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五章 外灘

在大明一千多個縣裡,上海縣無疑是排名前幾位的大縣。前世曾有一個說法是,百年前上海只是一個小漁村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大明的上海縣僅城市人口,就已經小十萬人了。

王越又向唐以典詢問了外灘的概況,據唐以典說,上海的航運並不發達,人們沒必要、也沒能力在沿江修築堤岸,所以除東門黃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

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牀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

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須拉縴行走。幾百年來,縴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

王越道:“唐大人,朝廷設松江總兵,駐地上海縣。這徵地選址正是歸縣裡負責,唐大人可有辦妥?”

這位唐以典是上海縣誌都記載過的有名的清官能吏,在任期間組織民衆築堤,興修水利,大搞生產,改善農耕。甚至捐獻薪俸築城垣,治理河道,砌修馬路、文廟等,所以頗有政績。

朝廷設松江總兵駐地上海縣,就要涉及到徵地,這是每個縣府都要頭疼的問題。尤其是隸屬於松江府的上海縣,這裡是大明數一數二的富裕地區,與蘇州府合併稱作蘇鬆地區,該地區佔了大明財賦的半壁江山,這裡的地能不肥嗎?

經過本朝二百年下來,大多的田地已經被大家族吞併,這些家族哪個沒有背景?

朝廷徵地都是無償的,雖說是朝廷的政令,這卻要他唐以典來執行。

“中丞大人,下官在北門外已徵地五十畝,可供松江總兵在此建立衙屬。”這塊地可是唐以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來的,甚至付出了利益交換。

王越立刻道:“哦,在什麼位置?”

唐以典拿出一副地圖指給王越看,這個位置在縣城外,通過這份非常抽象的地圖,王越大約估算出這個位置大概就在後世的河南中路跟廣東路附近。

這個位置雖然還不錯,王越卻不會滿足,他搖頭道:“地方還是太小了。”

唐以典頭大了:“那王大人是想……?”

王越在那份抽象的地圖上一比劃,畫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道:“從這裡到這裡,包括這片灘塗。”

這片區域從吳淞江(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口,直到上海鎮,全長三裡地,寬兩裡地,其中灘塗就寬約半里,總面積一點五平方公里,兩千多畝。

唐以典有點傻了,這地方大而狹長,讓他想不明白王越要這樣一塊地方幹嘛?

他最頭疼的是徵地,這塊地除去那片河灘,起碼要徵地一千五百畝。

“中丞大人,這,這……!”唐以典頭上有點冒汗了。

王越當然也明白他的顧慮,這塊地方他是勢在必得,這地方在後世用寸土寸金都難以形容其價值。

“唐大人,你不用爲難,這塊地本官不會無償徵用,而是有償的,就以現在地價的一倍付給補償款。”王越暗道,若是這樣還徵不來地,那隻好用手段了。

唐以典聞言這才鬆了一口氣,王越有錢的名聲他也有所耳聞,有了錢事情就好辦多了。

王越接着又道:“剛纔那五十畝地也同樣如此辦理,既然縣裡已經無償徵用,這筆錢款就交到上海縣吧。”

唐以典大喜,上海縣這邊的地價大約八兩銀子一畝,按一倍算這就是八千兩銀子了。這王越確實如聞名的那樣土豪,白來的東西還要給錢。

唐以典當然不會矯情,恭維道:“多謝中丞大人,中丞大人真是待下官如父母也!”

“但是!”王越道。

“啊?”唐以典沒想到這裡還有轉折。

王越笑着道:“既然本官付了這買地的錢,這地契就由縣裡辦在本官的名下吧。”

這塊風水寶地,王越打算做傳家寶了,要立個祖訓,只能出租,永遠不能發賣,誰賣誰就不是王氏子孫。但這要建立在政權穩定的情況下,頻繁的改朝換代,尤其是推翻三座大山的那種改朝換代,土地所有權就成廢紙了。

