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皇家兄弟

天啓以年幼之歲,懵懵懂懂的被人架到了這個寶座上,沒得到帝王家系統的培訓,根本就不知道皇帝這個官職怎麼當.剛開始的時候,認爲所有的那些人說的都是對的,只有點頭稱是,沒有能力判斷,也絕不敢胡亂的瞎說,自己把自己定位在那高高的座位上的擺設。

他這樣的作爲,當然是被東林黨人歡迎的,這時候朝堂上就成了他們的空談的議論中心,今天你對聖人之言有所領悟,將他安排到治國理念裡去;明天他又按照聖人的辦法,想了一出新的道道需要各級官員執行。

一個拍着腦袋想出來的主意,只要他自己認爲對的,就要求這個朝廷執行下去,完全就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理念。

至於有人反對,更是求之不得,雙方必須爭一個臉紅脖子粗,必須爭論出一個高山而下。因爲這樣可以展示自己的博學多識,展現對手的知識淺陋,於是在朝堂上,你來我往弄的不亦樂乎。天啓皇帝並不是很瞭解,但是他很煩。

無論是從叛逆心態出發,還是從很煩的性格出發,於是天啓皇帝對這個東西就開始討厭,然後就直接躲到後面去,做自己的木匠工作,陶冶在一個匠人的胸懷裡。

將一個老大的帝國交給他,他是這個帝國實際的掌舵人,無論從哪一個方面出發,都要求他必須對這個祖宗傳下來的江山做點什麼,於是天啓皇帝就不得不皺着眉頭,耐着心思開了經筵。

本來這件事情是東林黨人一再堅持的,因爲作爲儒學子弟,好爲人師是天生本性,能夠教導皇帝,成爲一代帝師,這是作爲一個儒生所能達到的人生巔峰,所以爲了這個名號,所有的人都削減了腦袋,用各種微言大義,逼迫着天啓皇帝接受這個過程,接受自己的理念。

在這期間,除了孫承宗和葉向高袁可立三人之外,那是出於真心教導皇帝,剩下的人都不過是想撈一個虛名,反倒希望教導出一個傻子,繼續被他們擺佈,架空。

但是聰明不過帝王家,這是天下至理,天啓皇帝並不是傻子,剛開始在被逼迫着參加這個集英殿的經筵之後,從對祖宗江山的責任出發,天啓皇帝也慢慢忍受着這種枯燥乏味的過程,開始仔細的聆聽學習。

結果他越聽感悟越深,心中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時吸取前人的教訓,也慢慢的看到了現在局勢,結果就出現了現在的狀況,東林黨人發現這個傢伙已經不被自己控制的時候,就又拿出三大案來說事,進行所謂的大禮儀之爭,其實就是胡攪蠻纏,擾亂朝堂試聽,揪住皇帝的奶媽事情不放,爲了繼續架空皇帝。

東林黨人的勢力是強大的,因爲他們站在了道義的高度上,在上下幾千年,講究禮儀的中原所有的朝廷,不管是下等小民,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不敬鬼神,但絕對掙脫不出大義名份這個枷鎖。

於是天啓只能忍耐,繼續被架空,繼續苦惱的回到自己的木匠作坊裡,尋求一時的心理安慰和空靈清靜,結果就出現了,在毛文龍回到朝堂之前,這種莫名其妙的局面。

一面東林黨人在四處宣傳皇帝的昏庸貪玩,以免繼續見皇帝,不讓他參與朝政。一面又表現的痛心疾首,叩請皇上開大朝,以便顯示自己等的精於治國。

但一切事情都在毛文龍第一次回京之後出現了轉機,這種轉機是誰也沒有想到的,這個攪屎棍子一樣的傢伙,帶着戰場上風風火火的硝煙殺氣,突然間跳出來,行風行雨,打破了朝局的局面,讓天啓皇帝看到了重新奪回皇權,自己真正親自勤政的可能,當然這個基礎,是建立在天啓皇帝不斷成熟的基礎之上。

