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崇禎的倒行逆施,回來了,都回來了

十二月的遼東,已經白雪飄飄。

時值一六三四年,小冰河期已經展露崢嶸,遼東大雪紛飛天氣奇寒無比。

而瀋陽城中,大同黨人們齊聚徐光啓家,爲這位大明的工部尚書送行。

徐光啓是明末少有的集科學家、農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學家,他不僅僅是大明的瑰寶,更是華夏的瑰寶。

徐光啓這些年所做的貢獻尋常百姓可能不怎麼知曉,但大同黨人都很清楚,天啓中興的盛世種種,背後都有着徐光啓默默無聞的貢獻。

這是一位不喜名利的大才,更是張好古他們少有的知心人。

徐光啓家中已經佈置好靈堂,張好古看着靈牌和棺槨,忍不住嘆了口氣,他在這個世界上能隨心交流的朋友,又少了一位。

仔細算算,自己眼下還有多少朋友呢?

張好古哀慼的看着靈牌,神情滿是悲傷,徐光啓這幾年看似默默無聞,但徐光啓所做的貢獻卻是驚天動地的,這些是能促進華夏發展,是可以傳承下去留給後人夯實基礎的財富根基。

盧象升說道:“徐老不要風光大葬,只要求一副薄棺可以裹屍。”

張好古點了點頭:“雖然這樣說着,但徐老的功績和事蹟都要切切實實的記載下來,生前徐老不重名利俯首農桑,這逝後總不能讓徐老繼續如此了。”

黃宗羲走上前來:“徐老已經走了,明公還是節哀吧。”

張好古問道:“徐老的家眷,一定要照顧好,徐老作出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這是一位真正的大同黨人,一位真正心懷天下的仁者。徐老家眷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需求,儘量都要滿足,不能讓人說我們這人剛走,茶就涼了。”

黃宗羲說道:“明公放心,學生明白。”

關於徐光啓的事蹟,很快在瀋陽城傳開,隨後是周圍各地,等當徐光啓出殯當日,大批百姓趕來爲徐光啓送行。

遼東的百姓懂得不多,不知道什麼數學,什麼軍器,但老百姓知道徐光啓研究的是風調雨順,是四季時節,研究的是怎麼讓老百姓能吃飽飯,研究的是怎麼利用遼東的水利讓老百姓能豐衣足食,家有餘糧.

老百姓很單純,也很樸實。

老百姓知道徐光啓做的都是爲天下百姓好的事情,這就是善人,是值得大家送行的好官。

於是這一日,瀋陽及周遭數萬百姓來爲徐光啓送行。

徐光啓的棺槨被他的弟子們擡着放在四匹馬拉的馬車上,周圍有一隊騎士進行護衛,張好古等人親自扶靈,大同社用最高的榮譽來爲徐光啓送行,直至將其棺槨送入瀋陽城外天柱山。

這裡本來是努爾哈赤的福陵所在,可惜修建了沒幾年,大清國都沒了,這裡被大明接手,原本修葺建造的建築設施也都被保留下來,經過改造後,成爲了全新的陵園。

徐光啓第一位入葬天柱山陵園,張好古的要求就是立碑作傳,將徐光啓的事蹟流傳千古。

而在徐光啓辭世後,張好古再一次召開會議,一方面是號召大家向徐光啓學習,多做實事,二是要在瀋陽建設一所全新的學院,名字已經定下了:光啓農學院。

張好古不僅要建設一所以徐光啓名字來命名的農學院,還派使者去京師彙報,希望朱由檢能懂事一點,給徐光啓追贈一番。

而朱由檢對徐光啓還真沒什麼惡感,加上張好古親自來信,所以朱由檢給徐光啓追贈了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等一系列頭銜,給了徐光啓極高的待遇。

而徐光啓的墓碑也就成了: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贈少保太保工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徐文定公墓闕。

張好古親自題文物元勳、熙朝國輔,王佐儒宗。

張瑞圖提輓聯:治歷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

應對的都是徐光啓在農業、軍事、水利等方面的成就,可謂完美概括了徐光啓的畢生功績。

而崇禎元年,也在徐光啓溘然長逝中宣告結束。

崇禎元年結束,崇禎二年到來,新的一年開始,也是朱由檢正式親政掌權的第一年。

身爲大明的皇帝,朱由檢已經迫不及待要宣告自己的施政理念了。

於是在新年早朝之上,朱由檢直接宣佈自己會恢復祖制,敬天尊祖,讓大明朝回到正軌上來。

這一系列發言直接讓舊黨的官僚們和勳貴們興奮的叩首直呼“吾皇萬歲”!

