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朝堂爭論

葉向高提出彈劾毛文龍的事情,讓整個朝堂暫時走向了正軌。

“臣彈劾毛文龍大罪五。”葉向高丟出了今天的主題。

天啓就一咧嘴,看來這個毛文龍真的做的過份了,能讓首輔親自彈劾,在非常榮幸的同時,也算是死定了。

“哪五罪當死?”天啓就懶懶的問到。

葉向高就侃侃而談,歷數毛文龍種種罪責:“亂入遼東,攪亂三方佈防之國策,死罪一。丟失鎮江,死民無數,死罪二。戰場慘敗,虛報軍功,死罪三,殺良冒功,屠戮百姓,死罪四,以假軍功魅惑諸公,死罪五。”這真的是條條言簡意賅,條條都是死罪當誅。

看看底下羣臣,竟然破天荒的沒有你指出我反對,天啓都開始哀嘆:“毛文龍的人品的確是太差了,差到不但沒有一個人爲他請命辯駁,竟然連他的舅舅沈光柞也低眉順眼的沒有幫助的意思,看來,毛文龍這次算是死定了。

但天啓還是很在乎毛文龍的,畢竟上遼東敵後這事情,在天啓看來是正確的,也是他首肯支持的,這回出了這麼大的亂子,不保一下,於良心還是說不過的。

於是就漫不經心的問到:“如此五大罪狀,各個都是必死之罪,也關乎到我大明一個將軍,還是要仔細些纔好,現在派出錦衣衛和都察院查清楚了,再定奪吧。”

天啓的意思是,既然不能保你,那就拖着吧,只要最終拖的大家忘記這事情了,這事情也就過去了。

然後不由得暗暗怪罪毛文龍:“都是你堅決不要監軍,結果只能任由別人亂說了,要是有個監軍在,朕這裡也多少能知道一些根底緣由,或許能幫你抵擋一二。”

說到監軍,天啓就又氣毛文龍,幾次想要派監軍隨他去遼東,結果他都以各種藉口推掉堅決不要,如此做事,怎麼能讓羣臣和自己放心,別說這次你這五罪無監軍佐證,即便是你真的有大功,也是不能獨立大用的,就以他的那個脾氣,真要大用,指不定給自己弄出什麼幺蛾子,什麼亂子來呢。

當然,現在說這個也說沒有一點用處了,還是拖拖吧,最終給他一個發配九邊也就算自己仁至義盡了。

結果葉向高對這個拖字訣當然是深喑其道,還不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不了了之的放了他毛文龍一馬。

這絕對不行。

打擊毛文龍,至毛文龍於死地,這是葉向高已經定下的了,原因有三,一來幫助熊廷弼站穩腳跟,二來打擊自己不順眼的沈光柞,將順天府尹的這個炙手可熱的位置換換人,當然,這次毛文龍這麼吹大氣,是對自己這個首輔的智商是絕對的次果果的侮辱,這樣的事情必須徹底打擊,如果不如此,將來大家有樣學樣,那自己的顏面威信何在?

這次逮到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對於這五該殺,沈光柞的心是滴血的,但的確沒有什麼可以辯駁的證據理由,這時候聽到皇帝的意思是施行拖字訣,沈光柞就只能硬着頭皮站出來,給皇帝站臺,希望能敲定跟腳,給自己未來救一救自己的這個外甥留有餘地時間。

“首輔大人的五該殺,其實也算中肯。”沈光柞上來就是這麼一句,當時聽的衆人一笑,這是想要辯駁人該有的程序開場白,大家就等着沈光柞這麼說,就等着自己怎麼站在首輔的身後,怎麼辯駁。

沈光柞掰着手指頭對着天啓道:“第一該殺,臣卻認爲不妥,三方之策,便是沿海各地協防,而毛文龍直入敵後,以孤軍攪動建奴不安,並且給予遼東淪陷之大明忠心百姓以鼓舞,這不但沒有破壞三方之策,同時也是在策應,在臣看來,毛文龍不但不該殺,反倒該獎賞。”

天啓點頭:“遼東失陷已經很久了,這麼多年來,只見我大明將士一退再退,卻不見一兵一卒再過河(遼河)實在是讓建奴認爲我大明沒有敢戰能戰之士,毛文龍帶領二百猛士過河,深入敵後,本來就是牽制後金,讓他們不能全力功我,沈愛卿說的有理啊。”

葉向高立刻站出來大聲反對:“萬歲,如果我大明將士全不顧大局,一味的行匹夫之勇,遼東事怎麼不糜爛?此例不可開,所以,毛文龍必殺之。”

“首輔此言大繆,下官不以爲然。”說這話的說御史劉國晉。兵部贊畫受兵部尚書張鶴鳴指點站出來幫助沈光祚。

劉國晉是遼東復州衛人,現在因爲熟悉遼東情勢,在兵部贊畫,聽到葉向高這麼武斷的說,當時站出來痛心疾首的道:“臣出身遼東,深知遼東百姓備受建奴殺戮欺凌,百姓望王師如久旱盼甘霖,但每年向望,每年失望,如此天長日久,遼東百姓已經對國朝失望灰心,爲苟且偷生,不得不成爲了建奴的順民奴才。如果再沒王師進入,遼東百姓就真的成爲了建奴的幫兇。毛文龍百人入遼東,就讓那些心向國朝的百姓再次看到了大明收復遼東的希望,再次紛紛揭竿而起反抗建奴,如此讓建奴不安,才牽制了後金不能全力對我壓迫,如此大事,首輔大人怎麼就看不到呢?如果我大明每年都有無數如毛文龍這樣的勇士進入遼東,帶領遼東百姓抗爭,那復遼還有何難?”

