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尋常人

安南國的雨季還沒過去,東關城經常下雨,叫人們覺得、道路很少有乾燥的時候,而且天氣還很熱。明軍在東關附近的人馬,大多都在城裡和屯堡裡,以減少病疫發生。據說,叛軍已經佔據了東關下游的各個城池。

之前派往安南國的朝廷使節劉鳴,這時住在東關感覺十分沮喪,且進退兩難。

皇帝讓他來招安陳季擴叛軍,顯然沒能辦成。朝中也沒有聖旨或公文,命令他回國。劉鳴只能在此地、尋訪各種人打聽消息。這陣子與他來往比較密切的,便是一個安南人、東關府知府阮智。

府衙後院有個天井,四面的屋檐正流淌着雨簾,磚石縫隙裡雜草茂盛。劉鳴在府衙裡已有一陣子了,但先前忽然又下起了大雨,他便繼續逗留,等雨稍停再走。

倆人已說完了劉鳴打聽的公事,便閒談了起來。

坐在茶案一旁的阮智轉頭,看着外面的光景,忽然嘆了一口氣道:“劉使君回京之後,請不要太怪罪阮銀河。他以叛軍武將的身份,仍去警示了劉使君,算是有心了;沒有出手相救,或許只是因爲畏懼。怕被其他叛軍武將知道,找他算賬。”

劉鳴道:“這麼說來,黎利的膽子更大。”

阮智點頭道:“野心越大的人,膽子越大,黎利應該就是那種人。但尋常人總會害怕。”他說到這裡,露出了自嘲的苦笑,“實不相瞞,在下以前是胡氏麾下的武將,當時帶兵上陣也怕得要死,正因畏懼、才投降了當今聖上。”

劉鳴點了點頭,“胡氏叛賊不得人心,阮兄不過是棄暗投明。”

阮智接着道:“聖上是挺會用人,他沒有讓我繼續帶兵,而是給了我一個更擅長的差事。我便稀裡糊塗立了功,受到了賞識。後來我覺得,那些想得到大權的安南人,把安南國搞得一團糟,不見得比明朝人好。我爲甚麼不向着賞識自己的人?”

劉鳴聽罷,感覺阮智的話算是推心置腹了。或許因爲劉鳴是漢人、且不會在安南國呆得太久,阮智反而不用掩飾太多?

阮智嘆了一口氣道:“常感一世很短,能做的事實在不多,咱們一個人、一世能做好一件事,就算不錯了。古今有幾人能救天下萬民?”他搖了搖頭,說道:“劉使君請茶。”

劉鳴抿了一口,這種草葉茶味道奇怪,入口稍苦、後有清涼的香味。今日談話的氣氛影響了劉鳴,他也覺得對這個安南人說話、反而能輕鬆不少。劉鳴沉吟片刻,便開口道:“我現在的父親不姓劉,而去世的生父才姓劉。”

“那劉使君家的親戚,怕不高興罷?”阮智有點驚訝道。

劉鳴道:“後父同意的,他還有別的兒子。我大概十二三歲的時候,便有過阮兄那樣的想法,覺得人世太短,做不了多少事。”

阮智抱拳道:“佩服。”

劉鳴回憶了一會兒,說道:“當年家母帶了一些嫁妝,我得以到私塾裡讀書。不知怎地、忽然想到這個道理;那時正見到後父、在自家田裡做着甚麼事,便與他說起了感悟。

年少不知事、我說了許多古怪的話,大概說的是,因爲一個人能做的事太少了,那些富貴人家多半經過了幾輩人積攢,每個人都要盡力、才能建立家業……或許想得到後父誇讚有志氣?我已經忘了當時怎麼想的了。”

阮智道:“劉使君知事得早。”

劉鳴搖頭道:“不過是突發奇想、想到無頭無尾的淺薄道理而已。我記得,那時後父十分惱火,罵了我一頓,差點就棍棒招呼了。當年我也不明白怎麼回事。

直到長大成人了,偶爾想起此事,纔有點困惑。不知後父是覺得他不夠盡力,還是認爲我不是那個家族的人?抑或有別的理由。他爲何那麼惱怒哩?”

倆人忽然沉默下來,屋檐上流淌的積水打在天井裡,“噼啪”的聲音似乎驟然變大了。

阮智想了想道:“他不是在田裡勞作麼?”

劉鳴勉強地笑道:“按部就班地做着眼前熟知的事,雖也辛勞,但不用克服擔憂、畏懼、不明前路的感受,我倒覺得算不上盡力。”

阮智陪笑道:“我認識不少人,連眼下的本分、也是不願意做好的。”

劉鳴收住笑容,沉聲道:“在下去清化時,身邊的人全死了,那時我才忽然覺得很怕、很擔心家中的兒子。我不能拒絕黎利,算是苟且偷生罷?”

