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東林黨進化了!積極開拓了!

自從大明取締了人力轎子,

在大明各地佔據龐大數量的轎伕就失去了原本的工作。

人力轎子,無論是兩個人擡,還是四個人擡,說到底,都太浪費資源了,大明人口再多,佔據最多數的還是農民,以農爲基礎的大明想要從小農經濟轉入工業革命很不容易,因此只能是先將部分人口投入工業。

取締人力轎子,取締大明範圍內規模龐大的勾欄之所,將其送入工廠,從事紡織、從事鍊鋼,大明的工廠缺人可是很嚴重的。

憑藉這些人口,大明平穩的渡過了初期可能面臨的工業人口不足的問題,隨着工廠越建越多,朝廷越來越重視工業發展,大明南征北戰至於廣修內功,修葺官道,興建水利,大明的人口紅利被調動起來,如今大明在工業革命中大步邁進,也不再會有短缺工人的問題了。

沒了轎子,馬車驢車這一類運輸工具就成爲大明主要的載客工具了,眼下大明不缺驢子和馬匹,一些駑馬和驢子拿來拉車正合適。

至於黃包車的問題,等朝廷啥時候解決了橡膠不足的問題再說吧。

眼下朝廷自南方所得的那點橡膠全都投入工科院,那麼多工業機器需要橡膠,朝廷對橡膠的需求量極大,這也是朱由校爲什麼一再把眼光望向南洋的緣故。

工業革命時期的大明太需要橡膠了,而橡膠這玩意,人工合成以現在的技術根本不可能,更何況人工合成的永遠替代不了天然的,而大明周圍盛產橡膠的也就南洋一地。

根據探查,朱由校發現南洋的環境非常適合橡膠樹的大規模種植,這裡可以成爲大明重要的橡膠產地,畢竟眼下小冰河時期,南北氣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位也在下降,這種時候,南洋這種氣候穩定,溫度適宜的地方,無論是產糧還是產橡膠都對大明來說是很重要的,是在大明全力發展工業之際,還能保持糧食穩定,百姓不缺吃穿的重要倉儲。

也正因爲如此,朱由校不止一次把目標投向南洋,只是一直沒找到什麼合適的機會罷了。

眼下民間已經有了一定的輿論氛圍,但朱由校依舊沒急。

打南洋很容易,朝廷發王師,派遣水師艦隊去打,南洋哪怕氣候再炎熱,蚊蟲再多,什麼雨林毒瘴,什麼毒蟲沼澤,又有什麼用?

當年始皇帝發秦軍五十萬徵南嶺,大軍遇山開道,遇水搭橋,什麼雨林毒瘴蚊蟲毒蛇都沒能阻攔秦軍的步伐,大秦黑龍旗所到之處盡爲王土。

兩千年前的秦軍有這樣的能力,如今的大明自然也有這樣的能力,甚至動員能力,後勤準備能力比秦軍更強更完善。

打好打,打下來之後呢?

是把地還給當地那些土著,還是大明佔下來,還是怎麼做?

大明是要自己花錢幫那些土著發展,還是隻顧自己取利?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話朱由校反覆讀之,每讀一遍都有新的體會和收穫,如今大明已經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候,不需要急躁,大明的體量擺在這裡,事情可以慢慢來。

所以朱由校很淡定,民間輿論怎麼吵得火熱,他都高居殿堂巋然不動。

他不需要親自下場,那些商人,那些百姓就會按照他的意思去推動事情的進展,到時候他只需順水推舟即可。

朱由校不急,東南沿海的商人們可有些急,他們是真想早一日把南洋那些紅夷人給收拾乾淨了,他們好去賺更多的利益。

只要朝廷把紅夷人趕走了,那紅夷人留下來的城市,礦場,種植園什麼的,不就是大明的了?

朝廷眼下不可能在南洋實行統治,因此南洋那些東西到時候不還是他們這些士紳商人的?

商人們急,錢謙益也有些摸不準朱由校的意思了。

在他看來如今民間這麼多百姓士紳推動,對南洋出兵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但朝廷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呢?

朝廷還缺了什麼呢?

到底還缺了什麼呢?

