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前鋒

官道十分好找,不僅有石碾子將土地壓平整,道路兩旁更是斷斷續續就有樹木被栽種了起來,陸彼岸兩旁還要暗溝,靠近縣城亦或者人煙繁華市鎮的還有碎石作爲基底覆蓋上黃土,鋪上煤渣,很是能撐一陣子。

跑在這樣的道路上,作爲皇家近衛軍團的軍師他頗爲安心。

平坦的道路意味着方便人走,厚實的道路更好,那意味着方便許多人走。直接說開那就是:方便大軍行進。

事實上,他並不擔心軍令無法傳送到。他擔心的是,沒有可靠將官的督促,李建泰這個內閣大學士能夠在朱慈烺規劃之中發揮的作用不不足他官位的十分之一多。

這樣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李建泰回山西平賊多是私心。有私心者難以無畏奉公,要李建泰這樣一個缺乏決心的人與李自成的數十萬大軍直對委實不算靠譜。

“得想辦法動員起在真定、保定兩府裡的力量,儘量將李自成阻擋在井陘關……至少,也要爲陛下的到來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徐煥武心中想着事情,一路上的縱馬疾馳反而不太能感覺吃力。他是行伍出身,身爲軍師也不代表只會寫寫畫畫就行,在缺乏通訊手段的古代,不會騎術是決計不行的。

就這麼一路上跑馬了半日,一人四馬的一行人已經換了兩一輪馬。

望着被換下來渾身溼漉漉,眼睛眨巴眨巴可憐無比的戰馬,衛榮憐惜了起來。作爲騎士,戰馬就是兄弟手足,不到最後關頭,誰也不願意苛待一分在自己並肩坐炸燬年的兄弟身上。

一干騎士們紛紛將自己的水袋掏出來一點點喂戰馬,徐煥武也跟着餵了點水,然後將戰馬牽到了道路旁的草叢裡。

看着徐煥武的動作,衛榮笑道:“看來咱們一路跑了這麼久,還是有些慢了啊。還未出京師呢。”

一干騎士們看着,紛紛困惑。

“衛總旗可真是心細。”徐煥武看了一眼草叢外的小樹,道:“還能看到京畿道路兩旁慣有的植樹,還能有京畿道路平坦堅實的官道,這顯然還是沒出京畿啊。一路奔波大半日,都是在官道上也未曾歇息,也不知道到了哪裡。來湊近一下,咱們隊裡,可有附近人士?”

衆人紛紛搖頭。

朱慈烺的軍隊來源五花八門,老兵大多是京師左近的。但大多是在京城左近,而非京畿邊緣。後來軍隊在山東河南壯大以後也有一部分本地人加入,只不過山東河南里入伍的兵顯然沒有河北的。還有一些少數來源各異的可能是京畿外圍的也都是些新兵。這一路跟着徐煥武做護衛的還真沒新兵。

“既然沒有,那倒是抓瞎了。可是,明明這半日走了都有百來裡了呀?”一個騎士疑惑不解。

衛榮解釋着:“看來,是咱們趕路算岔了。行軍的速度,還是慢了。”

徐煥武剛剛想東西去了,也沒感覺,搖搖頭,道:“無論如何,這附近比起其他地方的道路都好上一籌,應該再不遠處就有市鎮。兄弟們一起先尋個地方歇息,也比在野外宿營好。畢竟,再出了京畿可就尋不到這麼好走的路了。”

“也得將戰馬尋個驛站放着,畢竟是大軍的好馬啊。這些戰馬在路上歇息,等大軍路過的時候可以放回軍營。”衛榮說着,衆人紛紛點頭。

作爲士兵,一路行軍又多辛苦都明白。就是騎兵,除非急行軍也很少一路騎馬。大家既是心疼戰馬,又是明白能找到好路走有多麼不易,紛紛想着趁着還有好路走先休息好,到時候明日好應對那一路顛簸的破爛路。

每個野外行軍的將士對此都深有怨念。

別的不管,衛榮與徐煥武的細心是有作用的。

距離日落還有一個時辰的時候,就在路上碰到了從各處支路里出現的人羣。這些人羣有趕路的,有經商的,更多的還有是趕集的。

徐煥武感嘆的是地方民生恢復真快,衛榮卻高呼了一聲:“就能歇息嘍!有趕集的百姓,說明附近有集鎮!”