然後跪拜於地,衝着天哭泣叩頭:“這讓臣想起當初李剛大呼三聲過河典故,萬歲,還請加勉毛文龍,號召大明忠貞勇士再入遼東,讓遼東百姓有希望,讓遼東百姓知道,我們大明沒有拋棄他們啊。”

這不是泛泛空談,這是真情實感,當時讓許多大臣不由得眼圈發紅,感同身受。

如此義正詞嚴的理由,葉向高也感覺反駁無力,於是就默默不語了。

沈光柞趁熱打鐵,再說第二:“鎮江丟失其實也不能怪毛文龍,畢竟鎮江在建奴腹心,文龍突襲成功,也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如此必失之城,佔據了也不過是一時,失去了也是常理,如此加罪卻是不公。”

“這件事情上次以有定論,不必再說了。”天啓直接打斷了葉向高還要的爭辯,直接下一個話題。

“虛報軍功或許有,但試問天下,哪個不這麼做?但瑕不掩瑜,如果對將士上報的軍功一味的不信任,便因此斷了大家報功的心思,那未來武將還有誰願意再戰。殺良冒功這就更可笑,大家還沒驗看首級,就下如此決斷,是不是太過武斷?既然連驗看考覈都沒有,這怎麼就能定軍功真僞?至於用軍功魅惑賄賂各部,我倒是問問,往日有人頭繳獲來了,我也沒見諸位親自上陣殺敵,都在這高高廟堂之上安坐,諸位卻誰不爭搶?不得便百般挑剔。得了,誰不甘之如飴?”沈光柞這時候也算豁出去了,直接揭了大家約定成熟的潛規則,讓滿堂文武無不尷尬無比。

既然說了那就乾脆說到底:“而這次沒有驗看就說毛文龍虛報戰功,諉過爲功,如果要是真的,在場諸位就不爭搶了嗎?哼哼。”

這哼哼兩聲,就如同一道道鞭子抽打在大家的臉上,當時讓所有文武都義憤填膺,誰還沒有面皮,再說了,一個被人家追的和個喪家之犬一樣的傢伙,就能反敗爲勝?那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既然是沒邊的事情,那大家就堅決的表示了自己的硬骨頭。

於是紛紛慷慨激昂的表示,自己和毛文龍沒有一毛錢關係,當然也不能憑白的貪占人家的軍功,真的那麼做了,那自己還是君子嗎?

就連什麼事情都想插一腳的魏忠賢,在聽說這裡面也有自己一份功勞的,也感覺這不怎麼靠譜,雖然在這朝堂上,他暫時還沒有說話的份,但也對這事情倒是嗤笑一聲。

被一條條駁斥了,葉向高有些惱羞成怒,當時決斷:“既然沈大人如此袒護,那麼爲顯示公正,內閣現在就命人去毛文龍處點驗軍功,到時候毛文龍大罪做實,他是其罪難逃,你沈大人一個不顧朝廷而以私己袒護的罪也是逃脫不掉的。”

沈光柞就將脖子一梗:“老夫既然有了這個外甥,當然就有教導之責,如毛文龍大罪做實,我自領教子無方之罪。”

天啓就搖搖手:“大家都別爭了,就按照葉愛卿說的,派人去現場覈實一下再說他的罪吧。”

這也是個拖的辦法,點驗軍功人頭,那也要一段時間不是,只要拖上一陣,這事情也就涼了許多,那麼事情就還有轉圜餘地。

天啓認爲今天的事情就完了,於是無精打采的站起來,長嘆一聲:“遼事糜爛如此,朕倒是希望這個軍功是真的,既然諸位愛卿難得的不要毛文龍的人頭軍功,朕倒是希望能得了這一份妙算廟堂的功勞。”然後還不忘衝着魏忠賢調侃:“大伴,你的人頭功勞也不要啦?”