錢謙益想了想,他恍然大悟。

當即,錢謙益讓下人取來酒水和筆墨,他要寫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了。

學着唐代李太白那樣幾杯酒水下肚,錢謙益感覺自己那叫一個文思泉涌,豪氣萬丈,看着眼前展開的空白紙張,錢謙益揮毫灑墨:“漢家居中國而御萬邦,廣播仁義威德乃天下鹹服今有聖君臨朝光照宙宇,四海之內盡爲番邦,六御之下皆是王臣南洋諸地久爲中原之屬”

揮毫灑墨千五百字,錢謙益寫出了一片花團錦簇的好文章來,細細看過又略經修改後,錢謙益攤開摺子,將其抄錄一遍,然後揣着自己寫好的摺子就本着禮部去了。

大明六部,吏部最尊,禮部最貴,戶部兵部次之,工部刑部最賤。

這是之前人們對六部的認知。

畢竟吏部屬於天官,禮部是臣子入閣最正統的道路,而戶部握有天下錢糧,兵部掌管天下兵馬。

按照大明最正統的進階路線,考舉入仕途,進士入翰林院編修,隨後入六部做郎官,中途外放一地牧民積累經驗,後期得到皇帝賞識入禮部做侍郎,只要不出什麼大問題,那就是擢升爲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入內閣。

不提科舉,如今大明報也被禮部掌握着,想要在上面發表文章,你不去禮部找關係去哪裡啊。

錢謙益坐着自家的馬車慢悠悠到了禮部,侍衛一看馬車就知道是哪位大佬到了,立刻去通報張瑞圖。

當錢謙益進入禮部時,張瑞圖也從後堂出來了。

“張相。”

“錢相。”

二人笑眯眯打過招呼後,張瑞圖請錢謙益去後堂落座,二人喝茶之際也不忘聊聊國事。

這聊着聊着,錢謙益就問道:“次輔啊,這民間的風言風語,您可有所耳聞啊?”

張瑞圖看了看錢謙益,隨後說道:“民間的流言傳聞,老夫倒是知道不少,最近這段時間,京師的百姓對南洋之地倒是頗爲關心。”

說着,張瑞圖笑呵呵的放下茶盞拿出一份文章來:“這不,老夫這裡還收到不少士子文人遞過來的文章,都是想讓朝廷出兵,驅逐南洋那些紅夷人的。”

“說什麼南洋膏腴之地,不應爲蠻夷所佔,當爲中國所屬。”

錢謙益聽了點了點頭:“民間這士子文人,倒是還有幾分報國之心。”

張瑞圖頗爲好奇的看着錢謙益:“怎麼?錢相你也覺得南洋之地富裕,應當爲我朝所用?”

錢謙益從袖子裡取出自己的摺子:“老夫近日聽聞民間輿情,略有所得,拙作一封,還請次輔評鑑。”

張瑞圖那是出了名的好文章,當今天子那是數次誇讚,每次都不吝溢美,如果說大明朝要是有什麼文學獎,第一名絕對是張瑞圖,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文章寫得就是這麼漂亮。

看着錢謙益拿出來的摺子,張瑞圖眼皮子跳了下,同爲內閣輔政,錢謙益請自己評鑑文章,是什麼意思?

“老夫這點墨水怎麼能評鑑錢相的文章,錢相可是太謙虛了。”張瑞圖說着,將錢謙益的摺子細細看了一遍。

好文章,的確是好文章。

這篇文章讓人看得是熱血沸騰,將大明的強盛富裕,百姓的驕傲展現的淋漓盡致,非常符合大明的核心價值觀。

其大概意思就是:大明就是天下中心,是天朝上國,四方小國紛紛朝貢,萬邦來朝,大明傲視天下,庇護億萬臣民。如今大明這麼強大,泰西之地的紅夷人還敢跑到大明的地盤上欺壓大明的藩屬,大明就應當提王者之師討伐這等不臣蠻夷,好叫天下人知道得罪了大明是什麼後果。摧毀他們的城鎮,霸佔他們的財富,把大明的威儀和文化宣傳到南洋各地,把王化之光播撒到泰西之地,好化蠻夷爲王臣

看了這篇文章後,張瑞圖也知曉錢謙益的意思了:“錢相這也作的一手好文章啊。這片文章,錢相是想發在大明報上?”