現在天啓皇帝,已經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年,逐漸的成長成熟起來,雖然不能把控全局,但最少有了自己的政治主見,是的,關鍵的就是政治主見。就比如今天說的這番話,就透露出來了他的主見,他反對東林黨,但絕不是一味的依賴於閹黨,從剛剛對魏忠賢的幾句話來看,天啓皇帝對閹黨也是警惕的,這是大明帝國皇帝應該具備的最初始的根本,剩下的路該怎麼走,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朝廷的局勢對毛帥絕對不利,而說句良心話,毛帥的所作所爲,最少是從現在來看,還是爲着這個帝國在努力奔波操持着,然而朝廷上,反對他的人太多,支持他的人太少,而毛帥拿着信王發佈的暫時讓他駐防天津和遵化的手令,就直接驅趕了所有原先的大小官吏,佔據了遵化不走,雖然這是當時情況的需要,但這的確於理不合。”葉向高小心的分析着。

“皇帝哥哥,遵化的腐爛已經是有目共睹,那是咱們京師的北大門,遵化一丟,京畿就將震動,國本就將動搖,毛帥雖然有拉虎皮做大旗的嫌疑,但是如果他的復遼軍坐鎮在遵化,豈不是國家安定的基礎?放眼天下,除了孫師傅的關寧鐵騎之外,還有哪一支軍隊能夠接任這個重任?”

一直坐在書房裡旁聽的信王朱由檢,這時候就不服不忿的插話,爲自己當初的決斷,因爲毛文龍借題發揮的決定尋找着合理的藉口。

沒有惱怒弟弟的打斷,天啓皇帝對着弟弟淡淡的一笑。

說一句良心話,自己是經筵正式的學生,自己的弟弟是沒有資格正式接受那些大儒們的教導的,但這個旁聽生,聽壁角的,領悟的卻比自己還深,這讓天啓皇帝感覺到非常欣慰和高興。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比弟弟成熟幾年的天啓皇帝,現在的眼界要比弟弟要遠一些,於是就耐心的教導:“小弟,你只看到了其一,卻沒有看到其中長遠,第一點是,朝局動盪不安,想要致毛帥死地的勢力強大,一個小小的藉口,他們就會做出許多文章,他們纔不管這件事情是對是錯,只要能整倒毛帥,他們會不惜一切的。”

“齷鹺,無恥。”朱由檢就恨恨的握緊了兩個小拳頭:“難道這個大明天下就僅僅是哥哥的嗎?不是那些朝臣的嗎?現在能擔起整個建奴從北方侵入的人,放眼天下,除了一個毛帥,還有誰?真的讓毛帥重回東江鎮,北方的門戶就洞開,到時候不管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一旦再次侵入,誰能替這個大明帝國接這危局?指望那些誇誇其談的傢伙了嗎?我呸。”

原先,朱由檢是極力推崇東林君子的,認爲他們的道理都是對的,都是一心爲民爲國的,閹黨就是奸黨,就應該打倒,爲此幾次當着魏忠賢的面向皇帝哥哥告魏忠賢的狀,爲此深爲魏忠賢忌憚和憎恨,這也就是之所以後來的朱由檢不得魏忠賢待見,在別居潛邸的時候,百般刁難剋扣。

但這次豐潤之戰,朱由檢身處敵人層層包圍之中危在旦夕,但東林卻拒絕京營出戰救援,而是坐在北京坐看信王被險,這讓朱由檢立刻對東林當深惡痛絕起來,所以,現在他的態度已經急劇轉變,對東林,已經惡感頓生。