什麼是好皇帝啊,這就是好皇帝!

知道大傢伙纔是大明朝的中流砥柱,知道大傢伙過得苦,憋屈了十年,終於要給大傢伙一個發泄賺錢的機會了!

而作爲廢新法,效祖法的第一條,朱由檢就是宣佈取締新軍,恢復衛所制。

日後大明沒有新軍這一說了,大家都是大明的兵,自然都是衛所營兵。

而取締了新軍,那新軍原有的待遇自然也是全部廢除。

而朱由檢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他認爲朝廷養着這麼多全職士兵太浪費了。

“朕翻看前朝公文,當年養四十七萬新軍,朝廷每年支出的銀兩高達數百萬!”

“訓練、火器消耗、糧餉、補貼.一樁樁一件件,朕看的是觸目驚心啊!”

“昔年太祖養百萬兵而不耗一文,爲何朝廷如今養四十七萬兵需要花這麼多錢?”

“每日操練,三日一小訓,五日一拉練,每月還要比武,每年還要演武,這消耗的軍械能不多嗎?這種種開支,朝廷每歲要額外支出多少錢?”

“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也到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了,朕覺得沒必要再花費如此多銀兩了,還是恢復衛所制,讓兵士自行耕地就食的好。如此一來朝廷每歲可節約數百萬銀兩,這筆錢做什麼不好?”

面對朱由檢提出來的廢除新軍恢復衛所的想法,舊黨羣臣立刻表示贊同。

是啊,新軍這東西天生就是克他們這些人的,自從新軍建立以來,是打了不少勝仗,可這樣一支新軍擺在那裡,羣臣也害怕啊,畢竟新軍一開始見血就是拿貪官污吏來練手的,這誰不害怕?

如果把新軍取締了,那大家不僅能睡覺睡得安穩,而且日後也少了威脅,也不用害怕朝廷了,這是大好事啊。

於是舊黨羣臣紛紛表示贊同,認爲就該廢除新軍,大明的天下里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東西存在,就像當初勳貴和羣臣坑死戚家軍一樣,如今新軍已經嚴重影響到勳貴和羣臣的利益了。

見羣臣都表示贊同,朱由檢也認爲自己這個想法是對的。

皇帝上位總要展現一下自己的施政抱負,先廢除新軍宣佈恢復祖制,天下百姓必然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仁善的,純孝的好皇帝!

孫承宗雖然有心反對,但他卻根本沒機會開口,只能眼睜睜看着聖旨下發。

而孫傳統知道這個消息後,屢次上書希望朱由檢撤回成命,可他的上書壓根就沒送到朱由檢桌子上去,早被人攔下來了。

溫體仁和朱純臣等人見孫傳庭這麼固執的不斷上書,也是忍不住了,他們也不能一直這麼壓着孫傳庭的上書,只得去找孫承宗,希望這位舊黨的文武擔當來勸一勸:“次輔啊,這孫傳庭屢次上書希望陛下收回成命,是不是不太好?”

“陛下已經下達的聖旨,怎麼能輕易收回?而且廢除新軍改爲舊制,對他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害啊,他爲什麼非要反對呢?難道這不是對大家都有利的事情嗎?”

孫承宗無悲無喜的看着朱純臣:“對大家都有利,對朝廷,對天下就有利嗎?廢除新軍,朝廷唯一能打的軍隊被罷黜,那將來出了問題,朝廷又該怎麼應對?”

溫體仁哈哈一笑:“次輔您過慮了,大明在陛下的治下可謂盛世太平,怎麼可能會有災禍,莫要庸人自擾了。這些言論也不要亂說,這崇禎盛世,怎麼會有問題呢。”

見狀孫承宗也不想說什麼了,他這個次輔如今就是個擺設,他也懶得去爭論這些,最後孫承宗只是默默給孫傳統去了一封信,勸他不要繼續上書了,不然那些人不會輕易繞過他。

而孫傳庭收到孫承宗的信後氣的直接破口大罵:“一羣誤國的奸臣!這不是要我大明自廢武功嗎?大明賴以威震天下的新軍沒了,那周遭藩國異邦能不生異心嗎?這些奸臣,只顧自己,誰想過大明?”