王越要轉換成私有土地,這當然沒問題了,人家王越也沒義務爲朝廷買地。

這徵地的事就交給唐以典了,不過要把外灘建起來,難度不小。建外灘要用到挖泥船,工程量很大,這不像建港口。港口都是選址在深水處,用推土機把泥沙往海里堆積就行。

這次同來的客貨混裝輪就帶來了不少工程機械,還有民政處和港口建設的相關人員,他們將做前期的規劃和勘察。

這些人還將前往吳淞口勘察,吳淞口那邊要建炮臺和軍港。

明朝吳淞口不但建有炮臺,而且還設有吳淞江守禦千戶所,崇明島上也有個崇明水師。但這樣的軍事力量連小股的倭寇都打不過,可見廢弛到什麼地步。

王越作爲應天巡撫,是本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當然有權利加強軍備。鎖住吳淞口,就等於鎖住了長江出海口和黃浦江出海口。

爲了接待王越一行,唐以典向當地縉紳潘家商借了潘園作爲王越等人的下榻處。

此地就在上海縣的城隍廟之後,正是後世上海城內的第一名園豫園的前身。

在這個時空,豫園是嘉靖年間當過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的產業。目前還在潘氏後裔手中。雖然地在城中鬧市區,卻是鬧中取靜,頗爲清靜幽雅。

王越本來要在船上居住的,聽唐以典說安排在潘園,因此欣然應往。

他前世是到過城隍廟,遊過豫園的,還在九曲橋邊的茶樓裡吃過有名的小籠包。現在的潘園只是豫園的前身,佈局不盡相同。一八四零年的時候,當時叫西園的豫園被英軍毀了,後來的豫園是翻修的。

潘家聽說是應天巡撫大人下榻,招待的甚是殷勤,還派了幾個丫鬟過來端茶倒水。潘家畢竟是縉紳,吃喝享用極爲精緻,所以王越又吃到了小籠包,這可不是後世的小籠包,大明版的更加天然鮮美。

