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治淮難題

“都退下去吧!今日你們都好好想想,給朕說個法子,看看能不能一勞永逸,讓以後的祖陵再也不受水淹的困擾。”

朱元璋拉着朱高熾就先走了,只留下這麼一句話。

藍玉苦着臉,有些不知所措,這……看朱元璋的意思是,所有人都要上摺子,可他哪懂怎麼治水啊,只不是爲難人嗎?

藍玉沒了法子,只能湊到何秋的身邊,想看看何秋能不能給出治水的辦法,他也好蹭一蹭,換幾個詞當成自己的策略。

反正朱元璋肯定清楚到底是誰寫的,只是面上過得去罷了。

剛一回到帳中,藍玉就跑到何秋這來了,開口說道。

“何秋,你可有什麼好的治水的法子?”

何秋也頗感頭疼,這事可不好辦啊,何秋開玩笑的說道。

“有個好法子,就是把祖陵遷走。”

藍玉被唬了一跳,不由得說道。

“這事可不是能瞎說的!”

隨後他又仔細的看了看何秋的臉色,就明白了,何秋定然是有什麼法子的,就開始喊道。

“你小子,一點都不老實,有什麼好主意還不趕緊說出來,想我一個將軍,哪懂得如何治水啊!”

何秋嘆了口氣,這事可不是像藍玉覺得的那麼簡單。

朱元璋是既想要保全兩淮百姓的生計,又不願祖陵受到驚動,恐怕還有一點,不希望運河因此停運。

這就是用腳指頭想都該知道,這其中的難度有多大!

何況治黃先治淮,可反過來,要想先治淮,黃河也要安靜下來,不然淮河還沒治理好,黃河再氾濫了,那就前功盡棄了。

更何況,想要治淮,就一定要同時治理好運河,運河關係的民生又很多,若是對運河有所損礙,朝中的反對意見絕對少不了。

何秋把這些東西掰開了,跟藍玉一說,藍玉也是倒吸一口涼氣,他之前從來沒有想過,這事會這麼難辦。

但是藍玉也有自己的考慮,他到底是淮西人,運河和他關係不大,更何況就是運河的水停了,也不過是影響運河兩岸的繁華程度。

可若是淮河治理不好,淮河可能就會終年在江淮地區氾濫,讓淮河兩岸的百姓陷入巨大的災難。

這兩項一比,藍玉自然偏向於大力治淮,可他也知道,這樣的理由要是拿到朝堂上,恐怕說服不了幾個人。

何秋重重的吐了一口氣,有些諷刺的說道。

“孔夫子和他的後人都是一口一個仁義道德,可看看他們的行事,何時又真的講過仁義道德?”

“眼下淮河兩岸百姓生命被淮河強烈的威脅着,他們視而不見,只能盯住運河兩岸的繁華,說不定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在這裡面有些利益呢!”

藍玉倒是極爲認真的說道。

“你要是真有辦法,一定要說出來!如今朝堂上,淮西人乃至鳳陽府的人還不少,你若是真的能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俺們的支持力度也會大些。”

“若是真的往後拖下去,等到我們都不在了,這事恐怕就更難辦了!”

何秋的臉色不由一變,他竟然忘記這一點了!

而且現在的都城是在南京,對運河的需求量小了很多,若是此時治淮,恐怕難度會少了不少啊!

說不定沒有他預想中那麼難做,想到這,何秋也不由的振奮了起來。

不管別人怎麼看,在何秋看來區區運河,真的比不上淮河重要,漕運就是廢了,還能找海運代替,不過是清掃一羣以運河爲生的官吏。

可要是淮河繼續這麼氾濫下去,整個兩淮地區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唐時的盛況!

何秋不由的振作了起來,積極的和藍玉說道。

“涼國公,這事還真的有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何秋隨手在地上勾勒出洪澤湖和淮河一帶的大致水路,給藍玉解釋道。

“你看,這洪澤湖就是因爲黃河改道,淮河水不能直接流進大海,才形成的,本來還好說,就是發水了,也能往淮河故道流,可現在因爲黃河的泥沙沖積,整個淮河故道已經比洪澤湖還要高。”

“洪澤湖的水,就只能留在湖裡,一旦漲水就會往兩邊蔓延,特別是湖的南側,也就是祖陵所在這一側,因爲這邊的地勢更低!”

