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敢問九鼎何在

浦子口城外屍橫遍野,雪花飄在凌亂的屍首上,分外肅殺淒涼。地上一面倒下的大旗,上面的“明”字已在泥污積雪中模糊不清。

一個帶着寬檐帽的士卒拼命地在雪地裡奔跑,不慎踢到了一具屍體,撲倒在地。他馬上翻過身來,瞪着驚恐的眼睛看着呼嘯而來的鐵馬,他雙手按在背後的雪地上,兩腳亂蹬,往後挪動身體。

寫着“高陽王”的大旗飄來,當前一匹大褐馬上,全身鐵甲的朱高煦提着櫻槍向地上的士卒刺來。但櫻槍卻猛地收住,朱高煦在馬背上大聲道:“投降,可免一死!”

“將軍饒命!”士卒終於喊出聲來。

朱高煦遂收了櫻槍。士卒從仰坐的姿勢翻過來,跪伏在地,磕頭道:“謝將軍不殺之恩,謝不殺之恩!”

朱高煦道:“我是高陽郡王。”

遠處黑壓壓一片人馬中傳來了此起彼伏的吶喊聲:“高陽王威武!高陽王威武……”

朱高煦回頭看去,濃眉微微一皺。

旁邊的圓臉糙漢道:“王爺之功,將士們都看得見!早上大軍戰不利,幸得有王爺擊潰官軍精騎,不然燕王大軍如何能四面圍攻擊敗盛庸?”

朱高煦不語,也不再去追擊潰兵了,便收兵向中軍大陣過去。

不多時,燕王提着血淋淋的明劍拍馬上來了,朱高煦上前抱拳道:“稟父王,盛庸軍全部潰散了,諸馬隊還在追擊!”燕王嘆道:“此役俺兒居功至偉!”

朱高煦馬上說道:“皆因咱們家父子同心,父王坐鎮中軍、兒臣衝殺陷陣,此乃靖難軍贏了官軍、乃父王贏了盛庸!”

燕王望着他,十分滿意地點點頭。

幾個大將陸續趕來,紛紛恭賀燕王大勝,朱能張着大嘴嚷嚷道:“此戰之後,官軍無人了!”

燕王策馬跑了一陣,轉頭望着浩瀚的大江水面。

這時鄭和沉聲道:“去年高陽王與奴婢等在京師未能赴約、沒見到陳瑄。但彼時城中到處都是人,拿着高陽王的畫像搜查。陳瑄必定能猜到是怎麼回事,也能明白咱們的誠意。王爺勿憂,陳瑄應該會來投降!”

話音剛落,大夥兒便見遠處的江面上風帆如雲,大片船隻向江北來了。

不到半個時辰,便有武將前來稟報道:“王爺,官軍都督僉事陳瑄,率大江水師來降!”

“哈哈哈……”燕王忽然便仰天大笑,眉頭也舒展開來,周圍也一片慶賀一聲,“俺師剋日可渡大江!”

燕王笑罷,調轉馬頭,在朱高煦的肩膀拍了兩下,說道,“若無高煦,俺焉能過江?”

衆人似乎都覺得此時朱高煦會得意忘形,不料朱高煦卻十分陳懇真心地迴應道:“兒臣若非父王之子,現在不知在哪裡賣草鞋哩!世上之恩,何以能比父母之恩?”

“哈哈哈!”衆將又是一陣鬨然大笑。

燕王用劍指天,張開雙臂彷彿在擁抱整條大江,躊躇之意寫在臉上。他將要擁抱的不止是大江,而是整個天下,十幾個布政使司、一千多個縣,億兆臣民。

……陳瑄率水師投降,大江已無險可守,朝野震動。

監察御史連楹彈劾左都督徐增壽:交好陳瑄,勾結燕逆。徐增壽當廷辯解,但怒不可遏的皇帝朱允炆,拿起劍,親手將徐增壽刺死在廟堂上!

徐增壽雙手捂着肚子,血從指間冒出來,仰倒在血泊中,一臉不甘心地望着大殿的金頂,掙扎了好一陣不動了,眼睛仍然沒能閉上。

衆臣離開皇城時,在東華門外,方孝孺把馬繮遞給一個孩兒,迎面走向連楹。這時連楹才發現那牽馬的不是個孩兒,卻是個侏儒。

方孝孺看了一眼連楹,便循着目光回了一下頭,抱拳道:“他是我的養子方忠義。”接着方孝孺便盛讚道:“連御史鐵骨錚錚,忠心直言,叫人佩服萬分。”

連楹道:“在其位謀其政而已!我既爲監察御史,彈劾朝中不軌之臣,豈非本分?豈能因誰身居高位就怕了?”

就在這時,一個義憤填膺的聲音道:“眼下還真是有很多人怕了!若諸臣皆恪守本分,國家何至於此?”

連楹循聲看去,原來是御史大夫景清。連楹便道:“社稷有難,唯死而已,何懼之有?”

“好!好一個何懼之有!”景清道,“社稷有難,我與連公同死,以報皇恩!”