錢謙益點了點頭:“老夫也想爲民間的士子文人發發聲罷了。”

張瑞圖當即說道:“錢相既然如此說了,老夫也不推辭,後日,後日這份文章就會出現在大明報頭版之上,三日後就能出現在南直隸。”

錢謙益笑着說道:“那就多謝次輔了。”

張瑞圖擺了擺手,很是瀟灑:“大家都是閣臣,同爲陛下效力,錢相也是爲了大明百姓發聲,謝老夫作甚?”

送走了錢謙益後,回到後堂的張瑞圖看着錢謙益留下的摺子,凝視半天忽然笑了:“這個錢受之,還真是陽謀啊。”

“來人,把錢相的摺子謄錄一份,讓大明報那邊刊印出來,記得,是頭版。”

很快有郎官來取走錢謙益的摺子拿去謄錄,而張瑞圖想了想後,覺得還是要去找張好古問一問。

這幾日,盧象升在內閣當值,張瑞圖徑直去了吏部。

吏部後堂,張瑞圖將錢謙益的意圖說了之後,張好古笑道:“這是好事啊,張相。”

“這清名滿天下的東林魁首也開始注重朝廷利益,重視經濟商業了。”

張瑞圖說道:“如今民間的輿情弄得風風火火,老百姓和士子、商人們都叫嚷着讓朝廷出兵,他錢受之這時候發出這樣一份文章來,倒是能給東林黨增添不少光啊。”

張好古看得很開:“一點路人緣有什麼用?他眼下有這個心,願意順着我們的路子走,就是好事。”

“至於他到底是真的轉變了心思,還是迫於無奈,或者說是因爲其自身利益,都不重要。”

“等大明報出來,我到是要好好的拜讀一下錢相的大作。”

數日後,錢謙益的文章刊登在大明報上,果然在南北直隸引起了新一輪的風暴。

這位江南士紳的領袖,東林黨的大佬,大明內閣輔政的文章果然漂亮,引得天下識字讀書人紛紛稱讚。

別的不說,這文章寫得漂亮,讀着也舒服,字裡行間那天朝上國的傲氣思想更是非常契合如今的大明,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士子文人還是商賈都很認可錢謙益這篇文章。

因爲這篇文章,錢謙益還難得弄出來了什麼賢相的稱呼,也足以證明眼下民間的輿情多麼洶涌,僅僅一篇符合民意的文章,錢謙益就從東林黨的魁首這個不怎麼被天下人認可的身份洗白了。

而在隨後的朔望朝會上,錢謙益麾下的御史言官也是紛紛上書,上奏朱由校,希望統御天下的聖天子能再一次組建王師征伐南洋不臣,恢復大明榮光。

口號都喊出來了,王師下南洋再現成祖之風采。

好傢伙,這東林黨派的御史言官奏請朝廷出兵,這可是很罕見的事情。

看見那幾個慷慨陳詞的御史言官,再看看百官前面穿着大紅仙鶴官袍,揣着玉笏的錢謙益,大傢伙也都知道,這些御史言官必然是按照錢謙益這個東林黨大佬的意思出來發聲的。

再聯想到之前錢謙益在大明報上的紋章,這下百官不由得思索起來,東林黨如今也是開始變化了?

也打算學着新黨拋棄理學去走實學了?

一個黨派,想要變換自己的核心理念,施政方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經歷天翻地覆的變化,不經歷一次次陣痛是不可能轉變的。

因爲核心理念和施政方針就是一個黨派的根基,是這個黨派得以建立的基石,你現在要把自己的根刨出來換一個新的,可不是那麼容易,搞不好黨派內部就要分裂坍塌的。

不過如今東林黨人的確勢頹,想要變化尋找出路也是合理的情況。

起碼朱由校就很樂意見到東林黨的變化,不然還守着老舊那一套不認可實學,滿嘴道德仁義,結果除了空談什麼也不行,朱由校就是想扶持東林黨也沒法扶持啊,爛泥怎麼扶上牆?

