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物競天擇

京師皇城柔儀殿內,大明朝廷內閣大臣及勳貴們,對開闢新的戰場,已經到了決策階段。

兵部擬定了完善的進攻方略。

中間那張大桌案上,擺着一副“神洲”東北地區的大地圖。原先亞洲地區取名聖洲,後來有人寫錯了字,結果兩年之間大夥兒都習慣用神洲,朱高煦也跟着用新名字了。

地圖上畫着的黃色團龍日月圖,彷彿一團燃燒的火焰,上面還擺着若干小木船。

齊泰對圍坐在周圍的大臣們說道:“據探報,對馬島多山少田,守護大名宗氏可控制的武士民丁,大約五六百人,且與日本國其他大名關係疏遠。聚居點有三處,主要城寨位於島嶼東南側的對馬港。

兵部擬調水陸兩軍進擊,有兩千料(按照明代計量尺度,排水約一千噸)的六桅寶船二艘,運送陸師五個百戶隊、以及火器軍械。配有水輪的艋衝戰船三艘,快船、哨船十隻,防止海上倭寇襲擾戰術。明軍以大小十五艘戰艦編隊航行,同時下令朝鮮國的水陸協助。朝鮮軍主要增援海上可能的襲擾,以及從巨濟港運調糧草增援。

陸師佔領對馬港之後,明軍將士、朝鮮軍民,以及俘虜的當地日-本人,一起修建棱堡,以爲長久之計。隨軍有工部營造署的官員,負責此事。另有守禦司北署日本國指揮使隨行,以便打探日本諸島的形勢,稟奏朝廷。”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但戶部尚書夏元吉仍然沒有放棄,他起身抱拳面對沉默的朱高煦,再次努力勸誡道:“蒙古諸部纔是我朝邊地的最大禍患,我朝國力有限,自應避輕就重。日本國只是無關痛癢之地,聖上訴諸兵戈,一定要慎重。戰端一開,想收可能也收不住了。

洪武年間,日本國奸諜涉嫌與胡惟庸勾結,欲謀刺太祖。太祖大怒,下詔怒斥日本君臣,欲征伐日本國。太祖終未如此,亦因此故。日本國孤懸海外、路遠難徵,且無利可圖。”

齊泰道:“據說日本國有金礦銀山。”

“據說?”夏元吉用譏諷的神色面對齊泰。

就在這時,朱高煦終於開口說話了:“即便沒有多少金銀礦,日本國還有優質的硫磺,以及人口不少的集市市場。這是數百年的長遠之計,現在的付出一定是值得的。”

他接着說道:“當年隋朝、唐朝都曾遠征高麗,並重新開拓絲綢之路。從戰略層面看,朕以爲隋唐的上位者都是對的。

那時高麗的地盤已經擴張到遼東地區。這樣一個有穩定的農耕產業與城鎮的大國,其威脅隱患比遊牧民族更大。因爲遊牧民族旋起旋滅,難以維持長達數百年;而農耕國家自有文明,穩步擴張,一旦失去控制,要重新收回來,便需經年累月,諸位請看安南國。

後來也證實,高麗一直想向遼東地區擴張,直到大明朝時期,朝鮮國李朝才認清了、無法與中原王朝抗衡的現實。

中原王朝一直無法制約日本國,讓它完全脫離大國定下的規矩,它就是下一個高麗。日本國內多災害,且山地太多,他們一直沒有放棄擴張。唐朝時,日本國還是一個荒蠻的部落聯盟,就想去侵佔新羅了。咱們大明朝現在沒有致命的強敵,機會正好,不該再坐視不顧。

而隋唐時代的路上絲綢之路,此路已不通。海路纔是將來的方向。”

“諸位愛卿。”朱高煦回顧左右:“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武將們紛紛附和。

齊泰也說道:“我朝選擇對馬島宗氏下手,也是進可攻退可守,並不會陷入永樂年間、徵安南國一般的處境。那宗氏包庇倭寇,我朝曾多番告誡,現在用兵是名正言順。況且日本島諸藩國與宗氏關係疏遠,諸藩國自顧不暇,怕沒那麼容易幫它。”

朱高煦不等別人反對,立刻又道:“吾意已決,不用再勸了。”

衆人紛紛起身,在桌案南邊站好,然後跪伏在地:“臣等領旨,聖上萬歲。”

朱高煦從椅子上站起來,踱了幾步,稍作猶豫,終於開口道:“大夥兒恐怕忘了,咱們的祖先、最開始是怎麼活下去的。神農氏號召百姓耕種五穀之前,世人以打獵、採集謀生。然後有了五穀、有了農業,纔有了城鎮和國家。從此華夏文明從黃河流域一隅、擴張到了萬里疆域,走上了不斷強盛的道路。”

