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聖君獨裁

“孔司長這可就小看我等了。”趙鬆微微一笑,“(些年來蒙皇上之恩,軍內一直都在開展掃盲教育,有皇上的恩義關照,大夥兒都用心極了!這幾年我們裡面很多軍官都已經學得很好,雖然吟詩作賦可能比不上那些積習多年的老秀才,但是天文地理,醫務理財樣樣都有的是人才,我看是不會比哪個內閣機關要差的。如果監理礦山事務要靠舞文弄墨寫文章,也許我等還有些發憷,可是記賬算稅,這個我們可在行!另外,就算裡面有一二宵小之徒趁機弄鬼,軍法可是比國法還要嚴的,不管誰這麼大膽子,趙鬆也定能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在孔璋趙鬆等人發言之後,其他來參會的文武大臣們也紛紛發言了,不過基本上文職的官員附和丞相的意見,而武官們則紛紛表示贊同元帥的看法,隱隱然形成了一種文物官員集團對立的態勢。

丞相財相是今天列席的最高職位的文官,而石元帥是列席的軍方最高職位的武官,他們幾個人的影響力,在分列兩邊的文武大臣們中間必然會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他們幾個人的意見對立,當然也會成爲大臣們整體之間的意見對立。

藉由對日本金銀礦的處置一事,新朝從一開國開始內部就暗中潛流的矛盾,終於公開地擺到了朝堂之上。而且在爭論當中,兩派人之間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詞鋒也越來越激烈了。

“諸位大人,我明白諸位是想要將利源握在內閣手裡,但是我等皆爲朝中大臣,不可以私心忘國事!”石滿強元帥皺緊了眉頭,“這事自然要由駐軍來辦,纔算妥帖!”

“爲私心忘國事的人,到底是我等還是元帥呢?”平原侯冷笑着接過了話,“財計之事本來就是內閣所管,天下民生更是內閣所操持,爲何元帥要爲這等利源來操心呢?而且應由我等來議定的事情,是否有無視內閣之心?”

“我等怎麼會無視內閣?內閣是國家治政的最大依仗,誰敢無視?”石滿強元帥沉下了臉來,“我等只是爲了更好地效勞君上而已,財相說我們有心,我們哪有什麼私心?”

接着,他突然站了起來,然後朝皇上躬下了身。“皇上,內閣諸位大臣說臣有私心,臣一時無法辯駁,臣也知道,單靠臣自己用口舌是難以辨清的。因此,臣敦請將戰後派駐在日本的金銀礦監理機構交由皇上親自統屬,由駐軍來負責,每年的出產和孳息由皇上內帑一應處理。請皇上聖斷!!”

新朝建立並沒有多少年頭,雖然很多制度都按照皇上的喜好和現實需要進行了重大改進,但是因爲畢竟上下精力有限,所以很多制度依舊草草地予以沿用,國家的賬目財計即是如此。

在前明時代,朝廷的府庫和皇帝的私人財物是分開的,那些遍佈各地的皇莊以及宮中的內帑也有專門的宮內機關負責,朝堂的支出無法從中抽取,只能在有需要的時候進行借用。新朝也沿用了這個制度,不過因爲之前大明皇室私有的皇莊和其他大部分產業都被沒收然後納入了民政部和商業部等等內閣機關來進行管理‘以及雲山行也由內閣來負責管理的緣故,所以新朝宮廷的內帑規模比之前明要小了許多,皇帝的收入也比前朝小了不少。

也幸虧皇上和皇妃們都不好奢華,而且大大減小了宮廷宦官和機關的規模,宮廷的支出比之前朝被壓縮到了一個極低的地步,內帑所以倒也勉強能夠支用,偶爾甚至還有一點結餘。

正因爲新朝的這個局面,所以聽到了石滿強元帥的話之後,丞相和財相都驟然色變,一下子變得有些驚慌起來。

新朝皇家收入不高,但是如果應了石滿強元帥之意見,將日本的金銀礦務由皇家直屬機關負責,並且進入內廷賬目的話,那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以日本的金銀礦藏之豐富,到時候皇家司庫的收入將會成爲一個鉅額數字,前明末年那種內帑耗竭的情況將不再出現。

所以,他們能夠想象到元帥的提議對皇上的吸引力,如果能把這些金銀礦務都納入到手中的話,可比一座離宮要讓人動心多了。

如果真要是沒入皇上手中,他們倒也不是十分反對,畢竟皇上聖明,在內閣缺錢的時候他肯定會從內帑中撥款。但是石元帥的提議在他們看來,本來就是有私心的,扯上一個獻給皇上的名義,只是爲了某一面大旗而已。皇上對軍隊一向偏愛,而且十分寬容,讓駐軍負責監理礦務的話,名義上歸皇上最後豈不還是讓軍隊達到了目的?