當這幾個御史言官發表完自己的言論之後,後續又有不少人出來附和,發言的基本都是四五品的官吏,三品以上的大員是一言不發,而二品的朝廷核心,六部部堂更是沉默不言。

這些四五品的官吏慷慨陳詞是無所謂的,他們發言就是要得到皇帝和那些大佬的注意,畢竟他們人微言輕,言論怎麼驚天都無所謂,沒人會治他們的罪。

而到了三品這個級別,作爲初步進入大明核心的重臣,發言就需要謹慎了。

皇帝不會在意四五品的朝官說錯話,但對三品以上的重臣,伱要是發言不符合皇帝的意思,那可就等着瞧吧。

這次朝會,註定是這些青袍官員暢所欲言的場所。

等朝會散了,衆人還是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

散了朝,張好古被朱由校請去了西苑。

“如今這民間輿情激憤,百姓紛紛叫嚷着要朝廷出兵南洋,朝堂之上,百官也多有此意,師父你如何看啊?”

跟在朱由校身旁,聽着朱由校的問題,張好古笑了笑:“回陛下,臣以爲,眼下的變化,是好事。如今民間有此輿情,也是百姓認可朝廷,重視朝廷,把自己當成了大明天下一份子而有的結果。”

“這朝野之上嘛,百官言論,或處於公心,或處於私心,但說到底,也都是樂得見到朝廷出兵的,可以說民間廟堂具爲一心。”

朱由校點了點頭:“是啊,民間廟堂具爲一心,都覺得朝廷該出兵,那朝廷,也是到了準備的時候了。”

“南洋那裡的情況,朕瞭解的差不多了,是個好地方,對當今大明來講,更是一個重要的地方。”

說着,朱由校看了看西苑的池塘,忍不住嘆了口氣:“如今的天,是越來越冷了啊。”

張好古也是神情沉重的點了點頭。

是啊,天越來越冷了,北方的降雨少了,溫度越來越低了,這無一不說明,小冰河時期最爲嚴峻的時候要到了。

大明眼下正在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的時候大步邁進,如果受到小冰河的影響繼而對大明的進程造成什麼阻礙,那可真的是難辦了。

畢竟眼下大明是鼓勵百姓走入工廠,去發展工業的。

以大明如今龐大的人口體積,想要讓一億五千萬人能吃飽肚子,單靠化肥和眼下這些土地還是不夠。

因爲西北的地正在變得乾旱,整個北方的降水量都在降低,日後的糧食產量絕對不樂觀。

興修水利只能保持基本,最好的還是開拓更多的田畝。

例如東北,例如南洋。

“朕問了天象官,他們都說,這幾年,會有大變化,朕也是感覺到了。朕不得不考慮,日後北方的糧食若是減產,單憑南方的糧食,能不能保證大明這三千多萬戶百姓吃飽肚子。”

“大明的人口在不斷增長,正是需要糧食的時候啊。”

張好古說道:“南洋氣候溫暖,環境適宜,可爲大明糧倉,足以養活千萬戶百姓。”

“東北之地,地廣人稀,良田億萬,可移民千萬,爲我大明另一座糧倉。”

“至此,有南洋、東北、江南三地,足可保證大明百姓衣食無憂。”

朱由校說道:“這也是朕爲什麼一直看向南洋的緣故,交祉一地,是不夠的,大明需要在南洋有更多的土地。”

“開拓南洋一事,該提上日程了。”

