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廷推首輔

皇帝再次登殿,召集所有的文武進行朝會。原本這樣的大朝會,大殿裡是精英薈萃,人才濟濟,大殿裡都站不下人,那些低級的官員都會一直排到金水橋上去。

然而經歷了這場大動亂,一百個朝中重臣自殺,首善書院的天災,更將從各地趕過來,準備痛打毛賊這個落水狗的東林官員一掃而空。現在,大店上已經不再人滿爲患,反倒顯得空蕩蕩的。

天啓皇帝高坐在上,身邊已經不再是魏忠賢,而是所有黨派都認可的王震。東林黨已經徹底的消失了,閹黨也已經七零八落,剩下的人也一個個誠惶誠恐,人人自危。

倒是那些官復原職的孤臣黨員們,一個個紅光滿面,鬥志昂揚。

不過這也有一個好處,原本這樣的朝會,在皇上吩咐平身之後,三黨的黨員立刻就擼胳膊挽袖子的開始對罵,然後發展到全武行。每次朝會結束的時候,地上都會留下斷了的牙笏,破爛的袍子,染血的鞋子,然後就是無果而終。

但現在最能打嘴巴官司的東林黨沒有了,大殿已經不再如原先那樣爛蒼蠅亂飛,真正實幹的官員們,也已經不必將精力浪費在打嘴仗上,而是直奔主題。

天啓皇帝首先提出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經過這場天災,內閣的幾位重要閣員,盡忠在了乾清宮,內閣徹底癱瘓,而在這次災難死去的文武大臣,更是達到了300人之多,所以,我們首要任務就是,重新組建內閣,大家先公推一下內閣首鋪讓朝廷快速的運轉起來。”

這是當務之急,但大家同時也欣喜萬分。

皇權和內閣的臣權這從設立內閣以來,就一直爭鬥不休,現在這個漸漸強勢起來的皇帝,並沒有因爲內閣被這場天災幾乎一網打盡,而直接廢了內閣,實行權力的統一。這讓所有的文臣武將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也由此可見,這個強勢的皇帝還是守規矩的,守規矩的皇帝是好皇帝,因爲現在已經沒有了東林齷齪的想法,所以大家一致歡喜。

歷史上後來的幾個由閹黨支持上位的內閣首輔或者主動辭官,或者在這場“天災”裡殉難在了乾清宮,他們也就不會再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了,於是新的人選也就會煥然一新。

大家小聲的議論了一陣之後,毛文龍第一個站出來推薦:“孫承宗老師傅,國之棟樑,而且忠心耿耿,更因爲在這內憂外患時候,孫師傅還知兵,更是人旺名滿天下,當做首輔。”

孫承宗,原則上是東林黨人的餘孽,按照原先黨派之爭的道理,是絕對會被另外兩個黨派反對的,但這時候已經弱化了黨派之爭,或者說乾脆已經沒有了,毛文龍就秉公舉薦。

這是一個好人選,如果他能成爲內閣首輔,當能擔起這個重任。

於是一些臣撩紛紛響應。

但是拖着病體的孫承宗卻站出來:“臣已經老邁不堪,擔當不起如此重任,還請陛下將此重任交於旁人。”

天啓就有些失望,但看到瘦骨嶙峋的老師傅深陷的眼窩,沒有血色的面龐,最終只能嘆息一聲:“孫師傅,您做不做這首輔,並不是由朕和您說了算,那是羣臣的選擇,您老先坐下,慢慢的喝茶聽着。”然後天啓又吩咐手下的太監:“給孫師傅端一碗人蔘燕窩。”

孫承宗就眼淚汪汪的施禮謝恩之後坐下了。

這樣的表態,讓所有的文武大臣更加放心,因爲皇帝說了,庭推閣臣他依舊按照原先的規矩,還是由諸位大臣做主廷推,這就足以證明,這個皇帝並沒有因此將手伸出來,並沒有撈過界。

張維賢想了一下之後,舉薦道:“登萊巡撫袁可立一項能力卓越,而且正是年富力強,臣推舉袁大人擔當。”

這個人選的確不錯,大家紛紛贊同。

袁可立出班拒絕:“英國公不說實話呀。”