朱高煦已經忍耐了很久,這時索性說道:“我們在農業帶來的豐富物產中,已經沉迷了兩千多年,其間誕生了一個個燦爛的王朝文明,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繁榮之中。朝中也並非不注重技術,負責農耕、天文時節、勸農的官員都兢兢業業,將華夏的農耕技術改進到了極致。但是……”

“只要諸位用心一想,就會發現,農業文明已經到頭,沒有上升的餘地了。誰敢說,大明朝的物產一定比數百年前的宋代更豐富?即便比隋唐稍好,恐怕也好得有限。

諸位應該能醒悟,咱們自隋唐以來,千年間幾乎沒有多少進展。這與當年華夏先民的擴張相比,幾乎不值一提。而且因爲技術的限制,土地難以再繼續擴張,人口卻在不斷增長,這就難逃每個王朝三百年的輪迴宿命。就怕大明也沒法例外。”

禮部尚書胡濙忙道:“大明定能千秋萬代。”

朱高煦不置可否,接着說道,“在技術上向更高階梯邁進,該到時候了。”

夏元吉問道:“不知聖上之意,更高階梯是指何物?”

朱高煦忍住沒說,省得受人猜疑;而且他也說不清楚,沒有等到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一般人是不會相信的,只當天方夜譚罷了。朱高煦“回想”起那些殘酷現實,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漢人還好不是印第安人。

“朕怎麼知道?”朱高煦道,“這不是諸位治國之士、應該操心的事嗎?朕不過有此感悟罷了。”

大殿上一片安靜,沒有人再貿然對此言談。大約因爲朱高煦的言論角度實在罕見,已經脫離了人們平素思考的各種聖賢道理,臨時沒人有此準備。

朱高煦揮了一下手。大臣們便紛紛謝恩告退。

當天下午,朱高煦便離開了柔儀殿,回到乾清宮東暖閣,並召賢妃姚姬前來見面。

宦官們必定都很意外,因爲皇帝在辦公場所見的后妃、一般都是妙錦,今天卻不同往常。或許宮中還會猜測,其間究竟發生了甚麼。

當然朱高煦很清楚,甚麼也沒發生,只因姚姬有個堪用的哥哥。

東暖閣有采光的窗戶,但位置有點高,與敞亮的柔儀殿正殿比起來,這裡顯得有些幽暗。此時所有的宦官宮女已經出去,朱高煦獨自坐在一把陳舊而華貴的椅子上。

姚姬走過了門內的屏風,走上前向朱高煦跪拜行禮。

“愛妃快起。”朱高煦從沉思中回過神來,作出要扶的動作。接着他拿着一本厚厚的書,走過了御案,徑直遞給姚姬,“我有件事要你辦。”

姚姬接過書冊,美豔而充滿靈氣的臉上,在一瞬間,露出了讓朱高煦感到不解的神情。她似乎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受,又像是得到了某種確認似的欣喜。

朱高煦已然想好怎麼辦了,便接着說道:“愛妃把它交給姚芳,你要留意的是:其一,要爲朕保密,不能對任何人說這本書的來源、包括姚芳;其二,讓姚芳謄錄一份之後,這本書再還回來。叮囑姚芳,他要留意的是:他也要保密,不能說這本書是你給的、要說是來自海航結交的人。”

朱高煦說罷,又問:“愛妃能做到嗎?”

姚姬不答,只是笑道:“多謝聖上信任。”

她即刻又道:“聖上的意思,別讓人們知道、此書是聖上與貴妃所著?”

朱高煦道:“正是此意。”

姚姬看了他一眼,試着翻開,“這是甚麼書?”

“可以說是著書立說的東西了,很重要。”朱高煦道。

姚姬又問道:“姚芳謄錄一份之後,應該怎麼做呢?”

朱高煦道:“把它交給守禦司南署的右守禦使、錢巽,並稱是來自海外各地。”

那本書的封面有書名,上書:諸國科學譯匯。

姚姬翻看了一會兒,擡起頭道:“世人著書立說,都想立萬世之名。聖上倒好,如此小心翼翼,輕易就把名給了姚芳。”

朱高煦道:“朕早就不在乎名聲了。”

姚姬似笑非笑地看着朱高煦:“那聖上在意甚麼?”

朱高煦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浩瀚的浪潮把我推到了這個時間、這個位置,且我有這個見識,便必須要盡到力所能及的責任,並不爲了自己。若是因自己的愚蠢與畏懼,讓一個偉大的文明喪失了機遇,那便死而不安了。”

他喃喃道:“物競天擇,天道沒有道德可言。”