第882章 天下大亂,誰爲蛟龍?誰爲真龍?第644章 草原決戰,明軍威武第352章 這一天,大明終於回想起了,曾經被第319章 合圍,困死努爾哈赤!第40章 魏公公堵門敲詐!第170章 朱由校放大招,糧價血崩?第377章 你狗日的,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445章 別跟張好古比狠,他對自己動刀子比第479章 分裂南方讀書人,朱由校賜婚!第133章 東林黨人大分裂,葉向高和趙南星打第190章 再苦一苦功勳,讓他們帶頭交稅!第516章 周王捐地!第538章 太祖遺風今猶在!第781章 臥槽,漕運真給你廢了?第347章 還提丹書鐵券?朕說了,它不好使!第783章 周奎:要不讓信王妃和朱由檢和離算第813章 沒錢給王爺交租?你可以賣兒賣女嘛第358章 趕緊投降,投降給分地!第15章 張好古的背景有多硬,全靠腦補!第419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史可法可比張好第25章 不裝了,我是皇帝,我攤牌了!第33章 神奇的蛤蟆!第212章 請聖旨,動孔家!第479章 分裂南方讀書人,朱由校賜婚!第86章 因禍得福,投奔張好古,剎那天地寬!第700章 他們,是大明的忠臣吶!第28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229章 血債血環,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跑不第385章 暴怒的皇太極:努爾哈赤,你狗日的第99章 人人皆知,人人不言,只有師傅說點真第771章 大明民間經濟實力的大爆發!第440章 《誰,是大明的脊樑》第85章 朱由校:朕是打不倒,摧不垮的硬漢子第180章 武定侯死罪!武定侯一脈廢爵!第781章 臥槽,漕運真給你廢了?第133章 東林黨人大分裂,葉向高和趙南星打第888章 萬稅,萬稅,萬萬稅!第238章 跳腳的東林黨,二百萬兩銀子的買賣第655章 引寇自重,黔國公,我勸你善良!第152章 什麼叫仁君聖主啊?(後仰)第756章 顫抖吧!南洋,天朝上國回來了!第717章 換內閣!第547章 張好古,自今日起,我與你恩斷義絕第109章 生機勃勃,萬物競發之境界!第881章 氣抖冷的崇禎,就是要亡國了,東林第35章 魚兒上鉤!第445章 別跟張好古比狠,他對自己動刀子比第343章 新軍上門:對謀逆之臣客氣什麼?開第492章 皇上仁政,善政待我,我縱然粉身碎第780章 打工人,打工魂,百萬之衆?翻手覆第142章 八百里加急,大明朝堂炸鍋!第130章 趙老爺家分地嘍!第343章 新軍上門:對謀逆之臣客氣什麼?開第677章 狗皇帝到河南了!第574章 亂拳打死周翰林第152章 什麼叫仁君聖主啊?(後仰)第73章 有堯舜一樣的君主,纔會有堯舜一樣的第90章 宋時洪太尉放一百零八魔星,今日張好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409章 大開城門,喜迎王師!第82章 新政組合拳,把御史當狗!第471章 朱由校:來,朕給你們瞧瞧,什麼叫第688章 李大善人與張小婉第724章 老摳周奎——給崇禎十兩,花幾百萬第407章 政治宣傳起效果,遼東百姓大規模移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66章 給大明的官員制定一個KPI!第340章 新軍的待遇,羨慕哭了的京師三大營第707章 京津馳道計劃第807章 六十藩合戰,流血的東瀛第292章 努爾哈赤大閱兵——轟!第811章 蜀王:泥腿子祖輩少交的租子,這一第67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196章 爲了一個妓女,要殺我一個伯爵之子第80章 當他們罵你昏君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是第622章 不能反啊,反了,地就沒了!第90章 宋時洪太尉放一百零八魔星,今日張好第534章 觸目驚心!第407章 政治宣傳起效果,遼東百姓大規模移第414章 捷報頻頻,朱由校的大驚喜!第427章 割袍斷義,恩斷義絕!第249章 喬遷新居,張氏榮耀,風頭無兩!第454章 炮轟孔府!第53章 剝皮充草, 百姓圍觀!第872章 備戰山海關,暗渡陳倉出山東!第747章 大轉變,大明士紳商賈迫不及待的想第13章 魏公公震驚了第682章 千古仁君,唯此一人!第595章 從良?範大人,你也不想你盜取皇上第623章 民心在我,四萬蒙古男人齊卸甲!第879章 幹崩二十萬,大破崇禎!第226章 血債,不共戴天!第259章 抄家,抄出了八百萬兩銀子!第854章 加速,加速,加速到人民覺醒!第520章 國之棟樑!第281章 狠狠羞辱,福王遊街!第65章 不怕苦,不怕累,要爲大明的江山社稷第476章 東林書院,騎臉輸出,我在山東過的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