方孝孺也忙道:“算上我一個。”

三個人頓時神情慷慨,一齊相互拱手相拜,以示敬佩之情。

……

燕師渡過大江,鎮江等諸城守將不戰而降。盛庸聚集殘兵,在高資港拒敵。朱高煦率一萬騎衝出,發現這股官軍完全禁不起衝,鐵騎洶涌猛衝過去,還沒到陣前、官軍許多士卒就棄戈跑了!不到兩刻時間朱高煦便將盛庸大陣前後左右分割,盛庸軍大敗。等燕師主力趕到高資港時,官軍已成一亂亂兵。

沿路又遇到了一些零星抵抗、但燕師鐵騎銳不可當,一路勢如破竹。

建文四年元宵,燕師渡過大江才十天時間,便已兵臨京師城下,二十餘萬大軍聚集在外金川門附近。

這個佳節,註定不會有祥和繁華的氣息。

寒風夾雜着雪片在空中呼嘯,朦朧的雪花之中,雄偉的城樓如山矗立,連綿高大的城牆擋在前面,左右不見頭尾。

燕王從將領手中接過一張榜來,看了一番,又遞給旁邊的朱高煦。

朱高煦也低頭看,原來是一張建文皇帝頒發的《罪己詔》,他大概看了一下要緊的部分: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諸府衛文武之臣,在國難當頭之際,各率恭義壯勇之士赴闕勤王,以扶持宗社,至於論功封賞,朕無所吝惜……

勤王兵確實陸續來了一些的,然而燕師抵達京師城下前,便陸續將其擊潰了。真正能擋住燕師精銳的,只是面前這道牆而已。

朱高煦把罪己詔遞給別的武將,對燕王說道:“兒臣答應了外金川門守備千戶趙輝,讓他做駙馬。還有李景隆也是寫了字據。只要他們還在守備外金川門,應該會開城門。”

“嗯……”燕王依然盯着那道城門。周圍的兵馬陣仗如同人海,旌旗如遍地的雲,只要城上的人眼睛不是瞎的,都能看見燕師來了。

但城門還未開啓,時間一點點地過去,燕王的神色也有點焦躁起來。

南京城池修建耗費巨大,又大又堅固,若是真要死守,僅靠二十多萬大軍,還真別想輕易拿下,光攻城就不知會攻多久!何況燕師連續作戰,現在也是兵馬疲憊不堪了,那時更多的勤王兵馬到來,朝中又有大將統籌的話,在京師城下,還得血戰一番……

良久之後,忽然外金川門傳來了“嘎……”地一聲沉重聲音,城門緩緩動彈了。那厚重的大門漸漸洞開,燕師中頓時響起一陣地動山搖的歡呼之聲。

燕王立刻率軍拍馬衝過去。這時李景隆、谷王、趙輝等人帶着凌亂的兵馬出城來了,趙輝的臉上竟然有血跡。

李景隆等人下馬跪伏在地,說道:“稟燕王,外金川門守衛張千戶當值,率軍堵門,不聽節制。咱們打了一仗沒打贏,眼看朝廷援軍就要來了。形勢十分危急,幸得張千戶身邊的親兵、突然從背後將其刺死!”

燕王聽罷,問道:“那親兵叫甚名誰?”

李景隆道:“姚芳。”

燕王遂調兵先控制了外金川門,然後向內城金川門挺進。

大軍兵臨內城門下,城門已悄然洞開,京師最後的防禦不戰而降……從城門甬道開始,一直連綿到大街上,兩旁跪滿了文武百官。

燕王親率鐵騎,大搖大擺地涌進城門。

就在這時,忽然空中傳來一聲大喊:“以臣篡君,以叔殘侄,暴戾燕逆受死!”

無數披堅執銳的將士紛紛循着聲音向右轉頭,空無一人的橫街上,“噠噠噠……”的馬蹄聲傳來,只見一個文官身穿殷紅官服,手提長劍,單騎拍馬衝殺了過來!

大夥兒都愣了,朱能率先擋在了燕王右側,等着那文官衝近,朱能便拿櫻槍攔腰輕輕一拍,那文官大叫一聲摔落下馬。頓時衆將士一擁而上,拿起刀槍對着地上的人一頓劈砍刺殺,血被甩得到處都是。

燕王指着地上的殘體,問跪在旁邊的官員,“此人是誰?”

一個人答道:“回燕王的話,此人乃監察御史連楹。”

燕王一臉殺氣,“哼”了一聲。這時他又說道:“高煦,你率軍爲先鋒,即刻去皇城!”

朱高煦抱拳道:“得令!”