而且,在朝會辯論當中,居然把皇上作爲大旗拉了上來……這真是讓人難以接受。

“石元帥此言不無道理,我們都是大漢的臣子,孜孜以求的就是爲了大漢,就是爲了皇上的江山!打下來的東西,自然也都是爲了皇上打下來的,直接獻給皇上並無不可。”丞相板着臉同意了對方的意見,“不過,正如我等之前所言,讓駐軍來負責監理礦務,弊處多多,實在難以實行,不如現由內閣建立新機構,獨立於其他部署之外,和皇上司庫合署,然後由這個新部門來監理礦務,這樣的話有專人爲皇上理事,當爲萬全。內閣之中一片拳拳之心,都是爲了讓皇上的天下更加穩固,還請皇上考慮臣之前所進之言!”

說完之後,他也和元帥一樣突然站了起來,然後也躬下了自己的身體,“請皇上聖斷!”

當今天在場的文武兩位最高臣僚同時站起來請求聖斷的時候,原本因爲大家熱烈發言而變得有些吵鬧的會議大廳,瞬間就變得沉寂了下來,羣臣再也沒有人說話了,大家要麼垂首不語,要麼就是偷偷地將自己的視線往皇上身上瞟了過去。

文武兩方的意見對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明顯和尖銳過,兩方爭執了很久都沒有達成共識,於是他們同時做出了請求聖斷的決定。

聖斷,就是最後的裁決了。

而太子,則被這一幕幕朝堂上的表演,弄得有些目眩神迷,他睜大了眼睛,視線四處逡巡,想要從中找到一些自己可以領悟的規律。

羣臣們的爭議,在他看來十分激烈,但是年紀尚小的他,還弄不懂兩邊爲什麼突然會爆發出這麼激烈的爭執,在他看來兩邊都在高喊忠君,而且是大大的忠臣,他不明白既然想法一樣,兩邊還會這樣吵起來。

同時,他也不理解,爲什麼自己的父皇竟然一直都默不作聲,任由這些文武大臣們吵起來,不顧朝堂大臣的體統尊嚴。

他雖然年紀還小,但是也受過多位老師長時間的教育了,因爲他是太子,未來將會執掌國家的人。這些老師雖然很多觀點都不一致,有些傾向於儒學有些傾向於制器之學,還經常教給他一些有衝突的觀點,但是這些老師有一點觀點卻幾乎是共同的,他們都認爲朝堂不能陷入到政爭當中,大臣們一旦政爭就會結黨,然後論人不論事,最後朝堂失控,羣臣忙於互相攻訐當中,政事都會被放到一邊,國勢就會傾頹。

這些老師,都是從前明過來的,耳濡目染的都是前明末年東林黨和其他大臣黨派那腥風血雨的朝堂鬥爭,有些人甚至還是當時那些鬥爭的見證者,自然,在大明亡了之後,他們就肯定會將羣臣的政爭當成是亡國的最大教訓之一告訴給太子了。

所以,太子就不太明白爲什麼已經吵到了剛纔的程度,父皇還是默不作聲。現在很明顯已經是吵得翻了天了,文武大臣已經各自集團對立了啊!

在羣臣們吵得最激烈的時候,他渾然忘卻了自己今天只是作爲旁聽者列席的事實,幾次想要出口發言,但是總是在最後的時候忍住了。他知道自己只是太子,不能夠在這種國事會議上面亂髮言。

可是,他心裡這麼着急,端坐在御座上的父皇卻一直都紋絲不動,這實在讓他大惑不解。

皇上一直沒有做出裁斷,羣臣在等着皇上的聖斷,太子也在等着皇上給出個結果來,這種異樣的寂靜,讓每個人心裡都有些惶惑不安。

“請吾皇聖斷!”丞相再度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害怕皇上出於老兄弟的舊情面忘記了他之前的諫言,所以忍不住再催促皇上拿出決斷來,打掉這羣軍頭的囂張氣焰。

他相信皇上是會聽從他的意見的,畢竟剛纔私下的求見當中他已經說透了很多道理,皇上這麼聖明難道會聽不進去嗎?再說了,他也已經承諾了讓皇上的內府來私領那些金銀礦的監理權,只是讓內閣負責執行而已——離宮,監理權,都已經到了皇上手裡了,他又有什麼理由不聽取內閣的建議呢?

