紅薯的壞處第53章 真香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353章 辯解第106章 讓我送你們上路吧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298章 鳳陽府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323章 何棟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37章 一香五兩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296章 正式出巡第65章 士農工商第233章 削王號第350章 引導第166章 治家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306章 遵化(下)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333章 審覈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48章 雷gong(汞)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304章 一舉多得第202章 變故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290章 大功一件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134章 離京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328章 國富論(下)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39章 確定人選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54章 殺字令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359章 線索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151章 修路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357章 膽戰心驚第323章 何棟第77章 規則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