魏忠賢就嘻嘻一笑:“老奴無功不受祿,只是侍候皇上好了就成了。”

天啓就長嘆搖頭,連一項有棗沒棗三杆子的魏忠賢都不要這軍功,看來,毛文龍是真的謊報啦,然後就準備回後宮。

魏忠賢就盯着天啓的腳步,準備按照規矩,他的腳一下第一個臺階,就喊上一嗓子“散朝——”然後大家該幹嘛幹嘛。

結果魏忠賢深吸一口丹田氣,就準備來這一嗓子的時候,突然殿外先來來一嗓子:“啓奏萬歲,屬國朝鮮使節有急事求見萬歲,請萬歲接見。”

第391章 歸民該殺第1153章 進軍南北美第1423章 建奴的慈悲第839章 警報頻傳第565章 羣賢齊集第1169章 逍遙出行第1312章 騎兵與火槍第839章 警報頻傳第552章 收買科學家第734章 捐與稅的區別第1236章 皇太極投降第1018章 日本人的野望第1278章 李永芳的日子第401章 完善編制第274章 紛紛上書第479章 阮大鉞的殺傷力第617章 父子之辯第1241章 巨大的調整第570章 天大的禍事了第054章 激勵鼓動第621章 多倫的盼望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1373章 出兵的理由第237章 封賞第964章 私立儲君第1013章 再建戚家軍第663章 商路通達第700章 皇家兄弟第1197章 回到原點第393章 突然的恩典第164章 分析局勢第961章 安插楊嗣昌第921章 又被坑了第699章 皇帝的糾結第1322章 東江鎮開始第459章 朱由檢的判斷第1256章 曹文詔之能第169章 小民的悲哀第268章 巡視軍營第1190章 暗中佈置第082章 拼命的吃第276章 孫承宗巡邊第725章 存款貸款之間的利益第452章 費了遼餉第1404章 平臺召對第573章 信王出更第975章 大動干戈第079章 又被耍了第530章 論開皮島港事第619章 逼迫出戰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1071章 敵後密營第1272章 幫助洪承疇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1271章 首蹬遼西第797章 總是跑題第393章 突然的恩典第177章 絕望的百姓第462章 各自的評估第965章 聚斂人口第1362章 要兵要權第502章 黨團壯大(繼續爆更)第1144章 不許胡思亂想第004章 狀況不妙第560章 精疲力盡第893章 下定決心第1122章 光復平壤第1433章 銀子多了是禍害(關於金融的一點淺見)第982章 天下有義士第970章 玩過了第887章 跳出來了第906章 朝鮮王的算計第793章 毛文龍的指導思想第691章 請求會盟第695章 百戰而歸第1238章 打倒宿敵第1086章 叛國者與愛國者的界定第061章 增援阿敏第948章 再起風波第459章 朱由檢的判斷第280章 帝師督師第1190章 武裝遊行第1175章 躺着論道第898章 科學家的要求第207章 朝鮮的消息第1184章 重回天津第483章 英國公的辦法第467章 準備充足第457章 暴打文官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245章 解決之道第822章 再破鎮江第311章 暗潮涌動第717章 百官接風第1132章 條件第1375章 鏖戰鳳凰城第472章 戰朝堂2第698章 準備回京第1368章 縱敵入朝
第391章 歸民該殺第1153章 進軍南北美第1423章 建奴的慈悲第839章 警報頻傳第565章 羣賢齊集第1169章 逍遙出行第1312章 騎兵與火槍第839章 警報頻傳第552章 收買科學家第734章 捐與稅的區別第1236章 皇太極投降第1018章 日本人的野望第1278章 李永芳的日子第401章 完善編制第274章 紛紛上書第479章 阮大鉞的殺傷力第617章 父子之辯第1241章 巨大的調整第570章 天大的禍事了第054章 激勵鼓動第621章 多倫的盼望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1373章 出兵的理由第237章 封賞第964章 私立儲君第1013章 再建戚家軍第663章 商路通達第700章 皇家兄弟第1197章 回到原點第393章 突然的恩典第164章 分析局勢第961章 安插楊嗣昌第921章 又被坑了第699章 皇帝的糾結第1322章 東江鎮開始第459章 朱由檢的判斷第1256章 曹文詔之能第169章 小民的悲哀第268章 巡視軍營第1190章 暗中佈置第082章 拼命的吃第276章 孫承宗巡邊第725章 存款貸款之間的利益第452章 費了遼餉第1404章 平臺召對第573章 信王出更第975章 大動干戈第079章 又被耍了第530章 論開皮島港事第619章 逼迫出戰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1071章 敵後密營第1272章 幫助洪承疇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1271章 首蹬遼西第797章 總是跑題第393章 突然的恩典第177章 絕望的百姓第462章 各自的評估第965章 聚斂人口第1362章 要兵要權第502章 黨團壯大(繼續爆更)第1144章 不許胡思亂想第004章 狀況不妙第560章 精疲力盡第893章 下定決心第1122章 光復平壤第1433章 銀子多了是禍害(關於金融的一點淺見)第982章 天下有義士第970章 玩過了第887章 跳出來了第906章 朝鮮王的算計第793章 毛文龍的指導思想第691章 請求會盟第695章 百戰而歸第1238章 打倒宿敵第1086章 叛國者與愛國者的界定第061章 增援阿敏第948章 再起風波第459章 朱由檢的判斷第280章 帝師督師第1190章 武裝遊行第1175章 躺着論道第898章 科學家的要求第207章 朝鮮的消息第1184章 重回天津第483章 英國公的辦法第467章 準備充足第457章 暴打文官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245章 解決之道第822章 再破鎮江第311章 暗潮涌動第717章 百官接風第1132章 條件第1375章 鏖戰鳳凰城第472章 戰朝堂2第698章 準備回京第1368章 縱敵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