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虧

納蘭明珠現在已經是大學士了,還是軍機大臣,他對康熙道:“陛下,班布爾善目前賦閒在家,不如讓他領軍,讓姚啓聖姚大人爲副帥,多隆指揮漢軍旗,張鵬指揮高句麗兵馬,喀達爾漢指揮蒙古騎兵,另外讓尚可喜部和吳三桂部兩側策應,一起攻入陝甘州,收復陝甘州。”

索額圖站出來,“陛下,不如讓老臣領軍,讓周培公作爲老臣的副帥,讓吳三桂和尚可喜策應我軍。”

康熙摩挲着手裡的兩顆夜明珠,掃視了一下納蘭明珠和索額圖兩個人,這兩個人自從幫助他搬倒了鰲拜以後,就針鋒相對,次次都在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還在下面斗的十分厲害,這讓他很是頭疼。

這時候多隆出列替他解決麻煩了,他出列,衆位武官和文臣看着他出列,一起回頭朝他看,多隆雖然歷經多次戰鬥,但這品級還是上不去,雖然他是宗親,是滿人,可他不是鰲拜一黨,也不是什麼十分高貴的宗親,更加上他打了幾次幾乎讓清軍損失慘重的戰鬥。

因此他一直是一個參將,因爲是宗親,還在皇家大內領一個五品侍衛的官職,沒有什麼爵位,之所以能參加今天的朝會,還是因爲他是一個侍衛,五品侍衛,同時索額圖覺得應該把他這個同華夏軍交過多次手的將領帶來,能爲皇帝提供一些建議。

多隆看着諸位大清國重臣,王爺,貝勒,郡王,還有諸多的漢臣,有些心裡害怕,不過他怎麼說也是領兵十幾萬打過大戰的老將,還有一份鎮定,稍微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後說道:“陛下,我認爲可以結合兩位大人的意見,由索大人率領一部分兵馬繞過正面,從長城外側進攻陝甘州的甘肅一地,哪裡還有很多人心向我大清,還有很多蒙古部族,可以集合他們,由主要是蒙古騎兵的部隊加上一些步兵和炮兵進攻,然後從甘肅府往陝甘州內地打。”

他略微擡頭看了看一言不發,但下巴略微點了點的年輕的康熙,掃了一眼兩旁的諸位能有幸參加這次君前合議的大臣們,繼續道:“姚大人率領主力從山西州渡過黃河攻打陝甘州內地,讓吳三桂和尚可喜部從旁協助,他們可是在陝甘州呆過不少時間,應該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他們作爲先頭部隊,爲大軍打開一條通途,掩護大軍渡過黃河。”

“好,好,這個可以。”康熙很高興的說道。

他看了看幾個王公和漢臣,“就這麼辦,索額圖,姚愛卿,你們即刻籌措軍資,調集兵馬,三個月之後,發起對華夏王國陝甘州的兵馬的進攻,不要讓我失望。”

“是,陛下。”一干大臣恭送起身在太監攙扶下離去的康熙,別看到現在康熙還不大,才二十來歲,可那架勢可是學足了帝王範兒,怪不得後世那麼多漢人莊稼叫獸們仰慕他呢,而且大漢民族的愛國者們卻心情複雜,因爲你不承認它吧,它就是實實在在的嵌入你的歷史長河中一個王朝,是你的歷史的一部分,是屈辱,你承認他吧,這大漢民族也太憋屈了。

大漢民族裡面有很多後人都是這個王朝大官的後代,他們比較團結,一門心思想着搞大漢民族,想要把他弄的破碎,大漢民族的人只要我自己有一口吃的,剩下的閒心都是爲了巴結這些王朝大官的後代,把他們捧的高高的,他們說道德不適合漢人,於是漢人道德開始變質,他們說西方的纔是好的,漢人沒有什麼好的,於是漢人自卑了。

他們說什麼漢人搞什麼,漢人裡面的愛國人士被稱爲愛國賊,漢人爲了維護漢人傳統被稱之爲狹隘。

現在雖然說華夏王國,漢人民族已經崛起,可人家康熙根本不放心上,因爲佔了山西州,河北州,燕京,北直隸州,還有高句麗,人家的地盤已經是原先的幾倍大了,人家不虧。

如果能把陝甘州從漢人哪裡奪回來,人家更不虧,有賺,所以人家不着急。

着急的是想要早日統一華夏的張強,是漢人官府。

這次雖然要派遣不少部隊,可是那些部隊是什麼人呀?

