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

待衆人離去,倪元璐輕聲道:“殿下,此輩背離宗主,得罪天下士紳,以至於掀起李倧發動政變死在此處,委實罪有應得。如此算起來,亦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了。”

“哈哈,汝玉總結得精闢啊。”朱慈烺聽倪元璐的形容頓時笑了起來:“大明爲****上國,可不僅僅是從刀兵上爭來的名位,更不僅僅是因爲每年朝貢的賞賜。與武力一樣重要的還有大明的軟性力量:文明,是儒教。儒教傳揚四海,朝鮮爲我大明藩屬,儒教自然也是根深蒂固,士大夫奉五倫爲正論,視大明天子爲君爲父。李琿對於明清戰爭的形式是判斷對了,也意識到了朝鮮本身的嬴弱,試圖組建強大軍隊。但其‘不背明,不怒金’之策就是一個牆頭草,兩邊被出氣啊。眼下就是說其不義或邪論,至朝鮮王朝滅亡,也無人會提出異議。據我所知,其在位最後的5年裡李琿完全孤立,羣臣不分黨派對李琿羣起而攻,甚至表示寧得罪光海君也不願得罪明朝。李琿背叛大明,又與士大夫交惡,同時失去這兩股支撐朝鮮君王王權的力量,他被廢,也就是個時間的問題了。”

“這也是殿下來看這裡的起因吧。李琿的例子,便是他接下來工作的核心。”倪元璐將這句話放在心理,沒有說出來,而是低聲道:“殿下所言,臣牢記在心。”

“大軍跨海遠航,千辛萬苦難以計數。所以要一口氣遠征到朝鮮這風險太大了,濟州島有些基礎,我們會以這裡爲轉運中心,成爲一個跨海遠攻的支點作爲風險的緩衝。但朝鮮戰役不能慢,所以我命你爲大明全權特使出使朝鮮,將我的意思傳達過去,先看看李倧打算怎麼辦。”朱慈烺想到這裡,忽然朗聲道:“興強兵,伐不義。此乃順天應命!若違背天命,便是粉身碎骨,李氏朝鮮至此天傾地覆,再不存在!”

“是!殿下!”倪元璐心潮澎湃。高聲應和。

他明白了朱慈烺胸中的韜略。

用李琿的例子當然就是要來敲打李倧。眼下朝鮮國內已然投降清朝成爲了清朝的藩屬,儘管朝野之中還有一部分力量親近大明,就連李倧被清人打進來的時候也不斷想着大明援兵。但顯然,此刻朝鮮已經倒向了清朝陣營,其內部親清派經過十數年耕耘已經不斷壯大。

大明對於朝鮮而言固然有兩場戰爭沒有盡義務。但眼下的強硬卻不代表是傷害,反而是對那些依舊心向大明的仁人志士之鼓舞。

若倪元璐此去雖然是打着質疑李倧政權合法性的名號去的,但誰都知道是爲了逼迫朝鮮迴歸明朝陣營。

若是答應,朱慈烺的炮口自然可以調轉向清軍。

若是不答應……

倪元璐看着李琿的墳墓,心道:“那李倧便可以多想想,自己的結果就和這李琿的結局一般無二了!”

……

倪元璐走了,朱慈烺卻是站在濟州島上,不住地朝着東北邊的方向眺望:“那邊,就該是日本列島了啊。日出東方,有一大島。世傳爲瀛洲。更是當年興起倭寇的地方,現在政局也漸漸穩固了,經濟也不錯了。”

此刻的日本已經到了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也就是四十年前,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獲得勝利並被委任爲徵夷大將軍,於大阪之戰中滅了豐臣氏,在江戶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

伴隨着政治安定,此刻的日本經濟也跟着發展。在德川綱吉時代景氣良好,商人與町人盛行,元祿文化昌盛。

幕府藉由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與武家諸法度駕馭朝廷和大名,各大名因參勤交替制度被要求定期往返江戶與其領國。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費盡心計統治着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又通過禁止基督徒經歷島原之亂並完成鎖國政策,只進行少部份在長崎出島與荷蘭和中國的交易。和李氏朝鮮則透過朝鮮通信使維持關係。

距離朱慈烺所在時代更僅一點的則是元和九年,也就是二十年前,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其任內完善鎖國政策。只開放長崎作爲對外港口外,除荷蘭人和中國人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原定歷史上,兩年後的中國就步入了清朝鎖國期,所以中日實際意義上已經斷絕來往。

