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意見分歧

現在,草原中的三個頂尖的人,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毛成勇代表的是草原軍團,劉興賢代表的是奴兒甘都司,馬維忠,將是以朝廷內閣的形式出現,對那些由他親自封的王爺們繼續進行宣撫,也就是說,內閣派他出來,並不是沒有目的的。

內閣一共7個人,除了首輔總攬全局之外,其他的各個閣老,其實都代表着一個部門的利益,這是優勝劣汰競爭的結局,每一個方面,都需要在內閣裡有自己的一個代表,爭取一個話語權。而同時,這些閣臣們也代表着一個地方的勢力,就比如說,楊嗣昌雖然是首輔,但它代表的是西北的利益,現在內閣唯一的一個老人沈光祚,代表的就是西南這裡。而這個年輕的馬維忠,因爲幾次出使草原,也就自然而然的代表了草原的利益。

而劉興賢,被毛文龍舉薦爲奴兒干都司的指揮使,自然而然就要代表蒙古東部的各個部落的利益。所以,在毛承勇代表草原軍團的顯示狀況,而馬維忠出於維護剛剛接受大明統治的王爺們利益。兩個人出現分歧的時候,劉興賢的意見,將是決定兩個人的決定最終誰能佔上風。

劉興賢慢條斯理的道:“小毛帥從軍隊方面考慮,的確應該這麼做,爲了保證京畿的安全,我們的確應該將這羣烏合之衆,撤退到喜峰口去,和那裡的邊軍會合,將這一段長城結成一個堅固的籬笆,一面防守,一面訓練整合,最終完成一個鋼鐵一樣的團體,再次出擊。”

馬維忠立刻一拍手:“在我們必敗無疑的情況下,這是最穩妥的辦法,曹帥當初的那場慘敗,絕對不能再出現。”然後痛心疾首的道:“當初曹帥慘敗,並不是因爲他丟了多少物資,也不是他損失了多少人馬,而是因爲他的軍團覆滅,在沒有的林丹汗成爲緩衝之地之後,整個長城就暴露在皇太極的面前,這纔是最可怕的後果。”

毛文龍就給了馬維忠一個嘉許的目光。

身處廟堂之中,當然要高瞻遠矚,現在看來,屁股決定了他的腦袋,他已經開始從大局考慮問題了。

馬維忠說的對,林丹汗有野心,但他的野心在那一段時間,一直在長城以北。林丹汗掌握着上千萬牧民,近百萬的勇士,雖然這個人自大才疏,但他抱定了一個最根本的目標,那就是在不斷的努力統一蒙古,和崛起的建州女真爭奪蒙古的部族。縱觀他整個人生的歷史,他一直在和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個父子鬥,這也等變相的保護了大明的北方。

只是他最終沒有鬥過皇太極,被皇太極直接攆到了青海去,再加上袁崇煥自毀長城,殺了扯皇太極後腿的毛文龍,結果皇太極就從蒙古直接撲向了長城,然後三次侵略大明的京畿,徹底的打掉了漢人的自信。

現在,林丹汗並沒有得到大明的容忍,但是他在表露出對中原的窺視之後,被已經中興強大起來的大明朝廷,直接給攆到了青海高原,這就等於替皇太極掃清了蒙古的障礙。

現在堵在皇太極通過長城進攻京畿道路的,不再是上千萬蒙古人,而是這個孤單的草原軍團。而一旦這個軍團再次覆滅,自己來的時候看到邊軍的狀況,皇太極就可以直接帶着隊伍,越過長城,歷史上的災難就會再次出現。

而一旦皇太極越過長城,他的歷史結局依舊不會改變,但他依舊會獲得他想獲得的東西。

就比如說後世,皇太極第1次進入京畿所擄掠的收穫,就非常可觀,根據皇太極後來自己的歷史寫的,得銀二百四十萬,糧草無算,擄掠奴隸四十五萬,其中工匠達到了十萬。也正是這第1次的搶掠,不但讓滿清得到了甜頭,最主要的是奠定了他豐厚的家底,成就了他強悍的實力。