朱高煦遂招呼剛進城的將士,拍馬便走。他越過地上的血泊,轉頭看了一眼那文官血肉模糊的樣子。

“靖難之役”一開始,朱高煦便無時無刻不在期待勝利這一天的到來,然而這一天真到了、卻並沒有感受到那期待中的狂喜。

冰冷的空氣,鼻子裡聞到的血腥味兒,讓他隱隱覺得……恐怖、殺戮,纔剛剛開始。

第三百二十章 虎嗅綢絹第五百七十八章 忽好忽壞第八百三十四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十五章 劫後餘生第四百三十九章 孟子曰第七十章 格殺勿論第九十五章 幽香第八百七十一章 神仙齊聚第六百六十九章 數千裡的眷念第六百三十五章 似同非同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七百八十三章 再活五百年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假輕重第三百一十五章 舉國抗敵(8)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中取栗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世基業第三十五章 何事輕何事重第四百四十八章 飲鴆止渴第七百二十四章 無須畏懼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有利可圖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假輕重第二百一十二章 杜鵑似血第六百一十八章 慈父第七百六十五章 物競天擇第三百五十八章 高熾很穩第二百五十三章 活口第四百一十二章 源於恐懼第一百三十五章 義兄第六百二十一章 雁過留痕第七百六十四章 敵之英豪第一百八十三章 我不痛快第四百零八章 英雄本色第五十三章 水鳥第三百四十章 甕中之鱉第五十章 朋黨第六百一十八章 慈父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如投我第六百四十九章 爭鬥第八百五十五章 錦緞的故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心態穩第三百三十章 亂我心者第一百三十五章 義兄第五百五十七章 第二場雪第一百七十八章 心高氣傲第八百五十八章 忠孝信義第三百二十八章 春雨中的吶喊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戲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有一劫第八百八十七章 東北風第二百八十五章 瞻壑第二百七十五章 錢糧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清水秀第七十章 格殺勿論第三百八十章 何處得秋霜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六百零二章 賢惠翁主第七百六十九章 廊蕪幽回第一百二十六章 嵐(3)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主沉浮(8)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第四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一十五章 舉國抗敵(8)第二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好前程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六百三十一章 再逢解解元第二百零二章 痛在心裡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和睦睦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事爲重第二百二十一章 穿青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輪迴第七百八十九章 朝鮮船第六百七十五章 人心不古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信我我信你第一章 洪公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奉天撫運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時高低第一百六十五章 終南山捷徑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夜魚龍舞第二百二十章 醒着與清醒第三百七十章 和談第八百七十一章 神仙齊聚第六百八十一章 上天的安排第二百二十二章 雪恨第五百二十九章 誰主沉浮(2)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時高低第三百九十九章 勝敗論英雄第八百九十二章 荊棘之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英雄好漢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勞而獲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與失敗爲伍第一百五十九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戰天府之國(3)第四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九十四章 決戰天府之國(9)第四百八十一章 競技場第二百四十章 捷報第七百零九章 另闢蹊徑
第三百二十章 虎嗅綢絹第五百七十八章 忽好忽壞第八百三十四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十五章 劫後餘生第四百三十九章 孟子曰第七十章 格殺勿論第九十五章 幽香第八百七十一章 神仙齊聚第六百六十九章 數千裡的眷念第六百三十五章 似同非同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七百八十三章 再活五百年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假輕重第三百一十五章 舉國抗敵(8)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中取栗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世基業第三十五章 何事輕何事重第四百四十八章 飲鴆止渴第七百二十四章 無須畏懼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有利可圖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假輕重第二百一十二章 杜鵑似血第六百一十八章 慈父第七百六十五章 物競天擇第三百五十八章 高熾很穩第二百五十三章 活口第四百一十二章 源於恐懼第一百三十五章 義兄第六百二十一章 雁過留痕第七百六十四章 敵之英豪第一百八十三章 我不痛快第四百零八章 英雄本色第五十三章 水鳥第三百四十章 甕中之鱉第五十章 朋黨第六百一十八章 慈父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如投我第六百四十九章 爭鬥第八百五十五章 錦緞的故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心態穩第三百三十章 亂我心者第一百三十五章 義兄第五百五十七章 第二場雪第一百七十八章 心高氣傲第八百五十八章 忠孝信義第三百二十八章 春雨中的吶喊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戲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有一劫第八百八十七章 東北風第二百八十五章 瞻壑第二百七十五章 錢糧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清水秀第七十章 格殺勿論第三百八十章 何處得秋霜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六百零二章 賢惠翁主第七百六十九章 廊蕪幽回第一百二十六章 嵐(3)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主沉浮(8)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第四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一十五章 舉國抗敵(8)第二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好前程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六百三十一章 再逢解解元第二百零二章 痛在心裡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和睦睦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事爲重第二百二十一章 穿青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輪迴第七百八十九章 朝鮮船第六百七十五章 人心不古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信我我信你第一章 洪公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奉天撫運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時高低第一百六十五章 終南山捷徑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夜魚龍舞第二百二十章 醒着與清醒第三百七十章 和談第八百七十一章 神仙齊聚第六百八十一章 上天的安排第二百二十二章 雪恨第五百二十九章 誰主沉浮(2)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時高低第三百九十九章 勝敗論英雄第八百九十二章 荊棘之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英雄好漢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勞而獲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與失敗爲伍第一百五十九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戰天府之國(3)第四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九十四章 決戰天府之國(9)第四百八十一章 競技場第二百四十章 捷報第七百零九章 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