衆人一陣歡呼,沒多久,趕路了大半天的他們終於看到了一個市鎮。

這市鎮規模不小,靠近沒多久就見望望來車馬喧囂,很是熱鬧。

徐煥武剛進了市鎮,一聽裡面人口音就隱隱感覺哪裡不對。一時間想不起來,徐煥武就找了一處客棧,下了馬進了屋,尋了掌櫃要了酒水菜餚就開口問了起來:“敢問店家,此處距離保定,還有多少裡呀?”

“這位客官問的巧了。別的不提,小人對保定可是熟門熟路。您要問什麼,不管是飲酒作樂還是行商坐賈,小的都能給您分說分說。”小二端着菜餚酒水上桌,一邊說着,笑容可親。

“也不必別的。就是問問,距離保定地界還有多遠。”徐煥武心中一鬆,滿是期待地問着。

那小二又道:“客官問的是保定府的地界,不是保定城?”

說着,小二的表情有些古怪了。

徐煥武緩緩點頭:“嗯。是問保定府的地界。”

小二提着毛巾搭在了肩上,輕咳一聲,收住表情,正色道:“客官您這是來打趣小人了吧……從京師進保定,這一路上路過的定興縣都過了,眼瞅着眼皮子底下就是保定城。客官您問我進了保定府沒……哈哈,您一定是打趣我了。客官,您請算好。三桌菜餚已經上好,一共一兩三錢銀子,可對?”小二目光炯炯地盯着徐煥武,顯然以爲徐煥武是個來找茬吃霸王餐的。

聽出話裡怪味,徐煥武擺擺手,丟出了二兩銀子。小二聞言,戒備解除,這才興高采烈去了。

徐煥武卻是目瞪口呆地看着衛榮等騎士:“咱們半天騎馬趕路,竟然一路就到保定府內了?”

其餘的騎士都是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此前不是說還沒出京畿麼?看這路上那成色,也就京畿的纔有麼?竟然……”

“這保定府,竟是這般厲害?比起京畿一樣厲害?”

“恐怕也不該這般說,定然有緊要的事情咱們沒顧上……”

“這天下,彷彿一夕之間就變了個模樣了。本以爲京畿維護得力,是因爲天子腳下。現在看保定府也太平了……”

“那還不是咱們……”

……

“哈哈,有來一羣傻的。”這時,另一座的一個莽漢高呼道:“自打萬歲爺派下的文曲星顧大官人開了那暢通無阻的京保公路後,這保定府到京畿邊上也就多少路?別說快馬跑半天,就是趕車的,一天都夠了……”

“真如此?”徐煥武一臉驚喜:“真這麼快?”

“騙你作甚?小爺我也是從涿州來的,路上好不好走,還騙你了?”那莽漢一身精肉粗壯,挑着擔,一堆的貨物,顯然是個單獨出門做生意的小商人,他看着幾人不信,一臉不樂意道:“愛信不信,這路少一個人,小爺我生意也好做!”

“那好漢子,你出來行商,就一個人上路?”衛榮道:“不需要護衛?”

