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八章 漕運改海

徐驥是帶着兒子徐爾覺來的,徐驥只是個癢生,即秀才,和他父親徐光啓差太遠了。

徐家在徐光啓去世後,官面上能仰仗的也只是父親曾經的同僚和學生的幫寸。

出於對徐光啓的仰慕,王越對徐驥還是很客氣。上海徐家是農業世家,這個農業世家不僅僅是地主,而且是農業技術世家。

所以王越邀請現年三十歲的徐爾覺,到起點城參觀農業建設。

聽說了起點城的畝產和耕作模式,引起了徐爾覺極大的興趣,表示會盡快成行。

起點城的農業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農業技術和優良種子也需要擴散和推廣。

滿頭白髮的顧昌祚年紀不小了,已經六十多歲,這位可是上海縣真正的地頭蛇,縣令唐以典是有任期的,到時間就要走人。這位上海縣的首富,見面禮也相當豐厚。

王越收了禮,然後禮貌地和他打打招呼,便把他打發給了張忠,這位老爺子也要經營起點城的商品。

不過王越知道,過不了多久,這位老爺子可能就要對着自己罵娘了。

因爲王越要在江南收商稅,這一定會觸動整個江南商戶們的神經。

江南要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就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個錢不能都讓起點城出,那就只能落在商稅上。王越要收商稅,肯定是變相商稅,否則就是給崇禎打工了。

崇明縣沈家當家人沈廷揚,是國子監監生,明末的國子監監生許多都是恩蔭或者捐納出身,無非是弄個士子的身份。

這位沈老爺大約三十七八歲年齡,生得儀表堂堂,膚色黝黑,身材結實――一看就是飽經風霜之人,不是一天到晚在書齋讀書,讀得弱不禁風的文弱士子。看這摸樣,大概自己也出過海,跑過船。

“季明(字)見過王大人,真未想到王大人如此年輕!”沈廷揚嗓門不小,倒像個豪邁之人。

“季明兄不必客氣,看座!”這位沈廷揚的年紀都可以當他叔叔了,王越依然稱兄。

王越對沈廷揚的瞭解也是潘時仁的介紹,既然是跑海運河運的,他就來了點興趣。

沈廷揚拱手謝道:“謝過王大人!”

待他坐定之後,王越隨口問起沈廷揚家裡都經營哪些行當。

據沈廷揚一說,後來又查了一些相關資料。王越才知道此人不簡單,這個沈廷揚不但是沙船幫的一位重要人物,而且是位船王。

沈廷揚是蘇州府崇明縣人。他的出名都和明末的船隻和航海息息相關。明末唯一的一次“漕糧改海”的試驗就是由他提請並主持的。

明崇禎十二年沈廷揚向皇帝呈《海運書》,表現自己意願造沙船恢復海運。皇帝准奏後,沈廷揚籌措資金,釘造沙船。不久,沈就用沙船起運淮米,沿朱清行駛的海路北行,花了十天時間,到達大沽、天津,恢復了北洋航線。

明亡之後,弘光元年沈廷揚上書朝廷,希望將他所擁有的一百艘用來海運的水據船添補水手,改做戰船,專門用來作爲長江水師使用。

南京城破之後,他和衆將統御水陸軍數千、船數百,輾轉抵達舟山羣島,被魯王封爲兵部右侍郎兼戶部左侍郎,總督浙直水師。

永曆元年,沈廷揚率領船隊自舟山出發準備反攻蘇州的時候。在崇明島外突遇風暴而大敗。沈廷揚的戰船翻沉于徐六徑,士卒多溺死。沈廷揚被俘不屈而死。

現在的沈廷揚擁有造船廠四家,大小沙船三百多艘,而且還有大量土地,開設商鋪,經營種種實業,確實豪富。

“王大人!”沈廷揚挫着大手道:“季明在城外看到了大人的水師戰船,真是,真是…!”

作爲玩船的老手,驟然看到了現代艦船,確實有點無法表達。巨大,全鋼鐵的,無帆自動,奇怪的外形,都是叫人無法理解的,真是不知從何問起。

王越能理解他的心情:“本官准備在上海縣建造船廠,正在尋找合夥人,不知季明兄可感興趣?”