孫傳庭知道自己的上書都被扣下後,就感覺失望了,他很悲哀的發現,新黨才離開多久啊,大明又是妖氣橫生羣魔亂舞,他感覺自己非常的無力,最後也值得罷休。

他還能如何?只能是勉強帶好自己手底下的兵馬,爲大明保存一點力量了。

而新軍將士們知道自己曾經的待遇都被廢除後,也是一陣慌亂,但崇禎還是說會給他們按照衛所待遇來發放錢糧,只不過日後待遇沒那麼高,但還能吃飽飯,而且不用頻繁操練演武了等等。

對此新軍將士們將信將疑,可他們畢竟已經是三大營的兵了,眼下也只好聽朝廷的聖旨辦事,但心中的疑惑和擔憂卻是揮之不去的。

廢新法,廢新軍後,朱由檢見沒人反對自己,便知道這是“天下苦新法新黨久矣”的表現,大家早就看不慣新法新黨了,祖宗的舊制纔是好的!

朱由檢並不傻,孫承宗也好,錢謙益也好,都說過新軍新法的好處。

但孫承宗和錢謙益不明白,新軍新法,那都是天啓朝的東西,不是他崇禎朝的東西!

如今是崇禎朝,朱由檢自然不可能蕭規曹隨,他要把天啓朝和崇禎朝區分開來。

天啓朝實行新法,他就要推動祖制舊法;天啓朝廢衛所練新軍,不斷征戰,他就要廢新軍恢復衛所,刀劍入庫馬放南山;天啓朝以新黨執政,而他必須以舊黨執政。

如此他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和權威不受到威脅,朱由檢很清楚,他需要一支可以運用指揮的力量,而這支力量必然不是新黨和新軍,既然如此,他也只能恢復三大營,同時再恢復老朱家的忠誠舊部,勳貴的力量。

很快,朱由檢再次下達聖旨,宣佈恢復貴族們的舊有待遇,將一大批天啓朝廢爲庶人的貴族再次官復原職恢復爵位歸還田宅,而這些勳貴自然感動無比,一個個對着朱由檢是不斷叩首表達自己的忠心。

對於這些勳貴們的表現,朱由檢很是得意。

朱由檢很清楚天啓朝有新軍和大將,他沒有那麼多大將,自然需要這些家傳武略的勳貴來爲他帶領軍隊。

把曾經的新軍變成忠誠皇帝的三大營,然後恢復貴族們的待遇,把那些被廢黜的貴族重新提拔上來,這些貴族必然對自己感恩戴德成爲皇帝的死忠。

因爲是自己給他們地位,他們必須保護自己來維護他們的利益和地位。

朱由檢一口氣恢復了大批貴族的地位,歸還給他們宅院和奴僕,而這些勳貴也被朱由檢趁機安插進三大營,成爲掌控三大營兵馬的實際指揮官,這些勳貴自然知道自己的地位來自於誰,一個個都對朱由檢表着忠心。

而身爲成國公,靖難老臣朱能的子嗣後裔,朱純臣這個同爲老朱家的人自然得到了朱由檢的重用,不僅恢復成國公的爵位,歸還田宅,朱由檢還賞賜了朱純臣一大筆錢,並委任朱純臣領五軍都督府,掌握京師三大營。

朱純臣自然是感激涕零,表示會爲皇帝陛下帶好兵馬,讓皇帝陛下高枕無憂。

對此朱由檢更是自得,他覺得自己的一系列操作可比自己那皇兄朱由校強多了,看看自己,這一上來就把軍權和人事掌握在了自己手裡,已經大權在握了,自己這樣的皇帝,古往今來有幾個?

然而朱由檢還沒高興多久,他就突然發現,這朝中的舊黨,竟然大部分都是江浙地區的人!

這讓朱由檢瞬間意識到了問題:如果舊黨都是江浙地區的人,那麼以朋黨鄉黨爲利益體的舊黨,和新黨有什麼區別?

都是一樣的勢大,那自己這個皇帝怎麼辦?

畢竟這內閣裡可不少人都是江浙出身啊。

於是朱由檢很快發動他那聰明的大腦,想到了新的辦法:廢吏考,恢復科舉,開恩科!

科舉還是有好處的,一次科舉中舉的人就自然形成一個山頭派系,雖然科舉也看地域,但還有恩師,有皇帝摻和呢。

朱由檢認爲恢復科舉更利於自己掌權,開恩科後的士子可是自動成爲皇帝的家臣,要叫皇帝恩師的。

無論是從君臣角度還是師徒角度,朱由檢都是那些士子的主子,這纔是真正御下的智慧啊!