善變愛走極端的性格,現在已經是顯露吳怡。

第980章 李晚的苦惱第719章 加強防護第389章 捷報頻傳第1253章 天下皆叛兄弟不叛第1392章 調換能將第002章 附身毛文龍第477章 往死裡整第405章 總結教訓第1316章 誰都坑第1092章 下定州第858章 艱難的抉擇第1058章 免死詔書第341章 街壘第321章 不可思議第1031章 混亂的戰局第119章 情勢反轉了第409章 巡撫袁可立第081章 慷慨赴死第967章 讓敵人發抖吧第359章 宿命之始第443章 行賄信王第419章 復遼借款第149章 努爾哈赤的困局第1070章 受封國公第876章 不想死的代善第924章 踏上朝鮮第1217章 騎射無雙第918章 校閱三軍第444章 弄出個改革第187章 挑起仇恨第1320章 援兵第824章 麻煩大了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1025章 困難的日本人第199章 李光春的辦法第1208章 何去何從第1147章 御駕親征第1225章 輕鬆的朝堂第012章 真的豪傑第975章 大動干戈第1358章 親自殺敵第001章 鎮江潰敗第644章 決死之戰第644章 決死之戰第1688章 圍攻天啓第483章 英國公的辦法第1137章 積極備戰第447章 逼急了皇帝第1690章 虛空的告別第241章 擴軍第1414章 臨門一腳的共和第374章 最佳拍檔第776章 平息風潮第357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995章 整軍備戰3第1215章 故做糊塗第1300章 遼西局勢第696章 內附部族第532章 爲國省錢第367章 令人髮指第166章 反攻遼東第043章 哲學問題第158章 跑起來第996章 破釜沉舟第1034章 陪都平壤第334章 救與不救第817章 好感頓生第595章 沒死的烈士第598章 要滅人一族第1415章 歹毒的計策第1384章 戰爭 政治第1102章 重新調整第476章 繼續戰鬥第001章 鎮江潰敗第1419章 應對危局第1289章第155章 送子爲質第1400章 逆天改命第444章 弄出個改革第461章 獲得信任第1004章 中日海戰-交鋒第557章 咱不打,咱閱兵第531章 獅子大開口第338章 邀戰第1155章 和朝鮮攤牌第036章 無限野望第562章 去與留第787章 內閣心聲第1033章 平壤出事了第922章 小國寡民的悲哀第140章 獨相的憤怒第1150章 分贓朝鮮第729章 軍國大事第637章 張繼先的策略第1006章 中日海戰-改變第721章 準備再戰第284章 密謀不成了第785章 匯兌天下第1246章 挖他牆角第1258章 重重危機
第980章 李晚的苦惱第719章 加強防護第389章 捷報頻傳第1253章 天下皆叛兄弟不叛第1392章 調換能將第002章 附身毛文龍第477章 往死裡整第405章 總結教訓第1316章 誰都坑第1092章 下定州第858章 艱難的抉擇第1058章 免死詔書第341章 街壘第321章 不可思議第1031章 混亂的戰局第119章 情勢反轉了第409章 巡撫袁可立第081章 慷慨赴死第967章 讓敵人發抖吧第359章 宿命之始第443章 行賄信王第419章 復遼借款第149章 努爾哈赤的困局第1070章 受封國公第876章 不想死的代善第924章 踏上朝鮮第1217章 騎射無雙第918章 校閱三軍第444章 弄出個改革第187章 挑起仇恨第1320章 援兵第824章 麻煩大了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1025章 困難的日本人第199章 李光春的辦法第1208章 何去何從第1147章 御駕親征第1225章 輕鬆的朝堂第012章 真的豪傑第975章 大動干戈第1358章 親自殺敵第001章 鎮江潰敗第644章 決死之戰第644章 決死之戰第1688章 圍攻天啓第483章 英國公的辦法第1137章 積極備戰第447章 逼急了皇帝第1690章 虛空的告別第241章 擴軍第1414章 臨門一腳的共和第374章 最佳拍檔第776章 平息風潮第357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995章 整軍備戰3第1215章 故做糊塗第1300章 遼西局勢第696章 內附部族第532章 爲國省錢第367章 令人髮指第166章 反攻遼東第043章 哲學問題第158章 跑起來第996章 破釜沉舟第1034章 陪都平壤第334章 救與不救第817章 好感頓生第595章 沒死的烈士第598章 要滅人一族第1415章 歹毒的計策第1384章 戰爭 政治第1102章 重新調整第476章 繼續戰鬥第001章 鎮江潰敗第1419章 應對危局第1289章第155章 送子爲質第1400章 逆天改命第444章 弄出個改革第461章 獲得信任第1004章 中日海戰-交鋒第557章 咱不打,咱閱兵第531章 獅子大開口第338章 邀戰第1155章 和朝鮮攤牌第036章 無限野望第562章 去與留第787章 內閣心聲第1033章 平壤出事了第922章 小國寡民的悲哀第140章 獨相的憤怒第1150章 分贓朝鮮第729章 軍國大事第637章 張繼先的策略第1006章 中日海戰-改變第721章 準備再戰第284章 密謀不成了第785章 匯兌天下第1246章 挖他牆角第1258章 重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