姚姬那縹緲的笑意消失了,她十分認真地想着、剛纔朱高煦這段晦澀的話。

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君子慎獨第一百五十三章 皇恩浩蕩第三百三十五章 離別第九十五章 幽香第五百五十四章 臘月十三第二零四章 西廂記第七百二十六章 錯亂的幕府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史爲鑑第六百一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五百三十章 誰主沉浮(3)第八百一十章 博多的櫻(1)第五十六章 寧靜的大寧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八百五十四章 陋寺大道第四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六十六章 來不及第一百五十三章 皇恩浩蕩第二百五十一章 先機第四百七十二章 恃寵而驕第一百一十七章 茅屋上的雨第三百八十五章 輸贏第六百二十四章 朝陽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五百六十二章 痛快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清水秀第二百四十一章 吐絲成繭第七百三十七章 痛快的敵將第三百三十二章 風雨紅花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二百四十五章 胡濙第四百五十五章 從不猶豫第六百六十七章 德感上天第四百五十章 綠肥紅瘦第八百三十章 圓月當空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馬馬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肆封賞第四百零五章 不着痕跡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六百六十一章 皇權第十八章 拒絕第四百九十章 皇叔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之位第一百零三章 薄荷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福之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勳貴第五十二章 大丈夫第七百七十二章 美人駿馬第七百八十二章 雪溪晚渡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衣裳第一百一十八章 先鋒第二百八十八章 男孩兒第八百一十四章 博多的櫻(5)第六百七十一章 血之皇朝第四百五十七章 平漢大將軍第八百二十六章 淑妃的舊凳第二百五十六章 全是她的錯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第二百三十六章 一個賭徒的修養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圖上的餅第七百九十章 欲壑難平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染的橋(2)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情卻被無情惱第二百九十一章 雲南當江南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八百一十一章 博多的櫻(2)第五百一十七章 習慣違令第七百六十四章 敵之英豪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季如春第六百六十九章 數千裡的眷念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二百九十一章 雲南當江南第二百六十三章 翡翠第五百七十九章 一整天時間第四百五十七章 平漢大將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暴食第八百二十七章 劉鳴奏本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一百七十八章 心高氣傲第八百九十四章 西域珍寶第七百一十六章 平靜的戰場第五百二十章 決斷第三百二十二章 喜愛之物第八百三十七章 宮闈深秋第二百四十五章 胡濙第七百三十五章 尋常人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一場戲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天府之國(10)第四百四十章 官軍未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戰天府之國(4)第五百四十九章 難辨敵我第七百零三章 愧疚第五百九十九章 隱憂第二百八十三章 魂歸故里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和睦睦第六百八十八章 荒涼第四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七十六章 退兵之意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木屋
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君子慎獨第一百五十三章 皇恩浩蕩第三百三十五章 離別第九十五章 幽香第五百五十四章 臘月十三第二零四章 西廂記第七百二十六章 錯亂的幕府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史爲鑑第六百一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五百三十章 誰主沉浮(3)第八百一十章 博多的櫻(1)第五十六章 寧靜的大寧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八百五十四章 陋寺大道第四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六十六章 來不及第一百五十三章 皇恩浩蕩第二百五十一章 先機第四百七十二章 恃寵而驕第一百一十七章 茅屋上的雨第三百八十五章 輸贏第六百二十四章 朝陽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五百六十二章 痛快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清水秀第二百四十一章 吐絲成繭第七百三十七章 痛快的敵將第三百三十二章 風雨紅花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二百四十五章 胡濙第四百五十五章 從不猶豫第六百六十七章 德感上天第四百五十章 綠肥紅瘦第八百三十章 圓月當空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馬馬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肆封賞第四百零五章 不着痕跡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六百六十一章 皇權第十八章 拒絕第四百九十章 皇叔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之位第一百零三章 薄荷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福之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勳貴第五十二章 大丈夫第七百七十二章 美人駿馬第七百八十二章 雪溪晚渡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衣裳第一百一十八章 先鋒第二百八十八章 男孩兒第八百一十四章 博多的櫻(5)第六百七十一章 血之皇朝第四百五十七章 平漢大將軍第八百二十六章 淑妃的舊凳第二百五十六章 全是她的錯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第二百三十六章 一個賭徒的修養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圖上的餅第七百九十章 欲壑難平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染的橋(2)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情卻被無情惱第二百九十一章 雲南當江南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八百一十一章 博多的櫻(2)第五百一十七章 習慣違令第七百六十四章 敵之英豪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季如春第六百六十九章 數千裡的眷念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二百九十一章 雲南當江南第二百六十三章 翡翠第五百七十九章 一整天時間第四百五十七章 平漢大將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暴食第八百二十七章 劉鳴奏本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一百七十八章 心高氣傲第八百九十四章 西域珍寶第七百一十六章 平靜的戰場第五百二十章 決斷第三百二十二章 喜愛之物第八百三十七章 宮闈深秋第二百四十五章 胡濙第七百三十五章 尋常人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一場戲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天府之國(10)第四百四十章 官軍未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戰天府之國(4)第五百四十九章 難辨敵我第七百零三章 愧疚第五百九十九章 隱憂第二百八十三章 魂歸故里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和睦睦第六百八十八章 荒涼第四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七十六章 退兵之意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