更何況朱由檢還打算趁這個機會多錄取點其他地域的士子和江浙一帶爭一爭,畢竟羣臣鬥起來了,皇帝就可以安穩了。

很快,朱由檢宣佈廢除吏考恢復科舉,並於秋季開恩科,取士天下才子。

此消息一出,不少士子才子都聞風而動,開恩科!

這可是成爲天子門生的好機會啊,成了天子門生害怕日後沒有高官厚祿嗎?

如今朱由檢廢新法,廢新軍,恢復舊制,恢復勳貴們的爵位待遇等等一系列操作下來,又加上恢復科舉,對天下的地主士紳進行安撫,已經讓人們看的很清楚,朱由檢是要走回頭路的。

回頭路固然不咋的,但大家都有利益啊。

因此天下的士人也好,地主士紳也好,紛紛支持,表示這是仁政,是仁君明君纔有的爲政舉措,並廣派水軍去散播,還刊印報紙,好讓朱由檢知道大家都是支持他的,一定要好好幹啊。

而得到了四方反饋的朱由檢更是認爲自己所做的沒有問題,他很快又下達了新的旨意,恢復孔家衍聖公的地位,把孔府還給孔家,讓孔家繼續執掌曲阜。

這下那些在農場裡的孔家老爺們可是真的喜極而泣了,當場就興奮的抽過去了好幾個。

很快孔家老爺們就脫去身上的粗布衣服,換上華貴漂亮的服飾,打扮的正氣凌然的模樣,前往京師謝恩,他們可是真的要好好謝謝朱由檢,不然他們可能要在農場裡幹一輩子了!

新政沒了,新軍沒了,吏考沒了,勳貴官僚再次騎在了百姓頭上,地主士紳也重新支棱起來,加上開科舉,恢復孔家地位,朱由檢的一系列舉措在舊黨文人士子和地主士紳看來就是千古名君!

大明也就一個仁宗一個孝宗,至於憲宗?

那是什麼?

還是孝宗好,乖乖聽大家的話,這不就有了弘治中興嗎?

至於天啓中興?盛世大明?

老爺們遲早讓筆桿子黑死他!

於是在文人士子和地主士紳這些既得利益者的鼓吹下,在勳貴官僚這些封建權貴的奉承下,朱由檢感覺自己真的是堪比孝宗的千古仁君了。

很快,朱由檢又下達了一個寬慰人心的好消息:反貪局,崇禎朝也不需要了,大明有御史和檢察院就夠了!

這個好消息簡直是重大利好,讓原本還有些擔憂的官僚權貴們一個個是驚喜萬分!御史們也是沒料到自己還能有掌權的一天。

反貪局沒了,那就相當於枷鎖鐐銬沒了,大傢伙真的可以過上爲所欲爲的好日子了!

崇禎皇帝,果然是好人啊!