“這幾十里路,要個什麼護衛?不過……也不對……要出了這官道啊,那還真要個護衛。可在官道上……誰敢不舉個大拇指,道一聲萬歲爺座下顧大官人好?有顧大官人在這京保公路上,哪個膽敢興風作浪?”莽漢見衛榮客客氣氣,又是個行伍出身的壯漢,頓時話語投機,叨叨絮絮說了起來。

這所謂顧大官人,赫然就是朱慈烺派到保定主持修築京保公路的顧絳,顧炎武。得朱慈烺賜名的顧炎武作爲欽差大臣,掛職保定府,擔任了幾個新的衙門的長官。一個是保定府警署署長,另一個就是京保公路局,負責修築的事宜。有了沿路的治理職權,顧炎武便帶着一路聚集的民工修築完京保公路以後幹起了另外一件差事:剿匪。

亂世起,造反的流民不計其數,沒有稱王稱帝的,也有在鄉里稱強稱霸的。這些人平素官服掌控基層的攔路虎,修築完了公路,就將這財政撥款修築的公路當成了自家的飯碗,做起了那攔路搶劫收費的路霸。

顧炎武一看這景象,不怒反笑,他就地招手了一幫子修路後沒事幹的苦力做巡警,沿途巡邏,深入鄉縣,不知多少惡霸慘叫連連。

伴隨着顧炎武這麼個江南才子殺得人頭滾滾,這京保公路頓時就安穩許多,不僅外來救災物資進入順暢,商貿也迅速繁華,保定就這麼短短半年時間就生氣恢復大半。

“有咱們這顧大官人,出門還用得着個甚麼護衛……”那莽漢說着,挑着擔走了,臨走前倒是留了個名字:趙大燕,讓衛榮有空去保定城的皮匠街與他吃酒。

聽了趙大燕的話,衛榮一陣尷尬。他還真是個幹護衛的,趙大燕這話不就是指着和尚罵賊禿麼?只是人家一片好心,他還真沒法發作。

“燕趙之地出豪傑啊……”徐煥武感嘆着,將話題拐開,尷尬稍稍消解。

衛榮跟着道:“要說豪傑,咱們萬歲爺派下的那位顧大官人才是呢。”

“可惜沒有時間與這位顧前輩相會了。”徐煥武起身,招呼着衆人上路,道“趕了半日路,因爲路好,腳程竟是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兄弟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咱們這是到了保定城眼皮子底下的高林村鎮了!只要再趕一把,咱們今天的晚餐就能在保定吃!兄弟們,晚上的驢肉火燒醬牛肉還有美酒,都管夠!要那驢鞭也給你們整來!怎麼樣,連夜趕路,幹不幹!”

“幹了!”衆人聞言,紛紛覺得口感射早,轟然答應下來。

……

真定府。

保定府作爲河北的重鎮,其實並不與山西相鄰。與山西鄉鄰的其實是真定府。也就是常山真定趙子龍的那個真定。

真定府出了趙子龍這麼一個英雄人物,民風向來彪悍。

可這麼一個民風彪悍的地方對於治理的官員而言就頭疼了,若是對上那種無能的官員,那就更加吃力。

比如,駐紮在真定府的內閣大學士李建泰。

李建泰在真定已經呆了快小半年了,彷彿整個世界都忘記了這裡還有一位內閣大學士在。原因,自然也簡單。

李建泰實在是太低調了。

到了真定府以後,李建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躺在牀上,就這麼裝病了小半年。當然,外人探視之後李建泰到底有沒有生龍活虎就難言了。

低調的李建泰讓朝中衆人忘記了,礙於民風彪悍而不敢魚肉當地的李建泰也讓當地百姓忘記了。

但這樣的忘記,顯然不是永久的。

因爲,有一個人沒忘。

他叫李自成。

他提起雄兵數十萬,東出太原城,朝着井陘關浩浩蕩蕩出發,爲的,就是將這個低調得想要將身上剿匪差事丟掉的大學士打敗。

於是李建泰終於“病癒了。”

他緩緩走出了許久沒有用過的正廳,焚香備案,率領真定府文武百官面對朱慈烺派出的使者恭謹地道:“微臣李建泰,恭領吾皇聖命……”

一路趕路到了真定府的徐煥武笑着道:“如此,小使就在此恭候閣部旗開得勝了。”