現在的現實是,毛承勇這個草原軍團,取代了林丹汗原先的作用,成爲在草原方面,大明的北方唯一的藩籬,一旦按照毛成勇的計劃,將軍隊撤回去,這道藩籬就等於沒了,就等於讓皇太極的精銳部隊,直接頂到了帝都的鼻子底下。

現在大明朝廷,的確是外強中乾,面對滿清的三大集團,的確是氣勢洶洶,強悍無比,但這都是雞蛋外面的殼。

而只要越過這個殼,大明的內地,就虛弱的不可想象。雖然八賢王主持了整頓衛所的工作。整頓的方式是,不是將所有的衛所都變成強軍,而是爲了國家省了許多費用,將幾個衛所合併成一個,就比如說京畿24衛,現在只整編出來10個,三個府纔有一個。雖然精兵簡政了,雖然戰鬥力提高了,但也顯得兵力空虛了,處處都是漏洞了。

所以,爲了京畿的安全,大明外面的這個雞蛋殼,是絕對不能被打破的,一旦被打破,整隻雞蛋就徹底的被攪亂了,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但劉興賢下面的話,卻更加有道理:“但是我們剛剛宣佈恢復奴兒干都司,我們剛剛封那些部落的首領爲王,他們也剛剛表示了對我們大明朝廷的忠誠和歸附,一旦我們放棄了對他們的保護,在沒有了一個統一的首領的情況下,個個平等的蒙古王爺,就是真正的一盤散沙,根本組織不起來一個抵抗滿清的集團,那麼他們就將被奴役,被屠殺,最終不得不再一次投降滿清,成爲他們攻打大明的幫兇。”

毛文龍就又給了他一個嘉許的目光。

劉興賢說的絕對有道理。

滅掉了林丹汗,大明拓展了千萬裡的土地,收復了蒙古幾百萬上千萬的人口。而爲了解除他們未來的威脅,推行的平級封王的制度,目的就是要讓蒙古人成爲一盤散沙,再也不可能凝聚成一團,對整個大明產生威脅。

事情就是這樣,有利就有弊,利弊之間隨時可以互相調換,塞翁失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整個蒙古族人,能夠凝聚在一起的時候,雖然對大明帝國產生了威脅,但同時也成爲大明帝國在北方和滿清的一個緩衝之地。結果威脅沒有了,緩衝之地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那麼保護這塊緩衝之地,就只能大明朝廷親自赤膊上陣,這也就是組建草原軍團的目的所在。

