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魯府進行式

日本土地上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大半年,隨着戰爭的延續,日本人的信心越來越動搖了。

新魯府的那些魯軍,現在日本還認爲是和他們打戰的是魯軍,是分裂的魯國軍隊,因爲他們哪裡有一個露骨宰相在哪裡,還有魯國的兵馬大將軍領兵。

他們對於被打回中國島十分的不解,連續組織了幾次突擊,中國島同北九州島相隔的海域上,到處燃燒着破敗的安宅船,幾十噸的商船,十幾噸的漁船,以及破敗的獨木舟,對面岸邊衝過去的日本農夫和士兵的屍體一層疊一層,在離他們不願的地方就是魯軍設置的觀察哨所,掩藏在地底下一大半,僅露出巴掌寬的觀察口,頂上是半米厚的松木和海邊矮灌木覆蓋的頂蓋,頂蓋上蓋着半米厚的沙土。

哨所有十來個,每個能容三十米士兵站在木頭箱子上,將槍口伸出地堡進行阻截式射擊。

地堡左右兩面有半米深的坑道,坑道半覆蓋着頂蓋和沙土,一半沒有頂棚,但就在這個一米寬,半米深,前面堆疊着沙袋的缺口處,有一門九磅炮對準海灘,九磅炮的射程有一千二百米,足以覆蓋海水裡面五百米水面,這樣的九磅炮對於這個地炮來說,左右各有一門,近了可以發射能覆蓋一百五十米的散彈,遠了可以打到一千三百米遠的更深的海面上。

地堡有十幾個,連續三裡地長,完全封鎖了可以被渡船,獨木舟登陸的沙灘。

地炮和地炮之間還有交通壕,可以讓一輛獨木車運送彈藥補給,或者兩個到三個人並行走過。

交通壕深達兩米,即便是華夏王國的士兵也需要踩着一個木箱子才能觀望外面,如果是日本人跳進來,踩上木箱子也無濟於事,只能尋找左右兩側的出口或者向後延伸一段的低窪地帶走出去。

低窪地帶不遠處十幾米就有一個半掩埋在地下的士兵居住場所,一個這樣的場所可以放一個總旗五十人的兵力。

這些兵力在戰時可以增援前面的地堡和交通壕和敵人廝殺。

遠處在五百米距離上有隱蔽在樹林,山坡,或者山體上的百戶所,哪裡有其餘的一百名士兵和百戶長官。

魯國是學習華夏軍建立的部隊,因此他們的建制也和華夏軍一樣。

在更遠的五里地以外的大型村莊裡面,住着支援來的民夫和臨時徵集的民兵青壯年。

這樣的陣地並不是一處,在北九州島上就有十幾處,後方九州島上有更多的海岸防線,這不僅針對中國島上的日本人,還針對二王子所在的四國島,還有西面的茫茫大海,誰知道敵人會不會從其他地方繞過築壘地區突然登陸。

整個九州島被他們弄成了一個二戰時期的日本防備美軍登陸的要塞堡壘。

雖然這些要塞堡壘要是面對二戰美軍的艦炮,那400多毫米的炮彈簡直就是笑話,可面對如今只是實心彈的青銅炮時代的軍隊來說,這個簡直無解,只能打如同一戰時期的壕塹戰。

日本雖然有近三四千萬的人口,可如今四國島被佔,九州島被佔,只留下本州島和北海道島兩個最大的島嶼,人口一下被削削去了八百萬人人口,如今因爲先期的魯國對他們的征討,使得他們本州島南面所有的地方都被破壞掉了,人們流離失所,人口渴死,餓死,逃亡,如今的日本德川幕府還無法理順哪裡的關係,只靠兵馬佔領,鞏固着地盤,無法動搖大量人口進行恢復生產,無法進行大規模動員,所以是沒有那麼多兵源可以進攻九州島的。

兩次戰役日本損失了一百七十萬人人口,算魯國進攻,然後日本反擊,以及被新魯府的魯軍殺掉,二王子進攻四國島殺掉的人口,上次兩次遭到華夏軍炮轟日本沿海,以及魯國水師炮轟日本沿海,帶走的近千人人口,總體來說死亡了一百七十萬人口,這樣加上丟失的四國島和九州島兩個小島的人口,有近一千萬人口損失了。

隨着防禦工事的建立,日本已經無力進攻九州島了,馮銓也安心的進行着新魯府的民生工作。

鹿兒島縣城有八十萬人,宮崎縣城有五十萬人,左賀縣城有三十萬人,長崎縣城有三十萬人,北九州島只有區區的三萬人,剩餘的就是近七萬兵馬,這七萬兵馬經過多次戰鬥歷練,已經基本達到了魯國原先的精銳兵種的戰鬥力了。

剩餘的還有三萬兵馬,東面一萬,西面一萬,鹿兒島駐紮一萬,內陸部分還有三萬新徵召的青壯在各個營地訓練,這次他們將訓練三個月時間,然後補充到各個縣城擔任守備部隊。

新魯府也只能接受這麼多部隊了,再多人口吃不消啊。

熊本縣城有八十萬人,大分縣城有三十萬人口,福岡縣城有十萬人口。

新魯府總的有大約三百多萬人口,等於是每二十個人就有一個人當兵,鑑於日本百姓的素質底下,他們還活在明朝初期,或者明朝中期的生活水平以下,主要是貧困人口較多,因此整個生產力水平不高,兵源素質也不高。