當然,眼下的中國還是大明,又有了朱慈烺這個皇太子,結局顯然是不一樣了。日本的通商不僅有走私,也有朱慈烺的船隊。

“那個星辰號上恆信的掌櫃叫什麼來着……哦,對,廖慧格,還有一個帳房也是有勇名的。既然如此,便再從隨軍內閣裡尋個人去一趟日本好了。記得沒錯的話……德川家光沒幾年也要掛了,兒子卻是個智障。唉,我可沒罵人……是真事兒。”朱慈烺嘿笑了一下,道:“既然如此,我便送一份大禮過去,先佈局一下好了。當然,也得讓過去的人辦點正事,反正一共四艘軍艦守着港口也不是個事兒,就讓登州號去一趟江戶,讓徐聞擴充一下海軍陸戰隊的外籍分隊好了。”

日本武士可是出了名的悍勇,死腦筋,十分好用。當然,對於軍隊越發正規化的朱慈烺而言還有一點讓他開心:便宜啊!

一個飯糰就能哄得稀里嘩啦,如何不讓朱慈烺心喜?

登州號上,徐聞與齊遠忽然齊齊打了一個噴嚏,兩人都是不由感嘆道:“這盛夏時節跟着北上還真是一點比一點冷啊。不過,今個兒倒是格外冷。”

“行了行了,沒遇上海嘯龍捲風就夠了。這天氣,還指望啥?”齊遠擺了擺手,道:“快看,那是明州號啊!北上去朝鮮的!”

徐聞直着身子,道:“先禮後兵,這是先過去耍威風了。要是朝鮮人服軟啊,咱們可就沒得打嘍。”

“哼……”齊遠聞言,倒是一下子說不出話來了。盼着打吧是軍人本心,可要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袍澤也不會戰死,那當然也是更好。

【正版是起點中文網,搜索、大明最後一個太子都可支持正版。更懇請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剛剛發了朱慈烺、崇禎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畫像照片,還有飛剪船的實物圖片,愛心讀者給朱慈烺的畫像,玄武湖的配圖,柳如是、錢謙益張溥的人物圖像,以及還有很多和殿下以及這個故事相關的有趣內容~趕快來微信公衆號關注我吧!】(未完待續。)

第十五章:塞外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143章:會師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大明的復甦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第五十七章:攻佔盛京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十七章:新考成法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六十三章:打賭第二十九章:救我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的李自成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七十六章:名將李定國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二十三章:變革第四十三章:新的命門第六十八章:野心家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十四章:工匠來了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一百四十二章:反包抄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一百一十八章:政變第二十三章:捷報入漢城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七十六章:贏家是他第八章:新儒者第六十五章:留學生第十一章:工業強國論第四十九章:見面禮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四十八章:保定兵參戰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十九章:攻陷黃州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一百三十四章:清軍棄子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二十一章:衝出京師大戰去第三十五章:赳赳武夫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三十章:有喜了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十六章:行軍蒙古草原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七十章: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個夢想第六十章:海上來兵第六十章:低估了朕的本事第四十五章:復仇馬尼拉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五章:李愛卿學壞了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一百零七章:時機已到第十八章:法國最鋒利的利劍,現在屬於……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四十七章:黃崖口外的刀光第八十三章:偶遇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三十八章:戰備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六十六章:北大荒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
第十五章:塞外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143章:會師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大明的復甦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第五十七章:攻佔盛京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十七章:新考成法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六十三章:打賭第二十九章:救我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的李自成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七十六章:名將李定國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二十三章:變革第四十三章:新的命門第六十八章:野心家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十四章:工匠來了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一百四十二章:反包抄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一百一十八章:政變第二十三章:捷報入漢城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七十六章:贏家是他第八章:新儒者第六十五章:留學生第十一章:工業強國論第四十九章:見面禮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四十八章:保定兵參戰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十九章:攻陷黃州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一百三十四章:清軍棄子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二十一章:衝出京師大戰去第三十五章:赳赳武夫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三十章:有喜了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十六章:行軍蒙古草原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七十章: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個夢想第六十章:海上來兵第六十章:低估了朕的本事第四十五章:復仇馬尼拉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五章:李愛卿學壞了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一百零七章:時機已到第十八章:法國最鋒利的利劍,現在屬於……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四十七章:黃崖口外的刀光第八十三章:偶遇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三十八章:戰備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六十六章:北大荒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