第一五五章 何人如此大膽第四一八章 千里追殺第九三六章 一幫吃乾飯的第一四二章 調查王越(求票票)第九七四章 攻破西安第三五一章 老婆要拉皮條第三九四章 火器受潮第四七一章 誰纔是南洋的霸主第七三二章 被俘虜第七二零章 鋼鐵洪流第四一九章 叫停第二二四章 衝鋒第三六八章 漕運改海第四四五章 名刀與板甲的對決第九三三章 手伸的可真長第二九五章 受傷第八十八章 爲皇上解憂第八四三章 俄軍來了第六一五章 一路狂奔第一零二章 生財有道(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三七九章 糟糕的稅收第一一二章 五六式衝鋒槍(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三三六章 勇敢的羽林衛第一零九章 降落(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九十八章 密雲攻防戰二(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七六五章 大明朝還是大明朝第四零五章 慌亂的飢兵第九零八章 機關算盡第八七七章 特色城市第二七一章 駱都督你怎麼看第三三二章 應天巡撫第六一二章 十七世紀的“珍珠港”第三三八章 亡國可期第五五七章 核動力航母第四三三章 寶物第一三二章 長輩(求票票)第一七三章 海軍海軍第六二二章 養老問題第七五九章 真夠遠的第二四一章 王家兄弟不能留了第六六三章 劇本拿錯了第二四六章 以後跟我混吧第四一五章 衝突第一九九章 把表妹許配給你第六零六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一七九章 海防營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爲打賞加更)第一零二章 生財有道(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二一七章 貪婪的高起潛第二章 蛋黃派第六八七章 責任太大第九四四章 讓黎維祐來昆明接受問責第四十五章 廣播站第一八一章 協防炮臺第四零八章 風水寶地臺灣第八二一章 不務正業的應天巡撫第九零四章 活捉第六九八章 不謀而合第五一六章 投誠的漢軍第二四五章 你們被包圍了第四一四章 搶功第三九三章 打仗的紅利第五一八章 烽煙四起第七八九章 潰敗第六八一章 絞肉機第六三九章 大軍出動第三二三章 抓獲盧象升第一九五章 近防炮的威力第一一七章 奇葩張鳳翼和樑廷棟第七二六章 震驚的關寧軍第三十一章 攔路搶車第九零零章 炮艇第六四八章 鳳凰城第五一七章 慫了第二九九章 非常時期第七一四章 爭論第八四八章 我們上當了第五二五章 “逃人”第二二一章 仁川港第六三三章 亂找第四一零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三六章 傳教(單章四千字)第九十一章 集體升官第九五二章 攻略西北第一八五章 女俘虜第七四二章 城戰第二十五章 看你怎麼收場第五二九章 這是在養大爺呢第三二二章 識趣的吳三桂第三零九章 風雲突變第五三六章 電廠投產第二三四章 以牙還牙第七八七章 不要盲目樂觀第二一二章 讓我用一下第九十一章 集體升官第二六七章 天策軍的標準第三九零章 瞠目結舌的明軍第一二零章 盧象升(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一四三章 視察駐京辦(求票票)第四八七章 火燒白金漢宮?
第一五五章 何人如此大膽第四一八章 千里追殺第九三六章 一幫吃乾飯的第一四二章 調查王越(求票票)第九七四章 攻破西安第三五一章 老婆要拉皮條第三九四章 火器受潮第四七一章 誰纔是南洋的霸主第七三二章 被俘虜第七二零章 鋼鐵洪流第四一九章 叫停第二二四章 衝鋒第三六八章 漕運改海第四四五章 名刀與板甲的對決第九三三章 手伸的可真長第二九五章 受傷第八十八章 爲皇上解憂第八四三章 俄軍來了第六一五章 一路狂奔第一零二章 生財有道(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三七九章 糟糕的稅收第一一二章 五六式衝鋒槍(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三三六章 勇敢的羽林衛第一零九章 降落(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九十八章 密雲攻防戰二(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七六五章 大明朝還是大明朝第四零五章 慌亂的飢兵第九零八章 機關算盡第八七七章 特色城市第二七一章 駱都督你怎麼看第三三二章 應天巡撫第六一二章 十七世紀的“珍珠港”第三三八章 亡國可期第五五七章 核動力航母第四三三章 寶物第一三二章 長輩(求票票)第一七三章 海軍海軍第六二二章 養老問題第七五九章 真夠遠的第二四一章 王家兄弟不能留了第六六三章 劇本拿錯了第二四六章 以後跟我混吧第四一五章 衝突第一九九章 把表妹許配給你第六零六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一七九章 海防營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爲打賞加更)第一零二章 生財有道(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二一七章 貪婪的高起潛第二章 蛋黃派第六八七章 責任太大第九四四章 讓黎維祐來昆明接受問責第四十五章 廣播站第一八一章 協防炮臺第四零八章 風水寶地臺灣第八二一章 不務正業的應天巡撫第九零四章 活捉第六九八章 不謀而合第五一六章 投誠的漢軍第二四五章 你們被包圍了第四一四章 搶功第三九三章 打仗的紅利第五一八章 烽煙四起第七八九章 潰敗第六八一章 絞肉機第六三九章 大軍出動第三二三章 抓獲盧象升第一九五章 近防炮的威力第一一七章 奇葩張鳳翼和樑廷棟第七二六章 震驚的關寧軍第三十一章 攔路搶車第九零零章 炮艇第六四八章 鳳凰城第五一七章 慫了第二九九章 非常時期第七一四章 爭論第八四八章 我們上當了第五二五章 “逃人”第二二一章 仁川港第六三三章 亂找第四一零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三六章 傳教(單章四千字)第九十一章 集體升官第九五二章 攻略西北第一八五章 女俘虜第七四二章 城戰第二十五章 看你怎麼收場第五二九章 這是在養大爺呢第三二二章 識趣的吳三桂第三零九章 風雲突變第五三六章 電廠投產第二三四章 以牙還牙第七八七章 不要盲目樂觀第二一二章 讓我用一下第九十一章 集體升官第二六七章 天策軍的標準第三九零章 瞠目結舌的明軍第一二零章 盧象升(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一四三章 視察駐京辦(求票票)第四八七章 火燒白金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