這樣的開場白不由得讓大家一愣。張維賢就詢問:“不知道袁大人說我不說實話,這話從何說起?老夫我要洗耳恭聽。”

袁可立一笑:“老夫今年已經70,已經是垂垂老矣,你卻說老夫年富力強,這不是扯淡嗎?英國公今年不過67歲,按照這個道理來說,你更適合這個位置。“

這樣的說法,當時贏得滿堂鬨堂大笑,這時候也沒有御史出來彈劾大家君前失儀了。就在這一片鬨笑聲中,大家心中不由得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原先的那幫老古板,張口閉口道德君子的東林被天災一網打盡之後,這朝堂也變得輕鬆起來,而最主要的是,辦起事來也順利的多。

張維賢搖手道:“咱們這個帝國是老人政治,正所謂人老成精,您70歲,精的已經像個狐狸,天下大事誰也不會逃過你的法眼,怎麼不算年富力強?至於我小你兩歲,但是咱們大明朝廷可有個規矩,勳貴是不能當首輔的,規矩不能破,我也不敢破,所以還是你老哥擔任吧。”

在原先庭推首輔的事情,按照原先的規矩,只要你說出一個人來,立刻就會有一羣瘋狗撲上來反對,然後就是漫無邊際的彈劾,左一個風聞右一個風聞,雲裡霧裡。就這一個人選就能讓你扯到地老天荒,最終不得不用抽籤的辦法才能解決,怎麼能這連番的推出兩個人,卻沒有人站出來胡攪蠻纏。

而在原先這個位置被爭得頭破血流,結果今天推出來的兩位卻一直謙讓,說出自己不能勝任的理由,展現了他們的高風亮節,這纔是真君子。

朝堂風氣變啦。

袁可立笑着反駁:“你有你的規矩,我有我的道理,首先,內閣部門極其重要,是真正大明帝國的中樞所在。一個政策的推行,需要有一個連貫性,不能從中斷絕,但像我這個年紀坐在這個位置上,我推行了一道政策,結果沒有幾天我就死了。而下一位內閣的首輔上位,認爲我的這個政策不妥,他有他的想法,就會出現朝令夕改的現象,這對整個朝廷的長遠運作不利。”然後就痛心疾首的道:“這樣的事例在前朝比比皆是,我們不要再出現那樣的讓人痛心的事情發生了。所以我才推拒這個首輔的位置,爲了就是讓朝廷的政策能夠長久的實行下去。就比如說,若是沒有于謙當政幾十年,且不談他的功過,只說他在位時改革軍制,就讓大明受益良多。若不是他延續性的將軍制改變,大明早已經不復存在。還有張居正,雖然有把持朝政之嫌,但在皇上不能親自理政的情況下,卻讓大明朝廷穩健的運作。而更不是他長期居在首輔之位,惠及後代的一條編法就再也難以推行,結果最終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人亡政息。只因爲他們年富力強,纔有在那些年,是踏實的朝廷國庫豐盈,有了中興之像。到現在我們依舊受惠於他。所以,臣認爲,首輔當以年輕力壯者爲之,這樣纔對國家有利。我依舊去當這個登萊巡撫,好好看着毛文龍這個猴子,不要給咱們大家捅什麼簍子。”