高句麗人,蒙古人,漢軍旗,漢軍旗,這就是一般掛着滿族旗人名號的漢人後裔,還有吳三桂和尚可喜的兵馬,這兩個人的兵馬聽着好像是大清國的兵馬,實際上都是從四山州和陝甘州弄來的四山州的土司兵和各族少數民族兵,以及一些死忠於他們兩個的漢人後裔的兵馬,陝甘州這邊他們有回回兵,色目人兵,還有藏傳佛教的喇嘛兵,以及哪裡的漢人和土著人血統的混血兵,當然還有少數爲了一口飯吃當兵的陝西州傻大憨的陝西漢人兵。

滿族兵也有,不過這些人都是被他們的主子帶着監視各部兵馬的,人數少,絕對不超過五千兵馬。

那些人都是老爺兵,都是沒落的滿清貴族子弟,有些甚至是被女真人抓住幾十年的歸化的包衣奴才後人,總之都不是正主的滿族正兵。

就算這些人都死了,那也不過是爲大清解決了一些多餘的人口,減少了滿清的糧食消耗,雖然這些人會耗費一些錢糧,不過能把他們送過去打華夏漢人,讓雙方拼死拼活的,自己在旁邊看熱鬧,滿人王爺和宗親們可以一邊在燕京茶樓喝茶,一邊說着前方的戰事,就當個樂子。

姚啓聖和索額圖接到聖旨已經全力開始備戰,調集兵馬。

初期索額圖調集了神機營和五門提督的兵馬各兩千人,還有一千各府的滿人包衣奴才家丁,這些都是武裝家丁,當然這些人都不是打戰去的,他們是保護索額圖的兵馬。

然後又調集了一營的滿人騎兵,又有幾百想要立功的滿人王公子弟,大內侍衛參加,漢人官員哪裡也把他們子弟送來一些,於是召集了七千兵馬開赴山西州幷州府,在哪裡從滿人將軍哪裡又調集了三千兵馬湊足了一萬兵馬。

多隆則開始調集自己的兵馬,漢軍旗,各地漢軍旗的兵馬開始朝着幷州府集結,從河北州抽調了兩萬他的老部下掌管的漢軍旗兵馬,又抽調了三萬綠營兵馬,三萬民夫。

京師派出了兩萬漢軍旗兵馬,兩千蒙古騎兵兵馬。

姚啓聖這邊從山西州抽調了鰲拜原先的漢軍旗兵馬五萬,綠營兵馬三萬人,抽調了燕京附近駐紮的十萬高句麗和漢人綠營兵馬,還得到了一萬蒙古騎兵的兵馬,另外有從遼東開來的三千滿人兵馬隨行。

到三月份的時候,五萬日本兵馬到來,在幷州換裝以後,加入了姚啓聖的隊伍。

索額圖這邊還得到了一萬高句麗兵馬和遼東的一萬漢軍旗兵馬,以及科爾沁蒙古的七千騎兵,喀爾喀蒙古的三千兵馬。

幷州府派出了他們的炮隊五千兵馬,並且爲此徵召了數十萬民夫大軍。

而這邊吳三桂很是痛心的派出了兩百蒙古騎兵和兩千收編的大順軍騎兵,以及一萬自己的遼東鐵騎,一萬火槍步兵,這些步兵有陝西州的漢人組成,同時朝廷派來兩千滿人兵馬,有騎兵和步兵,這是爲了監視他的。

尚可喜哪裡只派了可憐的五千烏合之衆,一千土司兵,一千苗族兵馬,三百敦刻爾克步兵,五百騎兵,三千民夫,沒辦法,他是最受傷的那個,畢竟吳三桂經營陝甘州很久了,他是客軍,沒有那麼多兵馬還有陝甘州自古貧窮,他去了不久,除了搜刮了幾千壯丁補充他的兵馬以外,沒有搜刮到多少就被華夏軍給打出來了。

幾家在拼命的聚集兵馬,準備進攻剛剛被華夏軍收復幾個月的陝甘州。

姚啓聖來到幷州府,走進了專門爲豪格修建的幷州行宮,參觀了一番,行宮佔地五萬畝,以紫禁城爲藍本,結合山西州特有的那種牌坊林立,小鐘樓林立的特點,行宮大院裡面林林總總的修建着不少的這種角樓,不時的還弄個轉角,轉角前面修個照壁,轉角後面修個照壁,臨進大院修個牌坊,讓人從兩側轉過去,可以說山西人把地方都林林總總的佔用了,哪裡都不會讓你閒着,體現了山西人好賺錢,但十分吝惜小氣的特點。

姚啓聖來到了幷州府,接待他的是于成龍,作陪的是陳延敬,這兩個人算是清朝的廉吏和能官了,算是山西州的漢人才幹。

山西州人以忍耐,機智,講原則,但從來不愚忠而著稱,做事圓滑,大多數人只要做官,都是官場的不倒翁,鮮有太傻人,在明清兩代王朝中,他們大都是隨波逐流,看準了浪頭一躍而上,從來不莽撞行事,只要我感覺到無法戰勝的時候,總是屈從,躲避,忍耐,等待時機,很多人喪失了很多機會,但很多人成功了,並且在其他州的人紛紛倒下的時候,他們往往是歷代朝廷裡面的不倒翁,常常一家歷經四位皇帝而穩穩的成爲朝中的宰相或者重臣,在歷次的爭鬥中最後處於不敗之地,善始善終。

