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極難的選擇

鄭成功要弄走這麼多的華夏軍水師戰艦和商船,對於商船來說影響不大,華夏王國由於同泰西人斷絕了貿易,現在正處在戰爭狀態,雙方雖然沒有拉開架勢,在海上,地面上進行再次搏殺,可也是互相遇到了死命弄對方,只不過規模小了一些,主要戰事集中在海上的貿易通道上,而且是通過一些別的王國的商人走私性質的貿易。

華夏王國周圍沒有友好的王國,全是處於戰爭狀態,或者不友好狀態的,先前弄了個魯國這個中轉站,還被洪承疇的死,被魯國進攻日本給攪和了,當然這是一半洪承疇的死惹的禍,一半是華夏王國的張強惹的禍。

因爲他想要干擾日本的發展,如果讓它再學習幾十年,日本那個性還不強大起來?就算不是華夏王國這個體量的壯漢的對手,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對手,因此張強找到了魯國,打起了代理人戰爭。

現在雖然沒有把日本人消滅,可已經讓日本人損失了八百萬人人口了,九州島三百萬,四國島四百萬,還有原先魯國進攻進去讓日本人至少損失了一百萬人口,打戰雙方看來,魯國死傷三十萬,有十八萬是東南亞土著和南洋土著,一萬是漢人人口,其餘的十一萬其實是日本人人口。

魯國沒有多少傷亡,因爲人家漢人爲主體,日本人很少,幾千人的樣子,總共人口不過十五六萬的樣子,後來張強又送過去很多不服從王化的漢人和東南亞漢人,南洋漢人,以及南洋土著,東南亞土著,總人口達到了四十萬人口。

這樣的人口在四方勢力混戰的時候起碼死了五六萬人,後來慢慢打戰也死了一萬人口,有大約三四萬人口都逃離了魯國,剩餘的只有三十萬人口了,這三十萬還被四個魯國勢力分了,一家五六萬,一家兩三萬,一家七八萬,一家十來萬人口,其中馮銓這裡得到的人口比較多,因爲他是宰相,接觸底層人口和官員比較多,因此帶走的也多,後來陸續接受了不少人口,因此他的漢人人口還是挺多的。

三王子最少,大王子稍微次一些,二王子中等,五六萬左右。

如今還是馮銓這裡最多,大約二十萬人口左右,三王子有五六萬,大王子逐漸減少,只剩下不到七八萬了,二王子的漢人死的最多了,由於戰亂他的直屬部隊最多的還是漢人,因爲漢人還是相信漢人,如今不過兩萬多漢人人口了,因爲那些被佔領地方的漢人已經被投入到了俘虜營,運去瓊島上了。

新運去的人口是從雲貴州原先漢人人口中挑選來的,大約兩三萬的樣子,這對於八百萬人口的雲貴州來說,沒有傷筋動骨,還因爲這些人的離去騰出了很多雲貴州寶貴的地方,給了其他貧窮的人口種植,也給這些地方減少了生存壓力。

提升了雲貴州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存效率。

這些人口代替了原先在四國島的漢人集團,同時華夏王國帶走了湖北州二十名開荒官員,湖廣州五十名開荒官員,河南州五名,安徽州五十五名,又從還沒有畢業的一期官員培訓學校帶走了一百多名新式官員,又塞了原先在鬥爭中失勢的尤海波一系的漢人官員八十名調動到了四國島,跟隨他們來的家人眷屬也有近千人。

這樣嚴丞相手下就有了兩萬八千漢人以及官員了,可以進行他熟悉的大明官員一般的管理方式,正式對已經佔領的三個四國島縣進行管理,並且還有多餘的人手準備佔領德尼奧斯縣的時候使用。

隨着這些人到來的還有四千華夏軍水師陸戰對駐軍,華夏軍對於新魯府,魯國本島,三王子的琉球王國本島奄美島等自治領地都設置了一定量的駐軍,趙暉負責統領這些駐軍。

他的官職提升爲水師副將,隸屬於第一艦隊管理,同時向國防部魏無忌直接負責,聯繫軍情部金麒,配合民情部黃韜在這幾個地方的工作。

這幾個地方主要是兩個自治領地,新魯府和四國島。

馮銓這裡已經基本上算是穩定了,雖然漢人人口也不多,日本百姓因爲戰爭的緣故,死傷不少,基本上死傷了五六萬人,還有五六萬人成爲了士兵,於是這裡的人口基礎非常好,羣衆基礎也不錯,這裡的日本百姓基本上接受了新魯府馮銓的統治,也漸漸的知道了新魯府其實是海岸對面的大明新成立的政權,華夏王國的領地,對於幾千年來學習和崇拜漢人的日本百姓,很是容易的接受了這種統治,他們現在已經以華夏人自居了。