謝謝大家的訂閱、月票和打賞,謝謝大家

第1578章 上國就是天意第986章 篩查過網第409章 餘波未了第709章 來了第272章 鄰居們第1313章 江邊東岸第661章 是不是急了些第80章 二百兩第482章 早就預備好的退路第543章 熊熊燃燒的江面第74章 初生猛虎第1502章 家事也是天下事第992章 籌建田莊第1174章 這是拿第1410章 號稱十萬第198章 何家莊上1280章 賊人格局太小第624章 循序漸進的發展第1293章 這是實力第903章 天啓二年的地震第1208章 山西的趣事第333章 女人們第1240章 臨清潘主事第1510章 民情第875章 比武大會的傳言第1057章 宗室朱行書第124章 聚會第550章 奇怪的客人第69章 一夜第982章 重炮開城第976章 府城第1597章 這名稱上第222章 那就比一比第666章 天牢第153章 何家莊第749章 快去第970章 收拾戰場的發現第1560章 公武不共戴天第1401章 想聽實話嗎第132章 酗酒第561章 鬧哄哄第1266章 大明的行家第1517章 小國寡民身不由己第1339章 最後的半途而廢第1401章 想聽實話嗎第1672章 寧做大漢一小臣第763章 進門第460章 填壕燒水第639章 男兒閒時第1192章 曲阜第1662章 不可影射臆測第202章 算賬第1399章 原來要投趙進第1176章 動大軍了?第971章 投名狀第271章 說破第19章 累進和美食的誘惑第723章 趙天王辦事第141章 傳頭李陽第400章 我自家莊園第397章 宿州吏目第1247章 無人忠心第560章 清江浦的各路人馬第1393章 有上中下三策第1014章 是沒有賭贏第1424章 聲勢浩大的偵騎隊伍第305章 趙字營 趙字營第667章 老神仙第507章 鹽市大局第274章 騾馬市中第56章 光陰似箭(2)第1542章 軍中不得蓄奴第638章 用人當疑第730章 徐家和徐家第1422章 大慈悲第1412章 騎兵不夠多第245章 這麼大場面第1216章 閹黨就是錯誤第1278章 以炮迫和第989章 滕縣一路第1323章 皮島百姓第1158章 來此不爲盛會第906章 改進的火炮第725章 豪賭第252章 鋒刃所向第1433章 先是一場大雪第1674章 不能再退了第1694章 這只是開始第232章 各色人等第1225章 那還談什麼第355章 跟我衝第9章 對手難得第419章 無用的嚮導第516章 是趙字營第1342章 說過要報仇的第288章 過河第343章 橫刀欲奪愛第1173章 中都在前第417章 苦難可憐第1360章 炮聲中越跑越快
第1578章 上國就是天意第986章 篩查過網第409章 餘波未了第709章 來了第272章 鄰居們第1313章 江邊東岸第661章 是不是急了些第80章 二百兩第482章 早就預備好的退路第543章 熊熊燃燒的江面第74章 初生猛虎第1502章 家事也是天下事第992章 籌建田莊第1174章 這是拿第1410章 號稱十萬第198章 何家莊上1280章 賊人格局太小第624章 循序漸進的發展第1293章 這是實力第903章 天啓二年的地震第1208章 山西的趣事第333章 女人們第1240章 臨清潘主事第1510章 民情第875章 比武大會的傳言第1057章 宗室朱行書第124章 聚會第550章 奇怪的客人第69章 一夜第982章 重炮開城第976章 府城第1597章 這名稱上第222章 那就比一比第666章 天牢第153章 何家莊第749章 快去第970章 收拾戰場的發現第1560章 公武不共戴天第1401章 想聽實話嗎第132章 酗酒第561章 鬧哄哄第1266章 大明的行家第1517章 小國寡民身不由己第1339章 最後的半途而廢第1401章 想聽實話嗎第1672章 寧做大漢一小臣第763章 進門第460章 填壕燒水第639章 男兒閒時第1192章 曲阜第1662章 不可影射臆測第202章 算賬第1399章 原來要投趙進第1176章 動大軍了?第971章 投名狀第271章 說破第19章 累進和美食的誘惑第723章 趙天王辦事第141章 傳頭李陽第400章 我自家莊園第397章 宿州吏目第1247章 無人忠心第560章 清江浦的各路人馬第1393章 有上中下三策第1014章 是沒有賭贏第1424章 聲勢浩大的偵騎隊伍第305章 趙字營 趙字營第667章 老神仙第507章 鹽市大局第274章 騾馬市中第56章 光陰似箭(2)第1542章 軍中不得蓄奴第638章 用人當疑第730章 徐家和徐家第1422章 大慈悲第1412章 騎兵不夠多第245章 這麼大場面第1216章 閹黨就是錯誤第1278章 以炮迫和第989章 滕縣一路第1323章 皮島百姓第1158章 來此不爲盛會第906章 改進的火炮第725章 豪賭第252章 鋒刃所向第1433章 先是一場大雪第1674章 不能再退了第1694章 這只是開始第232章 各色人等第1225章 那還談什麼第355章 跟我衝第9章 對手難得第419章 無用的嚮導第516章 是趙字營第1342章 說過要報仇的第288章 過河第343章 橫刀欲奪愛第1173章 中都在前第417章 苦難可憐第1360章 炮聲中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