第832章 誅滅多鐸,盡覆遼陽韃虜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329章 凌遲,誅九族,論功行賞!第157章 布價暴跌,汪文言虧到親媽爆炸!第382章 遼西,努爾哈赤叫門!第47章 拉狗皇帝下水!第384章 捷報入京,驚喜的朱由校,缺德的張第754章 大明水師下南洋,凡日月所照皆爲明第144章 捷報入京!第172章 水太涼,汪文言自殺!第573章 讓百姓審判翰林,朕倒要看你如何馭第451章 暴怒的朱由校和張好古,孔家你事兒第39章 我們,好像,是被欺騙了!第728章 天啓十一年,一個新時代正在宣告它第558章 還俗狂潮!第108章 大明朝堂炸鍋了,這狗皇帝到底想要第13章 魏公公震驚了第157章 布價暴跌,汪文言虧到親媽爆炸!第248章 整個大明,自朱元璋開始有此殊榮者第316章 城頭之上斬阿敏,張皇后要生產了!第493章 大同書院的見聞,寒門讀書人的震撼第763章 大明奉行王道,友善和尊重,比刀劍第871章 整軍,出兵,爭奪天下第388章 張好古不死, 大家都要死!第550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794章 小國膽大欺天,狼子野心,當遣王師第180章 武定侯死罪!武定侯一脈廢爵!第295章 再給努爾哈赤下個毒,八大晉商一網第519章 河南大治!第181章 丹書鐵券?朕覺得它沒用!第582章 好傢伙,大明正統在後金!第741章 一戰定乾坤,大明海上時代的到來!第411章 六十熊變五十兇,東江軟腳蝦(×)第163章 錦衣衛——天子親兵(×)人民公僕第702章 什麼叫巔峰大明將士啊!(後仰)第313章 決戰開始,數百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第249章 喬遷新居,張氏榮耀,風頭無兩!第83章 今天讓我們公佈家財,明天你想幹什麼第563章 五年之間,五倍糧食增產!第507章 利益往來盤根錯節?那就全都清理一第38章 有錢好辦事兒,東林黨上鉤!第400章 鞭撻蒙古特使,朱由校裝逼!第848章 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 贊拜不明!第661章 熱氣球,天罰!第630章 大汗開戰了,大汗跑路了!第192章 脫胎換骨,掃黑除惡錦衣衛!第250章 舉報,張好古的大危機!第278章 你也配儀仗?囚車耳!第63章 盧象升和孫傳庭!第654章 朱由校大開眼界, 大明震動!第330章 內閣首輔大學士,太子少師,吏部尚第904章 西北中原大旱,大同和百姓的軍民魚第612章 明軍出塞,打出成祖的威風!第306章 大明如果換個皇帝,是不是就沒有這第615章 1629年的火箭車見過沒?第647章 捷報抵京,張公有後,我大明雙喜臨第610章 恢復成祖榮光!第262章 朱由校的勝利,事實勝,新政利國利第116章 狗官,該殺!第835章 皇太極請降:小國蠻王向大明乞降第699章 刺王殺駕!第132章 氣急敗壞趙南星,東林黨內訌!第153章 官員財產上報,狗皇帝強買強賣!第625章 天啓九年,一邊打仗,一邊還能這麼第870章 逼反張好古?第824章 人心惶惶,股市崩盤,天下動盪!第658章 三月之內,蕩平安南!第339章 朱由校的憤怒:勳貴吸血兩百年,也第565章 讓這些泥腿子知道什麼叫做尊卑有序第175章 揚州瘦馬,守株待兔!第204章 幕後真兇,浮出水面!第370章 大明獨一號的皇帝,親自參與救災,第178章 朕欲容之彼蒼者天豈能容乎?罪該萬死第273章 百姓,朕的的骨肉子民,親王,跟朕第620章 大明轟動,如此功績,便是成祖,亦第899章 明軍,呵呵,明軍第217章 聖旨是吧?來,現場給你寫一份!第238章 跳腳的東林黨,二百萬兩銀子的買賣第363章 當年朱元璋在這裡斬了李善長,今天第595章 從良?範大人,你也不想你盜取皇上第836章 人民的公審,清掃漢奸!第706章 鐵路開,大規模融資的開始!第430章 正是因爲朕重用史可法,纔有此祥瑞第392章 鐵絲網,結硬寨,打呆仗,新軍戰法第770章 市場飽和了?那就搞個大明版雙十一第251章 科舉舞弊,東窗事發!第371章 大災大難,跳樑小醜蹦的歡第22章 張好古的考卷,不予錄取?第12章 這個張好古,真是非同凡響!第473章 萬衆歡呼,千年毒瘤就此剷除!第22章 張好古的考卷,不予錄取?第645章 蒙古暴亂,拼死也要讓皇太極付出代第577章 天啓新政,不拘一格降人才!第732章 蒙古人的大震撼,大明的怎麼就這麼第211章 往東林黨的心臟上插刀子!第516章 周王捐地!第685章 廢祖制,建水師,聯西域,狗皇帝的第588章 真正的戰場,在遼南!第38章 有錢好辦事兒,東林黨上鉤!第391章 東江軍反了,東江軍被平定了!