陳延敬就是一個康熙十分看重的臣子,在後世的歷史上,即便他最終告老還鄉,安然從官場上走到了民間養老,最終還是被康熙招回,在相位上老死,沒有人能做到如此讓一個皇帝信任的。

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六百五十五章 裁撤軍隊1第七百五十四章 澳洲危急1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七百五十二章 一起背叛第八百二十章 猶如刀子切豆腐第六百五十八章 兵強馬壯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六十二章 狠辣決絕第五百九十二章 迴歸之路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住姚啓聖2第七百四十九章 再給你一擊第二百四十八章 鄭鴻逵的危局,出手第八百七十八章 失控的琉球王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伏擊2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家共同進步第九百章 以少勝多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一百零七章 陰謀第六百九十五章 找事的都打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明國挑釁第八十二章 氣勢第五百七十八章 經營西南的難處第六百七十一章 老爺你好第七百八十三章 海上遭遇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卡住之後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國島的厄運2第七十六章 出兵兵力第四百五十九章 會鰲拜11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個葡萄牙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彩壞事第八百七十八章 失控的琉球王國第七百七十八章 二王子起義1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會鰲拜15第七百二十三章 敵人也在進步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會鰲拜3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渡陳倉2第一百零四章 救駕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一百六十五章 精神控制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伏擊5第一百二十九章 休養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順軍滅亡第一百六十一章 鐵模築炮法2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高傑來訪第八百一十八章 數量不是問題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第一百二十二章 決定性勝利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第二百五十四章 鄭鴻逵的危局 梟雄末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原來也是風中敗絮啊第二百一十二章 鐵桶給他砸成豆腐皮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鍵人物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一章,抓丁風波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2380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3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變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門阻截第八百七十二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2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地噩夢第七百五十五章 澳洲危急2第七百六十五章 瑣事煩神6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長子的隕落第五百八十章 處置文安之第一百三十四章 兵工廠4八十七章 工匠弗朗西斯第六百五十五章 裁撤軍隊1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的火器第二百四十一章 讓世界亂起來,隆武朝來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潛移默化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五百六十三章 楊陽陽的尷尬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合作伙伴第二百八十一章 悠閒的張強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四百六十二章 會鰲拜14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七百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豐收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尚禮拜見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七百零六章 被逼無奈的反擊
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六百五十五章 裁撤軍隊1第七百五十四章 澳洲危急1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七百五十二章 一起背叛第八百二十章 猶如刀子切豆腐第六百五十八章 兵強馬壯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六十二章 狠辣決絕第五百九十二章 迴歸之路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住姚啓聖2第七百四十九章 再給你一擊第二百四十八章 鄭鴻逵的危局,出手第八百七十八章 失控的琉球王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伏擊2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家共同進步第九百章 以少勝多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一百零七章 陰謀第六百九十五章 找事的都打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明國挑釁第八十二章 氣勢第五百七十八章 經營西南的難處第六百七十一章 老爺你好第七百八十三章 海上遭遇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卡住之後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國島的厄運2第七十六章 出兵兵力第四百五十九章 會鰲拜11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個葡萄牙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彩壞事第八百七十八章 失控的琉球王國第七百七十八章 二王子起義1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會鰲拜15第七百二十三章 敵人也在進步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會鰲拜3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渡陳倉2第一百零四章 救駕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一百六十五章 精神控制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伏擊5第一百二十九章 休養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順軍滅亡第一百六十一章 鐵模築炮法2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高傑來訪第八百一十八章 數量不是問題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第一百二十二章 決定性勝利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第二百五十四章 鄭鴻逵的危局 梟雄末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原來也是風中敗絮啊第二百一十二章 鐵桶給他砸成豆腐皮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鍵人物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一章,抓丁風波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2380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3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變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門阻截第八百七十二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2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地噩夢第七百五十五章 澳洲危急2第七百六十五章 瑣事煩神6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長子的隕落第五百八十章 處置文安之第一百三十四章 兵工廠4八十七章 工匠弗朗西斯第六百五十五章 裁撤軍隊1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的火器第二百四十一章 讓世界亂起來,隆武朝來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潛移默化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五百六十三章 楊陽陽的尷尬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合作伙伴第二百八十一章 悠閒的張強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四百六十二章 會鰲拜14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七百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豐收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尚禮拜見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七百零六章 被逼無奈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