第1197章 回到原點第1412章 貿易與和平第726章 不作不死第732章 你下地獄吧第842章 代善救援第212章 爲大明想出的妙計第161章 一個目標第697章 徵召騎兵第1689章 決死反擊第1208章 何去何從第367章 令人髮指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913章 皇帝和督師的嫌隙第1434章 盧象升討債第1697章 過把癮就死第153章 找毛帥去第855章 新薩爾滸之戰第649章 袁毛結仇第1214章 絕不出去第1073章 收編第982章 天下有義士第1233章 帝王的陰暗心理第496章 皇親國戚(繼續爆更)第812章 花錢如流水啊第360章 人生初見第722章 分贓大會第973章 兄弟攜手第411章 巡撫的大方第445章 皇上賜宴第123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72章 總督駕到第173章 攻擊富有集第1113章 拖垮敵人第1416章 窮困潦倒第638章 夜襲第083章 東山礦徒第1004章 中日海戰-交鋒第806章 朝爭落幕第251章 房地產生意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45章 情況逆轉第174章 驅奴爲兵第1233章 帝王的陰暗心理第609章 忽悠 相互忽悠第833章 智取董骨寨第926章 先敲一筆第834章 義無反顧第1245章 搏殺 搏殺第1127章 移交平壤第1265章 暗藏玄機第448章 逼迫表態第526章 政治遊戲的結局第360章 人生初見第336章 發難第416章 皮島第罪惡產業第1105章 希望還在第520章 嚴苛的規矩第737章 銀行開張第576章 情況不妙第1202章 大炮想向第959章 人要勝天第385章 兄弟對答第1162章 兄弟心思第1202章 殺入敵後第582章 步步壓迫第439章 意義深遠第1410章 治蒙策第1348章 堅守城牆第102章 生死由天第240章 功過之論第1269章 條件第1236章 皇太極投降第329章 廢除軍戶第326章 穿越失手第662章 勢利小人的養成第1433章 銀子多了是禍害(關於金融的一點淺見)第277章 天啓的好心情第143章 朝堂爭論第632章 戰陣前的討論第1258章 重重危機第918章 校閱三軍第1104章 無情的屠殺第1264章 儒學的一點思考第839章 警報頻傳第1351章 城牆爭奪第481章 落井下石的技巧第054章 激勵鼓動第1071章 敵後密營第022章 結陣死戰第537章 開海啦第322章 灘塗遭遇戰第916章 孫師傅的改變第1319章 大淩河 嶽託第1257章 大戰略第958章 嚇到人啦第742章 陰謀詭計第248章 民生故事第1193章 楊嗣昌的決斷第646章 決死反擊第1282章 天下商會
第1197章 回到原點第1412章 貿易與和平第726章 不作不死第732章 你下地獄吧第842章 代善救援第212章 爲大明想出的妙計第161章 一個目標第697章 徵召騎兵第1689章 決死反擊第1208章 何去何從第367章 令人髮指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913章 皇帝和督師的嫌隙第1434章 盧象升討債第1697章 過把癮就死第153章 找毛帥去第855章 新薩爾滸之戰第649章 袁毛結仇第1214章 絕不出去第1073章 收編第982章 天下有義士第1233章 帝王的陰暗心理第496章 皇親國戚(繼續爆更)第812章 花錢如流水啊第360章 人生初見第722章 分贓大會第973章 兄弟攜手第411章 巡撫的大方第445章 皇上賜宴第123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72章 總督駕到第173章 攻擊富有集第1113章 拖垮敵人第1416章 窮困潦倒第638章 夜襲第083章 東山礦徒第1004章 中日海戰-交鋒第806章 朝爭落幕第251章 房地產生意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45章 情況逆轉第174章 驅奴爲兵第1233章 帝王的陰暗心理第609章 忽悠 相互忽悠第833章 智取董骨寨第926章 先敲一筆第834章 義無反顧第1245章 搏殺 搏殺第1127章 移交平壤第1265章 暗藏玄機第448章 逼迫表態第526章 政治遊戲的結局第360章 人生初見第336章 發難第416章 皮島第罪惡產業第1105章 希望還在第520章 嚴苛的規矩第737章 銀行開張第576章 情況不妙第1202章 大炮想向第959章 人要勝天第385章 兄弟對答第1162章 兄弟心思第1202章 殺入敵後第582章 步步壓迫第439章 意義深遠第1410章 治蒙策第1348章 堅守城牆第102章 生死由天第240章 功過之論第1269章 條件第1236章 皇太極投降第329章 廢除軍戶第326章 穿越失手第662章 勢利小人的養成第1433章 銀子多了是禍害(關於金融的一點淺見)第277章 天啓的好心情第143章 朝堂爭論第632章 戰陣前的討論第1258章 重重危機第918章 校閱三軍第1104章 無情的屠殺第1264章 儒學的一點思考第839章 警報頻傳第1351章 城牆爭奪第481章 落井下石的技巧第054章 激勵鼓動第1071章 敵後密營第022章 結陣死戰第537章 開海啦第322章 灘塗遭遇戰第916章 孫師傅的改變第1319章 大淩河 嶽託第1257章 大戰略第958章 嚇到人啦第742章 陰謀詭計第248章 民生故事第1193章 楊嗣昌的決斷第646章 決死反擊第1282章 天下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