第157章 小黨的手段第1147章 御駕親征第1238章 君臣嫌隙生第259章 分而治之第941章 我是來求你殺了我的第356章 與敵對陣第591章 和孫承宗交鋒第971章 許傑的判斷第076章 傾盡全力第871章 絕不過河第1168章 讓人氣餒的對比第838章 遼河岸邊第895章 兵變失敗第032章 最大收穫第1705章 執政改革第025章 瞬息萬變第330章 目標旅順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452章 費了遼餉第007章 我的士兵第1086章 叛國者與愛國者的界定第1269章 全民皆兵第1225章 天啓遺照第1407章 新的戰略第884章 軍心所向第035章 計算繳獲第883章 民心所向第392章 無功該殺第902章 敲敲竹槓第1189章 相互的承諾第787章 內閣心聲第1106章 施行兵諫第013章 討敵罵陣第073章 皇權內閣第045章 派系問題第402章 百戰而歸第644章 決死之戰第952章 虛無的真誠第484章 越扯越遠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1189章 相互的承諾第569章 商行起航第1104章 無情的屠殺弟1234章 募集第551章 偶見孫元化第1188章 心結打開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869章 遼東土匪第1394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1390章 漢城計劃第463章 沒落的勳貴第1201章 休整的目的第1144章 不許胡思亂想第123章 再回象關第892章 李永芳的決斷第558章 讓位之心第288章 販賣食鹽第851章 奴才 不再是同胞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579章 一路殺官第1700章 大明海軍第1032章 戰神張盤第1246章 挖他牆角第804章 探討徵稅第969章 李旦的威脅第1244章 不詳之感第1276章 發動羣衆第298章 鼓勵鬥毆第597章 天啓來書第464章 東林集會第849章 舉國歡騰第1275章 窮困潦倒的戶部第1399章 解救皇帝天啓第483章 英國公的辦法第1180章 增強了的皇太極第1304章 炮戰第1203章 皮島有內奸第542章 緊賺不夠花第060章 尋找理由第1347章 鐵山失守第952章 虛無的真誠第038章 進退兩難第685章 四處遊走的國舅第042章 小民之殤第055章 困獸阿敏第674章 袁崇煥的野望第935章 連環妙計的結局第080章 變性阿敏第021章 混亂廝殺第525章 三巨頭的態度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027章 最後時刻第494章 憤怒的青年第1254章 困獸猶鬥第525章 三巨頭的態度第412章 合法化第716章 特殊的恩遇第021章 混亂廝殺第672章 對天啓和崇禎的思考
第157章 小黨的手段第1147章 御駕親征第1238章 君臣嫌隙生第259章 分而治之第941章 我是來求你殺了我的第356章 與敵對陣第591章 和孫承宗交鋒第971章 許傑的判斷第076章 傾盡全力第871章 絕不過河第1168章 讓人氣餒的對比第838章 遼河岸邊第895章 兵變失敗第032章 最大收穫第1705章 執政改革第025章 瞬息萬變第330章 目標旅順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452章 費了遼餉第007章 我的士兵第1086章 叛國者與愛國者的界定第1269章 全民皆兵第1225章 天啓遺照第1407章 新的戰略第884章 軍心所向第035章 計算繳獲第883章 民心所向第392章 無功該殺第902章 敲敲竹槓第1189章 相互的承諾第787章 內閣心聲第1106章 施行兵諫第013章 討敵罵陣第073章 皇權內閣第045章 派系問題第402章 百戰而歸第644章 決死之戰第952章 虛無的真誠第484章 越扯越遠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1189章 相互的承諾第569章 商行起航第1104章 無情的屠殺弟1234章 募集第551章 偶見孫元化第1188章 心結打開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869章 遼東土匪第1394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1390章 漢城計劃第463章 沒落的勳貴第1201章 休整的目的第1144章 不許胡思亂想第123章 再回象關第892章 李永芳的決斷第558章 讓位之心第288章 販賣食鹽第851章 奴才 不再是同胞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579章 一路殺官第1700章 大明海軍第1032章 戰神張盤第1246章 挖他牆角第804章 探討徵稅第969章 李旦的威脅第1244章 不詳之感第1276章 發動羣衆第298章 鼓勵鬥毆第597章 天啓來書第464章 東林集會第849章 舉國歡騰第1275章 窮困潦倒的戶部第1399章 解救皇帝天啓第483章 英國公的辦法第1180章 增強了的皇太極第1304章 炮戰第1203章 皮島有內奸第542章 緊賺不夠花第060章 尋找理由第1347章 鐵山失守第952章 虛無的真誠第038章 進退兩難第685章 四處遊走的國舅第042章 小民之殤第055章 困獸阿敏第674章 袁崇煥的野望第935章 連環妙計的結局第080章 變性阿敏第021章 混亂廝殺第525章 三巨頭的態度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027章 最後時刻第494章 憤怒的青年第1254章 困獸猶鬥第525章 三巨頭的態度第412章 合法化第716章 特殊的恩遇第021章 混亂廝殺第672章 對天啓和崇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