王越需要技術擴散,也想培養民間造船業,大航海一個人包圓兒是不可能的,需要更多的人蔘與。

這個沈廷揚有造船廠,有大批的船工,確實是個合作人選。

沈廷揚眼睛一亮道:“莫非是造大人那種水師戰船?”

王越笑着道:“目前條件還不足,但本大人的造船廠肯定與你現在的造船廠有所不同,我的船更大,速度更快。今後當然還要建造大鐵船。”

沈廷揚一拍大腿道:“好,既然王大人看得起,那就算季明一股。不知大人可有章程?”

“很簡單!”王越道:“技術,材料及啓動資金由本大人出,場地人員由季明負責。本官佔股百分之五十一,季明佔股百分之二十九,另外百分之二十向社會招股。”

沈廷揚不解地問:“招股?”

王越點點頭道:“對招股,人多力量大嘛。”

其實王越是想將民間沉澱的資金撬動起來,那些地主老財們就喜歡將銀子裝罈子裡埋在地下,這怎麼可以,必須讓他們流動起來。造船廠只是一個開始,今後會大量採用這一模式。

沈廷揚看重的是王越的官身和背後的實力,與王越合作造船廠利大於弊,沈廷揚當然不會拒絕,何況自己投入並不大,所以當場答應,對他吸引力最大的是造鐵船。

接下來的話題就談到沈廷揚的老話題:“漕糧改海”。沈廷揚爲此已經研究和推動了好幾年了,如今他只是監生,還不是中書舍人,無權上書皇帝。

所以他主要的方向就是做官員的工作,這也是他這次來找王越的目的。

王越目前任兵部侍郎,巡撫應天。不但位高權重,而且南直隸正是漕糧的起運地。

沈廷揚的同鄉前輩朱清從太倉劉家港啓運漕糧,所用的正是上海建造的沙船。

第一年就運送漕糧四萬石,最高的時候每年運糧達到三百萬石,損耗小到連河運的一半都不到。更不用耗費無窮無盡的人力物力去疏浚修繕運河,維持一支龐大低效的漕船漕軍的隊伍。