他們再次安靜下來,不再繼續談論往事。這時大雨漸漸變小了,劉鳴便告辭而出,帶着一個隨從、打着傘回到了居住的行館。

劉鳴聽說朝廷正在調兵前來增援,也明知招安失敗,不久會訴諸武力。朝中的刑部尚書薛巖等、不日將快馬抵達東關,劉鳴便決定、繼續在東關住一陣子。

等到朝廷大臣到了,他要先稟報了當地情況;這段時間他沒幹成多少事,卻也從各個衙門裡、打聽到了許多消息,或許對大臣們有用。

……

安南國的雨季,一直要持續要中秋節前後。

等到秋季之後,炎熱天氣纔會漸漸下涼,雨水也將大幅減少。歷朝歷代從中原王朝過來的軍隊,發動攻勢的季節最好就在那時,相對比較乾燥涼爽。否則溼-熱的氣候、多發的病疫,以及泥濘難行的道路,不用當地人反抗,也會讓中原軍隊不堪忍受行軍。

這陣子的溼-熱氣候,同樣會給安南軍造成困難,不過他們顯然比明軍更適應環境。

陳季擴麾下的各路人馬,已經完全佔領了悶海口(南定省)以南的所有地區,並建立了郡縣官府統-治。黃江(紅河下游)沿岸南北,到處都是“大越軍”的軍寨。

安南國的明軍、以及漢人官吏,現在龜縮於升龍城附近、以及與廣西靠近的諒山地區。明軍在永樂時期佔領的地方,因爲國內的問題、幾乎已被放棄得差不多了,直到現在駐軍還沒恢復元氣。

形勢對陳季擴一片大好,“大越軍”收復了大半土地。

此時的清化,卻因此正在亂糟糟地爭執。當着“皇帝”陳季擴的面,許多武將請命,把升龍圍困之後,剿滅明朝在安南國的所有人,讓他們畏懼“大越”;同時可以讓大越皇帝的威望震懾天下。

但也有一些人,認爲應該趁機與明國談判,只要明國承認“大越皇帝”;便以釋放升龍漢人作爲回報,從此相安無事。

兩邊武將各執理由,爭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武將之一的黎利卻勸說道:“大事沒那麼容易。明軍棄守了黃江南北的所有沃土,卻在諒山、京泰河等地設置屯堡軍寨;必定是爲明國援軍入大越固守道路,數月之後應有大戰。

我朝應早作準備,以‘誘敵設伏、且戰且退’的方略,避其鋒芒,消耗敵軍、拖延時間。如此一來,大越軍至少不會敗得太快。只要把戰事拖到雨季,可叫明國人馬不戰而退。”

不料,陳季擴頓時龍顏大怒,說道:“朕有將士百萬(號稱),已將漢人圍在升龍,大勢將定,你竟口出狂言!明國人勞師遠征,兵馬疲敝,他們是三頭六臂麼?”

衆將紛紛附和,指責黎利膽小怕事。

黎利只好叩拜退下,不再多言。陳季擴的目光隨着黎利的身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若非黎利一族實力不小,陳季擴怕不會那麼容易輕饒了他。

這時一個叫黎康的武將站了出來,上前說道:“皇上乃陳朝宗室,身份高貴,順應天命,萬民擁戴。若非明國插手,皇上早已定鼎天下,故不能無視明國朝廷。他們會不會增兵大越?皇上不可不防。”

黎康雖然姓黎,但與黎利不是一個家族的人,各自在家鄉起事、有着不同的勢力。黎康的話、要實在不少,大夥兒容易接受,紛紛附和起來,商議猜測着明軍會不會繼續增兵。

不多時,黎康趁機又提出了“圍城擊援”的方略。便是以一部人馬將升龍城圍困,再派兵從悶海口(南定省)向黃江北岸進發,屯兵於北江郡;等待明國援軍過了諒山、立足未穩,大越軍便先攻滅其援軍,再圖升龍。

黎康認爲明國援軍會從廣西來,與黎利的看法有類似之處,因爲明軍屯堡多設於東線諒山;西線芹站雞鳴關(老街)那邊是雲南布政使司進入大越的通道,卻兵力空虛。

此計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大將阮帥要求,採用此計之後,將來要把盤踞升龍的漢人全部殺掉。

互有讓步之後,各方“義軍”首領終於大致說到了一起。於是略定“圍困升龍、剿滅援軍”,大越皇帝陳季擴對大將阮帥誇讚有加。

一時間臨時設立的“皇宮大殿”裡,一片稱頌之聲,稱陳季擴是大越開國皇帝,功蓋千秋。

混在武將們裡面的黎利,卻看着殿外的雨幕,神情隱約有點沉重,沒有半點激動。.