第832章 誅滅多鐸,盡覆遼陽韃虜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329章 凌遲,誅九族,論功行賞!第157章 布價暴跌,汪文言虧到親媽爆炸!第382章 遼西,努爾哈赤叫門!第47章 拉狗皇帝下水!第384章 捷報入京,驚喜的朱由校,缺德的張第754章 大明水師下南洋,凡日月所照皆爲明第144章 捷報入京!第172章 水太涼,汪文言自殺!第573章 讓百姓審判翰林,朕倒要看你如何馭第451章 暴怒的朱由校和張好古,孔家你事兒第39章 我們,好像,是被欺騙了!第728章 天啓十一年,一個新時代正在宣告它第558章 還俗狂潮!第108章 大明朝堂炸鍋了,這狗皇帝到底想要第13章 魏公公震驚了第157章 布價暴跌,汪文言虧到親媽爆炸!第248章 整個大明,自朱元璋開始有此殊榮者第316章 城頭之上斬阿敏,張皇后要生產了!第493章 大同書院的見聞,寒門讀書人的震撼第763章 大明奉行王道,友善和尊重,比刀劍第871章 整軍,出兵,爭奪天下第388章 張好古不死, 大家都要死!第550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794章 小國膽大欺天,狼子野心,當遣王師第180章 武定侯死罪!武定侯一脈廢爵!第295章 再給努爾哈赤下個毒,八大晉商一網第519章 河南大治!第181章 丹書鐵券?朕覺得它沒用!第582章 好傢伙,大明正統在後金!第741章 一戰定乾坤,大明海上時代的到來!第411章 六十熊變五十兇,東江軟腳蝦(×)第163章 錦衣衛——天子親兵(×)人民公僕第702章 什麼叫巔峰大明將士啊!(後仰)第313章 決戰開始,數百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第249章 喬遷新居,張氏榮耀,風頭無兩!第83章 今天讓我們公佈家財,明天你想幹什麼第563章 五年之間,五倍糧食增產!第507章 利益往來盤根錯節?那就全都清理一第38章 有錢好辦事兒,東林黨上鉤!第400章 鞭撻蒙古特使,朱由校裝逼!第848章 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 贊拜不明!第661章 熱氣球,天罰!第630章 大汗開戰了,大汗跑路了!第192章 脫胎換骨,掃黑除惡錦衣衛!第250章 舉報,張好古的大危機!第278章 你也配儀仗?囚車耳!第63章 盧象升和孫傳庭!第654章 朱由校大開眼界, 大明震動!第330章 內閣首輔大學士,太子少師,吏部尚第904章 西北中原大旱,大同和百姓的軍民魚第612章 明軍出塞,打出成祖的威風!第306章 大明如果換個皇帝,是不是就沒有這第615章 1629年的火箭車見過沒?第647章 捷報抵京,張公有後,我大明雙喜臨第610章 恢復成祖榮光!第262章 朱由校的勝利,事實勝,新政利國利第116章 狗官,該殺!第835章 皇太極請降:小國蠻王向大明乞降第699章 刺王殺駕!第132章 氣急敗壞趙南星,東林黨內訌!第153章 官員財產上報,狗皇帝強買強賣!第625章 天啓九年,一邊打仗,一邊還能這麼第870章 逼反張好古?第824章 人心惶惶,股市崩盤,天下動盪!第658章 三月之內,蕩平安南!第339章 朱由校的憤怒:勳貴吸血兩百年,也第565章 讓這些泥腿子知道什麼叫做尊卑有序第175章 揚州瘦馬,守株待兔!第204章 幕後真兇,浮出水面!第370章 大明獨一號的皇帝,親自參與救災,第178章 朕欲容之彼蒼者天豈能容乎?罪該萬死第273章 百姓,朕的的骨肉子民,親王,跟朕第620章 大明轟動,如此功績,便是成祖,亦第899章 明軍,呵呵,明軍第217章 聖旨是吧?來,現場給你寫一份!第238章 跳腳的東林黨,二百萬兩銀子的買賣第363章 當年朱元璋在這裡斬了李善長,今天第595章 從良?範大人,你也不想你盜取皇上第836章 人民的公審,清掃漢奸!第706章 鐵路開,大規模融資的開始!第430章 正是因爲朕重用史可法,纔有此祥瑞第392章 鐵絲網,結硬寨,打呆仗,新軍戰法第770章 市場飽和了?那就搞個大明版雙十一第251章 科舉舞弊,東窗事發!第371章 大災大難,跳樑小醜蹦的歡第22章 張好古的考卷,不予錄取?第12章 這個張好古,真是非同凡響!第473章 萬衆歡呼,千年毒瘤就此剷除!第22章 張好古的考卷,不予錄取?第645章 蒙古暴亂,拼死也要讓皇太極付出代第577章 天啓新政,不拘一格降人才!第732章 蒙古人的大震撼,大明的怎麼就這麼第211章 往東林黨的心臟上插刀子!第516章 周王捐地!第685章 廢祖制,建水師,聯西域,狗皇帝的第588章 真正的戰場,在遼南!第38章 有錢好辦事兒,東林黨上鉤!第391章 東江軍反了,東江軍被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