“要想讓洪澤湖不再能威脅到祖陵,最要緊的就是疏通淮河上游,再挖一條足夠寬的淮河入海水道,將洪澤湖的水泄出去。”

“如此一來,就是在發大水了,洪澤湖也不至於氾濫成災,就是工程量很大,在此期間,運河恐怕也要停運。”

別看何秋說得輕鬆,可實際上,這比治理黃河更難!

原因倒也不復雜,黃河的故道很多,只要在黃河兩岸修建足夠寬的河堤,輔之以束水衝沙法,慢慢讓它沖刷河道,河中的泥沙就會少很多。

其實細究起來,也不過是要修建河堤而已,三重河堤的工作量雖大,可也大不過直接硬鑿一條從洪澤湖入海的水道。

這裡面最關鍵的點,還是在運河,畢竟本來淮河是東西流向的,可因爲運河要用淮河水,硬改了一條南北走向的淮河分支,旱季雨季又要聽從運河衙門的要求,開閘放閘。

讓淮河的治理平添了幾分難處,可若是真的拋開運河不談,單說淮河,治理起來就相對簡單多了,無非是順水開道,讓淮河水重新東流入海罷了。

讓淮河能夠恢復原有的泄洪能力,基本也就夠用了。

藍玉聽完直咂舌,何秋說的這些,他單是聽就能知道需要多大的工程量了,粗略估計一下,恐怕都要徵發幾十萬的民夫修上一兩年。

這期間耗費的錢糧,肯定夠再打一場伐北元的戰爭了。

要不是現在朝廷手裡有錢,恐怕朱元璋連提都不會提。

不過藍玉還是好奇的問道。

“聽你之前的意思,黃河你也能治了?”

何秋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

“能治,但也不能治。”

藍玉很是奇怪。

“這話怎麼說?”

“黃河治理起來更爲麻煩,牽扯的省份更多,需要的人力也不在少數,而且我也不敢保證,朝廷投入上千萬兩銀子,能不能讓黃河就此平息下來。”

何秋的臉上帶着些苦笑的說道,藍玉聽的默不作聲。

要是真的投入幾千萬兩,結果黃河還是決堤了,恐怕殺了治水的官員祭天這樣的事,朱元璋都能做出來,又哪有人敢開口治黃河呢?

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135章 平亂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5章:碳素魚竿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76章 公子請進第72章 整容藥水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309章 德政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45章 生鐵到位第202章 變故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196 章議遷都第296章 正式出巡第153章 考試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64章 圖窮匕見第21章 轟然開槍第88章 秋闈將至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210章 斥責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272章 瘋了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68章 重視商賈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299章 祭拜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96章 有味道的女人第274章 易儲(上)第40章 肖景騰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28章 一株千金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144章 賞菊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152章 安全演練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136章 到北平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248章 夫妻情話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273章 事態擴大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20章 來個小電扇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99章 未知纔是最可怕的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130章 父子談心第350章 引導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69章 大炮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134章 離京第24章 紅薯面世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144章 賞菊第80章 明教中人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171章 教子第180章 捷報(上)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38章 書局第90章 玫瑰香水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134章 離京第284章 西平侯沐春
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135章 平亂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5章:碳素魚竿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76章 公子請進第72章 整容藥水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309章 德政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45章 生鐵到位第202章 變故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196 章議遷都第296章 正式出巡第153章 考試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64章 圖窮匕見第21章 轟然開槍第88章 秋闈將至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210章 斥責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272章 瘋了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68章 重視商賈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299章 祭拜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96章 有味道的女人第274章 易儲(上)第40章 肖景騰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28章 一株千金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144章 賞菊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152章 安全演練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136章 到北平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248章 夫妻情話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273章 事態擴大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20章 來個小電扇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99章 未知纔是最可怕的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130章 父子談心第350章 引導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69章 大炮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134章 離京第24章 紅薯面世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144章 賞菊第80章 明教中人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171章 教子第180章 捷報(上)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38章 書局第90章 玫瑰香水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134章 離京第284章 西平侯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