有些比較極端的武士還在懷念日本的統治,可他們畢竟人少,不可能掀起風浪,馮銓可是一個狠人,把一百萬人口的鹿兒島縣城和長崎縣城,宮崎縣城,殺的只剩下五六十萬人,還讓張強弄去了十來萬萬人,後面這些人口其實是從四國島逃來的人口,四國島的人口是二王子抓去和吸引過去的。

隨着民情部探子的悄悄進入,那些極端的日本武士和舊的大名將軍的餘部殘餘基本上被監視了起來,一旦張強同鄭克爽達成協議,如今鹿兒島等三縣城八十萬人口的地方,將會大量減少人口,然後會被張強從新徵服的山東州和安徽州,雲南州運來漢民人口填補。

在震驚鄭成功居然想要從華夏王國得到這麼多的戰艦和戰船的時候,張強的思緒飛了這麼遠,想的的這麼多,不過終究還是要有個解決辦法的,面對着一個個看過來,等待他決定的衆位大臣和鄭克爽團隊的官員的目光中,張強想到了鄭克爽曾經和他說道的荷蘭人的三百噸英國式蓋倫船戰術新穎,性能優異,普通的華夏軍水師戰艦在速度和戰術上已經不足以壓制泰西人了,因此他決定答應鄭克爽的提議,因爲他想着研究新的戰艦,戰船給華夏王國的戰船,戰艦進行升級換代。

華夏軍很久沒有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了。

尤其是火炮和戰船。

“這些戰艦和戰船,以及商船,漁船,多少錢?”張強問周粥。

周粥統計了一下,“這些戰艦和戰船有些需要修理,有些需要更換火炮,換裝一些彈藥,船隻的總價值爲一千五百萬華夏元,船上的舊的火炮,彈藥,總價值爲三千八百萬華夏元,維修和更換損毀的或者沒有的總價值爲八百萬華夏元,而且商船和漁船,降價了不少,這後兩項我們定位爲全部總價值裡面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他們再掏這八百萬。

水手得他們自己配備,他們自己開回去,如果想要招募一些漢人水手,只允許招募兩千人,其他的人手如果不夠的話,只能他們自己想辦法了。

而他們沒有辦法,他們沒有帶足夠把九百多艘船開回去的人手,如果要我們提供服務的話,又不安全,因此我們達成一項協議。”

張強看向鄭克爽,還真是麻煩,他們從華夏王國招募兩千漢人水手,漁民,這讓華夏王國的漢人又減少了兩千,張強最注重的什麼,就是漢人血統的人口,那是統治的基礎,他一個也不想給,雖然人家掏錢了。

張強向鄭克爽問道:“你們哪裡目前有多少漢人?”

鄭克爽回到:“大約十八萬南方的漢人,兩萬北方漢人,七萬南洋漢人,一萬東南亞漢人。總人口現在爲五十萬人口,如果加上上次帶回去的三十萬日本人以及日本漢人的話,大約八十萬人口。因此哪裡糧食奇缺,我們這次還需要購買一些糧食帶回去。”

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華夏王國的人口雖然已經接近了一億三千萬,可這裡面有東南亞土著人口,還有南洋土著人口,日本百姓人口,還有那些還沒有歸化的土司人口,這些人口就佔三四千萬人口,核心區域的人口就是最純正的漢人人口,歸化人口差不多也一千萬的樣子,其他的還在等那些人口思想改變,下一代教育,第三代改造。

這麼多的人口如果不是寶島州,安南州,已經恢復了生產能力的湖廣州,以及揚州地區的話,根本無法養活,以前糧食多是因爲人口不多,現在人口又加上了幾百萬日本人,要養的話每年還得幾百萬但糧食,可以說華夏王國的糧食因爲人口和地區的增長,也不是太多了。

算了供應這麼點人口還是能拿出來的,哪怕兩百萬人口也綽綽有餘,不過對於華夏王國糧食儲備肯定不是什麼好事情,華夏王國的底子大明,那是因爲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口才發生衰退,滅亡的。

算了,張強也不準備養活那些日本百姓,而鄭克爽和自己談的就是這次來了還要買人口,儘量充實澳洲的人口,自己也想着讓他們幫助抵禦和分散泰西人的搗亂,因此把日本人口賣給他算了。

儘量稀釋華夏王國的人口,讓他們擁有更多的土地,產出夠他們吃了,夠華夏王國作戰或者儲備了。

等等,剛纔周粥報的光華夏水師艦隊的這些戰船,戰艦,商船,等等的船隻就達到了五千萬華夏元,而鄭克爽這次帶來的金錢只有一千八百萬華夏元,即便是還了借貸的錢,扣除已經成交的兩百萬,那才一千六百萬,和五千萬還差很多,即便他們拉來澳洲鐵礦石五十噸,鳥糞三十噸,那也不夠啊。