第882章 天下大亂,誰爲蛟龍?誰爲真龍?第644章 草原決戰,明軍威武第352章 這一天,大明終於回想起了,曾經被第319章 合圍,困死努爾哈赤!第40章 魏公公堵門敲詐!第170章 朱由校放大招,糧價血崩?第377章 你狗日的,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445章 別跟張好古比狠,他對自己動刀子比第479章 分裂南方讀書人,朱由校賜婚!第133章 東林黨人大分裂,葉向高和趙南星打第190章 再苦一苦功勳,讓他們帶頭交稅!第516章 周王捐地!第538章 太祖遺風今猶在!第781章 臥槽,漕運真給你廢了?第347章 還提丹書鐵券?朕說了,它不好使!第783章 周奎:要不讓信王妃和朱由檢和離算第813章 沒錢給王爺交租?你可以賣兒賣女嘛第358章 趕緊投降,投降給分地!第15章 張好古的背景有多硬,全靠腦補!第419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史可法可比張好第25章 不裝了,我是皇帝,我攤牌了!第33章 神奇的蛤蟆!第212章 請聖旨,動孔家!第479章 分裂南方讀書人,朱由校賜婚!第86章 因禍得福,投奔張好古,剎那天地寬!第700章 他們,是大明的忠臣吶!第28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229章 血債血環,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跑不第385章 暴怒的皇太極:努爾哈赤,你狗日的第99章 人人皆知,人人不言,只有師傅說點真第771章 大明民間經濟實力的大爆發!第440章 《誰,是大明的脊樑》第85章 朱由校:朕是打不倒,摧不垮的硬漢子第180章 武定侯死罪!武定侯一脈廢爵!第781章 臥槽,漕運真給你廢了?第133章 東林黨人大分裂,葉向高和趙南星打第888章 萬稅,萬稅,萬萬稅!第238章 跳腳的東林黨,二百萬兩銀子的買賣第655章 引寇自重,黔國公,我勸你善良!第152章 什麼叫仁君聖主啊?(後仰)第756章 顫抖吧!南洋,天朝上國回來了!第717章 換內閣!第547章 張好古,自今日起,我與你恩斷義絕第109章 生機勃勃,萬物競發之境界!第881章 氣抖冷的崇禎,就是要亡國了,東林第35章 魚兒上鉤!第445章 別跟張好古比狠,他對自己動刀子比第343章 新軍上門:對謀逆之臣客氣什麼?開第492章 皇上仁政,善政待我,我縱然粉身碎第780章 打工人,打工魂,百萬之衆?翻手覆第142章 八百里加急,大明朝堂炸鍋!第130章 趙老爺家分地嘍!第343章 新軍上門:對謀逆之臣客氣什麼?開第677章 狗皇帝到河南了!第574章 亂拳打死周翰林第152章 什麼叫仁君聖主啊?(後仰)第73章 有堯舜一樣的君主,纔會有堯舜一樣的第90章 宋時洪太尉放一百零八魔星,今日張好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409章 大開城門,喜迎王師!第82章 新政組合拳,把御史當狗!第471章 朱由校:來,朕給你們瞧瞧,什麼叫第688章 李大善人與張小婉第724章 老摳周奎——給崇禎十兩,花幾百萬第407章 政治宣傳起效果,遼東百姓大規模移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66章 給大明的官員制定一個KPI!第340章 新軍的待遇,羨慕哭了的京師三大營第707章 京津馳道計劃第807章 六十藩合戰,流血的東瀛第292章 努爾哈赤大閱兵——轟!第811章 蜀王:泥腿子祖輩少交的租子,這一第67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196章 爲了一個妓女,要殺我一個伯爵之子第80章 當他們罵你昏君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是第622章 不能反啊,反了,地就沒了!第90章 宋時洪太尉放一百零八魔星,今日張好第534章 觸目驚心!第407章 政治宣傳起效果,遼東百姓大規模移第414章 捷報頻頻,朱由校的大驚喜!第427章 割袍斷義,恩斷義絕!第249章 喬遷新居,張氏榮耀,風頭無兩!第454章 炮轟孔府!第53章 剝皮充草, 百姓圍觀!第872章 備戰山海關,暗渡陳倉出山東!第747章 大轉變,大明士紳商賈迫不及待的想第13章 魏公公震驚了第682章 千古仁君,唯此一人!第595章 從良?範大人,你也不想你盜取皇上第623章 民心在我,四萬蒙古男人齊卸甲!第879章 幹崩二十萬,大破崇禎!第226章 血債,不共戴天!第259章 抄家,抄出了八百萬兩銀子!第854章 加速,加速,加速到人民覺醒!第520章 國之棟樑!第281章 狠狠羞辱,福王遊街!第65章 不怕苦,不怕累,要爲大明的江山社稷第476章 東林書院,騎臉輸出,我在山東過的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