“旗開得勝……”李建泰笑容微微一僵,緩緩頷首:“借天使吉言……”

……

三日後,一支號稱兵馬上萬的隊伍開始出城,一刻鐘後,城門恢復平靜。李建泰看着身後不到三千人的大軍,撫着腦袋,感覺自己真的生病了。

……

從太原府往動,李自成的主力過榆次後前後就開始分兵。

號稱兵馬二十萬的李自成其實已經分兵數路了。一路在陝北,由李過率領渡過黃河與任繼榮一起北向進攻大明兩路邊鎮大同鎮與宣府鎮。另一路則在河南同樣與傅如圭鏖戰。

兵分四路的李自成到了這兒,依舊分兵進攻。先一部從主力脫離的赫然就是他麾下新建的御林軍。

當李自成主力過榆次,抵達壽陽的時候,李巖卻已經攻克平定州,兵鋒直抵新固關所,過新固關所與葦澤關就是井陘了!(未完待續。)

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十四章:密謀第五十章:一言平千軍第四章:東亞風雲已變色第六十六章:北大荒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三十五章:渡河,戰鬥!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三十八章:明國海軍殺過來了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五十四章:旭日初昇第九十二章:爭先入籍第十章:接觸京派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四章:督師出京第六十七章:神秘勢力第六十章:體量碾壓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十八章:太子講學第六十四章:接戰第八十章:關廟立碑第二十五章:變天了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七十八章:計謀佈置第四十一章:兵亂鬧餉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 上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四十一章:兵亂鬧餉第十六章:戰西風臺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九十七章:倭寇侵朝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五章:剷除碩鼠圖謀出宮第十一章:解決方案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五十三章:暴富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一百七十二章:隻手撐天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十七章:揭曉第一百二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五十章:收復赤嵌城第三十九章:戰場上的獵人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三十一章:逆轉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六十二章:征途漫漫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十二章:我何懼之?第三十二章:門前叫陣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五十九章:以打促打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三十五章:希望公司第四章:現世報來得快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九十四章:再來一段佳話第一百六十三章:兵臨赫圖阿拉第四十章:軍費第四十四章:“優良傳統”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十八章:藩王臣服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十七章:伏擊第六章:軍團建制第三十八章:明國海軍殺過來了第十九章:張獻忠立國第五十一章:百貨大樓第五十五章:決戰時刻第九章:皇權下縣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八十三章:偶遇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九章:頭陣開打
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十四章:密謀第五十章:一言平千軍第四章:東亞風雲已變色第六十六章:北大荒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三十五章:渡河,戰鬥!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三十八章:明國海軍殺過來了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五十四章:旭日初昇第九十二章:爭先入籍第十章:接觸京派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四章:督師出京第六十七章:神秘勢力第六十章:體量碾壓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十八章:太子講學第六十四章:接戰第八十章:關廟立碑第二十五章:變天了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七十八章:計謀佈置第四十一章:兵亂鬧餉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 上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四十一章:兵亂鬧餉第十六章:戰西風臺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九十七章:倭寇侵朝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五章:剷除碩鼠圖謀出宮第十一章:解決方案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五十三章:暴富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一百七十二章:隻手撐天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十七章:揭曉第一百二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五十章:收復赤嵌城第三十九章:戰場上的獵人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三十一章:逆轉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六十二章:征途漫漫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十二章:我何懼之?第三十二章:門前叫陣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五十九章:以打促打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三十五章:希望公司第四章:現世報來得快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九十四章:再來一段佳話第一百六十三章:兵臨赫圖阿拉第四十章:軍費第四十四章:“優良傳統”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十八章:藩王臣服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十七章:伏擊第六章:軍團建制第三十八章:明國海軍殺過來了第十九章:張獻忠立國第五十一章:百貨大樓第五十五章:決戰時刻第九章:皇權下縣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八十三章:偶遇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九章:頭陣開打