“你們準備什麼時候給我們送鐵礦?”張強問道。

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二百二十七章 領地局勢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十九章 階梯防線,層層阻截第八百七十一章 將日本變成咱們的東瀛州1第七百三十一章 三王子的請求第八百四十五章 大兵壓境鳳凰鎮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二百五十二章 鄭鴻逵的危局 甕中捉鱉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擊12(遂發槍+線膛槍+連發槍)第2380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3第七百四十五章 賣船賣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一百九十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明國挑釁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聯席會議第十五章 準備第八百一十八章 數量不是問題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八百零一章 登陸戈公島第一百八十章 忠誠衛士獎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兇8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二百四十九章 鄭鴻逵的危局 壓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支出大於收入2第二百零三章 寶島我來了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六十九章 大明亂局第三百四十八章 隆武也立國第六百五十四章 暴風雨過後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第二百四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亂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合作伙伴第四百一十一章 緊張應對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四十四章 米淳和米林第六百五十六章 裁撤軍隊2第八百一十四章 再遇二王子第七百九十一章 憂心忡忡下的局勢明朗第三百三十三章 見面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五百七十六章 沒有下次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八十九章 難題先從忠誠開始解決第二百二十二章 支出大於收入2第六百五十章 逐漸消亡的冷兵器士兵們第五百六十四章 這是要搞什麼?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清內訌第六百五十五章 裁撤軍隊1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才有忠卻無膽耍嘴皮子徒奈何第五百零一章 忠貞營的出路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場中規中矩的攻城戰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崩離析的魯國兵馬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五百零三章 接戰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五十六章 輕鬆收復武義縣城第七百八十章 二王子起義3第七百四十二章 日本人太多的沒法處理第四百二十三章 南明烽火4第八百零四章 王國憂心事第六百零三章 先苦後甜第八百七十九章 繼續使用炮灰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追兇5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二百六十九章 請求和回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彩壞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忠貞營的實力第二百二十七章 領地局勢第九十一章 田地第一百零九章 互相算計第二十二章 防線崩潰第三百八十章 加強抗清力量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肉磨坊2第四百八十三章 敵人來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新船試航成功第五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樂第二百八十七章 來自華夏軍的誘惑1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的戰鬥情況2第六百九十一章 瓊州發展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五百七十六章 沒有下次了第七章 掌旗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七百三十三章 僞新魯府政權第三十二章 左金王賀錦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六百八十四章 叛軍槍械
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二百二十七章 領地局勢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十九章 階梯防線,層層阻截第八百七十一章 將日本變成咱們的東瀛州1第七百三十一章 三王子的請求第八百四十五章 大兵壓境鳳凰鎮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二百五十二章 鄭鴻逵的危局 甕中捉鱉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擊12(遂發槍+線膛槍+連發槍)第2380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3第七百四十五章 賣船賣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一百九十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明國挑釁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聯席會議第十五章 準備第八百一十八章 數量不是問題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八百零一章 登陸戈公島第一百八十章 忠誠衛士獎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兇8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二百四十九章 鄭鴻逵的危局 壓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支出大於收入2第二百零三章 寶島我來了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六十九章 大明亂局第三百四十八章 隆武也立國第六百五十四章 暴風雨過後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第二百四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亂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合作伙伴第四百一十一章 緊張應對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四十四章 米淳和米林第六百五十六章 裁撤軍隊2第八百一十四章 再遇二王子第七百九十一章 憂心忡忡下的局勢明朗第三百三十三章 見面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五百七十六章 沒有下次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八十九章 難題先從忠誠開始解決第二百二十二章 支出大於收入2第六百五十章 逐漸消亡的冷兵器士兵們第五百六十四章 這是要搞什麼?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清內訌第六百五十五章 裁撤軍隊1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才有忠卻無膽耍嘴皮子徒奈何第五百零一章 忠貞營的出路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場中規中矩的攻城戰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崩離析的魯國兵馬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五百零三章 接戰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五十六章 輕鬆收復武義縣城第七百八十章 二王子起義3第七百四十二章 日本人太多的沒法處理第四百二十三章 南明烽火4第八百零四章 王國憂心事第六百零三章 先苦後甜第八百七十九章 繼續使用炮灰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追兇5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二百六十九章 請求和回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彩壞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忠貞營的實力第二百二十七章 領地局勢第九十一章 田地第一百零九章 互相算計第二十二章 防線崩潰第三百八十章 加強抗清力量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肉磨坊2第四百八十三章 敵人來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新船試航成功第五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樂第二百八十七章 來自華夏軍的誘惑1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的戰鬥情況2第六百九十一章 瓊州發展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五百七十六章 沒有下次了第七章 掌旗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七百三十三章 僞新魯府政權第三十二章 左金王賀錦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六百八十四章 叛軍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