如果讓他們下地勞作,他們可能能幹一下,乾點稍微有手藝的雜活也能幹,可再多他們就要抓瞎了,日本整個王朝都屬於封建奴隸制度統治階段。

大名將軍老爺們不會允許平民百姓擁有知識和技能的,造成了很多日本底層平民不是活不下去到處流浪,就是投靠了那些老爺們成爲他們的家奴。

這麼多人對於小小的九州島來說可算是一個負擔,因爲沒有那麼多地供他們種。

新魯府開始推行大明朝的儒學教育,七歲以前的孩童還是猶如華夏軍剛開始的那樣,不改變以前明朝教學的模式,私塾教育,八歲開始增加一些簡體字,普通話教育,灌輸華夏民族的知識和思想教育,爲此華夏王國向他們這裡派遣了近三萬培訓出來的教員。

這些教員也是帶着自己的利益來的,凡是去四山州,雲貴州,雲南州,執教的新式教員和舊式教員,三年期滿,考覈成績好的,可以成爲華夏王國的辦事員,正式臨時工,記錄在案,回去以後升爲更高級的科員,成爲正式的國家教員,以後有可能升職爲國家官員,當然是教育系統的了。

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廠1第七章 掌旗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一百八十章 忠誠衛士獎章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有疑慮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十章 殺將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八十五章 見張英二百八十九章 部門官員配備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五百八十八章 康熙來了啊第五百九十章 洪承疇反叛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五百七十八章 經營西南的難處第五百四十四章 李成棟被俘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渡陳倉2第八百六十一章 周邊無事專心對付滿清第六百二十七章 正面決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鄭克爽商談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王子屈服第七百四十三章 慘烈的四國島登陸戰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五百三十八章 線膛燧發槍失竊事件第五百零四章 動手第八十四章 魯監國的人第四百章 反擊2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虧第六百三十三章 噩號連連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3第六百五十章 逐漸消亡的冷兵器士兵們七百八十六章 你又來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三百一四十章 李定國東攻第六百七十三章 驚動第五百五十二章 鄭成功服軟第七百四十三章 慘烈的四國島登陸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來自華夏軍的誘惑2第五十七章 信任和忠心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一百零九章 互相算計第八百零六章 情況不妙第四百零八章 完全清除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六百二十三章 洪承疇的進攻第八百四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四十八章 清軍再來第四百一十七章 被挖牆角第四百一十九章 買賣第八百八十章 山西州是被炮灰打下來的第四百五十六章 會鰲拜8第八百七十一章 將日本變成咱們的東瀛州1第二百九十八章 全面圍剿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四百六十二章 會鰲拜14第四百八十九章 傾軋聯合第七百六十五章 瑣事煩神6第五十六章 輕鬆收復武義縣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偷人(求訂閱,求打賞,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快速攻擊第八百七十六章 算計洪天炮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二王子起義2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四百五十七章 會鰲拜9七百七十五章 大清要來第七百六十七章 執政委員會出爐第五百六十章 開發寶島第四百一十七章 被挖牆角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六百一十五章 完成合圍計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南明烽火4第二百七十六章 攻防1(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第二章 奇怪的朱大典第四百零四章 排槍對決4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兇8第六十九章 大明亂局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六百二十九章 戰爭應該這麼打第七百二十七章 俘虜們的安置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王之意
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廠1第七章 掌旗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一百八十章 忠誠衛士獎章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有疑慮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十章 殺將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八十五章 見張英二百八十九章 部門官員配備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五百八十八章 康熙來了啊第五百九十章 洪承疇反叛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五百七十八章 經營西南的難處第五百四十四章 李成棟被俘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渡陳倉2第八百六十一章 周邊無事專心對付滿清第六百二十七章 正面決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鄭克爽商談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王子屈服第七百四十三章 慘烈的四國島登陸戰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五百三十八章 線膛燧發槍失竊事件第五百零四章 動手第八十四章 魯監國的人第四百章 反擊2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虧第六百三十三章 噩號連連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3第六百五十章 逐漸消亡的冷兵器士兵們七百八十六章 你又來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三百一四十章 李定國東攻第六百七十三章 驚動第五百五十二章 鄭成功服軟第七百四十三章 慘烈的四國島登陸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來自華夏軍的誘惑2第五十七章 信任和忠心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一百零九章 互相算計第八百零六章 情況不妙第四百零八章 完全清除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六百二十三章 洪承疇的進攻第八百四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四十八章 清軍再來第四百一十七章 被挖牆角第四百一十九章 買賣第八百八十章 山西州是被炮灰打下來的第四百五十六章 會鰲拜8第八百七十一章 將日本變成咱們的東瀛州1第二百九十八章 全面圍剿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四百六十二章 會鰲拜14第四百八十九章 傾軋聯合第七百六十五章 瑣事煩神6第五十六章 輕鬆收復武義縣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偷人(求訂閱,求打賞,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快速攻擊第八百七十六章 算計洪天炮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二王子起義2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四百五十七章 會鰲拜9七百七十五章 大清要來第七百六十七章 執政委員會出爐第五百六十章 開發寶島第四百一十七章 被挖牆角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六百一十五章 完成合圍計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南明烽火4第二百七十六章 攻防1(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第二章 奇怪的朱大典第四百零四章 排槍對決4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兇8第六十九章 大明亂局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六百二十九章 戰爭應該這麼打第七百二十七章 俘虜們的安置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