第五百三十四章 誰主沉浮(7)第六百二十九章 春將盡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七百九十九章 錯在哪裡第六百七十一章 血之皇朝第四百五十六章 三皇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山間的迷霧第二百九十八章 很上道第三百零二章 得道者多助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型烏龜第六百六十章 真的可以嗎第八百章 湖畔的柳枝第七百一十二章 國家道德第八百七十三章 朗日輕風第四百五十五章 從不猶豫第九十章 悲傷中的謀算第五百八十一章 光明第七百二十四章 無須畏懼第八百一十三章 博多的櫻(4)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和睦睦第一百零三章 薄荷第八百六十七章 軍心第六百零四章 憂國憂民第三百七十一章 煙霧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主沉浮(8)第三百五十五章 宮中故事第四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古裝時代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往昔的傲慢第四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何自處第四百一十一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櫻珞第八十四章 順風順水第四百九十一章 華燈初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不怕蝨子多第六百九十七章 豐泉之地第七百一十章 隱晦的王霸墨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第四百一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抹鮮豔的點綴第七百五十一章 天不仁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三百六十二章 雨夜陰謀第七百零三章 愧疚第八百五十九章 此土過客第七百四十三章 雷霆之勢第七百七十七章 還是年輕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決戰天府之國(13)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七百零九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五十章 綠肥紅瘦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七百八十三章 再活五百年第七百一十七章 殘忍的快意第四百七十五章 山中的炮聲第一百七十九章 雨中重逢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場兒戲一場夢第四十九章 多少樓臺煙雨中第七百九十五章 新仇舊賬第二百七十一章 分利不均第六百七十九章 講道理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天府之國(10)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抹鮮豔的點綴第三百零四章 所慮者遠第六百九十四章 相信是真第二百一十一章 阿姑廟第四百一十五章 豁出去拼第五百四十九章 難辨敵我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十二章 連夜報仇出氣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試探第一百九十七章 千年老參第一百五十三章 皇恩浩蕩第六百二十章 天下縞素第七百章 恩威並濟第四百零一章 堅固堡壘第一百三十四章 靈璧的炮聲(3)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必有異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二百七十一章 分利不均第三百零四章 所慮者遠第七百六十五章 物競天擇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軟弱第二十八章 心意還是心機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五百九十四章 匡扶社稷
第五百三十四章 誰主沉浮(7)第六百二十九章 春將盡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七百九十九章 錯在哪裡第六百七十一章 血之皇朝第四百五十六章 三皇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山間的迷霧第二百九十八章 很上道第三百零二章 得道者多助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型烏龜第六百六十章 真的可以嗎第八百章 湖畔的柳枝第七百一十二章 國家道德第八百七十三章 朗日輕風第四百五十五章 從不猶豫第九十章 悲傷中的謀算第五百八十一章 光明第七百二十四章 無須畏懼第八百一十三章 博多的櫻(4)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和睦睦第一百零三章 薄荷第八百六十七章 軍心第六百零四章 憂國憂民第三百七十一章 煙霧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主沉浮(8)第三百五十五章 宮中故事第四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古裝時代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往昔的傲慢第四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何自處第四百一十一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櫻珞第八十四章 順風順水第四百九十一章 華燈初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不怕蝨子多第六百九十七章 豐泉之地第七百一十章 隱晦的王霸墨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第四百一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抹鮮豔的點綴第七百五十一章 天不仁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三百六十二章 雨夜陰謀第七百零三章 愧疚第八百五十九章 此土過客第七百四十三章 雷霆之勢第七百七十七章 還是年輕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決戰天府之國(13)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七百零九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五十章 綠肥紅瘦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七百八十三章 再活五百年第七百一十七章 殘忍的快意第四百七十五章 山中的炮聲第一百七十九章 雨中重逢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場兒戲一場夢第四十九章 多少樓臺煙雨中第七百九十五章 新仇舊賬第二百七十一章 分利不均第六百七十九章 講道理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天府之國(10)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抹鮮豔的點綴第三百零四章 所慮者遠第六百九十四章 相信是真第二百一十一章 阿姑廟第四百一十五章 豁出去拼第五百四十九章 難辨敵我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十二章 連夜報仇出氣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試探第一百九十七章 千年老參第一百五十三章 皇恩浩蕩第六百二十章 天下縞素第七百章 恩威並濟第四百零一章 堅固堡壘第一百三十四章 靈璧的炮聲(3)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必有異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二百七十一章 分利不均第三百零四章 所慮者遠第七百六十五章 物競天擇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軟弱第二十八章 心意還是心機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五百九十四章 匡扶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