第二五零章 想成爲華人嗎?第七十七章 清軍排車(求推薦票)第六八九章 難以置信第四一八章 千里追殺第九十四章 走馬取昌平三第七十四章 揚古利(求推薦票)第六三一章 大同辦事處第九一三章 夏威夷第九二六章 釣魚城第二九八章 軍心第二七七章 與明國言和第九四一章 改土歸流第五九七章 擊鼓聚兵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爲打賞加更)第七八九章 潰敗第三一二章 我在明朝生活過第六五五章 兒子第一三三章 婚期(求票票)第三五五章 垂涎三尺第六九八章 不謀而合第九七八章 封王第一八六章 興奮的崇禎第四四五章 名刀與板甲的對決第六五五章 兒子第一一五章 居心叵測(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二八九章 關外來信第十三章 情況緊急第六四零章 局外中立第四零二章 田租免賦第二一零章 公主的生意第七六零章 太子第三八四章 讓官軍學會怎麼騎馬第八五三章 不錯的主意第七六五章 大明朝還是大明朝第一三五章 羅開源(今天單發個四千大章)第七七六章 俄國的反應第八三六章 比張之正還壞第五八九章 獻媚第五四四章 暴露了第四九七章 “病體嚴重”?第六零三章 清軍的“關寧防線”第三零九章 風雲突變第二五七章 好好表現第三一一章 大軍雲集第八二三章 土改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爲打賞加更)第一七八章 海軍會議第八九零章 水陸並進第592章 世界貨幣第八二五章 捐款剿王第七十八章 火力全開(求推薦票了)第七七五章 出擊第八零二章 閃擊第八五六章 微波通信第六八八章 傳說都是騙人的第九二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零四章 一窩蜂第五七九章 “岳家軍”第九十九章 援軍來了(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八六五章 英勇的英國皇家衛隊第八一八章 革職第六一四章 死忠的下場第五零七章 背黑鍋你去第一二七章 釘子戶遇見釘子戶(爆更五求訂閱)第一零三章 百姓安置(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二六零章 敲竹槓第九七一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八五零章 南京長江大橋第七七七章 兵臨城下第五五二章 教訓那些狂妄的明國人第九零一章 大西軍的兄弟?第三三二章 應天巡撫第八六七章 很慘第六章 隊伍纔開張第七四九章 朝廷的反應第二一一章 痛心疾首第七二三章 多爾袞的出路第七十章 要死一塊兒死(求推薦票了)第三六七章 工業革命的發端第四六一章 熱蘭遮城第一四五章 贖人(求票票)第六十六章 昌平陷落第二一六章 出征第七三九章 進盛京第五三四章 乾的不錯第五十八章 韃子入寇第四五零章 釣魚島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爲打賞加更)第四一七章 大買賣第三十九章 裝逼利器第五三八章 交換條件第四六九章 支援熱蘭遮城?第九七一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二四章 存款付息第七十一章 全速進攻(求推薦票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接敵第六零八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三一章 自治區第三四五章 擴大海軍第九二六章 釣魚城
第二五零章 想成爲華人嗎?第七十七章 清軍排車(求推薦票)第六八九章 難以置信第四一八章 千里追殺第九十四章 走馬取昌平三第七十四章 揚古利(求推薦票)第六三一章 大同辦事處第九一三章 夏威夷第九二六章 釣魚城第二九八章 軍心第二七七章 與明國言和第九四一章 改土歸流第五九七章 擊鼓聚兵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爲打賞加更)第七八九章 潰敗第三一二章 我在明朝生活過第六五五章 兒子第一三三章 婚期(求票票)第三五五章 垂涎三尺第六九八章 不謀而合第九七八章 封王第一八六章 興奮的崇禎第四四五章 名刀與板甲的對決第六五五章 兒子第一一五章 居心叵測(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二八九章 關外來信第十三章 情況緊急第六四零章 局外中立第四零二章 田租免賦第二一零章 公主的生意第七六零章 太子第三八四章 讓官軍學會怎麼騎馬第八五三章 不錯的主意第七六五章 大明朝還是大明朝第一三五章 羅開源(今天單發個四千大章)第七七六章 俄國的反應第八三六章 比張之正還壞第五八九章 獻媚第五四四章 暴露了第四九七章 “病體嚴重”?第六零三章 清軍的“關寧防線”第三零九章 風雲突變第二五七章 好好表現第三一一章 大軍雲集第八二三章 土改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爲打賞加更)第一七八章 海軍會議第八九零章 水陸並進第592章 世界貨幣第八二五章 捐款剿王第七十八章 火力全開(求推薦票了)第七七五章 出擊第八零二章 閃擊第八五六章 微波通信第六八八章 傳說都是騙人的第九二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零四章 一窩蜂第五七九章 “岳家軍”第九十九章 援軍來了(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八六五章 英勇的英國皇家衛隊第八一八章 革職第六一四章 死忠的下場第五零七章 背黑鍋你去第一二七章 釘子戶遇見釘子戶(爆更五求訂閱)第一零三章 百姓安置(求推薦票求收藏)第二六零章 敲竹槓第九七一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八五零章 南京長江大橋第七七七章 兵臨城下第五五二章 教訓那些狂妄的明國人第九零一章 大西軍的兄弟?第三三二章 應天巡撫第八六七章 很慘第六章 隊伍纔開張第七四九章 朝廷的反應第二一一章 痛心疾首第七二三章 多爾袞的出路第七十章 要死一塊兒死(求推薦票了)第三六七章 工業革命的發端第四六一章 熱蘭遮城第一四五章 贖人(求票票)第六十六章 昌平陷落第二一六章 出征第七三九章 進盛京第五三四章 乾的不錯第五十八章 韃子入寇第四五零章 釣魚島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爲打賞加更)第四一七章 大買賣第三十九章 裝逼利器第五三八章 交換條件第四六九章 支援熱蘭遮城?第九七一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二四章 存款付息第七十一章 全速進攻(求推薦票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接敵第六零八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三一章 自治區第三四五章 擴大海軍第九二六章 釣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